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伟淼

作品数:7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理学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5篇催化
  • 4篇碳化钨
  • 4篇纳米
  • 3篇电催化
  • 2篇电催化活性
  • 2篇碳化
  • 2篇纳米片
  • 2篇壳结构
  • 2篇核壳
  • 2篇核壳结构
  • 2篇复合材料
  • 2篇催化活性
  • 2篇催化性
  • 2篇复合材
  • 1篇电催化性能
  • 1篇多孔
  • 1篇氧化钛
  • 1篇针铁矿
  • 1篇碳管
  • 1篇铁矿

机构

  • 7篇浙江工业大学

作者

  • 7篇谢伟淼
  • 7篇李国华
  • 3篇郑翔
  • 2篇张炫辉
  • 2篇陈辉
  • 2篇喻洋
  • 2篇陈丹
  • 1篇王美华
  • 1篇程媛
  • 1篇杨威

传媒

  • 2篇物理化学学报
  • 1篇化工学报
  • 1篇矿物学报
  • 1篇Chines...
  • 1篇中国有色金属...
  • 1篇中国化学会第...

年份

  • 2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二氧化钛与针铁矿复合光催化材料的制备与光催化性能被引量:5
2013年
以四氯化钛为钛源,针铁矿(α-FeOOH)为载体,采用水解沉淀法制备了金红石相二氧化钛(Ti2O)与α-FeOOH的复合光催化材料,并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量散射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低温下,金红石相Ti2O包覆于α-FeOOH表面,并形成复合结构;较高温下,铁离子进入金红石相Ti2O晶格,并形成铁掺杂金红石相Ti2O纳米管;中温下,样品兼有复合和掺杂两者特征.在室温下以甲基橙为降解对象,采用钨灯+氘灯(波长200~800nm)为光源,对样品的光催化活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样品对甲基橙的光催化降解效果良好;与纯α-FeOOH和金红石相Ti2O相比,不同结构样品的光催化活性均有所提高,其中,复合兼掺杂型样品的光催化活性最高.由此可见,与α-FeOOH复合和铁掺杂是提高Ti2O光催化活性的有效途径.
谢伟淼陈辉张炫辉胡仙超李国华
关键词:二氧化钛针铁矿复合材料光催化性能甲基橙
火柴棒状纳米碳管的制备及其生长机理
2015年
以钨酸钠为钨源,氯化钠为诱导剂,通过水热法制备了三氧化钨(WO3)纳米棒,再以葡萄糖为碳源,经再次水热反应对WO3表面进行碳包覆,然后在氢气和甲烷混合气氛中反应一段时间获得了具有火柴棒状结构的纳米碳管。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能量散射谱等手段对样品的晶型、形貌、微结构和表面化学元素进行了表征与分析。结果表明,样品由纳米碳管和碳化钨(WC)构成。其中,纳米碳管为火柴棒状,长度0.5~1.0μm,直径100 nm左右;WC颗粒位于纳米碳管内部,其大小决定了火柴棒状纳米碳管的内径。这充分说明WC在碳管的生长过程中充当催化剂的作用。
李国华孙海标喻洋谢伟淼
关键词:纳米碳管碳化钨催化
核壳结构碳化钨/碳化钨铁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电催化活性被引量:2
2014年
以铁黄为载体,偏钨酸铵为钨源,将直接包覆与原位还原碳化技术相结合制备了碳化钨/碳化钨铁复合材料.经X射线衍射(XRD)分析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复合材料的主要物相为碳化钨铁(Fe3W3C)、碳化钨(WC)和碳化二钨(W2C),且构成了以Fe3W3C为核、WC和W2C为壳的核壳结构.采用三电极体系循环伏安法测试了复合材料在酸性、中性和碱性体系中对甲醇的电催化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与颗粒状碳化钨和介孔空心球状碳化钨相比,复合材料的电催化活性有了明显的提高;进一步研究发现,复合材料的电催化活性不仅受到体系性质的影响,还与其物相组成和微结构相关.上述结果说明,通过控制复合材料的物相组成及微结构,以及反应体系的性质可实现对其电催化活性的调控;同时表明,核壳结构是提高碳化钨催化材料活性的有效途径之一.
陈辉陈丹谢伟淼郑翔李国华
关键词:碳化钨核壳结构电催化活性
碳化钨/碳化二钨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电催化活性被引量:7
2012年
以偏钨酸铵为钨源,铁黄(FeOOH)为载体,将表面包覆法与原位还原碳化技术相结合,制备出了具有核壳结构的碳化钨(WC)/碳化二钨(W2C)纳米复合材料;应用X射线衍射(XRD)分析、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能量散射谱(EDS)等手段对不同阶段样品的晶相、形貌、微结构和化学组成等特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负载体经煅烧后,载体及包裹层的物相均发生了变化,形貌也相应地发生了改变;经盐酸处理及还原碳化后,样品由WC和W2C纳米颗粒组成,并构成了以W2C为壳,以WC为核的典型核壳结构;结合表征结果对核壳结构的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采用三电极体系循环伏安法测试了样品在酸性、中性和碱性溶液中对甲醇的电催化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与颗粒状碳化钨和介孔空心球状碳化钨相比,样品的电催化活性有了明显的提高.这说明W2C与WC构成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后,其电化学性能有了明显的提升,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是提高碳化钨催化材料活性的有效途径之一.
李国华陈丹郑翔谢伟淼程媛
关键词:碳化钨纳米复合材料核壳结构电催化活性
蒙脱石剥离方法的对比与选择被引量:6
2014年
以氯化锂、正丁基锂、葡萄糖酸为剥离剂,采取离子交换和插层反应等方法剥离蒙脱石,分别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测试手段对样品的晶体组成、形貌和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上述结果表明,用氯化锂剥离后,样品由片层构成,分散性良好,蒙脱石(001)晶面的衍射峰峰位(2θ)向左偏移了1.2°,相应的晶面间距增大了0.27 nm,部分为薄层状结构,厚度5~10 nm,边缘发生了卷曲;正丁基锂剥离后,蒙脱石(001)晶面的衍射峰基本消失,层状结构遭到破坏,蒙脱石基本被剥离成了单层状结构,也有厚度10~15 nm的小片层;用葡萄糖酸剥离的蒙脱石层状结构无序度增加,蒙脱石的层堆积明显。通过对比上述3种方法所剥离的蒙脱石,可认为氯化锂及正丁基锂对钠基蒙脱石的剥离效果优于葡萄糖酸的剥离效果,且以正丁基锂剥离的效果最佳。
郑翔孙海标张炫辉谢伟淼李国华
关键词:蒙脱石
WO3/W2C多孔纳米片的自组装制备
碳化钨(WC)具有类铂性能[1],作为一种电催化剂可部分代替贵金属铂而应用于甲醇氧化、氧还原及氢氧化的研究,其中体现出催化活性的碳化钨主要有WC 和W2C 两种.通过形貌控制如WC 纳米链[2]、介孔空心球状WC[3]等...
谢伟淼王美华李国华
介孔碳化钨纳米片的制备与电催化性能被引量:1
2015年
以钨酸钠为前驱体,通过水热自组装合成钨酸纳米片,再将其在氢气/甲烷混合气氛中还原碳化获得碳化钨纳米片。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氮吸附等手段对样品形貌、晶相、微结构和比表面积进行分析与表征;采用粉末微电极和循环伏安法测试样品的电催化性能。结果表明:样品颗粒为方形片状,长和宽为600~800nm,厚约90nm;样品由碳化钨和碳化二钨组成;纳米片由纳米颗粒和孔隙构成;样品的比表面积为31m2/g,平均孔径为3.5nm;碳化钨纳米片呈介孔结构,碳化钨纳米片对甲醇电催化氧化具有良好的活性,并具有与铂类似的催化性能。
杨威孙海标喻洋佟明兴谢伟淼李国华
关键词:碳化钨纳米片介孔电催化性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