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蔡晓军

作品数:24 被引量:269H指数:11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干旱气象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22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理学

主题

  • 12篇干旱
  • 7篇长江中下游
  • 5篇夏季
  • 4篇地区干旱
  • 4篇降水
  • 4篇干旱指数
  • 3篇水汽
  • 3篇青藏
  • 3篇青藏高原
  • 3篇夏季高温干旱
  • 3篇环流
  • 3篇高温干旱
  • 3篇Z指数
  • 2篇低频振荡
  • 2篇雪深
  • 2篇遥相关
  • 2篇遥相关型
  • 2篇振荡
  • 2篇特征及成因分...
  • 2篇气温

机构

  • 24篇南京信息工程...
  • 2篇滑县气象局
  • 2篇浙江省安吉县...
  • 1篇兰州大学
  • 1篇湖北省气象局
  • 1篇中国气象局成...
  • 1篇内蒙古自治区...

作者

  • 24篇蔡晓军
  • 20篇王文
  • 3篇许金萍
  • 2篇孙畅
  • 1篇段莹
  • 1篇刘佳
  • 1篇郑柏超
  • 1篇隆霄
  • 1篇张凯
  • 1篇高晶
  • 1篇许志丽
  • 1篇李亮

传媒

  • 4篇高原气象
  • 4篇干旱气象
  • 3篇气象科学
  • 2篇地球科学进展
  • 2篇热带气象学报
  • 1篇冰川冻土
  • 1篇农业与技术
  • 1篇大气科学学报
  • 1篇科学技术创新
  • 1篇第28届中国...
  • 1篇第33届中国...
  • 1篇第34届中国...

年份

  • 1篇2020
  • 3篇2018
  • 5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3
  • 3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7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长江中下游地区2011年冬春连旱及2013年夏季高温干旱环流特征及其与Rossby波活动的联系对比分析被引量:14
2017年
利用1981—2013年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及OISST海温月资料,对长江中下游地区2011年冬春连旱及2013年夏季高温、干旱事件的形成机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两次干旱事件:(1)均受偏强东亚季风影响,导致冷暖气流无法交汇于长江流域;(2)赤道太平洋海温距平均呈现"西正东负",加强Walker环流的同时引发局地Hadley环流异常,致使长江流域上空长期受异常下沉气流控制;(3)均与大西洋的Rossby波有关:2011年冬春,受NAULEA遥相关型影响,Rossby波能量向东频散至亚欧大陆东部及太平洋地区堆积,使东亚大槽长期维持在120°E附近,加强东亚冬季风;2013年夏季,受同为负位相的"silk road"及EAP遥相关型共同作用,源自北大西洋的Rossby波能量能够影响到东亚-太平洋地区,致使西太副高异常西伸,加强东亚夏季风。
许金萍许金萍王文蔡晓军许金星
关键词:干旱ROSSBY波遥相关型
重力波对青藏高原东侧一次暴雨过程的影响被引量:20
2011年
采用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模式输出资料、NCEP/NCAR1°×1°再分析资料以及地面站降水资料,对2009年7月31日至8月1日四川省一次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水汽辐合区与降水区基本一致;散度场、水汽通量和水汽通量散度对降水具有较好的指示作用。在降水之前的6h中,降水中心上空的大气层结基本稳定,这种层结条件并不利于对流运动发生和发展;但是通过对散度场、非线性平衡方程和理查森数的分析,发现在暴雨开始前存在着中尺度重力波,它激发了对流运动的发展,而对流运动对暴雨的发展起到了主要作用。这说明,在整个暴雨过程中,只有同时考虑中尺度重力波与对流运动的相互作用,才能较完整地解释雨带的强度和特征得以发展和维持的原因。
王文刘佳蔡晓军
关键词:暴雨西南低涡重力波
基于改进综合气象干旱指数的2011年和2013年长江中下游干旱低频振荡特征分析被引量:5
2016年
利用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和地面观测资料,基于改:莲的综合气象干旱指数(IC)对长江中下游地区2011年春季和2013年夏季干旱过程的低频振荡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1年春季干旱过程的主要低频IC周期为30~60d,西太平洋500hPa正异常低频高度场系统的西移、南支锋区上游500hPa正异常低频高度场系统的东移和北扩、西北地区东部低层低频反气旋的向南移动可能是低频IC传播变化特征的重要原因。2013年夏季干旱过程的主要低频IC周期也为30-60d,西亚和西北太平洋500hPa正异常低频高度场向我国南方地区移动、孟加拉湾和西北太平洋的低层低频反气旋向西和向北移动与低频IC传播变化特征有重要联系。
林家尧王文蔡晓军
关键词:长江中下游干旱低频振荡
2013年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高温干旱的大气环流特征及成因分析被引量:35
2017年
利用1981-2013年长江中下游地区90个气象观测站的逐日气温和降水资料、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及ERSSTv4海温资料,对2013年夏季发生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异常高温干旱事件基本特征及其可能影响机制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1)降水量较同期偏少49.43%,7月中、下旬出现旱情并逐步发展,8月上、中旬旱情最为严重,整体呈现中到重旱,局部地区达到特旱,气温偏高5℃以上;(2)受负EAP/PJ(东亚太平洋型/东亚日本型)遥相关型影响,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下称西太副高)面积偏大、西伸脊点异常偏西、强度偏强,长期控制长江流域,是诱发此次高温干旱的直接成因;东亚夏季风偏强、副热带西风急流偏北,致使长江流域暖湿空气偏强而冷空气不足,加之下沉气流影响,不利于形成降水。(3)8月第1候至第2候,受负"Silk Road"(丝绸之路)遥相关型影响,源自北大西洋的Rossby波沿急流波导区向东频散至东亚-太平洋地区,加强了负EAP/PJ遥相关型中高纬度两个高度异常中心,对其形态的维持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将西太副高的异常发展推向鼎盛时期;(4)西太平洋暖池区海温异常偏高是负EAP/PJ遥相关型长期维持的重要原因;而7月北大西洋海温异常偏高与西风急流异常偏北密切相关,是影响东亚季风系统各成员配置的又一可能成因。
王文许金萍蔡晓军蔡晓军
关键词:夏季高温干旱遥相关型
遗传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在地面温度多模式集成预报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1
2018年
基于TIGGE资料集中的ECMWF、CMA和JMA的数值预报产品,利用加权集成、回归集成和消除偏差集成等线性集成方式与遗传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GABP)集成,对我国大部开展地面2 m温度在24 h、48 h和72 h预报时效的多模式集成预报试验。通过对2013年1—6月的预报检验,结果表明:GABP集成预报效果有较大提升,均方误差明显小于各单一模式预报。GABP集成的误差分布在新疆和华北均方误差较大,但是在预报效果改进上GABP集成在西部地区相对单一模式的误差减小更加明显。在进行几种多模式集成方式时,GABP集成相比线性方法预报结果更加精准。对于天气过程个例的预报,GABP集成预报出预报量的变化趋势,预报效果优于单一模式和线性集成预报。无论是较长时间段还是短时间的天气过程,在改进预报效果上GABP集成都起到了最佳的作用。
雷彦森蔡晓军王文李江峰李倩文
关键词:遗传算法BP神经网络温度预报
一种智能垃圾桶监管系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垃圾桶监管系统,包括垃圾桶监测装置、AD转换模块、PLC控制器、DTU无线模块、云服务器平台和用户移动终端;通过垃圾桶监测装置采集垃圾桶内垃圾堆放高度信息、气体浓度信息以及温度信息并发送至AD转换...
廖乐勤张凯蔡晓军郑柏超
文献传递
贝叶斯方法在降水预报中的研究现状
2017年
贝叶斯方法作为一种统计方法通过收集样本的先验信息对有限的样本进行修正。而朴素贝叶斯分类法能简单快捷地做到降水分类,因而得到了广泛地应用。着重解释了朴素贝叶斯分类法的基本思想,并概括了贝叶斯方法在降水等级预报、集合预报中的应用。
李倩文王文蔡晓军
关键词:降水预报
PDSI、SPEI及CI指数在2010/2011年冬、春季江淮流域干旱过程的应用分析被引量:46
2013年
利用1951—2011年江淮流域70个测站的观测资料,计算了PDSI、SPEI及CI指数,又通过这三种干旱指数与降水异常和气象服务信息,综合分析了2010年10月至次年夏初江淮流域的旱涝情况及各指数的优缺点。结果表明,三种干旱指数都能够描述出江淮流域此次秋、冬及春季连旱过程,但对冬季干旱表现的都不够理想:PDSI指数对干旱的范围、发展及持续性的描述较好但敏感度不够,冬季中前期旱情未能反映;月尺度SPEI指数较为灵敏但过于依赖降水量的变化,干旱的持续性不够,冬季旱区有所偏差;季尺度SPEI指数表现出干旱开始时间有所滞后且偏旱;CI指数能够及时监测到干旱的发生、发展,但干旱发展过快、旱情偏重(尤其在冬季),在某些条件下干旱解除时间有所滞后。
段莹王文蔡晓军
关键词:江淮流域干旱指数
2013年长江中下游夏季高温干旱演变过程及环流异常成因简析被引量:16
2017年
利用改进的CIn指数,结合NCEP/NCAR再分析资料,逐候分析2013年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高温干旱演变过程和高温异常成因。结果表明:改进后的CIn指数能够准确识别此次干旱过程,整体持续时间近一个月。旱情从7月第4候湖南南部开始,8月第3候干旱程度最强,特旱中心位于湖南省中东部,浙江省为高温中心,8月第4候旱情得到缓解。在干旱成因上,极涡位置异常偏西,影响长江中下游地区冷空气偏弱,南亚高压东伸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明显;鄂霍次克海至菲律宾一带呈较强的EAP遥相关型,其中长江中下游地区位势高度的正异常加强了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中心强度并使其位置偏西;乌拉尔山地区的阻塞高压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相对峙,有利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长期稳定地控制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同时欧亚大陆与西太平洋海陆温差增大,东亚夏季风偏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北,长江中下游地区下沉气流强盛,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南亚高压共同作用下,造成持续的高温干旱过程。
李曈王文蔡晓军
关键词:高温干旱环流异常
长江中下游地区干旱变化特征分析
干旱是世界上造成经济损失最多的自然灾害,由于其影响范围大、持续时间长,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也非常严重。长江中下游地区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近50%的降水量集中在6-8月。初夏,低纬海洋暖湿气流侵入,与北方变性干冷空气在这里交...
王文蔡晓军
关键词:Z指数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