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平

作品数:90 被引量:303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28篇专利
  • 18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5篇轻工技术与工...
  • 22篇医药卫生
  • 13篇生物学
  • 6篇农业科学
  • 5篇理学
  • 4篇文化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水利工程
  • 1篇艺术

主题

  • 20篇海参
  • 18篇皂苷
  • 15篇色谱
  • 12篇蛋白
  • 11篇相色谱
  • 10篇高效液相
  • 10篇海参皂苷
  • 9篇核酸
  • 8篇液相色谱
  • 8篇食品
  • 8篇活性
  • 8篇高效液相色谱
  • 7篇胃蛋白酶
  • 7篇DNA
  • 7篇刺参
  • 5篇血管
  • 5篇脑苷
  • 5篇脑苷脂
  • 5篇壳聚糖
  • 4篇代谢

机构

  • 89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克莱姆森大学

作者

  • 89篇董平
  • 45篇薛长湖
  • 21篇徐杰
  • 20篇王静凤
  • 17篇梁兴国
  • 14篇王玉明
  • 14篇李兆杰
  • 11篇李敬
  • 10篇李兆杰
  • 8篇薛勇
  • 7篇薛勇
  • 7篇于林芳
  • 7篇张静
  • 6篇唐庆娟
  • 5篇盛文静
  • 5篇冯婷玉
  • 5篇赵芹
  • 4篇逄龙
  • 4篇安然
  • 4篇高昕

传媒

  • 8篇中国海洋大学...
  • 4篇食品科学
  • 4篇中国海洋药物
  • 4篇中国食品科学...
  • 3篇生物技术
  • 3篇中国药理学通...
  • 3篇2010年中...
  • 2篇水产学报
  • 2篇营养学报
  • 2篇高教学刊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药物分析杂志
  • 1篇食品科技
  • 1篇渔业现代化
  • 1篇分析测试学报
  • 1篇分析试验室
  • 1篇色谱
  • 1篇华东理工大学...
  • 1篇中国食品学报
  • 1篇农产品加工

年份

  • 8篇2023
  • 6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5篇2019
  • 10篇2018
  • 3篇2017
  • 9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10篇2011
  • 7篇2010
  • 3篇2009
  • 5篇2008
  • 6篇2007
  • 6篇2006
  • 2篇2005
9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反向重复序列DNA的PCR扩增特性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旨在研究反向重复序列形成的发卡结构对模板扩增的影响。研究DNA发卡结构中环部大小、茎部长度、引物相对于茎部位置等对PCR扩增效率的影响,探讨如何通过引物设计及改变退火温度等条件来实现发卡结构DNA的有效扩增的方法。结果显示,如果引物的位置同发卡结构茎部5'序列相同或部分相同,则由于发卡结构的形成阻碍引物与模板结合而对PCR产生抑制作用,并且抑制作用随着茎部长度的增加而增强;当环部的长度达到50 nt以上时,抑制作用明显减弱。较高的退火温度和引物浓度都有助于引物同分子内形成发卡结构的竞争,使PCR扩增更容易进行。
李春川潘孝明王静董平李敬梁兴国
关键词:PCR扩增
基于OBE理念的专业实验课程评价体系探析--以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专业综合大实验Ⅰ”课程为例
2023年
在“双一流”学科建设及“工程认证”的双重背景下,针对高校实验课程在评价体系上存在不被重视、缺少过程性评价、评价标准单一及仅以教师作为评价主体等问题,以OBE理念为指导,打破国内众多高校在实验课程评价中存在诸多问题的局面,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对开设近6年的“专业综合大实验Ⅰ”进行课程评价体系改革,以期达成更好的教学评价、实现更好教学效果的目的。结合“专业综合大实验Ⅰ”支撑毕业要求情况及授课实际状况,建立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于一体的课程评价体系,积极地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发展。
鞠磊董平付晓婷李振兴
关键词:实验课程课程评价达成度
一种低嘌呤牡蛎罐头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嘌呤含量的牡蛎罐头及其制备方法,该罐头由低嘌呤牡蛎和汤汁组成。其制备方法是先将牡蛎用含酸性食品处理剂水溶液浸泡处理,其中酸性食品处理剂选自食醋、盐酸、柠檬酸、酒石酸、富马酸、苹果酸中的一种或几种,再加热...
董平高晓梦梁兴国安然李敬
文献传递
不同热加工方式对栉孔扇贝中维生素A类化合物的影响
2023年
目的 探究不同热加工方式对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中维生素A类化合物的影响。方法 采用微波、蒸制、煮制3种热加工方式对6种维生素A类化合物标准品及栉孔扇贝进行处理,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m-diode array detection, HPLC-DAD)测定维生素A类化合物含量。结果 3种热加工方式均会造成维生素A类化合物的损失,微波加热造成的损失最低。经微波处理后,维生素A类化合物标准品保留率高于85.00%,栉孔扇贝中维生素A类化合物的含量无显著性变化。在100℃条件下煮制和蒸制20min处理后,维生素A类化合物标准品保留率均低于70.00%,栉孔扇贝中维生素A类化合物保留率在58.13%~76.72%范围内。结论 不同的热加工方式会对维生素A类化合物标准品和栉孔扇贝中维生素A类化合物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微波加热可有效保留栉孔扇贝中的维生素A类化合物。
邢龙高琪黄心怡王叶刘学段凡董平
关键词:栉孔扇贝
北极刺参和日本刺参对大鼠血脂水平调节和血管内皮保护作用的研究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比较研究北极刺参和日本刺参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血脂水平调节和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高脂饲料饲喂法建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同时分别灌胃不同剂量(50、100和200mg/kg)的北极刺参与日本刺参匀浆,30d后测定大鼠血清TC,TG.LDI-C,HDL-C和NO含量,以及血清和肝脏MDA含量、SOD和GSH-Px活性。结果北极刺参和日本刺参均能明显降低模型大鼠血清TC,LDL,C含量和动脉粥样硬化指数(P<0.01),提高HDL-C和NO(P<0.01)含量;显著降低血清和肝脏中MDA含量(P<0.05,P <0.01),提高血清SOD和GSH—Px(P<0.01)活性。其中,日本刺参降低大鼠LDL-C水平和动脉粥样硬化指教的作用显著优于北极刺参(P<0.05)。结论2种刺参均能显著调节机体的血脂水平,提高抗氧化能力和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有效预防高脂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王静凤董龙董平赵芹薛长湖
关键词:JA血脂抗氧化
几种海洋贝类维生素A类化合物含量和组成分析
目的:建立一种能够同时分析测定不同形式的维生素A类化合物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应用于海洋经济贝类中维生素A类化合物的分析测定.方法:通过对流动相、柱温、流速、梯度洗脱条件以及料液比、碱液添加量、萃取剂、萃取次数、提取温度的...
高琪董平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
革皮氏海参皂苷抑制血管新生作用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以革皮氏海参中分离得到的三萜皂苷ho-lothurin A1(HA)和24-dehydroechinoside A(DA)为研究对象,比较研究其抗血管新生的作用。方法采用MTT法和AO/EB染色法检测不同剂量HA和DA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增殖和凋亡的影响;采用小管形成实验观察HA和DA对HUVEC分化形成小管能力的影响;细胞黏附实验比较研究HA和DA对HUVEC与肝癌细胞HepG2的黏附能力的影响;鸡胚绒毛尿囊膜(CAM)血管新生模型,观察HA和DA抑制CAM血管新生的情况。结果 HA和DA均具有抑制HUVEC增殖的活性(48 h的IC50值分别为4.80、3.82μmol.L-1),并能促进内皮细胞的凋亡;在体外能抑制内皮细胞小管形成,可抑制HUVEC与HepG2细胞间(P<0.01)的黏附,能使CAM新生血管明显减少,其中DA抑制血管新生活性优于HA。结论海参皂苷HA和DA具有抑制血管新生的作用,其活性与其结构相关。
赵芹薛长湖张珣董平王玉明王静凤
关键词: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细胞凋亡小管形成血管新生
“本-硕”衔接专业课程的构建及评价——以基因工程及综合实验课程为例
2023年
研究生招生规模日益增长,给研究生入学引导带来更大压力。大部分硕士新生在入学阶段会普遍面临困境,而现在普遍采用的“大课堂式”入学宣讲,针对性和专业性不足。针对于此,我们提出将入学教育“嵌入”到具体专业课程中,潜移默化且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入学引导,以基因工程及综合实验为例,通过项目式教学模式形成“层进式”课程体系,与科研实战对接,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夯实学生专业基础,将入学引导教育内容按需融入,构建能够发挥“科研引导”作用的专业课程。通过对学生和教师的调研发现,“科研引导型”专业课程改革成效显著,师生满意度超过95%,特别在师生前期需求强烈的“思维培养”“技能训练”等方面获得较高的评价。课程的实践能够作为研究生入学引导的创新模式和有益尝试,提升研究生培养水平,其未来示范推广前景良好。
董平齐恬雨孙建安杜亚楠孟祥红毛相朝
关键词:入学教育基因工程
一种弹簧式取水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深海自动取水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可控多个时间点实现自动化取水的弹簧式取水器,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取水装置,所述取水装置包括水平安装在壳体内的上部导流安装板和与上部导流安装板平行的下部导流安装板,所述上...
徐继尚蒲进菁翟科温琦钱正峰徐继正董平
文献传递
基于Caco-2细胞的外源核酸吸收模型的建立及其吸收机制被引量:2
2016年
基于人结肠癌细胞系Caco-2细胞建立外源核酸的吸收模型,并在此模型的基础上探究质粒DNA的肠道吸收机制。在Transwell孔膜上培养Caco-2细胞21 d后,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监测培养期间跨膜电阻(transepithelial electrical resistance,TEER)值、测定荧光黄透过率评价细胞模型是否成功建成;通过细胞毒性实验探究质粒对细胞生长的影响;将质粒DNA加入细胞模型中进行双向转运实验,探究质粒的肠道吸收规律;在低温和添加特异性抑制剂条件下进行质粒转运实验,进一步推测质粒的肠道吸收机制。结果表明,细胞分化形态良好、TEER值及荧光黄表观透过系数(apparent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Papp)均符合要求,细胞模型可用于转运实验;质粒对细胞生长无显著抑制作用,可用于转运实验;随着时间的延长,质粒在模型两方向上的转运均呈逐渐饱和趋势,Papp(肠腔侧(apical,AP)→基底侧(basolateral,BL))远大于Papp(BL→AP),提示质粒的转运受到某种载体蛋白的介导,膜介导的跨细胞运输方式可能参与其中;在低温和添加特异性抑制剂条件下,质粒的转运均受到显著抑制,进一步表明该过程是一个跨细胞方式的主动运输过程。
王晓倩张艳芳王倩高晓梦李春川李敬吴薇董平梁兴国
关键词:CACO-2细胞模型质粒DNA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