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培育

作品数:33 被引量:66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领域

  • 30篇天文地球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13篇地震
  • 12篇有限元
  • 10篇数值模拟
  • 10篇值模拟
  • 6篇应力
  • 6篇有限元数值模...
  • 5篇青藏
  • 5篇青藏高原
  • 4篇地震对
  • 4篇库仑应力
  • 4篇库仑应力变化
  • 3篇地壳
  • 3篇地震活动
  • 3篇断层
  • 3篇野外
  • 3篇野外观测
  • 3篇杀伤
  • 3篇强震
  • 3篇钻孔应变
  • 3篇未来地震

机构

  • 20篇中国科学院
  • 18篇中国地震局地...
  • 10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同济大学
  • 3篇中国地质科学...
  • 3篇中国地震局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中国科学院生...

作者

  • 33篇董培育
  • 22篇石耀霖
  • 8篇程惠红
  • 7篇乔学军
  • 6篇张怀
  • 5篇尹凤玲
  • 5篇张贝
  • 4篇杨少华
  • 3篇刘旭耀
  • 3篇黄禄渊
  • 3篇任天翔
  • 2篇赵斌
  • 2篇王迪晋
  • 2篇谭凯
  • 2篇黄勇
  • 1篇曾祥方
  • 1篇胡才博
  • 1篇王静静
  • 1篇曹建玲
  • 1篇林牧

传媒

  • 8篇地球物理学报
  • 3篇大地测量与地...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地震地质
  • 1篇科技导报
  • 1篇地震
  • 1篇地质力学学报
  • 1篇2014年中...
  • 1篇2015中国...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1
  • 6篇2020
  • 5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高精度GNSS野外观测专用脚架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精度GNSS野外观测专用脚架,涉及一种脚架。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是:第1支撑面板(3‑1)的前端和第2支撑面板(3‑2)的左端通过点针(2)插入第1归心孔(3‑1‑2)和第2归心孔(3‑2‑2),第1螺...
黄勇乔学军董培育谭凯赵斌
文献传递
四川芦山M_s 7.0级地震导致周边断层的应力变化被引量:9
2013年
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市芦山县发生Ms 7.0级强烈地震,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地震造成的区域库仑应力变化、对周围断层的影响及后续地震带发展趋势是应该关注的问题。利用USGS震源机制解,根据地震静态触发原理,基于弹性位错理论和分层地壳模型,计算得出芦山地震引起同震库仑应力变化从断层的1.0MPa量级减小到200km外的0.1kPa,研究认为在地震之后大部分区域的应力得到释放,鲜水河断裂道孚—康定段和玉龙希断裂南段危险性增加。
董培育程惠红曾祥方石耀霖
关键词:应力触发库仑应力变化
基于Monte Carlo方法数值反演区域初始构造应力场——以巴颜喀拉块体为例被引量:3
2019年
构造应力场往往对地震活动性具有控制作用,应力快速集中的地方常常是地震频繁发生的地方.本文以巴颜喀拉块体及其边界断裂带近20年来的7次中强震为例,结合区域历史地震震源信息、地质背景及GPS等观测数据,利用MonteCarlo方法和库仑-摩尔破裂准则为计算依据,反演该块体的震前初始构造应力场.通过将初始应力场反演中不确定部分限定在一个合理的上下限范围内进行独立的重复性随机试验,并运用统计学方法得到了巴颜喀拉块体1997年玛尼MW7.5地震震前区域初始应力场.计算结果显示:(1)巴颜喀拉块体10km深度处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自西向东呈顺时针旋转趋势,由NS向转变为近EW向,与浅部实测地应力数据、历史地震类型和板块运动方向吻合较好.(2)最大/最小水平主应力和二者差值自西向东均逐渐增加,最大水平主压应力值~400MPa,最小水平主压应力值~250MPa.差应力在昆仑山断裂带与阿尔金断裂带交汇处及甘孜—玉树断裂带西段较低(~150MPa);在昆仑山断裂带东端和甘孜—玉树断裂带的东南段局部地区较高(~220MPa).
董培育程惠红石耀霖柳畅乔学军
关键词:有限元数值模拟
大渡河水位变化对四川姑咱台钻孔应变观测影响的数值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四分量钻孔应变仪通过孔内4个方向的长期应变监测,有效记录地震、固体潮、长年变化等不同频率的地应力变化。然而,记录中也包含非构造应力因素的干扰,因此了解这些干扰形成的机理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四川省姑咱台位于陡峭的大渡河谷底部,不但记录到明显的年周期变化,应变量级达10^(-6),并且每年丰水期,钻孔应变观测到随水位的明显变化。通过弹性力学数值方法讨论河水水位变化对台站产生的应力。初步计算结果表明,姑咱大渡河水数米的涨落对姑咱台探头处产生kPa量级的应力。探头能够记录到水位变化的影响,一方面,说明钻孔应变计的确能够在野外条件下记录到微小应力变化,证明仪器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另一方面,表明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钻孔应变仪台站选址应该避开陡峭河谷区域,才能减小非构造应力的干扰,突出记录构造应力变化,使观测能更好地应用于地震活动性的研究。
任天翔杨少华杨少华董培育石耀霖
关键词:钻孔应变仪有限元数值模拟
一种可自主供电并带有红外报警器的地面角反射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自主供电并带有红外报警器的地面角反射装置,涉及一种地面角反射装置。本实用新型由地面角反射器(10)、太阳能电池板(20)、导线(30)和红外报警器(40)组成;地面角反射器(10)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连...
黄勇乔学军董培育谭凯赵斌
文献传递
天山北部强震活动对区域应力扰动的分析——以2012年伊犁M6.6地震和2017年精河M6.6地震为例被引量:5
2019年
天山地区为典型地震活跃区,为定量分析该构造活跃区强震对周边构造变形和地震活动的影响,本文基于地震位错理论和岩石圈分层模型计算了天山北部近期发生的2012年伊犁和2017年精河两次M6.6地震对周围地壳形变和应力的影响。计算结果显示伊犁地震和精河M6.6地震引起震中附近地表同震位移达数厘米,地表同震应变量级约为10-7;对比天山北部地区年平均构造形变特征,M6.6强震释放了震中附近近十年的构造主压应变积累;地震引起震中附近(80 km内)同震库仑应力变化大于1 kPa,而距震中较远区域活动断层上库仑应力变化微弱。结合天山北部现今地壳变形特征及区域地震分布,初步推测两次M6.6地震的发生对震后余震有显著的触发作用,而对区域后续微震活动的影响微弱。
庞亚瑾程惠红董培育石耀霖
关键词:地震活动
天山中-东部地区地壳应力演化的数值模拟
天山构造带位于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之间,受印度-欧亚板块碰撞和帕米尔高原远程推挤,区域地壳挤压缩短和山体隆升显著,形成典型的陆内再生造山带。地球物理深部探测揭示了天山中部存在岩石圈尺度的近南-北向缩短变形和地壳增厚。该...
庞亚瑾董培育
文献传递
华北历史强震对济南市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断裂活动性影响的数值分析
2020年
基于济南中心城区详细地质调查资料,利用库仑破裂应力变化理论,计算华北地区历史强震在济南地区各断裂上产生的库仑应力变化,并探讨历史强震对断裂活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区域内庙廊-焦斌断裂受历史强震影响较大,ΔCFS最大值可达1.1 kPa,卧牛山断裂北段ΔCFS达到0.8 kPa,济南-孙耿断裂北段ΔCFS可达0.6 kPa,这几条断裂的活动性可能略有增强,但ΔCFS未超过地震触发阈值(10 kPa);齐河-广饶断裂受影响相对较小,仅在东西两段存在微弱变化。综合分析认为,华北地区历史强震距研究区较远,对区内主要断裂影响有限。
董培育任天翔王志辉
关键词:库仑破裂应力断裂活动性
川滇地区地震危险性数值分析被引量:4
2022年
川滇地区地处我国南北地震带南段,近百年来地震活动性持续较高,该地区未来强震预测研究备受关注.本文根据该区域百年时间内发生的30次M_(S)>6.5历史地震,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及GPS观测数据等,建立区域有限元准三维弹性模型,通过反演给定区域特定时刻合理的初始应力场.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地震孕育阶段和震后调整阶段的动力学过程,以库仑-摩尔破裂准则作为判断地震发生的条件,模拟单次地震过程和历史地震序列的发展过程.同时,对于数值模拟中的不确定性成分,通过大量Monte Carlo随机试验得到5000种初始应力场模型,确保所有模型均能重现历史地震的发震过程,最终得到现今应力场状态,并据此计算地震危险性系数,将不同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概率统计,初步得到研究区域2017年九寨沟地震后的地震危险性概率分布.结果显示历史地震破裂区的危险性概率大幅降低,相对安全;而龙门山断裂带东北段发震概率高达30%,主要是受2008年汶川地震震后应力扰动的影响;龙门山断裂带西南段(包括汶川地震破裂区与芦山地震破裂区的中间区域)与鲜水河断裂带交界处发震概率约为15%~20%;另外滇西南龙陵瑞丽断裂带及澜沧江断裂带附近发震概率约为10%~15%,近年来滇西南地区小震频发,该地区地震危险性同样值得注意.
尹迪董培育曹建玲石耀霖
关键词:地震危险性
青藏高原及邻区未来地震活动性趋势数值分析被引量:7
2020年
区域中长期地震危险性数值分析研究,需要对其初始构造应力场有所了解,但目前以及未来一段时期内仍无法直接观测到深部孕震层区域的应力场状况.本文首先基于岩石库仑-摩尔破裂准则,利用青藏高原及邻区百年历史范围内的强震信息,来反演估算该区域的初始应力场.然后,考虑区域构造应力加载及强震造成的应力扰动共同作用,重现了历史强震的发展过程.然而对于初始应力场的反演估算,本文仅能给出区域其上下限的极限值,并不能唯一确定.因此,采用Monte Carlo随机法,进行大量独立的随机试验计算,生成数千种有差异的区域初始应力场模型,且保证每种模型都能令历史强震有序发生,但未来应力场演化过程不尽相同.最后,将数千种模型在未来时间段内的危险性预测结果集成为数理统计结果,据此给出了区域未来的地震危险性概率分布图.初步结果显示未来强震危险性概率较高地区集中在巴颜喀拉块体边界及鲜水河断裂带地区.
董培育石耀霖程惠红乔学军
关键词:青藏高原有限元数值模拟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