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杰

作品数:12 被引量:263H指数:6
供职机构: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天文地球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7篇铁矿
  • 6篇矿床
  • 5篇盆地
  • 5篇黄铁矿
  • 4篇地球化
  • 4篇地球化学
  • 3篇地球化学特征
  • 3篇庐枞盆地
  • 3篇化学特征
  • 3篇成矿
  • 2篇稻壳
  • 2篇稻壳发电
  • 2篇稻壳灰
  • 2篇有机污染
  • 2篇有机污染物
  • 2篇石矿
  • 2篇蚀变
  • 2篇蚀变带
  • 2篇同位素
  • 2篇污染

机构

  • 12篇合肥工业大学

作者

  • 12篇谢杰
  • 8篇范裕
  • 8篇周涛发
  • 5篇张乐骏
  • 5篇袁峰
  • 4篇王文财
  • 3篇马良
  • 2篇钱兵
  • 2篇庆承松
  • 2篇陈天虎
  • 2篇宋浩
  • 1篇吴雪平
  • 1篇肖鑫

传媒

  • 2篇地质学报
  • 2篇矿物学报
  • 2篇岩石学报
  • 2篇第五届全国成...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2
  • 6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安徽铜陵新桥铜硫金矿床的成因:来自两类黄铁矿微形貌学、地球化学特征的证据被引量:13
2016年
新桥矿床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铜陵矿集区内大型铜金硫矿床。本文以矿床中的黄铁矿为研究对象,在详细的野外观察和室内鉴定的基础上,将矿床中的黄铁矿分为胶状黄铁矿(Py I)和半自形-自形黄铁矿(Py II)两种类型。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等离子激光质谱(LA ICP-MS)对两类黄铁矿的矿物相、形貌、微结构和微量元素成分进行研究。FE-SEM分析结果表明,Py I基本由极细粒黄铁矿组成,以自形-半自形立方体晶形为主,粒径大约100~500nm,而Py II主要为粒度为50~100μm,以八面体和五角十二面体晶形态为主,两类黄铁矿的形貌和微结构特征明显不同。LA-ICP-MS分析测试显示,Py I中相对富含As、Se、Te等元素,而Py II中成矿元素Cu、Pb、Zn、Au、Ag的含量则比Py I型黄铁矿明显偏高,分别为792.0×10-6、2125×10-6、1.67×10-6、0.29×10-6和190.7×10-6,且Bi、Co、Ni、V、Ti、Mg、Cr、Cd、Al、Mn等微量元素含量较Py I均明显偏高1~2个数量级。在综合分析黄铁矿的结构形态和微量元素组成特征的基础上,本文认为Py I可能形成于晚古生代海底热水沉积环境,Py II形成于中生代岩浆热液环境。新桥铜金硫多金属矿床的成矿作用包括了海西期同生沉积成矿作用和燕山期与岩浆活动有关的热液成矿作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广泛发育的强烈岩浆侵入及与之有关的热液活动,对矿床的最终形成起了主导作用,提供了Cu、Au等主要成矿物质。
肖鑫周涛发范裕谢杰张乐骏
关键词:黄铁矿微量元素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火山岩盆地的成岩成矿作用被引量:175
2011年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是我国重要的铜铁多金属成矿带,其中发育溧水、溧阳、宁芜、繁昌、庐枞、怀宁和金牛盆地等火山岩盆地。与成矿带中断隆区相比,火山岩盆地内的成岩成矿作用研究仍显滞后。本文综合已有研究工作和资料,以庐枞盆地和宁芜盆地为主,探讨长江中下游地区火山岩盆地的地质特征、岩浆岩时空格架、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作用和成矿模式等。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火山岩盆地内岩浆岩的年代学研究表明,各陆相火山岩盆地内岩浆岩均形成于早白垩世(135~123Ma),不同盆地内各旋回火山活动时间几乎相同,盆地中侵入岩的分期、岩性和成岩时代也大致可以对比。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盆地内早晚两旋回火山岩与两期侵入岩在岩浆起源、岩浆演化特征、岩石成因等方面一致,可以完全对应。岩浆源区为成分接近富集的交代地幔,交代地幔的形成与古板块的俯冲交代作用有关。岩浆演化经历了结晶分异作用和同化混染作用,岩浆结晶分异作用主要发生于深部岩浆房中。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火山岩盆地中成矿作用以铁矿化为主,产出以著名的"玢岩铁矿"矿床组合为特征的一系列不同类型的火山-次火山热液型和沉积改造型等铁矿床及硫铁矿、硬石膏和明矾石矿床。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铁矿床和次火山岩(闪长玢岩)关系密切,其形成还受火山构造和基底膏盐层等控制和影响。成矿年代学研究证实不同玢岩型矿床的成矿时代基本一致,均为130Ma左右,盆地内铁成矿作用是在较短时间(1~2Ma)内集中"爆发式"形成的。综合火山岩盆地成岩成矿作用特征,本文建立了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火山岩盆地的成岩成矿模式,并认为火山岩盆地成岩成矿作用是中国东部中生代构造-岩浆-成矿系统演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受中国东部中生代地球动力学背景的制约。
周涛发范裕袁峰张乐骏马良钱兵谢杰
关键词:火山岩盆地地球化学特征成岩成矿作用成矿模式长江中下游成矿带
凹凸棒石/γ-Fe_2O_3/碳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对苯酚的吸附作用被引量:6
2009年
为获得同时具有有机亲和性和磁分离特性的吸附材料,以凹凸棒石黏土和废活性白土为原材料,通过铁盐水解共沉淀和在氢气气氛下程序升温煅烧的方法,制备廉价的凹凸棒石/γ-Fe2O3/碳纳米复合材料。运用磁化率分析,红外吸收光谱,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分析和碳含量分析对其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复合材料吸附去除水中苯酚的动力学、吸附试验中pH的影响及同等条件下与其他吸附材料吸附性能的对比。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磁化率值为2 769×10-8m3/kg,用磁分离工序即可把该吸附材料从溶液中快速分离出来;铁的磁性氧化物以γ-Fe2O3的形态负载到凹凸棒石表面,颗粒直径为1060 nm;碳以无定形的形态负载在凹凸棒石晶体表面;复合材料中的w(碳)为7.4%,材料中出现了有机官能团—CH3和—CH2—。对苯酚的吸附试验表明,复合材料对苯酚的去除率是凹凸棒石原矿的3倍。
庆承松宋浩陈天虎吴雪平谢杰
关键词:凹凸棒石纳米复合材料
PNIRS在安徽庐枞盆地玢岩型铁矿床浅色蚀变带研究中初步应用被引量:1
2011年
20世纪90年代以来,短波红外光谱技术(SWIR)在地质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据此技术研制生产的便携式短波红外矿物分析仪(PI-MA)和近红外矿物分析仪(PNIRS),可对肉眼和显微镜难以识别的微细蚀变矿物进行测量,并能较为迅速准确地分析蚀变矿物种类和相对含量,从而确定蚀变矿物组合并圈定热液矿化蚀变带。
王文财范裕周涛发袁峰谢杰
关键词:庐枞盆地明矾石矿床矿化蚀变带黄铁矿化蚀变岩
安徽新桥矿床黄铁矿研究及其对矿床成因的指示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内九瑞矿集区和铜陵矿集区中产出一系列层控铜金硫多金属矿床。这些矿床的主矿体受石炭系层位控制,顺层产出,具有同生矿床的某些特征,这类矿床的形成过程是否存在石炭纪海底喷流沉积期成矿作用一直存在较大争议。新桥矿...
谢杰
关键词:黄铁矿矿床成因地质构造地球化学特征
文献传递
安徽新桥Cu-Au-S矿床黄铁矿X射线衍射研究及其矿物学意义
2011年
新桥矿床位于安徽铜陵矿集区,是长江中下游铜铁金多金属成矿带中最大的硫铁矿矿床。矿床的成因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以下不同的认识:一认为是早期的热液成矿;二认为是接触交代型(层控夕卡岩型)矿床;三认为与石炭纪海底火山活动有关的火山喷发-沉积形成黄铁矿型铜矿,后经燕山期岩浆热液叠加改造。
谢杰范裕周涛发张乐骏王文财
关键词:夕卡岩型铜陵矿集区硫铁矿矿床
安徽新桥Cu-Au-S矿床黄铁矿X射线衍射研究及其矿物学意义
新桥矿床位于安徽铜陵矿集区,是长江中下游铜铁金多金属成矿带中最大的硫铁矿矿床。本文采集矿床中不同产出部位以及不同结晶程度的黄铁矿样品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并与标准黄铁矿进行对比,讨论矿床中晶体结构特征,为解决矿床成因问题提...
谢杰范裕周涛发张乐骏王文财
关键词:金属矿床黄铁矿成矿机制X射线衍射法
文献传递
PNIRS在安徽庐枞盆地玢岩型铁矿床浅色蚀变带研究中初步应用
本文应用PNIKS对庐极盆地浅色围岩蚀变带内不同类型蚀变岩进行研究,确定蚀变矿物种类,探讨PNIRS对扮岩型铁矿床围岩蚀变研究的可行性。
王文财范裕周涛发袁峰谢杰
关键词:铁矿床围岩蚀变
文献传递
宁芜盆地玢岩型铁矿床的成矿时代:金云母^(40)Ar-^(39)Ar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被引量:38
2011年
宁芜盆地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盆地内广泛产出玢岩型铁矿床,但其精确的成矿时代及其形成构造背景研究仍十分薄弱。本文在详细野外地质工作的基础上,选择与磁铁矿密切共生的金云母为对象,利用40Ar-39Ar阶段加热同位素定年方法,对盆地内典型玢岩型铁矿床进行了成矿时代研究,确定了盆地内主要玢岩型铁矿床陶村、白象山和和睦山矿床的成矿时代分别为129.3±1.1Ma、130.7±1.1Ma和129.1±0.9Ma。结合矿床地质特征和闪长玢岩成岩时代,确定宁芜盆地内玢岩型铁矿床的成矿时代均为130Ma左右,其形成时代明显晚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断隆区内的斑岩型-矽卡岩型铜(铁)、金矿床。宁芜盆地内玢岩型铁矿床形成于区域岩石圈伸展的构造环境。
范裕周涛发袁峰张乐骏钱兵马良谢杰杨西飞
关键词:成矿时代
稻壳发电残余物稻壳灰对有机物的吸附作用被引量:22
2010年
为解决稻壳发电残余物——稻壳灰的利用问题,该文研究了稻壳灰在不同条件下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作用。结果表明,稻壳灰在经过碱洗处理后,其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性能明显提高。当溶液pH值小于7.0时,稻壳灰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效果要好于pH值大于7.0时的吸附效果。该研究表明,稻壳灰经过碱洗处理后,可以用作吸附剂,吸附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实现废物的再次利用。
谢杰陈天虎庆承松宋浩
关键词:稻壳有机污染物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