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现海

作品数:67 被引量:124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18篇会议论文
  • 2篇专著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0篇历史地理
  • 7篇政治法律
  • 4篇经济管理
  • 4篇军事
  • 4篇文化科学
  • 3篇医药卫生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2篇明代
  • 8篇明朝
  • 7篇地缘
  • 7篇地缘政治
  • 7篇边疆
  • 6篇明史
  • 6篇明史研究
  • 5篇明末
  • 4篇明清
  • 4篇军事
  • 3篇政治
  • 3篇中国历史
  • 3篇史料
  • 3篇史学
  • 3篇现代民族
  • 3篇现代民族国家
  • 3篇民族
  • 3篇民族国家
  • 3篇明初
  • 3篇明清时期

机构

  • 63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北京外国语大...
  • 1篇东北师范大学

作者

  • 64篇赵现海
  • 1篇李雪涛
  • 1篇陈奉林
  • 1篇曹江红
  • 1篇万明

传媒

  • 9篇中国史研究动...
  • 6篇社会科学文摘
  • 4篇古代文明
  • 2篇暨南学报(哲...
  • 2篇史学史研究
  • 2篇石河子大学学...
  • 1篇南海学刊
  • 1篇中华文化论坛
  • 1篇史学集刊
  • 1篇求是学刊
  • 1篇内蒙古师范大...
  • 1篇故宫博物院院...
  • 1篇中国史研究
  • 1篇江海学刊
  • 1篇中州学刊
  • 1篇史学月刊
  • 1篇秘书工作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高等学校文科...
  • 1篇故宫学刊

年份

  • 3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5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8
  • 5篇2017
  • 7篇2016
  • 5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5篇2012
  • 6篇2011
  • 10篇2010
  • 1篇2005
6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明初甘肃的地缘政治与西北疆界的形成——由洪武五年冯胜弃地事件引发的思考
<正>导语明朝在西北地区所直接控制的疆域以嘉峪关(今甘肃嘉峪关)为限,嘉峪关以西至沙州(今甘肃敦煌)、哈密(今新疆哈密)是明朝所设羁縻卫所——关西七卫(又称"西北七卫"、"蒙古七卫")的所在地。再往西便是察合
赵现海
文献传递
中国古代的“天下秩序”与“差序疆域”被引量:8
2019年
在东亚大陆的广阔空间,古代中国努力构建以"王者无外"为内涵的"天下秩序",积极向外拓展,从而构建起庞大的王朝疆域。在军事、行政能力具有一定局限的情况下,古代中国为管理广阔的疆域,对广阔疆域实行差序治理,在直接控制区施行郡县制度,在无法直接控制的边疆地区实行羁縻制度,而在更为遥远的异国实行藩属制度,于是形成直接控制区——羁縻区——藩属区的层级结构,从而形成与现代民族国家"单一性""均质化"疆界不同的"差序疆域"观念。一部中国史,便是在"王者无外"的天下观念下,差序疆域格局内部不断整合,转变为"均质疆域",而外部不断向外延伸与扩展的历史。正是在不断的边疆内地化浪潮中,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历史格局逐渐形成。相应地,无论是对中国古代疆域的历史认知,还是对当代中国疆域的现实认识,我们都应从王朝天下的角度,而非现代民族国家的角度出发,否则难以避免理解错位。差序疆域所具有的弹性空间与灵活方式,也为解决当前现代民族国家普遍存在的族群冲突、宗教对立等现实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历史启示与解决思路,是未来值得借鉴与挖掘的疆域管理模式。
赵现海
古代亚洲的“中华亚洲秩序”及其地缘政治根源被引量:1
2020年
古代中国凭借自身在东亚、东南亚、中亚等亚洲部分地区的强大实力与明显优势,通过军事,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等非军事手段,逐渐与异域政权形成宗主—藩属关系,从而在亚洲形成以中国为主导的区域国际秩序,可称之为“中华亚洲秩序”。中华亚洲秩序与欧亚大陆其他文明秉持“无限扩张主义”,尽力构建疆域尽可能广阔的区域国际秩序,甚至全球国际秩序不同,是秉持“有限扩张主义”,在亚洲地区建立的“有限”的区域国际秩序。对于古代亚洲国际秩序的理解,不应简单地从在西欧历史经验基础上建立的现代国际秩序及相关理论视角出发,而应回到古代中国与亚洲地区传统的区域国际秩序的历史实际,构建具有中国乃至亚洲特色的国际关系理论,以揭示古代亚洲区域国际秩序的历史特征。
赵现海
关键词:地缘政治
2010年明史研究综述
2011年
2010年的明史研究,在观点、方法、史料等层面都有不小的收获与推进。在政治、军事、中外关系领域,部分主题的深入研究揭示了诸多新的历史面相,提出了许多引人关注的新问题、新观点。近年对于明代经济、社会、思想、文化领域新现象的持续讨论,引发了一些学者从不同视角、方法,提出对明代历史重新定位,以及未来明史研究走向何处的整体思索。
赵现海
关键词:明史研究文化领域明代史料
瘟疫史研究的科学、区域与观念视角——以明末鼠疫为例
2020年
作为自然环境影响人类历史的表现之一,瘟疫长期而巨大地影响了人类历史的具体进程。与灾荒相比,瘟疫不仅同样对于人类社会有巨大的冲击力,而且在古代时期,由于医疗技术不发达、医疗救助体系不健全,政府对于瘟疫的救治远逊于对于灾荒的救助,在很大程度上,民众只能仓皇、无助地面对着瘟疫的爆发。
赵现海
关键词:医疗救助体系瘟疫灾荒
西北巡抚系统政治利益与成化榆林明长城立体防御体系的构建
<正>绪论无论营堡纵深防御体系,还是"搜套"攻势防御体系,皆在仁宣以后明朝收缩边疆政策大背景下,在蒙古逐渐由阴山走廊进入河套地区之后,顺应了明朝在北部边疆的战略劣势与防线内徙,从而皆将明朝河套防线定位于榆林一线。在这一军...
赵现海
文献传递
2013年明史研究综述
2014年
近年来国内外中国史研究呈现了时段向后推移的取向,明史研究相应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2013年的明史研究仍保持繁盛局面,据不完全统计,共发表相关论文1200余篇,专著100余部,各个领域的研究皆有程度不同的进展,在方法引入、领域拓展、具体研究与史料整理等方面,皆呈现较快发展的局面,内部格局也不断调整,研究力量分布朝向均衡化发展。
赵现海
关键词:明史研究中国史研究均衡化发展史料整理
丘濬的族群与边疆观念
2022年
丘濬在族群观念上,延续了传统的“内华夏外夷狄”观念,并进一步将之理论化、系统化。在边疆观念上,丘濬秉持防御立场,认可长城防御的历史价值,并重视北方族群在中国历史上的军事作用。丘濬的族群与边疆观念,呈现出内敛、保守的立场,是明代内敛国策的思想投射与历史反映。
赵现海
关键词:族群保守
明代总兵制度的起源
总兵使职形式兴起于元,兴盛于明,至清成为正式官职,推广于全国,成为中国古代社会晚期一项重要的军事制度。关于总兵制度之起源,肖立军认为"总兵"一词在《明太祖实录》最早出现于至正十三年;于默颖认为"总兵官"出现于元末;张士尊...
赵现海
文献传递
“中国中外关系史学科体系建设”笔谈被引量:4
2020年
主持人语: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中外关系史已经成为中国历史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学科方向,产生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当前中国改革开放的骄人业绩举世瞩目,中国已日益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跨学科探讨和交叉综合研究体现了本学科的属性意义,建立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史学三大体系,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需要我们做好中国中外关系史研究回顾与展望--传承与创新的工作。为此,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与《中华文化论坛》编辑部合作组织了"中国中外关系史学科体系建设"笔谈。笔谈学者围绕中国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中外关系史学科的定位、理论构建、研究方法以及拓展领域等展开了深入讨论。我们期望,这组讨论有助于构建中外关系史学科体系,推动中国史与世界史研究的深度融合,携手共建彰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中国历史学三大体系。
万明陈奉林李雪涛赵现海
关键词:中外关系史中西交通史学术体系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