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翔
- 作品数:9 被引量:18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白细胞介素-17及其受体在垂体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检测人垂体腺瘤组织中白细胞介素(IL-17)及其受体IL-17R的表达,并探讨其在垂体腺瘤侵袭性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85例人垂体腺瘤组织标本,分成2组:侵袭性垂体腺瘤组45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组40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标本IL-17、IL-17R的表达。随机选取其中50例标本(分成2组:侵袭性组25例、非侵袭性组25例),采用RT-PCR法检测IL-17、IL-17R的mRNA表达水平。分析IL-17、IL-17R的表达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IL-17、IL-17R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强阳性及总阳性表达率分别38.0%和83.0%、49%和86.7%,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强阳性及总阳性表达率分别20.0%和52.5%、20.0%和62.5%。IL-17、IL-17R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在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率,统计学分析显示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结果显示: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IL-17、IL-17R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7、IL-17R在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升高,可能促进了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发生。
- 邱录斌何东升廖创新李智范翔王海军
- 关键词:IL-17
- 垂体泌乳素腺瘤小分子RNA的差异表达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检测小分子RNA(miRNA)在垂体泌乳素腺瘤和正常垂体组织中的差异表达,探讨miRNA在垂体腺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miRCURYTM锁核酸芯片检测6例垂体泌乳素腺瘤和6例正常垂体组织中miRNA的差异表达,一些差异表达的miRNA用实时定量PCR验证。结果垂体泌乳素腺瘤和正常垂体组织有35个miRNA差异表达,其中上调18个,下调17个。垂体泌乳素腺瘤和正常垂体的miRNA分类群聚图差异明显。结论垂体泌乳素腺瘤和正常垂体组织中存在差异表达的miRNA,其可能与垂体泌乳素腺瘤的形成、增殖和侵袭性有关。
- 毛志钢何东升罗斌范翔蒋小兵王海军
- 关键词:催乳素瘤微RNAS基因表达
- 小脑桥脑角区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被引量:1
- 2002年
- 目的 :探讨小脑桥脑角区肿瘤的手术方法及其治疗效果。方法 :对 3 3例采用半卧位单侧枕下乙状窦后入路行小脑桥脑角区肿瘤的显微外科手术切除。结果 :显微镜下肿瘤全切除 2 7例 ,次全切除 6例。面神经解剖保留 2 8例 ,1 5例出现面瘫。围手术期死亡 1例 ,余病人术后恢复良好。术后随访者 1 8例 ,均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半卧位单侧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外科手术适合于小脑桥脑角区肿瘤 ,其优点是 :肿瘤暴露良好 ,手术全切除率和面神经保留率高 。
- 李建生蔡赣桥范翔
- 关键词:脑肿瘤显微外科手术预后手术方法
- 扩大经鼻蝶海绵窦下壁手术入路的显微外科解剖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为经鼻蝶海绵窦下壁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基础。方法:对10例成人头颅湿标本,采用扩大经鼻蝶手术入路,在手术显微镜下观测相关解剖结构。结果:(1)通过扩大入路可建立直视海绵窦下壁的通路。(2)可视的海绵窦下壁范围为不规则四边形,前界长(11.95±2.01)mm(8.66-15.15mm),内侧界长(14.02±1.68)mm(11.47~17.66mm)。(3)可完整显示海绵窦的前下腔和内侧腔及外侧腔和海绵窦外侧壁的大部。结论:切除中、上鼻甲及后组筛窦的扩大手术入路,可以较好的显露海绵窦的下壁,具有直视、微创的优点。
- 范翔江广理王海军初国良蔡赣桥樊韵平
- 关键词:筛窦海绵窦显微外科解剖
- 后组筛窦切除经鼻蝶入路的模拟手术研究
- 2009年
- 目的探讨双侧后组筛窦切除扩大经鼻蝶入路治疗鞍周病变的方法。方法选用10%甲醛溶液固定的尸头标本,在手术显微镜下模拟经鼻蝶手术,探索手术路径和范围,对鞍周结构进行观察。结果①在10例模拟入路中,均可以完整暴露蝶窦前壁;在蝶窦前壁,双侧筛窦外侧壁最大间距为(30.69±4.03)mm,蝶腭孔上缘至颅底距离为(16.02±2.23)mm;②扩大入路可以显露双侧视神经管、蝶骨平台、鞍结节、鞍底、双侧海绵窦下壁。切除垂体后可暴露海绵窦内侧壁及上斜坡;⑧在蝶窦前壁和蝶窦内均有明显的解剖标志。结论后组筛窦切除扩大经鼻蝶入路可以较好的显露鞍周结构,手术具有直视、损伤小的优点。
- 范翔王海军初国良蔡赣桥樊韵平
- 关键词:经蝶入路筛窦显微外科技术
- 经鼻蝶入路治疗颈内动脉床突旁动脉瘤的显微解剖研究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探讨经鼻蝶入路治疗颈内动脉床突旁动脉瘤的可行性。方法3例尸头正中矢状面切开共6侧,熟悉相关解剖结构,寻找可应用的解剖标记。另取10例完整尸头,进行显微镜下模拟手术,探索手术路径。结果①本入路可以较好地显示眼动脉和垂体上动脉走行。②视神经-颈内动脉陷窝可作为蝶窦外侧壁的解剖标志。
- 范翔王海军初国良樊韵平蔡赣桥孔凡根
- 关键词:经鼻蝶入路颈内动脉床突旁动脉瘤显微外科解剖
- 垂体腺瘤中六氧-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的表达及其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通过检测垂体腺瘤中六氧-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的表达,了解MGMT在不同类型垂体腺瘤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10月至2012年8月在我院经病理证实的垂体腺瘤患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肿瘤组织中MGMT的表达,并分析其在不同类型、不同功能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差异。结果共138名患者纳入本项研究,其中大部分病变为无功能瘤(71%)和垂体大腺或巨大腺瘤(92.8%);43例(31.2%)病变为侵袭性垂体腺瘤,12例为复发性垂体腺瘤(8.7%)。79例病变判断为MGMT低表达,其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垂体腺瘤的大小、是否复发或侵袭生长无明显相关。MGMT在泌乳素瘤中低表达率明显高于无功能瘤组(P=0.025)和生长激素瘤组(P=0.043)。结论 MGMT的表达与垂体腺瘤侵袭性、有无复发无明显相关;其在泌乳素瘤中的低表达率明显高于其它类型垂体腺瘤,提示替莫唑胺可能是难治性泌乳素瘤的另一治疗方案。
- 蒋小兵胡斌范翔何东升毛志钢陈沐朱永红王海军
- 关键词:垂体腺瘤MGMT侵袭性
- 创伤性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动脉瘤一例
- 2007年
- 患者,男,45岁,因车祸致伤头部15h入院,已在外院行左额颞开颅粉碎性折清除术。糖尿病病史10年。查体:浅昏迷,左侧动眼神经瘫,周围性面瘫,CT示:左额颞粉碎骨折,左侧眼眶,缬骨多发骨折,左筛窦,蝶窦积液,左侧脑室少量积血。伤后第2天,第5天行16层CT复查,未见颅内明显异常。
- 范翔蔡赣桥
- 关键词:颅脑损伤颈内动脉动脉瘤
- 视神经减压术的显微外科解剖基础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为视神经减压术建立显微外科解剖基础。方法:在26侧经防腐固定的尸头标本上,进行视神经管和眼动脉及其周边结构的观察和测量。结果:视柱前端视神经管外膜与眶上裂硬膜融合变厚,形成凸向眶内的襞,厚度为(1.71±0.37)mm(1.14~2.38mm)。眼动脉有88.5%(23侧)于视神经管颅口底部内侧进入鞘膜,在襞前端内侧穿出入眶。视神经管外下壁与蝶窦外侧壁结合形成视神经一颈内动脉陷窝,长为(7.40±1.44)mm(5.60~10.10mm)。结论:(1)视神经减压应在视神经鞘膜内上方切开;(2)眼动脉减压应在视神经鞘膜切开骨性视神经管全长的基础上再向眶内延长1.14~2.38mm;(3)视神经-颈内动脉陷窝可作为视神经减压的解剖标志。
- 范翔江广理王海军初国良蔡赣桥樊韵平
- 关键词:视神经减压术眼动脉显微外科解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