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金芝

作品数:53 被引量:176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湖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电气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8篇化学工程
  • 15篇理学
  • 12篇电气工程
  • 4篇一般工业技术
  • 3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机械工程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1篇电池
  • 11篇催化
  • 7篇电催化
  • 7篇电催化性能
  • 7篇催化性
  • 5篇电极
  • 5篇氯化
  • 5篇壳聚糖
  • 5篇合金
  • 5篇改性
  • 5篇改性壳聚糖
  • 5篇催化剂
  • 4篇燃料电池
  • 4篇重氮
  • 4篇空气电极
  • 4篇缓蚀
  • 4篇复盐
  • 4篇苯基
  • 4篇苯基重氮
  • 3篇质子交换

机构

  • 42篇中南大学
  • 11篇中南工业大学
  • 4篇清华大学
  • 3篇衡阳师范学院
  • 2篇湖南理工学院
  • 1篇北京化工大学
  • 1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湖南人文科技...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作者

  • 53篇蒋金芝
  • 36篇唐有根
  • 6篇聂雪
  • 4篇黄可龙
  • 4篇卢周广
  • 4篇彭志光
  • 4篇尚玉明
  • 4篇谢晓峰
  • 3篇李雷
  • 3篇刘东任
  • 3篇汤婕
  • 3篇钱东
  • 3篇孙雅庆
  • 3篇冯少广
  • 3篇王艳
  • 3篇孟凡桂
  • 2篇桑商斌
  • 2篇王海燕
  • 2篇刘开宇
  • 2篇刘开宇

传媒

  • 6篇广州化学
  • 4篇电源技术
  • 2篇工业催化
  • 2篇化工进展
  • 2篇化学研究
  • 2篇电池
  • 2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现代化工
  • 1篇功能高分子学...
  • 1篇应用化工
  • 1篇中国调味品
  • 1篇化工学报
  • 1篇化工环保
  • 1篇化学试剂
  • 1篇清华大学学报...
  • 1篇化学世界
  • 1篇中南工业大学...
  • 1篇矿冶工程
  • 1篇企业技术开发
  • 1篇有机化学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6篇2008
  • 1篇2007
  • 5篇2006
  • 3篇2005
  • 4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0
  • 1篇1999
  • 3篇1997
  • 5篇1996
  • 2篇1995
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3-甲基-4-吗啉基苯基重氮四氯化锡复盐的合成与表征被引量:2
1999年
以2-甲基-4-硝基苯胺(红色基RL)为起始原料,合成了一种新的重氮光敏试剂3-甲基-4-吗啉基苯基重氮四氯化锡复盐,通过UV、IR、1HNMR和元素分析等手段对标题化合物及两个中间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
唐有根蒋金芝刘春健
关键词:重氮盐感光材料
基于聚碳酸亚丙酯载体的农药微胶囊制备与表征被引量:7
2012年
采用阴离子配位聚合法,以高聚物负载型双金属氰化物复合体(DMC)作为催化剂,合成了二氧化碳、环氧丙烷二元共聚物:聚碳酸亚丙酯(PPC)。并以聚乙烯醇PVA-1788为水相稳定剂,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毒死蜱微胶囊。采用土壤悬浊拟环境培养实验法评价了PPC的降解性能。通过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广角X射线衍射(W-XRD)、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表征农药微胶囊的性能。结果表明,PPC具有生物可降解性,所得的PPC-毒死蜱微胶囊球形规整,表面光滑。95%的微胶囊粒径在3~10μm范围内,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达到16.75%和89.34%。微胶囊释药性能研究表明,PPC-毒死蜱微胶囊具有明显的缓释效应,其释放可分为前期快速释放和中后期稳定释放2个阶段。释放27d,PPC微胶囊累积释药量达86.87%。
孟锐李晓刚刘双清朱锐柏连阳蒋金芝
关键词:聚碳酸亚丙酯毒死蜱农药微胶囊缓释
一种印制线路板酸性镀铜电镀液及其制备和应用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线路板酸性镀铜用的电镀液及其制备与应用方法,本发明特征在于自制的合成整平剂,将该整平剂与水溶性铜盐、硫酸、走位剂、氯离子及光泽剂和表面活性剂配合组成电镀液。所述的自制的整平剂为:N-乙烯基咪唑鎓盐与丙烯基...
唐有根黄远提彭志光王海燕蒋金芝
文献传递
硼酸酯型制动液的研制被引量:4
2000年
合成了丁醇环氧丙烷聚醚和甲醇环氧丙烷聚醚两种聚醇醚 ,以及它们的硼酸酯 ;合成了二乙醇胺硼酸酯 ,并探索了反应的最佳条件 ,得到氨基醇硼酸酯的最佳合成工艺为 :n(二乙醇胺 )∶ n(硼酸 ) =3∶ 1,反应温度为 13 0℃ ,反应时间 3 h;通过IR分析对合成产物进行初步表征 ;制备出两种硼酸酯型制动液 ,对制动液的性能检测表明 ,其性能指标达到美国
刘开宇蒋金芝唐有根罗建萍
关键词:硼酸酯制动液刹车油
碱锰电池有机代汞缓蚀剂的合成与性能被引量:4
2003年
合成3种含有聚氧乙烯基的有机代汞缓蚀剂:癸烷基(三)氧乙烯醚(PTO)、癸烷基(三)氧乙烯醚磷酸酯(PTE)及其钾盐、N (3 三氧乙烯癸烷氧 2 羟)丙基 N,N,N 三甲基氯化铵(NTC)。3种有机代汞缓蚀剂分别属于非离子型、阴离子型和阳离子型的表面活性剂,通过锌粉析氢实验和锌电极极化曲线测试检测了其缓蚀效果。结果表明:阳离子型缓蚀剂NTC吸附性能好,缓蚀效率较高;阴离子型缓蚀剂PTE次之;非离子型缓蚀剂PTO由于碱溶性小,缓蚀效率较低。
蒋金芝孟凡桂唐有根张静高艺
关键词:碱锰电池有机代汞缓蚀剂表面活性剂电解质
基于微孔聚四氟乙烯的复合质子交换膜被引量:2
2009年
研究了基于微孔聚四氟乙烯(PTFE)的复合方式,通过将自制ABPSH40树脂——N,N-二甲基乙酰胺溶液流延在用液相介质表面处理法改性过的聚四氟乙烯微孔膜表面上,制得了均匀的ABPSH40/PTFE增强复合质子交换膜。采用扫描电镜(SEM)观察复合膜的表面及断面形态,采用气相色谱仪(GC)测定了复合膜的甲醇渗透性,利用交流阻抗(AC)测定了膜的质子传导率。结果表明,ABPSH40树脂在复合膜内分布均匀,而且PTFE膜微孔填堵充分;复合膜具有优越的尺寸稳定性,较低的甲醇渗透率和接近Nafion膜的质子传导率,和ABPSH40均质膜进行比较后的优点明显。ABPSH40/PTFE增强复合质子交换膜可望成为一种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用质子交换膜。
李雷蒋金芝尚玉明冯少广谢晓峰
关键词:复合膜甲醇渗透率尺寸稳定性质子传导率燃料电池
柠檬酸锌的合成与结构分析被引量:8
1997年
以柠檬酸和氧化锌为原料,使用95%乙醇作为结晶沉淀剂,合成柠檬酸锌。详细考察了合成反应的各种影响因素,得到了合成柠檬酸锌的最佳工艺条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热重分析等手段。
蒋金芝唐有根彭小刚
用于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交联型SPEEK/SiO_2杂化质子交换膜被引量:5
2010年
为提高用于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质子交换膜的尺寸稳定性,制得交联型杂化膜。通过将磺化聚醚醚酮(SPEEK)还原改性,并与异氰酸酯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反应,制得杂化前躯体,再与正硅酸乙酯(TEOS)与TEOS共水解缩合制得不同SiO2质量分数的交联型杂化膜。实验表明:杂化膜中颗粒粒径很小,分布均匀。膜的尺寸稳定性随SiO2质量分数的增大而增强。而甲醇渗透则随着膜中SiO2质量分数的增大呈下降趋势,且远低于未经共水解杂化的磺化聚醚醚酮膜的甲醇渗透。在质子传导方面,相同温度下,质子传导率随着膜中SiO2质量分数增大而降低,并都接近Nafion膜的质子传导率。
李雷尚玉明冯少广王迎姿蒋金芝谢晓峰
关键词:质子交换膜杂化
2-吡啶甲醛改性壳聚糖的合成及螯合性能的研究被引量:3
2005年
以壳聚糖为主体,2-吡啶甲醛为配体,经Schiff碱反应对壳聚糖进行修饰,合成了具有高螯合性能的2-吡啶甲醛缩壳聚糖(PYCTS).采用正交实验法研究,并得到了缩合反应的最佳条件:溶胀温度为65℃,反应物的配比(壳聚糖与2-吡啶甲醛的摩尔比)为1:4,溶液pH值为6.0,反应时间为12 h.经红外光谱表征了其结构.最高缩合率为97.5%.并研究了2-吡啶甲醛改性壳聚糖(PYCTS)对Cu(Ⅱ)、Ni(Ⅱ)、Co(Ⅱ)、Fe(Ⅲ)离子的静态螯合性能,以及介质种类、介质酸度、金属离子浓度和螫合时间对PYCTS螯合金属离子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为3~8时,其对Cu(Ⅱ)、Ni(Ⅱ)、Co(Ⅱ)具有较好的螯合性能,且介质种类和介质酸度对PYCTS螯合金属离子能力的影响较大.
聂雪蒋金芝孙雅庆
关键词:壳聚糖正交实验螯合
双相(O/W)识别手性萃取苯基琥珀酸对映体的动力学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采用双相(O/W)识别体系对苯基琥珀酸对映体的萃取拆分过程进行动力学研究,对苯基琥珀对映体的萃取反应为一级反应;水相和有机相中使用的萃取剂分别为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以及L-酒石酸异丁酯(L-IBTA);考察搅拌速度、两相接触面积、水相中苯基琥珀酸对映体浓度、水相及有机相中萃取剂浓度、水相中pH对萃取初始速率的影响。在5℃时,双相识别体系萃取分离苯基琥珀酸的S-、R-型对映体的萃取速率常数分别为32.95×10 5m6.mol 2.s 1和16.18×10 5m6.mol 2.s 1。建立了双相识别体系萃取拆分苯基琥珀酸对映体过程的动力学模型。
李洪建唐有根唐课文蒋金芝岳艳枝张盼良
关键词:动力学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