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葛剑平

作品数:172 被引量:1,906H指数:24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64篇期刊文章
  • 3篇科技成果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2篇农业科学
  • 38篇生物学
  • 31篇文化科学
  • 19篇天文地球
  • 16篇环境科学与工...
  • 12篇经济管理
  • 7篇政治法律
  • 6篇水利工程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电子电信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23篇教育
  • 20篇流域
  • 17篇黄土高原
  • 16篇植被
  • 15篇河流域
  • 14篇泾河流域
  • 12篇生态
  • 10篇土地利用
  • 10篇高校
  • 8篇遥感
  • 8篇降水
  • 7篇生态系统
  • 7篇气候
  • 7篇自然保护区
  • 7篇高等教育
  • 7篇保护区
  • 6篇自然保护
  • 6篇岷江上游
  • 6篇NDVI
  • 5篇办学

机构

  • 147篇北京师范大学
  • 28篇中国人民政治...
  • 21篇东北林业大学
  • 20篇中国民主同盟...
  • 20篇中国人民政治...
  • 11篇渭南师范学院
  • 8篇中国科学院
  • 7篇国家海洋环境...
  • 7篇中国林业科学...
  • 6篇清华大学
  • 6篇中国科学院植...
  • 4篇西南师范大学
  • 4篇亚利桑那州立...
  • 3篇佛山大学
  • 3篇兰州大学
  • 3篇云南大学
  • 2篇佛山科学技术...
  • 2篇北京林业大学
  • 2篇内蒙古大学
  • 2篇山东农业大学

作者

  • 170篇葛剑平
  • 34篇王天明
  • 20篇索安宁
  • 16篇毕晓丽
  • 12篇洪军
  • 11篇王红芳
  • 11篇卢爱刚
  • 11篇王辉
  • 10篇熊友才
  • 9篇庞德谦
  • 9篇寇晓军
  • 9篇牟溥
  • 9篇王兮之
  • 8篇鲍蕾
  • 7篇康世昌
  • 7篇杨娟
  • 6篇刘世荣
  • 6篇刘丽娟
  • 5篇冯利民
  • 5篇邬建国

传媒

  • 28篇北京观察
  • 19篇东北林业大学...
  • 18篇北京师范大学...
  • 11篇应用生态学报
  • 9篇植物生态学报
  • 7篇生态学报
  • 7篇群言
  • 5篇生物多样性
  • 5篇生态环境
  • 4篇教育与职业
  • 4篇生态学杂志
  • 3篇水土保持研究
  • 3篇干旱区资源与...
  • 2篇北京林业大学...
  • 2篇水土保持学报
  • 2篇兽类学报
  • 2篇生态科学
  • 2篇中国政协
  • 1篇人民论坛
  • 1篇林业科学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7
  • 7篇2016
  • 9篇2015
  • 11篇2014
  • 8篇2013
  • 6篇2012
  • 4篇2011
  • 6篇2010
  • 20篇2009
  • 10篇2008
  • 13篇2007
  • 14篇2006
  • 19篇2005
  • 13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17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程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
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全面可持续发展,呼唤着生态文明体制与制度的诞生,要大力弘...
葛剑平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生态文化
泾河流域土地利用区域分异与驱动力的关系被引量:11
2006年
为正确理解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区域分异的驱动力机制,改善黄土高原人地关系,借用植被数量排序方法,对黄土高原中部泾河流域的土地利用区域分异与驱动力的关系进行多元定量分析,认为:泾河流域土地利用格局存在明显的区域分异现象,地形坡度、降水、人口密度、农业机械化程度和河网密度是影响黄土高原土地利用格局区域差异的主要因子。地形坡度与林地、灌丛地的分布呈正相关,与居住、工矿用地的分布呈负相关;降水与林地的分布呈正相关;人口密度与耕地、居住工矿用地的分布呈正相关;农业机械化程度与耕地、灌丛的分布呈负相关。进而定量诊断出各种驱动力因子对该地区土地利用格局区域分异的贡献大小。
索安宁巨天珍熊友才王天明葛剑平
关键词:区域分异黄土高原
陇东黄土高原农业物候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被引量:57
2006年
通过对多年来陇东黄土高原董志塬主要农作物冬小麦和主要果树苹果、梨发育物候和气候变化的同步观测,分析了陇东黄土高原农作物发育物候对气候变化的生态响应。分析发现,董志塬近35年来年平均气温呈显著增加的趋势,且以冬季和春季增温为主(冬小麦越冬期增温线性趋势达0.0672℃a/),和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基本一致。增温线性趋势达0.0507℃a/,远高于全国20世纪60年代以来平均增温幅度,也高于陇东黄土高原近35年平均增温幅度(0.0348℃a/),是陇东黄土高原增温中心地带。气候变暖对董志塬冬小麦和果树的生态影响主要体现在春季发育期普遍提前,冬小麦越冬期显著缩短(缩短的线性趋势达0.674d a/),而冬小麦和果树春季各发育期间隔并未出现缩短的趋势。而且由于当地种植冬小麦品种为强冬性、长日照型品种,发育期提前导致日长缩短,对发育有一定抑制作用,抵消了一部分增温的影响,因此果树春季各发育期提前的线性趋势比冬小麦明显。就果树而言,梨树春季发育期提前的线性趋势又比苹果树明显。结论认为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有利有弊,农业管理部门应根据当地气候变化特征,及时调整种植结构,优化种植模式,趋利避害,充分挖掘气候资源潜力,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郭海英赵建萍索安宁杨兴国黄斌葛剑平
关键词:物候期陇东黄土高原生态响应
基于航片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沟谷侵蚀定量监测被引量:8
2008年
基于黄土丘陵沟壑区1979和1993年两期航片和地形图数据,采用数字影像测量方法生成数字正射影像图和数字高程模型,以地理信息系统为手段,研究了黄土丘陵沟壑区的一条沟谷在中尺度时间上的面积及深度变化,并对该变化的空间差异以及关键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79—1993年间,研究区沟头前进了8.5m,沟谷内的侵蚀模数为481.28t.hm-2.a-1;沟谷中部的新侵蚀面积和侵蚀率最高,侵蚀过程活跃,存在的侵蚀风险最高;沟头前进活跃,坡度变陡,存在较高的侵蚀风险;出水口以沉积过程为主,其侵蚀面积小于沉积面积,沟的深度和沟谷坡度变小,侵蚀风险较低.
王辉王天明杨明博熊友才孙甜甜施恭暕葛剑平
关键词:侵蚀率航片地理信息系统数字正射影像图数字高程模型
东北虎分布区土地利用格局与动态被引量:10
2009年
土地利用变化是影响东北虎栖息地和东北虎长期生存的关键因素之一.基于东北虎分布区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的时空变化及其对东北虎种群动态的影响,本文从古代(1860年以前)、近代(1860—1949年)和现代(1949年至今)3个不同的历史时期,系统地分析了东北虎分布区最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农业用地、森林、城镇)的发展历程和特征.古代东北虎分布区内零星的人为土地利用对东北虎的生存没有显著影响,而近代以来广泛、剧烈的土地利用变化则是导致东北虎生存空间压缩、种群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近代以来,东北虎分布区分属中国和俄罗斯,两国土地利用格局、政策和强度的不同导致东北虎在两国生存状况的差异.东北虎分布区内土地利用的主要驱动力为人口增长、政策变化和生产力的发展.
李钟汶邬建国寇晓军田瑜王天明牟溥葛剑平
关键词:土地利用农业
关注国家助学贷款
2004年
一项对市属、市管高校开展国家助学贷款情况的调查显示申贷学生中有约55%的经济困难学生贷不到款。2000年至2003年,获贷学生占申贷学生比例逐渐下降。助学贷款推行不畅的原因之一,存在信用缺失问题。当务之急:尽快建立统一的国家助学贷款信息系统。
葛剑平李莉
关键词:国家助学贷款金融财政金融
红松混交林生态与经营
葛剑平
摘要:提出了天然红松林自我维持的动态机制、火干扰与红松林结构、演替之间规律、天然红松树木构筑型形成等一系列新理论。在人工红松混交林优质稳产技术、红松分叉控制、红松最佳林隙结构等研究领域获得了新突破,为阔叶红松林的恢复提供...
关键词:
关键词:混交林森林生态
天然红松树木生长特征与林分结构的研究被引量:17
1992年
通过对树木生长规律和群落结构、动态过程的研究,提出了应用树木生长模型研究林分垂直结构与树木生长动态之间相互关系的新方法。预测了红松树木生长和形态的时空模式以及树木不同发育阶段影响生长主要因子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天然红松生长和形态特征的形成是与其林隙更新途径密切相关的。在树龄160a以前主要为高生长时期,受林隙形成的垂直层次上的生境控制;树龄在160a以后为径生长时期,林木达到上层林冠,从营养生长转变为生殖生长,顶端开始结实,主干开始分叉,叶面积增大,形态呈平顶状。此阶段林木生长主要依赖于立地条件。
葛剑平李景文郭海燕
关键词:天然林林分
让南水北调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生态源被引量:1
2015年
健康的河流生态系统是大景观环境质量的标志指示,只有恢复了河流生态系统,补了网、连了线,京津冀才能说环境初治。南水北调的契机,实是京津冀发奋修复环境之时,生态系统一旦被破坏,后患无穷,恢复亦非朝夕之功可为。南水北调工程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从论证规划到设计施工历时半个多世纪,铭刻着党中央几代领导人的接力探索,凝结着几十万水利工作者的心血智慧,承载着亿万中华儿女的热忱期盼。
葛剑平牟溥
关键词:河流生态系统水利工作者景观环境水利史服务型经济
地形对中国气温季节分布格局的差异影响被引量:19
2008年
利用中国气象中心160台站的长期观测资料,分析发现中国气温的空间分布格局的存在着巨大的季节差异:在冬季,等温线基本上与纬线平行;在夏季,等温线形成一个个闭合高温或低温中心。同时,这些高温中心都是以负地形地区为中心分布,而低温分布是以正地形地区为中心。可见,我国冬夏季节的气温分布格局是由不同的控制机制决定的:冬季气温分布格局主要由纬度控制,夏季气温分布格局主要由地形控制。
卢爱刚康世昌庞德谦王天明葛剑平
关键词:地形效应
共1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