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蒙培元

作品数:127 被引量:976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社会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0篇期刊文章
  • 1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8篇哲学宗教
  • 14篇文化科学
  • 7篇社会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经济管理
  • 3篇文学
  • 2篇政治法律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44篇哲学
  • 25篇儒学
  • 21篇中国哲学
  • 19篇儒家
  • 19篇孔子
  • 13篇仁学
  • 10篇生态
  • 10篇情感
  • 10篇文化
  • 10篇伦理
  • 9篇天人合一
  • 8篇德性
  • 8篇理学
  • 8篇境界
  • 7篇周易
  • 6篇生态哲学
  • 5篇道德
  • 5篇德性伦理
  • 5篇性伦理
  • 5篇生态意义

机构

  • 118篇中国社会科学...
  • 5篇中国社会科学...
  • 2篇武夷学院
  • 2篇山东社会科学...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作者

  • 125篇蒙培元
  • 1篇陈明
  • 1篇郭萍
  • 1篇郭萍

传媒

  • 12篇哲学研究
  • 7篇中国哲学史
  • 6篇新视野
  • 6篇泉州师范学院...
  • 6篇天水师范学院...
  • 5篇北京大学学报...
  • 4篇北京社会科学
  • 4篇当代韩国
  • 3篇哲学动态
  • 3篇浙江学刊
  • 3篇社会科学战线
  • 3篇孔子研究
  • 3篇周易研究
  • 3篇杭州师范学院...
  • 3篇湖南社会科学
  • 3篇鄱阳湖学刊
  • 2篇中国社会科学...
  • 2篇人文杂志
  • 2篇现代哲学
  • 2篇北京青年政治...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6篇2012
  • 7篇2011
  • 10篇2010
  • 10篇2009
  • 8篇2008
  • 4篇2007
  • 5篇2006
  • 10篇2005
  • 5篇2004
  • 6篇2003
  • 9篇2002
  • 7篇2001
  • 5篇2000
  • 5篇1998
  • 2篇1997
  • 1篇1996
1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为什么说中国哲学是深层生态学被引量:51
2002年
蒙培元
关键词:中国哲学生态学宗教特殊主义普遍主义
朱熹关于世界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理一分殊说”被引量:18
2008年
"理一"不是实体,是极好致善的"表德",即人类共同的价值标准。"分殊"是万物的个体性、多样性和差异性。理一与分殊的关系不是概念论的一般与个别的关系,是生命论的整体与分体的关系。理一在万物中,在人的心灵中。"理一分殊"说不只是从概念"推下来",而且是从经验"推上去",是经验与观念的统一,分析与综合的统一。人人有真、善、美的价值诉求,但最重要的是理会多样性,立足于分殊而理会理一。理一作为生命的根本法则就是仁,其实现的方法是"忠恕",只有尊重事物的差异性,从中理会一贯的道理,才能实现共同价值。朱子从生命哲学的立场,试图为人类生活建立统一的价值法则,直接讨论人类生存方式这一重大课题,并深入到心灵世界的深处,挖掘共同的生命诉求,坚持多样性是人类存在的基本形态,通过多样性的实践而实现共同价值,有其重要意义。
蒙培元
关键词:太极万物忠恕
开展儒学的深层对话被引量:3
2009年
开展儒学对话,是文化思想交流的一项重要工作。所谓儒学的深层对话,实质上是哲学层面的对话。普及性的对话也是重要的,但是,首先需要探讨并提出深层的问题,这样才能推进儒学的交流与发展。譬如,通过仁学的深层对话,有助于理解人类文化的不同特点及其"殊途而同归"的道理,更能增强信心,建立和谐的世界秩序,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蒙培元
关键词:儒学哲学仁学
怎样解读《论语》?--从《乡党》篇末章注解说起
《论语·乡党》篇末章被认为是最费解的文字,历来无确解,也未受到一般学人的重视。但是实际上,这是一篇非常重要的文字,而以往的注解,却不尽人意。该章除了文字本身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意义的理解问题。通过该章的解读,能说...
蒙培元
关键词:篇章理解
中国哲学的诠释问题——以仁为中心被引量:14
2005年
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仁,但是,对仁的诠释却是“仁者见仁”。从对仁以及仁与孝的关系的不同解释可以看出孔子的仁学有很大的解释空间,最明显的是向伦理主义和德性主义两个方向发展。但是,中国的诠释学有其自身的发展脉络。回到孔子的文本,经过重新诠释我们发现,孔子有许多论述过去并没有进入人们的视野。通过楚简和孟子直到宋明儒的解释,我们重新发现孔子仁学的普遍性的可能意义,其中重要的是,仁是人所具有的内在德行,其根本内容是“爱”,其对象既有暂时的规定性,亦包括着潜在的可能性。即仁的实现首先是“亲亲”,由此形成“孝道”;接着是“爱人”,由此形成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与关怀,即“忠恕之道”;同时又能引申出“爱物”之义,即对自然界其他生命的关怀,一种极富生态意义的生命哲学;并进而引申出“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天人合一境界,以此为人生的终极关怀。仁的内容、意义和范围的这种解释的延伸,就其可能的“实现”而言,其根本方法是“回到原点”,进行“创造性的诠释”,重建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精神世界。
蒙培元
关键词:中国哲学孔子仁学
从王畿看良知说的演变被引量:3
1986年
王阳明的良知说既确立了其在理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又宣告了理学已开始解体,而理学解体的帷幕是由他的大弟子王畿正式揭开的。一王畿曾经说:“师门致良知三字,人孰不闻?惟我信得及。”(《遗言付应斌应吉记》,《王龙溪先生全集》卷十五。以下简称《全集》)意思是,在王门弟子中。
蒙培元
关键词:全集理学心体王畿泛神论
论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被引量:69
1988年
对传统文化的深入讨论,必将涉及到思维方式的问题,因为思维方式不仅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而且是它的最高凝聚或内核。换句话说,思维方式是一切文化的主体设计者和承担者。任何文化现象(不管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是从事文化活动的社会主体创造的。
蒙培元
关键词: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思维定势整体思维思维模式直觉思维意象思维
漫谈中国哲学与现代文明被引量:4
1995年
蒙培元
关键词:中国哲学西方哲学现代文明儒家哲学儒家伦理
儒学现代发展的几个问题被引量:3
2012年
儒学的现代发展有三个阶段,当前是儒学进入多元文化对话时期,出现了向不同层面发展的趋势。要阐明儒学的意义,需要深入到先哲的心灵世界,通过体验的方法,领会其生命意义,从当代的问题意识出发,开展深层对话,以解决儒学与政治、宗教的关系问题。儒学的核心价值是仁,仁是普遍的生命关怀,是情感与理性的统一,不同于单纯的知性学说。仁的实现,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整体的生态和谐。这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根本出路,也是儒学普世价值之所在。
蒙培元
关键词:儒学生态和谐
叶适的德性之学及其批判精神被引量:9
2001年
Ye Shi developed a new spectrum of Confucianism and became a significant representative of empirical tradition in Confucianism by challenging transcendentalism on decree and nature of Heaven held by Neo-Confucians in the Song Dynasty with his empirical theory of moral nature.He stressed that empirical knowledge derived from hearing and seeing had a decisive effect on the accumulation and cultivation of virtues.He had a strong sense of history,arguing that Confucius was a historical model of practising virtues rather than an embodiment of the decree and nature of Heaven.He explained virtues with utilitarian `rationality’by combining virtues with merits,and regarded utility as the basis of morality.Although there were some features of morality or justice in his theory,he was not a utilitarian in a strict sense.
蒙培元
关键词:叶适儒学思想南宋心性论理学心灵哲学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