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病理
  • 12篇免疫
  • 11篇临床病理
  • 9篇肿瘤
  • 8篇临床病理观察
  • 8篇病理观察
  • 7篇细胞
  • 7篇免疫组化
  • 6篇文献复习
  • 6篇复习
  • 5篇组织化学
  • 5篇免疫组织
  • 5篇免疫组织化学
  • 3篇细胞瘤
  • 3篇临床病理分析
  • 3篇临床病理特征
  • 3篇淋巴
  • 3篇病理分析
  • 3篇病理特征
  • 2篇眼眶

机构

  • 2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南通大学

作者

  • 21篇赵连花
  • 20篇肖华亮
  • 13篇林俐
  • 10篇马强
  • 9篇杜娟
  • 9篇曾英
  • 8篇罗清雅
  • 6篇牟江洪
  • 6篇付萍
  • 6篇李艳青
  • 4篇马瑜
  • 3篇钟鹏
  • 2篇吴晓华
  • 2篇吕亮
  • 2篇谌燕
  • 1篇成琼辉
  • 1篇方三高
  • 1篇王毅
  • 1篇许民辉
  • 1篇徐伦山

传媒

  • 10篇诊断病理学杂...
  • 6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中国现代神经...

年份

  • 2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原发性皮肤CD4+小/中等大小T细胞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3例临床病理观察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原发皮肤CD4+小/中等大小T细胞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CD4+PCSM-TCLD)的临床病理特点、形态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CD4+PCSM-TCLD的临床情况、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该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结果 3例CD4+PCSM-TCLD发病年龄29~47岁,平均年龄40.6岁;男女比为1∶2,发病部位均为头颈部,临床表现单个结节及局部红斑。镜下由密集的小~中等大小的非典型淋巴细胞呈结节状分布于表皮下,并向真皮深层延伸,背景中混杂多少不等的嗜酸性粒细胞及组织细胞。免疫组化:CD3及CD4弥漫(+),CD2、CD5、CD7、CD8、CXCL-13和PD1不同程度(+),Ki-67增值指数<20%。3例EBER原位杂交(-),其中2例TCR克隆性重排(+)。结论 CD4+PCSM-TCLD是一种较罕见的淋巴组织增殖性病变,可能是多种疾病的同一种临床病理表现。CD4+PCSM-TCLD一般呈孤立性病变,病程进展缓慢,完整切除预后良好。
马强方三高成琼辉赵连花朱祥风肖华亮
脑膜瘤合并胶质母细胞瘤的碰撞瘤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脑内脑膜瘤合并胶质母细胞瘤的碰撞瘤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1例发生于左额部的脑膜瘤合并胶质母细胞瘤的碰撞瘤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及免疫表型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73岁,因头痛伴吐字不清半个月入院。头颅MRI示左额叶占位。镜检:肿块由两种截然不同的肿瘤成分构成—脑膜皮细胞型脑膜瘤和胶质母细胞瘤,两种成分多数截然分开,交界处相互浸润。免疫表型:胶质母细胞瘤成分表达Nestin、GFAP,Ki-67增殖指数约90%;脑膜瘤成分表达EMA、Claudin1,Ki-67增殖指数约1%。结论脑膜瘤合并胶质母细胞瘤的碰撞瘤临床罕见,国内外报道不足10例,好发于老年男性,均位于幕上大脑实质,预后差,准确诊断依赖于组织病理学。
李艳青曾英邹国祯付萍肖华亮赵连花
关键词:脑膜瘤胶质母细胞瘤碰撞瘤病理诊断
肺TFE3阳性的上皮样血管内皮瘤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肺TFE3阳性的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EHE)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发生于肺的EHE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37岁,因体检发现右下肺结节2周入院。镜检:瘤细胞上皮细胞样,有明显的血管形成,瘤细胞有丰富的嗜酸性胞质,伴胞质内空泡形成,核分裂象未见,间质显著的黏液样变或透明变。免疫表型:瘤细胞弥漫强阳性表达CD34、CD31、FⅧRAg、FLI-1和TFE3。Ki-67增殖指数为3%。结论TFE3阳性的EHE罕见,其可能为EHE的一种少见变型。
赵连花林俐杜娟肖华亮
关键词:肺肿瘤上皮样血管内皮瘤免疫组织化学TFE3
眼眶颗粒细胞瘤临床病理观察
2016年
目的探讨眼眶颗粒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收集1例发生于右侧眼眶的颗粒细胞瘤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观察其病理学形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34岁。以右侧眼球活动受限伴视物模糊3年为主要症状。MRI示右侧眼眶内软组织肿块。镜下观察大部分瘤细胞弥漫生长,细胞边界不清,局部瘤细胞排列成小巢状,瘤细胞体积大,胞质内含有丰富、粗大的嗜酸性颗粒,个别细胞胞质见较大的圆形小滴(嗜酸性小体),局部可见片状泡沫细胞,肿瘤细胞核小,圆形、卵圆形位于中央,个别核增大,核不规则,有轻度异型性,核仁不明显,核分裂象少见,增殖活性低。免疫组化:S-100、CD56、CD68和vimentin(+),α-IN弱(+),Ki-67阳性指数为1%,而CK、EMA、GFAP、nestin、Syn、Cg A、SMA、actin、desmin和HMB45均为(-)。结论眼眶颗粒细胞瘤罕见,需与副节瘤、脑膜瘤、神经鞘瘤、低级别胶质瘤、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等进行鉴别,其确诊需结合临床、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曾英罗清雅马强谌燕赵连花牟江洪林俐付萍吕亮肖华亮
关键词:眼眶肿瘤颗粒细胞瘤免疫组化临床病理特征
结肠ALK阴性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2014年
目的:探讨肠道原发性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阴性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ALK-negative,ALK-ALCL)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1例结肠原发性ALK-ALCL病理标本,对其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及EB病毒编码的RNA(EBER)原位杂交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35岁,因"间断解血便5年,腹痛2个月,发热1个月"入院。临床长期以肠结核、炎症性肠病(克罗恩病)治疗,一度有效。近一个月来,因反复发作高热,临床考虑肠穿孔,剖腹探查后行结肠次全切术。大体观察:结肠内可见直径3.5-9.0cm的溃疡3个,最大溃疡处可见穿孔。光镜下肿瘤组织弥漫浸润肠壁全层及其周围脂肪组织,可见较多"标志性"肿瘤细胞,形态符合普通型ALCL。免疫组织化学示肿瘤细胞弥漫表达CD30,表达T细胞抗原CD3,表达细胞毒性抗原穿孔素,ALK阴性。EBER原位杂交检测为阴性。结论:肠道原发ALK-ALCL是罕见的结外T细胞淋巴瘤,恶性度高,但因临床症状不具备特征性易导致临床误诊。诊断依据病理学形态特点及免疫组织化学指标综合判断。
赵连花肖华亮林俐李艳青曾英马强
关键词:肠肿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免疫组织化学
膀胱副神经节瘤误诊为尿路上皮癌1例分析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膀胱副神经节瘤的诊断要点及术中冰冻误诊原因,以期共同提高术中膀胱副神经节瘤的诊断水平。方法对1例膀胱副神经节瘤的冰冻切片、石蜡切片进行病理形态观察,复习相关的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该例患者临床表现为无痛性肉眼血尿;冰冻切片示瘤细胞呈多结节状生长,结节内肿瘤细胞片状或巢团状排列,部分区域瘤细胞在肌间明显浸润,肿瘤细胞胞浆呈嗜酸性.冰冻诊断为膀胱恶性肿瘤,倾向尿路上皮癌。术后经常规HE染色及免疫组化分析,确诊为膀胱副神经节瘤。结论膀胱副神经节瘤罕见,临床表现及组织学形态不典型的病例,极易误诊为恶性肿瘤,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以减少不必要的扩大手术。
赵连花肖华亮吴晓华杜娟林俐
关键词:误诊
“国际腹膜表面肿瘤组织关于腹膜假黏液瘤及相关阑尾肿瘤分类及病理报告的共识”的解读被引量:5
2017年
腹膜假黏液瘤及相关阑尾黏液性肿瘤的诊断术语众多,且各诊断术语缺乏明确的诊断标准,也不能很好地反应临床预后信息。基于上述原因,本文结合本单位的病例复习相关文献进行讨论,图文并茂地解读国际腹膜表面肿瘤组织于2016年初发表在美国外科病理学杂志上的"关于腹膜假黏液瘤及相关阑尾肿瘤分类及病理报告的共识",以飨读者。
赵连花肖华亮
关键词:腹膜假黏液瘤阑尾肿瘤
血管内大B细胞性淋巴瘤3例临床病理观察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血管内大B细胞性淋巴瘤(IVLBC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收集3例IVLBCL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观察其病理学形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探讨该肿瘤的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结果患者男性2例,女性1例,年龄51~78岁。2例发生于双侧肾上腺,1例发生于颅内右侧顶叶。发生在肾上腺者表现为腰背部疼痛或不适;发生于右侧顶叶者表现为头昏、头痛。镜下观察3例形态学表现相似,瘤细胞位于小血管腔内,大血管也可见累及,瘤细胞大,核空泡状,核仁明显,核分裂易见,可见纤维素性血栓。免疫组化:CD20、CD79a、PAX-5、bcl-6、MUM-1和bcl-2(+),CK、CD3、CD5、CD30、CD10、EBER、Syn、SALL4、OCT3/4、CD117和PLAP(-),c-Myc核阳性比例为10%~20%,3例Ki-67阳性指数分别为30%、40%和80%。结论血管内大B细胞性淋巴瘤是一种罕见的结外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需与其他小细胞恶性肿瘤鉴别,其确诊需结合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该瘤高度恶性和高度侵袭性,对化疗不敏感,由于临床表现不特异,早期诊断困难。多数患者诊断后短期死亡,预后很差,因此临床应引起警惕,尽早诊断、积极联合化疗可延长生存期。
曾英马强赵连花杜娟马瑜钟鹏林俐付萍肖华亮
关键词:免疫组化临床病理特征
宫颈肉瘤样癌:罕见的病理学实体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宫颈肉瘤样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宫颈肉瘤样癌的临床表现、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48岁。因阴道排液2个月入院。妇科检查:宫颈处见一个直径3 cm的结节型肿块。镜下见肿瘤细胞由单一的肉瘤样成分构成。免疫组化:肿瘤细胞上皮性标记物(AE1/AE3、CK7)和间叶性标记物(vimentin、CD10、SMA、caldesmon)及p16均(+);desmin、CK5/6、p63、CEA、PR、ER、CD21、S-100、ALK和p53均(-)。结论宫颈肉瘤样癌是一种罕见的病理学实体,迄今仅有<20例报道,熟悉其临床病理学特点及其免疫表型,有助于其正确诊断。
赵连花李艳青林俐杜娟肖华亮
关键词:肉瘤样癌宫颈免疫组化
子宫内膜样腺癌的MELF浸润模式被引量:4
2018年
目前认为,子宫内膜样腺癌(EEC)存在5种不同的浸润模式:(1)侵袭性浸润;(2)推挤性浸润;(3)腺肌症样浸润;(4)恶性腺瘤(微偏腺癌)样浸润;(5)MELF模式浸润:伴微囊、伸长及碎片状(MELF)浸润的浸润模式。其中,MELF的浸润模式为妇科病理学家近几年新认识的一种浸润模式,呈现此种浸润模式的EEC容易发生深部肌层的浸润、脉管浸润和淋巴结转移。本文以文献复习并附我院病例的典型图片的方式阐释EEC的浸润模式,特别是EEC的MELF浸润模式,从而引起国内病理医师的重视,并提高对EEC的MELF浸润模式的识别能力,从而给临床医师提供准确的FIGO/TNM分期,以使患者得到恰当的治疗。
赵连花肖华亮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形态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