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军 作品数:7 被引量:62 H指数:4 供职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地震行业科研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更多>>
一个发生在沉积盖层里的破坏性地震:2010年1月31日四川遂宁-重庆潼南地震 被引量:27 2011年 一般而言只有结晶基底才有足够的强度积累大量的应变能然后突然释放形成破坏性地震,而沉积盖层则由于富含孔隙、流体因此较软弱而不能积累足够的能量形成大的地震.而2010年1月31日在遂宁-潼南交界处一次M5.0破坏性地震,多数台站记录短周期面波(Rg)发育,显示出浅震的特征.通过拟合短周期面波和较长周期面波的相对幅度,拟合远震深度震相pP,sP波形,确定该地震深度约为(2±1.5)km,因此该地震发生在厚达6km的沉积盖层之内.虽然文献中有古生代沉积岩中发生4级地震的报道,但是中生代沉积盖层中发生高达5级地震的案例尚无报道.此次地震给破坏性地震的孕育机理研究提供了罕见的案例. 罗艳 倪四道 曾祥方 谢军 陈颙 龙锋关键词:沉积盖层 破坏性地震 四川盆地中部浅层地壳一维剪切波速度结构 1.区域背景及研究意义四川盆地近年来中小型地震频发,并造成了较严重地震灾害,如2010年1月31日的遂宁地震造成了1人死亡,十多人受伤以及超过亿元的经济损失。研究四川盆地的速度结构有助于我们对四川盆地的地 谢军 倪四道关键词:四川盆地中部 瑞利波 频散曲线 剪切波速度结构 文献传递 四川盆地中部浅层地壳一维剪切波速度结构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2012年 2010年1月31日四川盆地中部的遂宁发生了M5.0地震,四川盆地内部的台站观测到了很强的短周期面波波形数据。本文对地震数据的Rayleigh波和Love波提取基阶群速度频散曲线并反演得到四川盆地中部浅层地壳一维剪切波波速度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盆地中部近地表剪切波平均速度约为2km/s,并且随深度逐渐增加,地壳深度在10km左右时,剪切波速度达到了3.5km/s。此结果适用于四川盆地中部以西,从遂宁到龙泉山附近,而四川盆地东部,从遂宁到华蓥山断裂不适用。该结果可为龙门山断裂附近的三维结构研究提供参考,并对强地面运动计算和区域内地震定位的研究有一定参考价值。 谢军 倪四道 曾祥方关键词:四川盆地 面波频散 剪切波 地壳速度结构对极浅源地震深度反演的影响--以荣昌地震为例 被引量:4 2014年 研究表明,大陆地震很少发生在距地表5km以浅,然而,近年来四川、重庆等地区发生了一系列3km以浅的极浅源地震,据推测可能与新生断层形成或者工业开采活动有关。如果仅凭直达体波震相到时信息,要较好测定极浅源地震深度,需以震中距在2倍震源深度范围内有台站为前提,而目前的台站密度显然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地震的波形信息可为深度测定提供更有效地约束。目前已经广泛采用的CAP(Cut and Paste)方法利用了地震波形信息反演震源机制解、震级和深度,此方法对速度模型虽然没有严格要求,但是速度模型误差太大时不利于地震深度定位。本文以2010年9月10日荣昌地区发生的Mb4.7地震为例,结合远震深度震相约束震源深度,测试了一系列地壳速度模型对CAP方法反演极浅源地震深度的影响。研究发现浅层速度模型误差达10%时,震源深度反演误差不大,但当误差超过50%时,震源深度误差则很大。因此在研究极浅源地震时,需要对浅层速度结构进行较为准确的测定。 孟庆君 倪四道 韩立波 陈伟文 吴文波 谢军 钱韵衣关键词:CAP 震源深度 沉积层在大地测量学数据反演震源参数中的影响 <正>通过GPS以及InSAR等大地测量学手段观测得到的地表形变数据已经被广泛运用在地震震源参数的反演中。在这些反演过程中,地壳模型往往采用均匀半空间模型或者其他较为简单的模型。然而,对于发生在有沉积层覆盖,尤其是在顶部... 陈伟文 倪四道 韦生吉 汪贞杰 谢军文献传递 四川盆地中部浅层地壳一维剪切波速度结构 本文研究了四川盆地的速度结构,通过提取遂宁地震周边台站地震数据的基阶和一阶的瑞利面波以及基阶德勒夫波群速度频散曲线,反演浅层的地壳横波速度。反演结果显示,该地区浅层地壳剪切波速度在地表很低2km/s,然后随深度增加而迅速... 谢军 倪四道关键词:地震灾害 触发机制 时钟不准情形地震精确定位研究——以2011年1月19日安庆地震序列为例 被引量:21 2013年 通过余震序列的精确定位可以较为准确地刻画主震破裂区的时空变化规律.为了减小仪器时钟误差对地震定位精度的影响,本文基于2011年1月19日安庆地震流动台站的S-P到时差,通过主事件和双差地震定位法得到较为准确的主震位置和余震序列时空分布,并评估了仪器时钟误差;又通过对sPL近震深度震相的分析,得到了余震序列较为可靠的深度分布.结果表明,安庆地震发生在宿松—枞阳断裂带附近,余震序列大体近水平分布在5km深度,呈长1.5km、宽1km、高0.3km的薄板状展布;从时空分布来看,随着时间的推移余震序列似乎有往北东方向扩展的趋势.研究表明,基于S-P到时差的定位方法可以有效消除时钟不准确带来的影响,为中小地震和余震序列活动性的研究提供可靠的定位结果. 包丰 倪四道 赵建和 谢军 陈伟文 曾祥方关键词:双差地震定位法 时钟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