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小浩

作品数:4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青海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社会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篇经济管理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社会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篇史前
  • 2篇史前文化
  • 2篇耕地
  • 1篇对植
  • 1篇植被
  • 1篇植被演变
  • 1篇人口
  • 1篇人口估算
  • 1篇农学
  • 1篇农学史
  • 1篇区域经济
  • 1篇可持续发展
  • 1篇环境效应
  • 1篇耕地变化
  • 1篇耕地资源
  • 1篇标准差

机构

  • 4篇青海师范大学
  • 2篇教育部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4篇赵小浩
  • 2篇侯光良
  • 2篇王鹏程
  • 1篇鄂崇毅
  • 1篇王小梅
  • 1篇李玲琴
  • 1篇魏海成
  • 1篇蒲光昕

传媒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地理科学
  • 1篇现代商贸工业

年份

  • 3篇2013
  • 1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青海省东部史前人口—耕地演变研究
人口与耕地资源在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延续的前提条件。青海东部史前文化的形成也离不开人口与耕地两大资源,对于青海省东部史前人口-耕地的研究可以更加清晰的了解史前人类社会经济资源的利用模式和强度,探讨人类...
赵小浩
关键词:农学史史前文化人口耕地资源可持续发展
文献传递
青海东部史前人口数量分析——以民和、乐都为例被引量:4
2012年
史前人口的估算对于了解人类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青海东部史前文化遗迹丰富、序列完整。文中根据考古资料和GIS工具,构建墓葬和遗址面积两种模式来计算青海东部史前人类分布的密集区和核心区人口数量,提出以不同方法计算结果为主,辅之以社会与环境因素的考量综合人口估算模式,来研究区域史前人口变化。结果表明:研究区人口在新石器伊始就具一定规模,达到7600余人;新石器晚期人口达到最大值,当时人口约为36000人,4000aBP以后人口数量锐减,进入青铜时代,人口规模略有恢复,达到12000人左右;环境变化应该是本区人口演变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赵小浩侯光良王小梅王鹏程
关键词:史前文化人口估算
青海东部史前人口-耕地变化及其对植被演变的影响被引量:9
2013年
集成青海东部考古数据和DEM,利用面积和墓葬相结合的估算法计算了区域史前人口数量,并利用GIS工具重建史前区域耕地面积的时空格局。结果表明:新石器马家窑文化时期区域人口、耕地迅速增加,并在晚期马厂时期达到新石器的顶峰,人口总数接近4万人,耕地面积达到462 km2,人口和耕地主要分布在黄河—湟水谷地内;齐家时期人口和耕地有一定幅度下降,在青铜时代人口和耕地有显著回升和增长,人口总数达61 000余人,耕地面积达到1 076 km2,约占区域适宜耕地总数的1/10。伴随人口与耕地的变化,人类活动的环境效应也逐步显现,5~4 ka B.P.人类活动导致研究区河谷地带乔木的减少,伴人植物增加,尤其是禾本科含量有较大幅度增加,与当时的粟作农业关系密切;4 ka B.P.后大范围的乔木减少是气候变化结果,其后人类活动加强,加速了乔木覆被面积的萎缩。
侯光良魏海成鄂崇毅赵小浩
关键词:史前耕地环境效应植被演变
青海省海东地区区域经济差异研究
2013年
以青海海东地区为例,利用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两个指标体系,用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对海东地区六个县进行测算分析。从GDP和人均GDP两个数据源得出区域内各县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且区域间差距正在不断的扩大。
王鹏程李玲琴蒲光昕赵小浩
关键词:标准差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