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谭佑铭

作品数:33 被引量:286H指数:11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 1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8篇硝化
  • 8篇反硝化
  • 7篇污染
  • 5篇脱氮
  • 5篇硝酸盐
  • 5篇硝酸盐氮
  • 5篇固定化
  • 4篇电极
  • 4篇水环境
  • 4篇涂层
  • 4篇涂层电极
  • 4篇烹调
  • 4篇烹调油
  • 4篇烹调油烟
  • 3篇饮用
  • 3篇饮用水
  • 3篇有机污染
  • 3篇有机污染物
  • 3篇水体
  • 3篇自来水

机构

  • 17篇上海交通大学
  • 14篇华中科技大学
  • 7篇上海第二医科...
  • 6篇上海市黄浦区...
  • 5篇江汉大学
  • 3篇湖北工学院
  • 2篇新加坡国立大...
  • 2篇郑州市疾病预...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同济医科大学
  • 1篇南华大学

作者

  • 33篇谭佑铭
  • 9篇罗启芳
  • 9篇刘燕群
  • 6篇袁涛
  • 5篇周义军
  • 5篇宿飞
  • 4篇周宜开
  • 4篇王朋华
  • 4篇王艳
  • 3篇王萌
  • 3篇冯易
  • 3篇胡凯
  • 2篇邱雪婷
  • 2篇周少琴
  • 2篇陈燕
  • 2篇郑奇士
  • 2篇周孙全
  • 1篇张丹
  • 1篇让蔚清
  • 1篇陈福生

传媒

  • 4篇卫生研究
  • 4篇环境与健康杂...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上海预防医学
  • 2篇环境污染治理...
  • 2篇职业卫生与病...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环境化学
  • 1篇安全与环境学...
  • 1篇中国卫生工程...
  • 1篇第四届全国环...
  • 1篇第五届全国环...
  • 1篇二〇〇七年上...
  • 1篇上海市环境科...
  • 1篇第四届全国大...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5篇2008
  • 4篇2007
  • 3篇2004
  • 6篇2003
  • 3篇2002
  • 3篇2001
  • 1篇2000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烹调油烟的潜在致癌性及HSPs、P53在肺组织的表达
2002年
刘燕群谭佑铭
关键词:烹调油烟肺癌HSPSP53致癌性肺组织
SBR法处理高浓度氯霉素废水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
2003年
采用常规活性污泥法、间歇曝气活性污泥法和SBR法对高浓度氯霉素废水进行了对比处理试验。结果表明 ,SBR法优于其他两种方法。当进水COD浓度为 4 910mg L ,COD容积负荷为 9.8kg m3·d ,去除率可达 91.6 %。当废水中NH+4约为 4 5 5mg L时 ,脱氮率可达 6 0 %左右。污泥指数稳定在 88左右。
丁建军刘燕群谭佑铭
关键词:SBR法污泥指数废水处理制药废水
烹调油烟致大鼠肺组织癌前病变机理探讨被引量:5
2001年
[目的 ] 探讨烹调油烟致大鼠肺组织癌前病变的可能机理。 [方法 ]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了染毒及对照组鼠肺组织中HSP70 、P53 及PCNA蛋白表达情况。 [结果 ] HSP70 、P53 及PCNA蛋白在染毒动物肺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 ,阳性率与病变程度呈正相关。 [结论 ] COF能诱导HSP70 、P53 及PCNA在大鼠肺组织中高表达。HSP70
宿飞谭佑铭周少琴
关键词:烹调油烟热休克蛋白P53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肺组织癌前病变
固定化反硝化菌对富营养化水体脱氮的试验研究被引量:26
2003年
目的 研究固定化反硝化菌对富营养化水体中硝酸盐氮的还原能力 ,以及对水体中有机物的降解情况 ,探索富营养化水体原位生物脱氮的新途径。方法 采用PVA作包埋剂 ,将反硝化菌包埋固定后制成小球 ,并将其投入模拟富营养化水环境中进行脱氮和有机污染物的降解试验。结果 经过 4 0d的处理后 ,原水中的亚硝化菌和硝化菌能将水样中的氨氮转化成硝酸盐氮 ,转化率约为 5 7 5 % ,但原水中的反硝化细菌作用较微弱 ,对照水样中总无机氮的去除率约为 6 7%。固定化反硝化菌能利用原水中的部分有机物作碳源 ,进行反硝化作用。模拟水样中NO-3-N的去除率分别为 6 6 1% (高浓度环境 )和 2 5 3% (低浓度环境 ) ;总无机氮 (TIN)的去除率分别为6 2 9% (高浓度环境 )和 38 8% (低浓度环境 ) ;COD去除率分别为 2 9 5 % (高浓度环境 )和 2 1 9% (低浓度环境 )。结论 向富营养化模拟水环境中投加固定化反硝化菌 。
谭佑铭罗启芳王琳王萌
关键词:富营养化硝酸盐氮水体湖泊脱氮原位修复
溶藻菌N25的筛选及溶藻效果观察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筛选高效溶藻菌,初步观察其对铜绿微囊藻的溶藻效果。方法从处理生活污水的活性污泥中分离菌株,将其接种至微囊藻培养液中,通过观察培养液颜色和藻细胞数量的变化,初步筛选出溶藻菌。重复上述过程3次,并用溶藻率来初步评价其溶藻效果,获得较为高效的溶藻菌。用PCR的方法,对高效菌株的16S rDNA进行测序并与GeneBank对比,鉴定其种属。运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藻类在溶藻菌作用下48 h内发生的形态学变化,证实溶藻效果。结果从活性污泥中分离得到一株高效溶藻菌,命名为N25-2(以下简称为N25)。经过16S rDNA鉴定,该菌与芽孢杆菌(Bacillus SP.)或纺缍形赖氨酸芽孢杆菌(Lysinibacillus fusiformis)的匹配度均为99%。当培养液中藻的数量达到1×106个/mL,细菌的数量达到1×106 cfu/mL时,在48 h内,该菌的溶藻率达到72%以上。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经过N25处理后,微囊藻出现空泡增加,多面体深染,藻胆体增加,质壁分离和内部结构破坏等形态学改变。结论 N25具有较好的溶藻效果,能诱导微囊藻出现多种形态学改变,其溶藻机制可能是细菌分泌物导致藻类细胞死亡所致,但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邱雪婷钱雨婷周韧周义军王艳谭佑铭
关键词:溶藻菌铜绿微囊藻
水环境中药物污染及迁移转化行为研究进展被引量:17
2008年
药物在人体健康和畜牧业生产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未被完全吸收、利用的药物或其代谢物将通过尿液、粪便排泄等途径进入水体,而污水处理厂现有处理技术对其不能有效地去除。虽然药物在水体中的半衰期较短,但是其大量、频繁的使用,仍有可能形成"假性持久性"污染。近年来,在地表水、地下水、饮用水、污泥、土壤、水生物体内等环境介质中都报道有检测到不同浓度水平的药物,其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已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欧美一些国家对水环境中药物做了较深入的研究,而我国相关研究报道较少。文章对水环境中药物的来源、污染现状及迁移转化行为等研究进展作了综合分析和讨论,为我国开展相关研究及建立水环境中药物污染的生态风险评价提供参考。
王朋华袁涛谭佑铭Hu Jiangyong
关键词:水环境药物和个人护理用品药物污染迁移转化行为
不同碳源对固定化反硝化菌脱氮的影响被引量:29
2003年
为寻找较为经济、高效的有机碳源 ,分别外加葡萄糖、蔗糖、甲醇和乙酸 ,以研究它们对固定化反硝化菌脱氮的影响。结果表明 ,固定化反硝化菌能有效利用上述碳源 ,进行反硝化作用。其中采用葡萄糖、蔗糖和乙酸的反硝化速率较快。HRT为 6h时 ,脱氮率达 96%以上。若碳源较丰富 ,反硝化过程中的氨化作用并不明显 ,被转化成氨氮的硝态氮低于被还原总量的 5 %。采用固定化反硝化菌处理COD NO-3-N较低 ,且不外加碳源 ,起始浓度分别为 45 2和 2 4 6mg L的实际水样 ,分别经过 60h和 3 2h后 ,脱氮率达 90 %以上。
谭佑铭罗启芳
关键词:反硝化碳源固定化细菌
水中7种头孢抗生素的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被引量:10
2009年
目的建立水中7种头孢抗生素(头孢羟氨苄、头孢氨苄、头孢哌酮、头孢呋辛、头孢拉定、头孢他定、头孢噻肟)的固相萃取(SPE)-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法。方法检测波长和参照波长分别为254和270nm,利用梯度淋洗程序,7种头孢抗生素在20min内完全分离。经过优化,水样预处理使用HLB柱进行SPE,调pH值至3,NaCl加入量为6.0g/L,进行HPLC测定。结果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头孢他定的浓度在0.05~5.00mg/L范围内,头孢羟氨苄、头孢氨苄、头孢拉定的浓度在0.10~10.00mg/L范围内,头孢哌酮的浓度在0.20~20.00mg/L范围内,7种头孢抗生素的线性较好,均r>0.99,检出限为0.05~0.39μg/L。该方法在超纯水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6.64%~105.28%,RSD为2.61%~11.64%。结论该方法的回收率较高,重复性好,准确性和灵敏度较高,适用于同时测定水中7种头孢抗生素。
石丽娟袁涛谭佑铭
关键词:固相萃取
饮用水反硝化脱氮方法研究被引量:7
2003年
为去除饮用水中的硝酸盐氮 (NO3- - N) ,采用上流式厌氧污泥床 (UASB)反应器和固定化微生物进行异养反硝化 ;自制固定化反硝化菌涂层电极和生物电化学脱氮装置 ,并用于自养反硝化。试验结果表明 ,若以甲醇为碳源 ,当碳氮比 (C/N)≥ 1 .0时 ,室温下经UASB处理 4h,NO3- - N去除率为 97.7% ;若以乙酸为碳源 ,当 C/N≥ 1 .0时 ,30℃下经固定化微生物处理 6h,NO3- - N去除率为 98.6% ;在无外加碳源的条件下处理东湖现场水样 ,30℃下经 60 h后 ,NO3- - N去除率达 93.5%。生物电化学脱氮装置可迅速建立自养反硝化菌所需的厌氧环境 ,水样在室温下经 72 h处理 ,脱氮率达 96.3%。
罗启芳谭佑铭王琳曾欣
关键词:环境医学自养反硝化涂层电极
氰戊菊酯宫内暴露对雄性仔鼠性分化的影响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观察氰戊菊酯宫内暴露对雄性仔鼠性分化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妊娠大鼠随机分为3个氰戊菊酯染毒组(分别给予2、10和50 mg/kg氰戊菊酯,于妊娠12~18 d进行灌胃染毒)和对照组(给予玉米油)。于出生第2天,测定所有仔鼠的出生体质量。每组随机选取25只雄性仔鼠,于出生第4、8、12、16、20、24、28天测体质量和肛门-生殖器间距;于出生后30 d处死,计算睾丸脏器系数。结果各染毒组仔鼠出生体质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 mg/kg氰戊菊酯染毒组雄性仔鼠出生后第8、12、16天时的体质量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50 mg/kg氰戊菊酯染毒组雄性仔鼠第28天时的体质量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出生后第4、8、12天,各染毒组雄性仔鼠肛门-生殖器间距均短于对照组(P〈0.05或P〈0.01);至出生后第24、28天,各染毒组雄性仔鼠肛门-生殖器间距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 mg/kg、50 mg/kg氰戊菊酯染毒组雄性仔鼠睾丸脏器系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氰戊菊酯宫内暴露对雄性仔鼠性分化有一定影响,可导致出生早期雄性仔鼠肛门-生殖器间距缩短。
周义军李晓风梁辰谭佑铭
关键词:氰戊菊酯妊娠雄性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