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贵华
- 作品数:28 被引量:56H指数:5
- 供职机构: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AMI患者PWV与颈动脉IMT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 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与颈动脉内膜厚度的关系.方法 以2012年1月~2012年12月本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65例为急性心肌梗死组,以同期非冠心病患者170例为对照组.在所有患者病情稳定后,接受脉搏波传导速度及颈动脉超声检测,研究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组脉搏波传导速度为(1558±348)cm/s,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为(1.18±0.26)mm;对照组分别为(1247±284)cm/s和(0.78±0.23)mm,均明显低于急性心肌梗死组.急性心肌梗死组脉搏波传导速度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明显正相关,而对照组两者无相关性.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较正常组高,两者有显著相关性.
- 齐峰杨丽霞郭瑞威苗贵华樊君刘宏张海萍王利民
- 关键词:心肌梗死脉搏波颈动脉
- 冠心病患者核因子kB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外周血核因子кB (NF-кB)的变化及其在冠心病发病中的作用与临床意义。方法入选163例患者,CHD组103例,其中ACS组71例,SAP组32例,对照组60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外周血...
- 杨丽霞郑甲林齐峰王先梅郭传明苗贵华任丽李明秋
- 文献传递
- 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及其下游信号通路血浆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被引量:7
- 2008年
- 目的通过测定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浆中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MIF)及其下游信号通路激活蛋白-1(AP-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探讨MIF、AP-1和MMP-9信号通路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根据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142例入院患者分为冠心病组和对照组。冠心病组根据临床诊断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根据冠状动脉病变类型分为A型病变、B型病变和C型病变组;并根据造影结果对冠状动脉病变进行Gensini评分;采用ELISA方法测定血浆MIF、AP-1、MMP-9浓度水平。分析各组间MIF、AP-1、MMP-9浓度水平的差异,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间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冠心病组MIF[(14.97±2.11)μg/L]及其下游信号通路AP-1(1.43±0.33)和MMP-9[(1.48±0.14)μg/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MIF:(9.07±1.28)μg/L;AP-1:0.71±0.13;MMP-9:(1.01±0.07)μg/L,均P〈0.05],ACS组MIF[(16.66±2.56)μg/L]、AP-1(1.56±0.22)和MMP-9[(1.58±0.14)μg/L]水平明显高于SAP组[MIF:(11.01±2.12)μg/L,AP-1:1.04±0.25,MMP-9:(1.25±0.07)μg/L,均P〈0.05]。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类型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加重,MIF、AP-1和MMP-9浓度逐渐升高(P〈0.05)。逐步回归分析示HDL—C与Gensini评分呈负相关,LDL-C、MIF、MMP-9、活性AP-1数量与之呈正相关。AP-1与MMP-9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MIF及其下游信号通路AP-1和MMP-9血浆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性呈明显正相关,其对易损斑块的形成有促进作用,并对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及斑块稳定性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杨丽霞郭瑞威齐峰苗贵华王先梅石燕昆李明秋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激活蛋白-1
- 激活蛋白-1在不稳定冠状动脉病变中的作用
- 2008年
-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激活蛋白-1与冠状动脉(冠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关系。方法根据冠脉造影将142例患者分为冠心病组和对照组。冠心病组根据临床类型、病变类型和病变程度进一步分组。裂解外周血白细胞,测定磷酸化c—Jun吸光度(A),反映活化AP-1数量。结果磷酸化c-Jun A值冠心病组明显高于对照组(1.43±0.33比0.71±0.13,P〈0.001),急性冠脉综合征组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1.56±0.28比1.14±0.25,P〈0.001)。磷酸化c-Jun随冠脉病变类型和程度的加重而增加。结论AP-1表达量增高与冠脉粥样硬化发生显著相关,其可能作为预测冠脉粥样硬化病变及斑块稳定性的一个指标。
- 苗贵华杨丽霞齐峰王先梅石燕昆李明秋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冠状动脉硬化激活蛋白-1
- 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发生机制及临床应用
- 杨丽霞郭瑞威齐峰叶金善刘宏杨智华苗贵华梁星石燕昆王先梅
-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因缺乏早期诊断方法已成为威胁公众健康的重要疾病,建立ACS早期诊断方法必须从发病机制入手,ACS病理生理基础是冠脉易损斑块形成和破裂。易损斑块是性质不稳定、容易发生破裂的斑块,病理改变为活动性炎症...
- 关键词:
-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
- EXCEL支架在慢性闭塞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冠心病)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中EXCEL生物降解药物涂层支架的应用及3年随访结果,评价其在CTO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6年1月至2009年3月入住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冠状动脉造影确诊CTO病变并行PCI治疗患者185例,靶病变均植入EXCEL支架,常规二联抗血小板治疗至少6个月。术后6个月、1年、2年、3年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随访,以主要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发生率、再狭窄率(in-stent restenosis,ISR)、血运重建率为研究终点,同时了解亚急性及晚期支架内血栓发生率。结果共147例CTO病变血管开通,即刻血管开通率为79.5%(147/185);共201处闭塞病变中,26处导丝无法通过,8处导丝通过闭塞病变后球囊无法跨越病变部位,靶血管开通率83.1%;闭塞时间12个月以内及超过12个月的靶血管开通率分别为87.5%、62.4%,有桥侧支存在者PCI治疗成功率低于无桥侧支者,断端呈刀切状的成功率低于鼠尾状(P<0.05)。术中无死亡病例;术后6个月、1年、2年、3年冠状动脉造影复查率分别为30.8%、19.5%、15.1%、10.3%,MASE发生率分别为3.2%、2.3%、1.95、4.0%,再狭窄率分别为8.8%、8.3%、7.1%、5.3%;发生亚急性、晚期支架内血栓各1例,发生率分别为0.6%、0.1%,无急性支架内血栓事件。结论EXCEL支架应用于CTO病变PCI治疗中安全有效,没有增加MACE发生率及支架内血栓事件。
- 齐峰杨丽霞王红石燕昆苗贵华李明秋任丽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慢性完全闭塞
-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合并频发室性早搏患者射频消融对左心室功能和结构的影响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合并频发室性早搏(简称室早)患者射频消融治疗对左心室功能和结构的影响。方法收集行PCI术治疗后的冠心病患者,合并频发室早并成功行射频消融治疗36例。比较消融手术前与术后6个月室早总数、6分钟步行试验、NYHA心功能分级、超声心动图有关参数的变化。结果与术前比较,消融治疗后6个月复查,24 h室早总数由术前(25 662±13 121)个减少为(256±223)个(P<0.01);临床胸闷、心慌症状消失;6 min步行距离明显延长[(487±70)m vs(527±82)m,P<0.05],NYHA心功能分级较前改善(2.4±0.5 vs 1.1±0.4,P<0.01);左心室舒张末内径等心脏结构明显缩小[(56±12)mm vs(51±8)mm,P<0.05)];左室射血分数显著提高(0.48±0.09 vs 0.56±0.07,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合并频发室早患者,行射频消融可改善频发室早引起的临床症状及心脏结构重构和功能减退。
- 叶金善杨丽霞刘毅慧郭瑞威郭传明朱国富苗贵华段亚南
-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室性早搏导管消融
- MIF/AP-1/MMP-9信号通路血浆表达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 目的冠脉斑块中纤维帽的胶原降解过渡是导致斑块不稳定或易损的最重要因素,胶原的降解需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完成,MMP是一个蛋白水解酶家族,其中明胶酶B(MMP-9)在稳定斑块变为不稳定斑块过程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体内...
- 杨丽霞郭瑞威齐峰苗贵华王先梅石燕昆李明秋
- 文献传递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抵抗素浓度变化的临床研究
- 2011年
-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血浆抵抗素(Resistin)水平的关系。方法研究共入选400例,包括对照组90例,冠心病(CHD)组310例,其中ACS亚组217例,稳定型心绞痛(SAP)亚组93例;对各组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及外周血浆Resistin浓度检测,分析各组冠脉病变程度与血浆Resistin水平之间的关系;CHD组中85例患者接受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评价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类型并行亚组分析。结果.CHD组Resistin水平[(889.1±248.2)pg/m1]明显高于对照组[(261.64±111.9)pg/m1](P〈0.05);CHD组内,ACS亚组Resistin水平[(1260.04±368.0)pg/m1]明显高于SAP亚组[(518.34±128.4)pg/m1](P〈0.05),软斑块亚组血清抵抗素水平[(1097.834±259.69)pg/m1]、纤维斑块亚组[(981.464±107.73)pc,/m1]较钙化斑块亚组[(487.924±98.52)pg/m1]血浆Resistin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逐步回归分析表明血浆Resistin水平与冠脉病变Gensini评分有显著相关性。结论CHD患者(尤其是ACS患者)血浆Resistin水平明显增高,并随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升高,提示血浆Resistin可能促进易损斑块的形成。血浆Resistin水平结合64层螺旋cT检测可初步判断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稳定性。
- 杨丽霞李劲松齐峰王先梅郭传明苗贵华李明秋
-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关系。方法根据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142例患者分为冠心病组和对照组。冠心病组根据临床诊断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和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根据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将冠心病组分为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和三支病变组。血浆MIF浓度通过ELISA法测定。结果冠心病组MI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4.97±4.11)vs(9.07±1.28)μg/L〕,ACS组MIF浓度又明显高于SAP组〔(16.66±3.56)vs(11.01±2.12)μg/L〕。随冠状动脉病变范围的增加,MIF浓度逐渐升高,各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MIF增高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显著相关,其可以做为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情况的一个指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关系更密切。
- 杨丽霞苗贵华齐峰王先梅石燕昆吕晋琳李明秋
- 关键词: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冠心病冠状动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