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萧小鹃

作品数:9 被引量:30H指数:3
供职机构: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理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生物学
  • 4篇理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蛋白
  • 6篇蛋白质
  • 6篇蛋白质组
  • 6篇白质
  • 5篇蛋白质组学
  • 5篇突变体
  • 5篇拟南芥
  • 3篇蛋白质组学研...
  • 2篇半定量
  • 1篇蛋白质鉴定
  • 1篇调节基因
  • 1篇野生
  • 1篇野生型
  • 1篇植物
  • 1篇植物发育
  • 1篇乳液法
  • 1篇水稻
  • 1篇株1S
  • 1篇微乳液
  • 1篇微乳液法

机构

  • 9篇湖南大学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湖南亚华种业...

作者

  • 9篇萧小鹃
  • 8篇刘选明
  • 4篇杨粤军
  • 4篇童春义
  • 3篇李彦
  • 3篇唐冬英
  • 3篇黄绿红
  • 3篇郭新红
  • 2篇李旭
  • 2篇秦玉芝
  • 2篇李妍
  • 2篇赵李剑
  • 2篇赵小英
  • 1篇罗泽宇
  • 1篇薛昌刚
  • 1篇刘巧玲
  • 1篇郑元青
  • 1篇周桂凤
  • 1篇王贝
  • 1篇林建中

传媒

  • 3篇湖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科学(C...
  • 1篇生命科学研究
  • 1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湖南农业科学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年份

  • 3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植物发育突变体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蛋白质组学研究在功能基因组时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蛋白质组研究旨在研究基因组编码的整套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从而补充转录组的研究。目前,基因突变引起的蛋白质表达变化是蛋白质组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拟南芥和水稻是植物分子生物...
萧小鹃
关键词:植物发育突变体蛋白质组学
微乳液法制备CdSe/CdS核壳纳米粒子及表征被引量:13
2006年
研究了SDS/异戊醇/环己烷/水所组成的四元微乳体系,并将该体系用于CdSe及CdSe/CdS(核壳结构)纳米粒子的制备.在反应过程中以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考察了不同反应条件下粒子的成核与生长情况.实验得到的CdSe微乳液非常稳定,室温下放置数月仍未见有沉淀生成.使用荧光分光光度计和高分辨透射电镜对粒子进行表征,所得CdSe/CdS纳米粒子粒径为5 nm左右,粒径均一且具有较高的荧光强度.
刘选明刘巧玲萧小鹃童春义唐冬英赵李剑
关键词:微乳液硒化镉硫化镉
温敏核不育系水稻株1S及其矮秆突变体SV14茎的蛋白质组学比较被引量:5
2008年
采用双向凝胶电泳对温敏核不育水稻株1S和其矮秆突变体SV14的茎(穗颈下第1节和第2节)蛋白进行了分离,通过银染显色,获得了分辨率和重复性较好的双向电泳图谱.选取了26个蛋白质点采用MAL-DI-TOF-MS进行肽质谱指纹图分析,最终有12个蛋白质点得到了可靠鉴定.其中在SV14中相对于株1S上调的仅有OSJNBa0039C07.13蛋白,其它蛋白均表现为下调.这些差异蛋白按照功能可分为4类:(1)能量代谢相关蛋白;(2)次生代谢相关蛋白;(3)调控蛋白;(4)未知蛋白.对光合系统Ⅱ氧延伸复合物蛋白质前体2,果糖二磷酸醛缩酶,UDP-葡糖醛酸脱羧酶对应的基因进行了半定量RT-PCR分析,发现这几个基因与蛋白质的表达不一致,可能是RNA发生了翻译后修饰而减少了蛋白表达量的结果.这些差异蛋白很可能与水稻矮化有关,为水稻矮秆基因的寻找提供了另一个有效途径.
萧小鹃杨远柱林建中童春义杨粤军黄绿红李彦刘选明
关键词:水稻矮秆突变体蛋白质组学
拟南芥T-DNA插入突变体scc8-D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2009年
采用双向凝胶电泳对拟南芥T-DNA插入突变体scc8-D和对照材料cry1cry2的植株总蛋白进行了分离,通过考染显色,获得了分辨率和重复性较好的双向电泳图谱.然后选取30个差异蛋白质点用MALDI-TOF-TOF-MS进行肽质谱指纹图分析,有22个蛋白质点得到了可靠鉴定.其中在scc8-D突变体中有3个蛋白上调,16个蛋白下调,有3个蛋白仅在cry1cry2中表达.分析发现,这些差异蛋白可能参与了碳水化合物代谢、光合作用、光呼吸、胁迫响应、蛋白质合成和氧化还原平衡等过程.这些蛋白中光合蛋白占32%,说明这些与矮化相关的调节性蛋白和功能性蛋白丰度的表达受到光的调控,从而抑制了植物下胚轴的伸长.
萧小鹃赵小英黄绿红秦玉芝童春义赵李剑刘选明
关键词:蛋白质组拟南芥突变体
拟南芥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7年
拟南芥是植物中的“果蝇”,作为模式植物具有许多优点。蛋白质组学是后基因时代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热点领域,综述了拟南芥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进展,及其对植物功能基因组研究的意义。
杨粤军萧小鹃李彦罗泽宇牛友芽刘选明
关键词:拟南芥蛋白质组学
白光下拟南芥隐花素双突变体及其野生型的蛋白质组学比较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隐花素是植物的蓝光受体,在植物中调节多种光形态建成,包括抑制下胚轴的伸长、子叶的伸展和调节植物的开花时间等,但隐花素依赖蓝光调节光形态建成的分子机制仍然不清楚.采用双向凝胶电泳对生长在白光下的拟南芥隐花素双突变体及野生型的幼苗全蛋白进行分离,通过考马斯亮蓝染色,获得了分辨率和重复性较好的双向电泳图谱.选取了55个差异蛋白质点采用MALDI-TOF-TOF-MS进行肽质谱指纹图分析,最终有33个蛋白质点得到了可靠鉴定.其中在cry1cry2中相对于野生型下调的有9个蛋白,其他蛋白均表现为上调.这些在白光处理下差异表达的蛋白质主要是参与碳水化合物代谢、能量代谢、细胞组织结构、抵抗压力和解毒、蛋白质的折叠和细胞壁的形成等功能,而且亚细胞定位主要是在叶绿体和线粒体.对其中5个蛋白质点的基因进行了半定量RT-PCR分析,发现这几个蛋白质点的表达与基因的表达基本一致.这些分析结果表明光控制拟南芥的发育是通过共调节许多相关基因的表达而实现的.
杨粤军周桂凤李旭李彦萧小鹃郭新红刘选明
关键词:拟南芥蛋白质组学半定量RT-PCR
拟南芥光周期开花突变体的筛选和基因的鉴定被引量:1
2008年
以双子叶模式植物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突变体cry1cry2为实验材料,用含有激活标记质粒pSKI015的农杆菌浸花进行转化,构建了拟南芥T-DNA插入突变体库.通过筛选和观察分析,获得了一些开花时间比cry1cry2明显延迟或明显提早的突变体.采用IPCR(inverse PCR)和TAIL-PCR(thermal asymmetric interlaced PCR)等方法,鉴定了这些突变体T-DNA插入位点的基因组旁邻序列,并采用半定量RT-PCR对插入位点两侧基因的mRNA水平进行了分析,初步鉴定了与开花相关的候选基因,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深入研究隐花素调节光周期开花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黄绿红萧小鹃秦玉芝赵小英李妍唐冬英郭新红刘选明
关键词:拟南芥T-DNA光周期TAIL-PCR
红光下拟南芥光敏素调节基因的蛋白质鉴定与mRNA分析
2009年
光敏素是植物体内一种重要的光受体家族,它们可介导植物对外界红光和远红光的应答,在植物的生理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基因芯片分析结果表明,PHYA和PHYB在转导红光信号至光应答基因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为了获得与PHYA,PHYB相关的光应答基因,本研究采用双向电泳技术比较分析了在持续红光下生长7天的拟南芥光敏素双突变体phyAphyB和野生型col-4幼苗的全蛋白图谱.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串联质谱(MALDI-TOF-TOF)进行肽质谱指纹图谱分析,成功鉴定到了32个差异蛋白点.选取其中的10个蛋白点,对应于10个不同的基因,进行了RT-PCR分析,并用Q-PCR对其中的2个基因表达情况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光敏素可能从mRNA水平或蛋白质水平来调节基因的表达.蛋白质组学分析为寻找光敏素依赖基因提供了新的途径。
李旭杨粤军李妍王婕萧小鹃郭新红唐冬英刘选明
关键词:拟南芥蛋白质组RT-PCRQ-PCR
壳寡糖-硒纳米植物营养调节剂的研制与应用被引量:6
2008年
以壳寡糖为模板,利用复凝聚法制备了壳寡糖一硒纳米颗粒.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Zeta—sizer电位分析仪对颗粒进行表征,发现所制备的颗粒为球状颗粒,平均粒径为100nm左右,表面带弱正电性.纳米颗粒在4℃条件下保存比较稳定,25℃以上使用有利于硒元素的释放.壳寡糖一硒纳米颗粒作为植物营养调节剂应用于水稻种植,试验表明,在水稻孕穗期和齐穗期使用均能显著提高稻谷中硒含量,分蘖期使用无明显富硒情况.孕穗期使用该营养调节剂,稻谷产量提高了8%~15%,硒含量提高了3~10倍,大米中营养物质总抗氧化能力提高了30%~60%,对硒纳米颗粒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壳寡糖-硒纳米颗粒,在植物体内缓慢释放硒元素,促进了植物对硒元素的吸收,硒元素稳定富集在大米胚乳中.
童春义肖苏尧王贝萧小鹃郑元青薛昌刚汪启明刘选明
关键词:复凝聚大米品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