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萧文

作品数:6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井冈山师范学院中文系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文学
  • 1篇语言文字
  • 1篇艺术

主题

  • 2篇影片
  • 2篇母亲
  • 2篇父亲
  • 2篇《我的父亲母...
  • 2篇创作心态
  • 1篇电影
  • 1篇电影创作
  • 1篇修辞色彩
  • 1篇余华
  • 1篇语言
  • 1篇哲学
  • 1篇直面
  • 1篇失语
  • 1篇年轻人
  • 1篇权力
  • 1篇尴尬
  • 1篇文化
  • 1篇文化反思
  • 1篇文学
  • 1篇乡土

机构

  • 6篇井冈山师范学...

作者

  • 6篇萧文

传媒

  • 5篇井冈山大学学...
  • 1篇井冈山师范学...

年份

  • 1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50年代,直面个体话语的尴尬──《红豆》个案解读
2002年
面对50年代集体话语一统文坛的一体化文学,宗■企图凭借《红豆》来发动一场拯救个体话语的运动。但由于生活在50年代的宗■内心积淀了强大的集体话语中心情结,导致了文本中的个体话语被集体话语全面解构,显示出50年代个体话语生存的尴尬。
萧文
关键词:失语
哲学·历史·反思──余华长篇小说《活着》解读被引量:5
2000年
先追踪表层结构的社会历史原因,再挖掘深层结构的哲学文化原因,是新时期反思小说的最大特点。而余华在《活着》中则把这种顺序进行颠覆,哲学文化反思话语变成了表层结构,社会历史反思话语则成了深层结构,其结果是反思更具有厚重的底蕴,更有力地解开中国20世纪的历史之结。
萧文
寻梦者的心灵悲歌--论影片《我的父亲母亲》的创作心态被引量:5
2003年
张艺谋在他的电影创作中一直追求精妙的表层结构与丰厚的深层结构的完美统一.在他的新作<我的父亲母亲>中,其表层结构是张艺谋一脚踏进乡土,一脚踏进历史,以绚烂的影像语言讲述了"我的父亲母亲"间的动人爱情故事,深层结构却是张艺谋在一种假定性情境中唱出的一曲寻梦者的心灵悲歌.
萧文
关键词:《我的父亲母亲》创作心态电影创作修辞色彩
个体话语的突围表演──《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新解
2001年
按福柯的观点,话语分为个体话语与集体话语。《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表层意义是对现实生活的本质认识,但更深层次的意义却是个体话语不甘心滑向话语的边缘、屈服于集体话语的权威而展开的一系列的突围表演。尽管突围最后遭到失败,却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反思与启悟。
萧文
关键词:集体话语
语言·文学·权力
2004年
自从福柯以来 ,语言、文学与权力的关系已经成为了一个倍受人们关注的问题。正如安东尼·吉登斯所说 :“在社会科学中 ,不能把对权力的研究当成是次要的问题……没有比权力更基本的概念了。”〔1〕本文就试图透过对一些语言和文学现象的分析 ,来认识权力在语言、文学领域中的运作 ,以便加深我们对语言与文学的理解。
石舞潮萧文
关键词:语言文学权力
寻梦者的心灵悲歌——论影片《我的父亲母亲》的创作心态被引量:2
2003年
张艺谋在他的电影创作中一直追求精妙的表层结构与丰厚的深层结构的完美统一。在他的新作《我的父亲母亲》中,其表层结构是张艺谋一脚踏进乡土,一脚踏进历史,以绚烂的影像语言讲述了“我的父亲母亲”间的动人爱情故事,深层结构却是张艺谋在一种假定性情境中唱出的一曲寻梦者的心灵悲歌。
萧文
关键词:乡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