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峰

作品数:502 被引量:1,874H指数:23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27篇期刊文章
  • 222篇专利
  • 31篇会议论文
  • 7篇科技成果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99篇农业科学
  • 51篇生物学
  • 35篇轻工技术与工...
  • 11篇医药卫生
  • 10篇经济管理
  • 9篇自动化与计算...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建筑科学
  • 2篇化学工程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59篇长江口
  • 58篇养殖
  • 52篇鱼类
  • 47篇盐度
  • 42篇中华绒螯
  • 42篇中华绒螯蟹
  • 42篇绒螯蟹
  • 41篇幼鱼
  • 35篇中华鲟
  • 33篇精子
  • 25篇繁殖
  • 21篇鳗鲡
  • 20篇饵料
  • 18篇栖息
  • 17篇日本鳗鲡
  • 16篇水域
  • 15篇银鲳
  • 15篇暂养
  • 15篇胚胎
  • 13篇生态

机构

  • 414篇中国水产科学...
  • 123篇上海海洋大学
  • 7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2篇南京农业大学
  • 11篇华东师范大学
  • 7篇上海水产大学
  • 7篇中国水产科学...
  • 7篇青岛益和兴食...
  • 5篇中国海洋大学
  • 5篇大连水产学院
  • 5篇蓬莱京鲁渔业...
  • 4篇大连海洋大学
  • 4篇重庆三峡学院
  • 4篇荣成泰祥食品...
  • 4篇蓬莱汇洋食品...
  • 2篇华中农业大学
  • 2篇同济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490篇赵峰
  • 369篇庄平
  • 294篇张涛
  • 250篇章龙珍
  • 243篇冯广朋
  • 215篇黄晓荣
  • 206篇刘鉴毅
  • 121篇宋超
  • 103篇侯俊利
  • 79篇杨刚
  • 77篇王妤
  • 60篇闫文罡
  • 55篇周德庆
  • 40篇高宇
  • 40篇张婷婷
  • 36篇王思凯
  • 29篇耿智
  • 21篇邹雄
  • 19篇施兆鸿
  • 16篇马丽萍

传媒

  • 76篇海洋渔业
  • 13篇水产学报
  • 13篇生态学杂志
  • 12篇中国水产科学
  • 9篇渔业科学进展
  • 8篇渔业信息与战...
  • 7篇食品安全质量...
  • 6篇水生生物学报
  • 6篇上海海洋大学...
  • 5篇海洋科学
  • 4篇食品工业科技
  • 4篇应用生态学报
  • 4篇南方水产科学
  • 4篇2017年中...
  • 3篇上海水产大学...
  • 3篇动物学杂志
  • 3篇长江流域资源...
  • 3篇复旦学报(自...
  • 3篇中国食品学报
  • 3篇南方农业学报

年份

  • 5篇2024
  • 20篇2023
  • 11篇2022
  • 22篇2021
  • 20篇2020
  • 21篇2019
  • 27篇2018
  • 29篇2017
  • 41篇2016
  • 35篇2015
  • 27篇2014
  • 21篇2013
  • 36篇2012
  • 39篇2011
  • 40篇2010
  • 46篇2009
  • 21篇2008
  • 13篇2007
  • 7篇2006
  • 4篇2005
50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保持冰鲜篮子鱼体色的方法
一种保持冰鲜篮子鱼体色的方法,涉及水产品贮藏技术,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保持篮子鱼在冰鲜和运输过程中体色不发生变化,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包括采用圆柱形容器、塑料泡沫箱、编识物、海水和冰,其特征是圆柱形容器加入海水和冰,其比例为2∶...
赵峰张涛庄平章龙珍刘鉴毅冯广朋黄晓荣
文献传递
长江口斑尾刺虾虎鱼的摄食习性被引量:8
2016年
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在长江口东旺沙、东风西沙和青草沙潮间带水域隔月进行插网作业,共采集到459尾斑尾刺虾虎鱼(Acanthogobius ommaturus)样品,分析其胃含物。结果表明,斑尾刺虾虎鱼共摄食12类37种生物,主要摄食虾类,其次是鱼类、蟹类等。其饵料生物组成随季节和体长的不同而有所变化,除四季均大量摄食虾类以外,春季还摄食糠虾类和蟹类,夏季还摄食鱼类,冬季还摄食糠虾类;体长〈70 mm的斑尾刺虾虎鱼主要以幼鱼为食,同时还摄食大量的糠虾类和磷虾类,体长70~189 mm的个体主要摄食虾类和鱼类,体长〉189 mm的个体主要以鱼类为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斑尾刺虾虎鱼秋季的饵料生物组成与春、夏、冬季相比,存在较大差异;体长〈70 mm的斑尾刺虾虎鱼食物组成与体长≥70 mm相比,存在较大差异。斑尾刺虾虎鱼的摄食强度也有显著的季节和体长变化,Kruskal-Wallis非参数秩检验结果表明,不同季节组和体长组平均胃饱满系数均差异显著(P〈0.01);列联表检验结果表明,不同季节斑尾刺虾虎鱼的空胃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体长组空胃率差异显著(P〈0.01)。通过计算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得到饵料生物体长与斑尾刺虾虎鱼体长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rs=0.263,P〈0.01)。此外,摄食饵料平均重量和个数随着斑尾刺虾虎鱼体长的增大而增大,符合“最佳摄食理论”。因此,斑尾刺虾虎鱼的摄食习性不仅与环境中饵料生物丰度有关,也与其自身生长发育有关。
朱美贵杨刚张涛赵峰彭欣悦闫光松庄平
关键词:长江口摄食习性
大菱鲆鱼皮抗氧化胶原肽的制备及特性分析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以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鱼皮为原料制备抗氧化胶原肽并分析其特性。方法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鱼皮酶解工艺,并对所制备胶原肽进行G-15葡聚糖凝胶层析分离及体外抗氧化活性检测。结果大菱鲆鱼皮酶解的最适酶为中性蛋白酶,最佳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52℃,酶解时间为338 min,加酶量为1142 U/g,反应体系pH值为6.7。按照此最佳条件制备得到鱼皮酶解液羟自由基清除率为34.44%,与理论值接近。大菱鲆鱼皮胶原肽经过层析分离,得到了3种不同分子质量的多肽组分TSP1、TSP2、TSP3,其中TSP3体外抗氧化活性最好,具有更强的羟自由基清除能力、亚铁离子螯合能力、苯代苦味肼基自由基清除能力以及还原力。结论本研究为大菱鲆及其他鱼皮多肽的开发研究以及鱼类副产物高值化利用提供了技术参考。
王志赵峰王珊珊欧帅张晋马玉洁周德庆
关键词:大菱鲆胶原肽酶解工艺抗氧化
分光光度法测定俄罗斯鲟精子密度标准的研究被引量:9
2009年
为了标准化精子超低温冷冻保存和人工授精程序,建立了分光光度法测定俄罗斯鲟精子密度的方法,比较了不同波长(380nm、530nm、780nm)下吸光度(A)与精子密度(C)的关系。结果表明,分光光度法的检测下限为3×10^6cells/mL,且检测上限随波长的增加而上升,当精子密度为3×10^6~1.5×10^9cells/mL时,530nm为最适检测波长,吸光度与精子密度呈对数回归关系,其回归方程为:A530=-8.560+1.3231gC(R^2=0.971)。
张涛章龙珍庄平田美平刘鉴毅赵峰高露姣冯广朋黄晓荣闫文罡
关键词:精子密度分光光度法
不同密度点篮子鱼与文蛤混养对鱼、贝生长和肌肉营养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为防治贝类养殖池中浒苔暴发,研究了不同密度点篮子鱼(Siganus guttatus)与文蛤(Meretrix meretrix)混养对鱼、贝生长和肌肉营养的影响。实验设置5个点篮子鱼密度:0尾·m^(-3)(T0,对照组)、10尾·m^(-3)(T1)、30尾·m^(-3)(T2)、50尾·m^(-3)(T3)、70尾·m^(-3)(T4),分别与文蛤混养,实验周期56d。结果显示,生长方面:1)点篮子鱼:T1组终末体质量、增重率均显著高于T4组(P<0.05);4个试验组中,T1组特定生长率、摄食率和增重率均最高,且饲料系数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T1组脏体比显著高于T3、T4组(P<0.05),但与T2组差异不显著(P>0.05)。2)文蛤:各组文蛤存活率、终末体质量及增重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肌肉营养方面:1)点篮子鱼:T3、T4组点篮子鱼肌肉总氨基酸(TAA)含量显著高于T1、T2组(P<0.05);T3组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最高。2)文蛤:T2组总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除对照组外,必需氨基酸组成中各类氨基酸含量随点篮子鱼养殖密度的升高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实验结果表明,点篮子鱼放养密度在10~30尾·m^(-3)时最利于鱼生长,密度50尾·m^(-3)时鱼肌肉营养品质最佳;对文蛤来说,点篮子鱼密度30尾·m^(-3)时,既能控制贝类养殖池中浒苔的生长,又能让文蛤肌肉营养品质最佳。
李琪孙艳秋刘鉴毅杨俊刘鉴毅杨俊黄晓荣庄平秦博
关键词:文蛤养殖密度肌肉
基于电子鼻的海捕与养殖海鲈鱼鉴别技术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采用电子鼻技术进行海捕与养殖海鲈鱼的鉴别研究。方法采用电子鼻对海捕和养殖海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us)的背肉、腹肉、鱼鳃和鱼皮4个部位的气味信息进行提取,采集了冰鲜(0℃)、水煮(100℃)和烘烤(180℃)处理后4个部位气味指纹的变化,通过主成分分析和雷达图表征区分海捕与养殖海鲈鱼。结果对于冰鲜样品,电子鼻不仅能区分出海捕和养殖的海鲈鱼,还能有效地区分出海鲈鱼的不同部位。对于水煮样品,电子鼻能根据背肉和腹肉的气味特征,区分海鲈鱼样品来自海捕还是养殖。对于烘烤样品,电子鼻仅能区分出样品的部位。随着处理温度的不断提高,海捕和养殖海鲈鱼的气味差别逐渐消失,背肉和腹肉能较稳定地反应两者之间的差别,可作为电子鼻鉴别的靶点。结论与传统感官评价相比,电子鼻在海捕与养殖海鲈鱼鉴别的准确度和区分效率上更具有显著优势。
马玉洁李智慧周德庆张道旭牟伟丽赵峰
关键词:电子鼻主成分分析感官评价养殖
一种史氏鲟精子诱导西伯利亚鲟雌核发育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史氏鲟精子诱导西伯利亚鲟雌核发育的方法,包括:(1)史氏鲟精子遗传物质的灭活;(2)西伯利亚鲟未受精卵的采集及史氏鲟灭活精子的授精;(3)热休克诱导西伯利亚鲟雌核发育:采用热休克抑制第二极体排出的方法诱导西...
张涛庄平章龙珍刘鉴毅赵峰冯广朋黄晓荣侯俊利闫文罡田美平颜世伟马境
文献传递
误捕野生中华鲟幼鱼暂养方法
误捕野生中华鲟幼鱼暂养方法,涉及中华鲟幼鱼暂养,需要提高暂养成活率,本发明包括暂养前处理和暂养,其特征是幼鱼用50L帆布运输袋充氧打包送抢救站;帆布运输袋放入抢救槽平衡水温,抢救槽内溶氧6mg/l以上;运输袋内外水温一致...
庄平张涛章龙珍刘鉴毅冯广朋赵峰黄晓荣侯俊利
文献传递
延迟投饵对史氏鲟仔鱼摄食、存活及生长的影响被引量:20
2007年
为了解史氏鲟仔鱼阶段的开口摄食习性,为史氏鲟的人工育苗提供基础资料,研究了延迟投饵对史氏鲟仔鱼摄食、存活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仔鱼6日龄开口,7日龄史氏鲟仔鱼初次摄食,10日龄卵黄基本吸收完毕,16—17日龄,不能建立外源性营养的仔鱼进入饥饿的不可逆点(PNR)期,故其PNR是16日龄;史氏鲟仔鱼存活率随延迟投饵天数的增加而降低,6日龄后,延迟投饵时间在7d内,仔鱼存活率可达60%以上,延迟投饵时间在8~10d内,仔鱼的成活率下降至40%左右,延迟投饵时间为11d,存活率下降至10%,延迟投饵时间为12d及以后,存活率为0;史氏鲟仔鱼全长和体质量在延迟投饵4d内均增加;延迟投饵超过4d则均下降。延迟投喂时间在8d以内,仔鱼全长和体质量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延迟投喂超过9d,全长和体质量低于对照组;史氏鲟仔鱼适宜投饵的时间是孵出后9~10d。
黄晓荣庄平章龙珍张涛冯广朋赵峰
关键词:史氏鲟仔鱼延迟投饵摄食存活
基于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溯河洄游期食物来源变化被引量:7
2019年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是我国重要的渔业捕捞和水产养殖对象,但野生中华绒螯蟹溯河洄游过程中的摄食生态尚不明确。本论文以长江野生中华绒螯蟹为研究对象,沿其洄游路线设置3个采样区域,采集不同发育时期的幼体及其潜在的食物来源等样品。通过对比分析幼体及食源样品的碳、氮稳定同位素特征,对中华绒螯蟹溯河洄游期的食物组成及变化进行探讨。结果发现,从大眼幼体到幼蟹,碳稳定同位素(δ^13C)呈现逐渐变轻的趋势,氮稳定同位素(δ^15N)呈现逐渐变重的趋势。表明中华绒螯蟹从大眼幼体到幼蟹的发育过程中,随着幼体不断向上游江段回溯,食物中陆源物质的比例逐渐增大,食物来源由浮游性食物向底栖性食物转变,且营养级逐渐增高。综合分析证明,在生境多样化、食物来源复杂的河流生态系统中,δ^13C值呈现的是食物来源的区域性和特异性,可以识别中华绒螯蟹洄游过程中的食源变化。δ^15N值虽受到区域氮源以及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影响,仍能体现幼体发育过程中营养级的差异。
崔莹吴旭干赵峰李嘉尧连一霖王福强
关键词:溯河洄游稳定同位素食物来源
共4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