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存银
- 作品数:15 被引量:18H指数:2
- 供职机构:临沂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股前外侧分叶穿支皮瓣模具化组合修复足跟软组织缺损
- 2023年
- 目的:探讨应用股前外侧分叶穿支皮瓣模具化组合移植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自2017年4月-2020年4月,临沂市人民医院手足外科共收治9例足跟部软组织缺损患者,创面面积11 cm×8 cm~17 cm×13 cm,切取股前外侧分叶穿支皮瓣模具化组合成足跟立体形状移植修复,皮瓣大小18 cm×5 cm~30 cm×8 cm,皮瓣供区一期直接闭合。术后定期门诊或微信随访,内容包括皮瓣颜色、外形、质地及感觉恢复,评价临床效果。结果:9例皮瓣均顺利成活,无血管危象发生及坏死,1例足跟部伤口感染,给予清创后伤口愈合。全部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60个月,平均28个月,皮瓣供区切口愈合,未发现功能障碍;足跟部皮瓣颜色、质地恢复良好,外形接近正常,恢复正常行走功能;5例缝接神经皮瓣感觉恢复至S 2级2例,S 3级2例,S 3+级1例,4例未接神经的皮瓣恢复本体感觉。按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结果5例98分,4例95分。结论:对于足跟部软组织缺损,应用股前外侧分叶穿支皮瓣模具化组合移植,效果良好,血运可靠,皮瓣外形满意,足部功能恢复良好。
- 薛存银李振宇贾照强伏传升裴红见边海林魏宝富
- 关键词:足跟软组织缺损
- 外踝上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 目的 探讨外踝上传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疗效和手术技巧.方法 以外踝上腓动脉终末穿支为蒂设计外踝上穿支皮瓣修复足背部皮肤软组织缺损4例,跟骨骨折术后创面3例,中前足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6例.皮瓣面积5 cm×...
- 魏宝富伏传升薛存银贾照强边海林裴红见
- 关键词:皮瓣穿支皮瓣软组织缺损
- 小腿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前足皮肤缺损
- 目的 探讨小腿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 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11例游离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男9例,女2例;年龄33~62岁,平均43岁。创面面积5 cm...
- 魏宝富薛存银伏传升贾照强裴红见边海林
- 关键词:穿支皮瓣前足游离皮瓣软组织缺损
- Lisfranc骨折脱位治疗的解剖学基础
- 目的 探讨Lisfranc骨折脱位治疗的解剖学基础.方法 新鲜尸体标本21足,足背表层软组织解剖记录足背皮神经、足背动脉及第一跖背动脉的位置,足底解剖显露足底长韧带、腓骨长肌腱及止点、足底跖附关节间韧带、跖骨基底间韧带....
- 边海林伏传升薛存银魏宝富贾照强裴红见
- 手指侧方血管链皮瓣逆行转移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的效果观察
- 2022年
- 手指末节外伤后皮肤合并甲床缺损骨质外露临床很常见,其修复方法很多,但各有优缺点,效果难以令人满意,理想的方法是在缺损区附近找到一个皮肤色泽、质地相近的皮瓣转移覆盖创面,而且皮瓣不需要二期整形。2017年8月-2019年2月笔者用指固有动脉皮支血管链皮瓣逆行转移修复手指皮肤或合并甲床缺损,效果满意。
- 薛存银赵华建伏传升贾照强陈阳
- 关键词:皮瓣组织缺损
- 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前足皮肤缺损
- 文章选取3例前足皮肤缺损患者,应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进行修复,最大程度的保留足趾的长度和前足的功能,不牺牲胫后动脉主干,创伤小,恢复快。
- 魏宝富伏传升薛存银贾照强裴红见边海林
- 关键词:穿支皮瓣游离移植术疗效评价
- 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前足皮肤缺损
- 本文结合临床病例,分析了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前足皮肤缺损的应用解剖、手术时注意事项及皮瓣的优缺点。胫后动脉皮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可最大程度的保留足趾的长度和前足的功能,不牺牲胫后动脉主干,创伤小,恢复快,...
- 魏宝富伏传升薛存银贾照强裴红见边海林
- 关键词:手术治疗临床疗效
- 文献传递
- 322、皮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
- 魏宝富薛存银伏传升贾照强裴红见边海林赵华健
- 跖肌腱在跟腱修复术中的应用
- 目的 探讨跖肌腱转位修复断裂跟腱的疗效。方法 跟腱断裂急诊修复12例,延期修复3例。在常规跟腱断端缝合基础上,取同侧跖肌腱自近端抽出,跟腱中穿行,并围绕跟腱断端反折数次,间断缝合加固。术后长腿石膏固定4周,改用短腿石膏固...
- 魏宝富伏传升薛存银边海林贾照强裴红见
- 跟腓韧带的本体感受器分布及作用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跟腓韧带(calcaneofibular ligament,CFL)本体感受器的数量、分布及其在踝关节运动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选取10例膝上截肢患者跟腓韧带,将韧带分为近、中、远三段,切成20μm厚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本体感受器类型和数量。结果 CFL及周围组织均存在本体感受器,Ⅱ型和Ⅲ型本体感受器数量显著多于Ⅰ型本体感受器(P<0.001),韧带各部分间的本体感受器数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CFL上本体感受器以Ⅱ型和Ⅲ型小体为主,Ⅱ、Ⅲ型本体感受器与运动觉和过度活动觉密切相关,其数量较多与踝关节稳定性密切相关。
- 刘兰梅边海林魏宝富伏传升薛存银
- 关键词:本体感受器免疫组织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