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的内源性抗凝能力及其在DVT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北京积水潭医院骨折后下肢DVT患者95例作为DVT组,体检健康者100例作为健康人对照组。收集患者术后第3天枸橼酸钠抗凝血浆标本,检测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和D-二聚体(DD);用Thrombopath发色底物显色法检测内源性抗凝能力指标Protac凝血抑制率(PICI);收集患者血清检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结果 DVT组FDP、DD均高于健康人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DVT组PICI(%)低于健康人对照组(82.8±7.2 vs 87.8±3.6,P<0.01);DVT组≥65岁患者较<65岁患者PICI下降约4.8%(P<0.05);当PICI的cut-off值为84.2%时,卡方检验显示,DVT与健康人对照组PICI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PICI与FDP、DD呈负相关,与HDL-C呈正相关(r分别为-0.318、-0.336和0.284,P均<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ICI是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OR值为1.243(P<0.01)。结论骨折后血栓患者的内源性抗凝能力降低。
目的通过二次谐波(SHG)和双光子激发荧光(TPEF)显微成像技术分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小鼠模型胶原参数动态变化,找出并建立适合蛋氨酸胆碱缺乏饲料(MCD)诱导的NAFLD小鼠的自动化定量评估参数,为SHG/TPEF显微成像技术应用于临床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获取MCD饮食小鼠不同时间点(0、4、8、12、16、20和24周)的肝组织标本,行HE、Masson和天狼猩红(SR)染色,并计算胶原蛋白比例面积(CPA)和羟脯氨酸(HYP)。使用SHG/TPEF纤维成像技术分析100个胶原参数。以造模后不同时间点和不同纤维化分期(S0~S4)为标准,采用支持向量机算法(SVM)模型分析胶原参数,并对参数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 曲线)分析,同时与CPA、HYP进行比较。结果 在MCD小鼠模型中,HE和SR染色后可以观察到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肝小叶内脂肪变形成,纤维化逐渐加重。分别基于造模不同时间点和不同肝纤维化分期,选出26和27个参数;进一步采用SVM模型分析筛选出7个共同参数(#StrCV、#ShortStrCV、#ThickStrCV、#StrPTAgg、#StrPSAgg、#LongStrPSAgg和StrLengthPSAgg)并进行论证,7个参数与不同肝纤维化分期相关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57~0.923, P <0.05,与不同时间点相关的AUC为:0.823~0.976, P <0.05。进一步比较7个参数和CPA及HYP对肝纤维化的预测价值,发现7个参数的AUC在分期0 vs 1~4时,与CPA和HYP的AUC值接近,其他分期比较,7个参数的AUC值均高于CPA和HPA;同样在造模后不同的时间点,发现7个参数的AUC在造模早期0 vs 4周时,与CPA和HYP的AUC值接近,造模4周后比较,7个参数的AUC值均高于CPA和HPA。结论 7个与纤维化阶段和不同时间点相关的参数组合,可以准确反映MCD诱导的NAFLD模型不同分期和不同时间点的肝纤维化变化,可用于该模型中以定量的方式具体、准确地监测肝纤维化进展。
目的调查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生长抑制特异性蛋白6(Gas6)系统可溶性受体Axl、Mer和Tvr03的浓度,在实施冠状动脉介入手术(PCI)后的变化。方法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1年至2012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6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为ACS组[平均年龄(63.54-14.5)岁,男40例,女26例],42例稳定型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为对照组[平均年龄(60.8±18.3)岁,男23例,女19例]。ACS患者在PCI术前及PCI后1h、4h、24h采集柠檬酸钠抗凝全血,稳定型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于门诊采血。分离血浆,ELISA试剂盒检测ACS患者血浆Gas6,可溶性受体Axl(sAx1)、可溶性受体Mer(sMer)、可溶性受体Tyr03(sTyr03)。ELISA试剂盒检测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ACS组与对照组数据比较,分析它们和临床生化指标及TAT的相关性。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Srank相关性检验,组间差别性检验使用Mann—WhitneyU检验。结果ACS组sMer(中位数28.02μg/L,95%CI14.48—60.47)高于对照组(中位数14.91μg/L,95% vs 7.87~25.86),U=42.5,P〈0.05。ACS组sTyr03(中位数16.91μg/L,95%CI5.81~28.52)高于对照组(中位数9.53μg/L,95%C14.17~24.56),U=127.0,P〈0.05。PCI术后1~24h其浓度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sMer的浓度和凝血酶生成指标(TAT)相关(r=0.9218,P=0.014)。结论ACS患者血浆存在高水平可溶性受体酪氨酸激酶sMer和sTyr03,其浓度于PCI术后24h变化无统计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