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海滨

作品数:6 被引量:88H指数:5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放射科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体层摄影
  • 3篇体层摄影术
  • 3篇X线
  • 3篇X线计算
  • 3篇X线计算机
  • 2篇动脉
  • 2篇多层螺旋CT
  • 2篇血管
  • 2篇血管造影
  • 2篇血管造影术
  • 2篇造影
  • 2篇造影术
  • 2篇系膜
  • 2篇结节
  • 2篇肠系膜
  • 2篇成像
  • 1篇灶性
  • 1篇增生
  • 1篇图像后处理
  • 1篇肿瘤

机构

  • 6篇复旦大学

作者

  • 6篇袁海滨
  • 6篇李若坤
  • 6篇强金伟
  • 5篇廖治河
  • 3篇李新
  • 2篇贺成
  • 2篇张飚
  • 2篇冯琴
  • 1篇赵书会
  • 1篇吉学生
  • 1篇冯晓源
  • 1篇邱海英

传媒

  • 2篇中国医学计算...
  • 2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年份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CT灌注成像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27
2009年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技术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45例甲状腺结节性病变行CT灌注成像,其中良性组33例,恶性组12例,测量良恶性结节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表面通透性(PS)、达峰时间(TTP)和峰值(PE),比较良恶性结节灌注参数和TDC形态的差别。结果:良性组BF、BV、PS、TTP、PE值分别为(1.476±0.684)ml.min-1.ml-1、(0.302±0.153)ml/ml、(2.069±1.102)ml.min-1.ml-1、(28.033±8.015)s、(82.313±30.468)Hu,恶性组BF、BV、PS、TTP、PE值分别为(1.302±0.834)ml.min-1.ml-1、(0.275±0.242)ml/ml、(1.485±1.112)ml.min-1.ml-1、(28.833±12.550)s、(86.056±70.453)Hu,良恶性结节CT灌注参数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CT灌注成像TDC可见4种类型,分别为速升平台(Ⅰ)型、缓升平台(Ⅱ)型、缓升缓降(Ⅲ)型和低平(Ⅳ)型,甲状腺癌以Ⅱ型多见,良性组以Ⅲ型多见,两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5.233,P=0.022)。1例淋巴瘤表现为Ⅳ型。结论:TDC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病变的血流动力学信息,有助于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CT灌注参数不能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进行鉴别。
李若坤强金伟廖治河刘伟袁海滨李新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灌注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MSCT图像后处理在肠梗阻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13
2010年
目的:探讨MSCT后处理技术对于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40例经手术证实的肠梗阻病例,行全腹部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在工作站上采用多平面重组、MIP及VR方法进行图像后处理,观察肠梗阻的有无、部位、病因及有无合并肠缺血。结果:40例中,CT常规横断面图像、联合后处理图像均能显示了肠梗阻,单独根据常规横轴面图像能确定30例(75%)的梗阻部位、31例(77.5%)的梗阻原因及10例(83.3%)合并肠缺血,而联合后处理图像可以确定38例(95%)的梗阻部位、37例(92.5%)的梗阻原因及11例(91.6%)合并肠缺血,两种方法对梗阻部位、原因的诊断符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常规横轴面图像及后处理技术的联合应用在显示肠梗阻的部位、梗阻原因以及肠道血运状态方面优于单纯常规横轴面图像。
冯琴强金伟李若坤赵书会冯晓源袁海滨
关键词:肠梗阻
猪肠系膜上动脉的MSCTA与DSA的对照研究
2010年
目的:评价猪肠系膜上动脉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的可行性及在栓子定位中的价值。方法:24只巴马猪行MSCTA及DSA检查,12只DSA检查结束后行SMA二级分支栓塞。采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薄层最大密度投影(TSMIP)进行血管三维重建,比较不同重建方法对肠系膜上动脉及其分支的显示能力差别。以DSA为金标准,评估MSCTA在栓子定位中的价值。结果:MSCTA可清晰显示肠系膜上动脉解剖特征,VR及MIP图像均可显示血管主干及一级大分支,19例可显示二级分支,TSMIP可显示末端分支至肠壁周围血管网。MSCTA显示栓子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85.3%、94.5%、91.9%、100%。结论:MSCTA可以较为准确的显示猪肠系膜上动脉三维解剖学解剖特征及病变,有助于肠缺血等动物模型制作及介入实验研究。
李若坤强金伟贺成廖治河冯琴张飚袁海滨
关键词:肠系膜上动脉血管造影术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MR表现及病理对照研究被引量:15
2011年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MRI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手术病理证实的FNH患者MRI平扫(T1WI、T2WI及DWI)和动态增强扫描的资料,对病灶信号及强化特点进行评价。结果:26例共33个病灶,单发型23例,多发型3例。实质部分于T1WI显示31例,其中低信号3例、略低信号28例;T2WI显示32例,其中略高信号25例,高信号7例;DWI显示29例,其中略高信号21例,高信号8例。共21例病灶显示中央瘢痕,其中T1WI显示19例,均为低信号;T2WI均可显示,且均呈高信号;DWI显示15例,均为高信号。增强后,实质部分均于动脉期明显、均匀强化,延迟扫描呈略高信号28例,等信号4例,略低信号1例。中央瘢痕于动脉期明显强化1例,延迟期仍持续强化,余32例均表现为延迟强化。8例病灶周围可见增粗、扭曲的供血动脉,4例病灶周围见不完整的环形包膜样延迟强化影。结论:MRI能全面展示FNH病理改变及血流动力学特征,DWI可以提供辅助诊断信息。
邱海英强金伟李若坤廖治河李新袁海滨
关键词:局灶性结节增生肝脏磁共振成像
多层螺旋CT对小肠病变的诊断价值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小肠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0例小肠疾病患者行MSCT检查,重建方法采用多平面重建(MPR)、容积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薄层最大密度投影(TSMIP),观察小肠病变的MSCT表现。结果:小肠肿瘤20例,其中腺癌10例,表现为肠壁不规则增厚或分叶状肿块,近端肠道梗阻;间质瘤8例,表现为富血供的大肿块而无肠道梗阻;淋巴瘤2例,表现为小肠壁不均匀增厚,而肠腔反而扩张。小肠黏连性梗阻28例,表现为近端肠管扩张明显,远端肠管正常,梗阻远端移行处逐渐变细,部分呈鸟嘴状狭窄。Crohn病6例,表现为肠壁不规则增厚,肠壁全层或分层样强化和梳状系膜血管。肠系膜血管血栓形成6例,其中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2例,表现为肠系膜上动脉迂曲、纤细不规则并有钙化斑块,分支明显减少;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4例,表现为血管腔内充盈缺损,肠壁增厚、靶样强化,肠系膜水肿。结论:MSCT能全景式、多方位展示小肠肠道、肠系膜和系膜血管,可对小肠病变进行准确诊断。
吉学生强金伟贺成廖治河李若坤袁海滨李新
关键词:小肠多层螺旋CT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多层螺旋CT肠系膜动脉造影的三维解剖学研究被引量:28
2008年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肠系膜动脉的显示能力,研究肠系膜动脉的三维影像学解剖。方法:54例患者行腹部MSCT薄层增强扫描获得原始图像,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薄层最大密度投影(TSMIP)、多平面重组(MPR)进行血管三维重建,分析肠系膜动脉的空间解剖特征,比较不同重建方法对肠系膜动脉、特别是交通支的显示。结果:54例肠系膜动脉均清晰显示。VR及MIP图像可显示4~5级分支,TSMIP可显示6~7级分支至肠壁周围血管网。MSCTA可清晰显示肠系膜动脉位置、起源、管径、走向、分布及变异情况。腹腔干(CA)和肠系膜上动脉(SMA)间、SMA内部分支间均可见吻合支,仅59.2%病例显示肠系膜上下动脉间吻合。在显示吻合支的能力方面,TSMIP优于MIP和VR。结论:MSCTA三维成像能很好的显示肠系膜动脉解剖学特征,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李若坤强金伟廖治河刘伟张飚袁海滨
关键词:肠系膜动脉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血管造影术解剖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