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9篇期刊文章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8篇胆道
  • 16篇术后
  • 14篇肝移植
  • 13篇胆管
  • 10篇移植术
  • 10篇肝移植术
  • 9篇胆道镜
  • 9篇移植术后
  • 9篇结石
  • 9篇肝移植术后
  • 7篇手术
  • 7篇肿瘤
  • 6篇外科
  • 6篇肝胆
  • 5篇切除
  • 5篇纤维胆道镜
  • 5篇静脉
  • 5篇超声
  • 4篇诊治
  • 4篇栓塞

机构

  • 50篇大连市友谊医...
  • 3篇北京大学第一...
  • 2篇大连医科大学
  • 2篇大连大学附属...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上海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大连医学院

作者

  • 52篇谭文翔
  • 33篇付维利
  • 17篇郭宏伟
  • 16篇冯众一
  • 15篇毛卫
  • 14篇杨玉龙
  • 12篇王晓光
  • 10篇刘小北
  • 10篇席力罡
  • 9篇吕文才
  • 8篇马跃峰
  • 7篇郎桂玲
  • 4篇杨育龙
  • 4篇张莲茹
  • 3篇吴萍
  • 3篇冯秋实
  • 3篇张宝善
  • 2篇张绍兰
  • 2篇杨玉景
  • 2篇张忠鲁

传媒

  • 7篇中国现代普通...
  • 6篇中华肝胆外科...
  • 5篇肝胆胰外科杂...
  • 3篇肝胆外科杂志
  • 3篇医学与哲学(...
  • 3篇中国医师进修...
  • 2篇中华器官移植...
  • 2篇医学与哲学
  • 2篇医师进修杂志
  • 2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肿瘤生物...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华消化内镜...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佳木斯医学院...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2
  • 6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5篇2008
  • 5篇2007
  • 7篇2006
  • 5篇2005
  • 3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9
  • 1篇1997
  • 1篇1995
  • 1篇1994
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胆管癌超声显像定位诊断的探讨
1990年
本文搜集了1986—04~1990—03超声显像诊断癌性梗阻性黄疸93例,经手术后证实88例诊断符合率94.6%.对其中79例胆管癌进行了超声诊断分析;并着重指出:胆管扩张部位及胆管暴露长度是确定胆管癌的定位重要标志。全程或部分胆管扩张对诊断、鉴别胆管下端、胰头部及壶腹部恶变有显著胆管暴露不同的区别,即分别为3cm、5cm、7cm的暴露长度判定标志。
纪贵宾董莲芝张莲茹陶乃文谭文翔徐文林祁子良杨继红
关键词:胆管肿瘤超声显像
胆道镜探讨胆肠吻合术后肝胆管结石复发的成因
2009年
目的通过术后胆道镜的观察,了解胆肠吻合术中的人工乳头瓣膜的防反流效果,探讨胆肠吻合术及人工乳头瓣膜的可行性及其对肝胆管结石复发干预的有效性。方法44例肝胆管结石行胆肠Roux—en-Y吻合术的病例,术中均在空肠输出袢行人工乳头瓣膜防反流,术后胆道镜通过T管窦道进入肝胆管,观察肝内外胆道、胆肠吻合口及其反流情况。对于复发的2例通过穿刺置管建立通道,应用胆道镜进行观察和治疗。结果术后32例发生胆肠反流;2例术后结石复发通过胆道镜诊治,其中1例结石松软,内以食物渣、纤维素为主,另1例为松散的食物团絮。结论胆肠Roux-en—Y吻合术、空肠输出袢行人工乳头瓣膜防反流并未有效地解决胆肠反流的弊端,复发的结石与术后反流及胆管狭窄有关。
王晓光谭文翔付维利席力罡毛卫
关键词:胆道镜
胆道内镜对肝移植术后胆管损伤变化的观察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对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进行内镜观察和治疗,为肝移植胆管损伤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帮助。方法利用胆道内镜技术,对肝移植术后正常组、胆管损伤组、肝动脉损伤组的病例进行观察,内镜下取活检进行病理分析。对于无T管者,应用子母胆道镜进行。结果正常的9例肝内外胆管解剖正常,无狭窄、瘢痕,胆管黏膜颜色正常,供一受体胆管吻合口愈合佳。病理学检查均可见修复性的黏膜组织,被覆上皮完整,上皮下纤维组织和小血管增生,散在浆细胞、淋巴细胞浸润。胆管损伤组的12例中,胆管内有各种类型的单发、多发及铸型结石,胆管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经内镜取净结石、解除梗阻后,胆管黏膜均有不同程度的修复,造影检查胆树恢复正常。肝动脉损伤组3例:胆管壁缺血坏死,丧失胆管的组织结构,仅见纤维样组织构成的管道,明显充血,胆泥和结石完全灌满供体胆树,Ⅲ级胆管间断具有胆管的组织结构;病理学检查:胆管壁弥漫坏死,结构不清,大量胆汁渗入,可见增生的肉芽组织和化脓灶。结论原位肝移植并胆管损伤、缺血的病例术后胆管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胆道内镜是诊治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首选方法。
杨玉龙张宝善冯秋实谭文翔
关键词:肝移植手术后并发症内镜检查胆管损伤
肝移植后乙型肝炎复发的预防被引量:3
2011年
乙型肝炎病毒再感染是影响肝移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乙型肝炎病毒再感染的预防是肝移植界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报道,从肝移植术前的抗病毒治疗,移植后采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核苷类药物,采用乙型肝炎疫苗诱导患者的主动免疫反应,过继性免疫转移等方面阐述预防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复发的研究进展。
马跃峰谭文翔蓝静付维利
关键词:肝移植乙型肝炎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核苷类药物
经皮经肝胆道镜在肝内胆管结石并肝脓肿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道镜(PTCS)在肝内胆管结石并肝脓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PTCS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并肝脓肿6例患者的方法及效果。结果经PTCS治疗,6例患者中2例结石1次取净,1例2次取净,3例3次取净。操作过程中无需麻醉,患者无明显痛苦,所有患者术中、术后无一例发生并发症。随诊至2008年4月,无一例复发。结论PTCS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并肝脓肿安全、有效、微创,可作为临床首选方法。PTCS对肝内胆管狭窄的明确诊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王晓光杨玉龙谭文翔付维利马跃峰
关键词:胆管肝内胆结石肝脓肿胆道外科手术
惠尔血(rhG-CSF)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1997年
惠尔血(rhG-CSF)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大连市友谊医院肝胆外科(116001)刘小北谭文翔作者自1993年至1996年间,采用惠尔血治疗肝癌介入治疗后所致的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减少者30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共收治30例患...
刘小北谭文翔
关键词:RHG-CSF肝肿瘤介入疗法药物疗法
利用纤维胆道镜诊断和治疗肝移植后胆道并发症六例被引量:12
2005年
目的探讨纤维胆道镜在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6例肝移植术后出现反复胆系感染、梗阻性黄疸的患者,通过T管窦道,采用纤维胆道镜进行治疗,同时记录术后不同时期纤维胆道镜的观察结果.结果在移植术后3~5个月的患者,胆道镜下可见胆道内满视野'柳絮状物',胆管壁苍白,或粗糙不平.在术后6、11、18个月的患者,纤维胆道镜观察到胆管内呈条索状、柱状的褐色结石,多位于肝门处,胆管吻合口有不同程度的狭窄;胆管壁粗糙不平,黏膜明显充血,触之易出血.通过纤维胆道镜能方便地取出胆管中的柳絮状物和结石.结论通过T管窦道,利用纤维胆道镜观察移植肝胆管内情况的同时,能方便地进行治疗.
杨玉龙付维利谭文翔刘小北冯秋实张宝善
关键词:肝移植内窥镜检查术后胆道并发症纤维胆道镜肝移植术后移植后
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2例分析被引量:3
2006年
吕文才付维利谭文翔
关键词: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
超声引导下经皮置管引流术致肝内胆管囊腺癌穿刺针道种植转移一例
2012年
患者女性,65岁。因“反复寒战、发热伴右上腹隐痛3周”于2008年8月12日入院。人院前在社区门诊抗感染治疗3d,效果欠佳。既往健康。体格检查:皮肤、巩膜无黄染。右上腹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区叩痛阳性,肠鸣音正常。
马跃峰付维利蓝静谭文翔王立明
关键词:肝内胆管囊腺癌超声引导穿刺抗感染治疗上腹隐痛社区门诊
原发性肝癌血源性微转移检测及临床意义的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通过联合检测外周血端粒酶亚单位hTERT mRNA,AFP mRNA及TPS(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表达水平,来提高肝癌血源性微转移早期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尤其对肝移植术后进行早期预测微转移,以指导综合治疗,改善预后。方法选取肝癌肝移植病人20例,肝癌伴肝外转移10例作为实验组,胆石症病人10例、乙型肝硬化病人10例作为对照组。外周抗凝血进行低温离心取有核细胞成分进行RT-PCR mRNA检测;非抗凝血离心留取血清进行TPS ELISA检测。结果外周血AFP mRNA在肝癌中表达率为75%,端粒酶为90%,伴肝外转移者均为100%。TPS表达水平在116-4600U/L之间,中位值为1600U/L,伴肝外转移者多〉1600U/L。AFP或端粒酶任意一项表达阳性肝癌为100%。对照组中胆结石病人AFP、端粒酶及TPS均阴性。肝硬化病人AFP表达率10%,端粒酶10%,TPS值〈1600U/L,实验组与对照组间三者表达有显著差异。术后AFP持续阳性、术前TPS〉1600U/L的2例病人于术后2个月左右发生肝肺转移死亡。另外2例术后AFP、端粒酶由阴性转阳性且TPS升高到500U/L左右,分别于术后6、8个月出现转移,带瘤存活。结论联合检测AFP mRNA,hTERT mRNA及TPS使检测微转移敏感性达100%,使AFP阴性肝癌亦得到诊断。术后AFP、端粒酶持续阳性且TPS水平高者易于发生转移且转移出现时间早。动态监测AFP、端粒酶由阴转阳、TPS逐渐增高是转移复发的征兆。该研究为评估预后及预警术后转移复发提供了很好的方法。
冯众一付维利杨玉龙谭文翔
关键词:端粒酶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