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蔡卓

作品数:123 被引量:464H指数:9
供职机构:广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医药卫生化学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9篇理学
  • 21篇医药卫生
  • 8篇化学工程
  • 6篇农业科学
  • 5篇生物学
  • 5篇轻工技术与工...
  • 4篇建筑科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文化科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33篇电极
  • 25篇修饰
  • 21篇修饰电极
  • 18篇化学发光
  • 17篇纳米
  • 14篇碳纳米管
  • 14篇纳米管
  • 14篇极谱
  • 13篇极谱法
  • 12篇多壁碳纳米管
  • 12篇吡啶
  • 12篇联吡啶
  • 12篇联吡啶钌
  • 12篇
  • 11篇碳电极
  • 11篇玻碳
  • 11篇玻碳电极
  • 10篇电化学
  • 9篇盐酸
  • 9篇流动注射

机构

  • 119篇广西大学
  • 30篇广西科技大学
  • 6篇广西壮族自治...
  • 5篇广西农业科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山大学
  • 2篇广西上达实验...
  • 2篇广东科贸职业...
  • 1篇广西师范学院
  • 1篇桂林工学院
  • 1篇韩山师范学院
  • 1篇平顶山学院
  • 1篇广西东方外语...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作者

  • 119篇蔡卓
  • 29篇梁信源
  • 29篇李利军
  • 22篇程昊
  • 16篇莫丽君
  • 15篇江彩英
  • 15篇赵静
  • 14篇蒋翠文
  • 10篇李斯光
  • 10篇黄富嵘
  • 10篇程龙军
  • 9篇莫利书
  • 9篇张娴
  • 9篇钟亮
  • 9篇岳伟超
  • 9篇杜良伟
  • 8篇卢登峰
  • 8篇李彦青
  • 8篇蓝苏梅
  • 8篇叶丹妮

传媒

  • 23篇广西大学学报...
  • 9篇分析测试学报
  • 8篇分析化学
  • 8篇分析试验室
  • 6篇化学研究与应...
  • 6篇化工技术与开...
  • 5篇理化检验(化...
  • 3篇分析科学学报
  • 3篇教育教学论坛
  • 2篇光谱实验室
  • 2篇中国卫生检验...
  • 2篇高等学校化学...
  • 2篇新型建筑材料
  • 2篇广西科学院学...
  • 2篇西南农业学报
  • 2篇广西大学学报...
  • 1篇河北大学学报...
  • 1篇金属矿山
  • 1篇安徽农学通报
  • 1篇应用化工

年份

  • 8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6篇2013
  • 8篇2012
  • 7篇2011
  • 17篇2010
  • 23篇2009
  • 15篇2008
  • 6篇2007
  • 6篇2006
  • 1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7
  • 6篇1996
  • 3篇1995
  • 1篇1994
1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盐酸氯丙嗪-联吡啶钌体系在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发光行为研究及盐酸氯丙嗪的测定被引量:4
2009年
在玻碳电极上成功制备了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MWCNTs/GCE),优化了该修饰电极的制备条件。研究了联吡啶钌和盐酸氯丙嗪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和电化学发光行为,建立了电化学发光法测定尿液中盐酸氯丙嗪的分析方法。结果表明,联吡啶钌-氯丙嗪体系在MWCNTs/GCE上表现出很好的电化学活性和电致化学发光响应,多壁碳纳米管不但增大了玻碳电极的比表面积而且加快了联吡啶钌在电极表面的电化学氧化,对联吡啶钌的电化学发光强度具有明显的增敏作用,同时盐酸氯丙嗪对联吡啶钌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致化学发光具有很强的增敏作用。在0.1mol/L的磷酸盐(pH7.5)缓冲溶液中,盐酸氯丙嗪在该修饰电极上的检出限(S/N=3)为6.0×10-7mol/L,在1.0×10-6~4.0×10-4mol/L范围内浓度与相对发光强度呈线性关系(r=0.9952)。连续测定6.0×10-5mol/L的盐酸氯丙嗪溶液13次,发光强度的RSD值为2.50%,表明该修饰电极具有较好的重复性。该方法已经成功地应用于尿样的检测。
李利军陈昌东程昊蔡卓钟亮李斯光吴健玲
关键词:多壁纳米碳管修饰电极联吡啶钌盐酸氯丙嗪电致化学发光
碳纳米管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行为及对酪氨酸的测定被引量:5
2011年
将经超声波处理的多壁碳纳米管液滴涂于碳糊电极上制成修饰电极(MWNTs/CPE)。应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酪氨酸(Tyr)在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测定结果表明,酪氨酸在3.5×10-6~2.0×10-3mol/L浓度范围内与峰电流成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Ip(μA)=0.058C(μmol/L)+5.215,相关系数为r=0.9992(n=7),检出下限为3.2×10-7mol/L(S/N=3)。该修饰电极可应用于人尿中酪氨酸的测定。
蔡卓莫丽君杜良伟莫创荣梁信源莫利书黄富嵘
关键词:酪氨酸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循环伏安法
微波作用下脂肪族高效减水剂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在微波作用下,以甲醛、丙酮和无水亚硫酸钠为原料合成脂肪族高效减水剂(SAF),通过单因素试验,得出了最佳合成条件,合成的脂肪族减水剂在掺量0.75%时减水率达26.5%,同时还缩短了合成时间,其中缩合时间仅需25min,整个合成过程不足2.5h,充分显示了微波作用在合成中的优势。
李彦青李利军蔡卓程昊
关键词:脂肪族减水剂微波辐射
偏最小二乘紫外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复方芦丁片中2组分的含量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将偏最小二乘法与紫外分光光度法结合,建立一种同时测定复方芦丁片中芦丁和维生素C含量的新方法。方法:在234~300nm波长范围内取33个波长点测定16组标准混合溶液的吸光度值并建立校正集,结合残差平方和确定主因子数,运用偏最小二乘法预报待测样品中2组分的含量。结果:模拟样品中芦丁和维生素C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2%、92.7%,均方根误差为0.04879、0.3410,预测相对误差为2.259%、6.315%;将此模型用于复方芦丁片中2组分的测定,芦丁和维生素C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2%~103%、96.3%~104%。结论:该方法不需分离样品,具有操作简便、结果准确等优点。
蔡卓赵静江彩英莫丽君梁信源莫利书
关键词:紫外分光光度法偏最小二乘法复方芦丁片芦丁维生素C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抑制法测定阿魏酸钠被引量:1
2010年
提出了Fe2+-H2O2-亚甲基蓝化学发光新体系并用于阿魏酸钠的测定。实验发现,在酸性介质中,Fe2+-H2O2体系可与亚甲基蓝反应产生极强的化学发光,阿魏酸钠对此化学发光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据此,结合流动注射技术,建立了阿魏酸钠化学发光分析新方法。研究了影响化学发光强度的因素,化学发光信号的降低值(ΔI)与阿魏酸钠浓度在4.5×10-6~4.5×10-5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为7.0×10-7mol/L。对4.8×10-6mol/L的阿魏酸钠进行了11次平行测定,其RSD=0.8%,该法已用于片剂中阿魏酸钠含量的测定。
蔡卓江彩英杜良伟赵静莫丽君
关键词:流动注射化学发光亚甲基蓝阿魏酸钠
三维石墨烯/纳米银复合物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对岩白菜素的测定被引量:4
2018年
以水热合成法制备纳米银,并与三维石墨烯(3DGR)复合制得3DGR/Ag材料,再滴涂于玻碳电极(GCE)表面,制成3DGR/Ag/GCE修饰电极。采用紫外可见光谱法(UV-Vis)、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法(XRD)、电化学交流阻抗谱(EIS)对修饰电极材料进行了表征。以循环伏安法(CV)、差分脉冲伏安法(DPV)和恒电位库伦分析法(CPC)研究了岩白菜素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实验结果表明:在0.20mol·L^(-1)Na_2HPO_4-NaH_2PO_4溶液(pH5.8)中,该修饰电极对岩白菜素的氧化反应有催化增敏作用,氧化峰电流与岩白菜素浓度在2.0×10^(-6)mol·L^(-1)~1.0×10^(-4)mol·L^(-1)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S/N=3)为1.62×10^(-7)mol·L^(-1)。将3DGR/Ag/GCE用于岩白菜素片的测定,回收率在99.8%~106.8%之间。该方法灵敏度高,检出限低,操作简便,可用于实际样品的测定。
梁宁刚李娟娟蔡卓叶丹妮
关键词:修饰电极纳米银岩白菜素
卡尔曼滤波紫外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复方对乙酰氨基酚片(Ⅱ)中的3组分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将卡尔曼滤波(KF)与紫外分光光度法结合,建立一种同时测定对乙酰氨基酚、异丙安替比林和咖啡因的新方法。方法在紫外220~290nm波长区间内每隔2nm测定16组标准混合溶液的吸光值得到系数矩阵,将待测液的吸光值输入卡尔曼滤波程序,进行含量分析:本实验对滤波过程的监控进行了讨论,对乙酰氨基酚、异丙安替比林和咖啡因滤波次数为36次。结果预测样品中3组分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6%,106%,103%,实际样品中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3%,101%,96.2%。结论该方法不需分离样品,操作简便,结果令人满意。
蔡卓赵静江彩英梁信源莫利书莫丽君
关键词:紫外分光光度法对乙酰氨基酚咖啡因
阳离子选择性耗尽进样-胶束扫集法测定尿液中的麻黄碱和可待因被引量:7
2009年
联用选择性耗尽进样和胶束扫集两种在线富集技术,建立了尿样中麻黄碱和可待因含量测定的灵敏方法,并通过日内、日间、柱间实验考察了方法的稳定性。胶束扫集电动色谱缓冲体系为80mmol/L十二烷基磺酸钠(SDS)-20mmol/LNaH2PO4(pH2.20)-18%乙腈(V/V),分离电压-20kV,进样电压10kV,进样时间150s,测量波长200nm。同时讨论了pH值、SDS浓度、选择性耗尽进样萃取液电导、进样电压、进样时间和进水长度等对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方法富集功能很强,对麻黄碱和可待因含的富集倍数分别达5800和2490以上。在优化条件下,方法线性关系良好(r=0.9999),麻黄碱和可待因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500~16.0μg/L和2.00~48.0μg/L,检出限分别为0.10和0.80μg/L。方法稳定性良好,日内、日间和柱间的RSD分别为2.6%,5.9%和6.6%。应用于实际尿样分析,回收率在96.8%~106%之间,RSD≤4.7%,结果比较满意。
李斯光李海燕蔡卓程昊李利军
关键词:麻黄碱可待因人尿
聚钴原卟啉二甲酯膜的电化学聚合及光谱表征
1996年
用循环伏安法和恒电位方法氧化钴原卟啉二甲酯(CoPP)的乙烯基,使CoPP聚合在玻璃碳电级上.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表明在聚CoPP膜中的乙烯基是部分被饱和,扫描是研究了聚合物的聚合形态.
王颖肖少荣李丽琳李丽琳
关键词:光谱电化学聚合
野花麦体内Pb对其生理性质的影响
2018年
为研究重金属对草本中药的毒害作用,本文探讨了野花麦在Pb污染下其植物可溶性蛋白、总黄酮和叶绿素等三项生理性质的变化情况。通过盆栽种植野花麦并进行Pb污染处理,经过一定时期生长后测定其可溶性蛋白、总黄酮、和叶绿素含量并进行了数据分析。实验表明,随着植株体内Pb的积累量的增加,植物的生长逐渐受到抑制,其生理特性也发生改变。其中,可溶性蛋白在植株各部位各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颈部总黄酮的变化是先升后降,而叶片与根部总黄酮的变化是不断下降;植株各部位叶绿素均为先升后降。说明野花麦体内Pb的积累会破坏或抑制可溶性蛋白、总黄酮及叶绿素的合成,从而损害植物的正常生长,表现出毒害作用。
李娟娟梁宁刚蔡卓蒋翠文叶丹妮
关键词:PB可溶性蛋白总黄酮叶绿素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