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蒲慎远

作品数:2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安徽省水利厅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教育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人类活动影响
  • 1篇输沙
  • 1篇水沙
  • 1篇水沙变化
  • 1篇降水
  • 1篇降水变化

机构

  • 2篇安徽省水利厅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杭州师范大学

作者

  • 2篇史志刚
  • 2篇蒲慎远
  • 2篇张建春
  • 1篇查良松

传媒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年份

  • 1篇2006
  • 1篇2004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大沙河流域降水变化与输沙关系的研究被引量:4
2004年
对皖西南大沙河流域1954~1999年的降水记录和该流域1970年以来的逐月径流和输沙量资料分别进行了趋势分析和关联分析,发现46年来,地处皖西南大别山区的大沙河流域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异常显著,且降水有下降趋势,流域春季、夏季和全年的降水变化率分别为-7.4mm/10a,-13.06mm/10a和-4.6mm/10a。通过对同期降雨、径流和输沙量各因子相互间的灰色关联分析发现大沙河流域输沙量与日雨量大于100mm和50~100mm的暴雨次数关联最密切,其关联系数分别达到0.98和0.90,说明皖西南大别山地区降雨强度特别是大于100mm的特大暴雨和50~100mm的暴雨对地表侵蚀最为严重,是造成本地区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此外,人类活动特别是人口和耕地面积的增加也是导致本地区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
张建春查良松史志刚蒲慎远
关键词:降水变化
皖西南大沙河流域水沙变化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影响被引量:1
2006年
安徽省大别山区是我国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水土流失使山丘区的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给人民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危害。以大沙河1970—2000年不同洪枯水期水沙变化特征及其与人类治理前后变化的关系研究说明,大沙河流域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河流输沙量和产沙模数均大大降低,枯水期水量上升,说明,水土流失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通过数学模型定量的计算了大沙河流域人类活动对泥沙输移减少的贡献率平均为65.6%,而同期径流和降雨对泥沙减少的贡献率平均则为34.4%。因此,在大沙河流域采用生物和工程措施治理水土流失是非常重要的。
张建春史志刚蒲慎远
关键词:水沙变化人类活动影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