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艳丽

作品数:20 被引量:97H指数:5
供职机构:贵阳护理职业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3篇蛋白
  • 3篇中毒
  • 3篇细胞
  • 3篇慢性
  • 3篇教学
  • 3篇氟中毒
  • 2篇血常规
  • 2篇慢性氟中毒
  • 2篇海马
  • 2篇氟化物中毒
  • 1篇蛋白原
  • 1篇淀粉酶
  • 1篇凋亡
  • 1篇心力衰竭
  • 1篇行为学
  • 1篇修复基因
  • 1篇学法
  • 1篇学法改革
  • 1篇学习记忆
  • 1篇学习记忆损害

机构

  • 19篇贵阳护理职业...
  • 9篇贵州医科大学
  • 5篇贵阳医学院
  • 3篇贵阳中医学院...
  • 1篇贵州省人民医...
  • 1篇安顺市妇幼保...
  • 1篇贵航贵阳医院
  • 1篇贵州中医药大...

作者

  • 19篇苏艳丽
  • 13篇吴昌学
  • 7篇李若淳
  • 5篇官志忠
  • 4篇李毅
  • 3篇单可人
  • 3篇曾明燕
  • 2篇何燕
  • 2篇肖雁
  • 2篇齐晓岚
  • 1篇曹晋静
  • 1篇任锡麟
  • 1篇张帅民
  • 1篇禹文峰
  • 1篇刘艳洁
  • 1篇邓婕
  • 1篇井沆
  • 1篇高德云
  • 1篇刘兴林
  • 1篇王小星

传媒

  • 8篇贵阳医学院学...
  • 5篇贵州医科大学...
  • 2篇黔南民族医专...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临床医学研究...

年份

  • 1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3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临床血液学检验》实验学时数对骨髓细胞教学效果的影响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索高等医学职业院校《临床血液学检验》实验学时数对骨髓细胞教学效果的影响。方法:高等医学职业院校143名学生分为传统教学组及实验教学组,两组学生总学时数均为108;实验课学时数不同,传统教学组为38学时,实验教学组为72学时;2组实验结束时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实验内容的掌握情况,课程结束时采用统一试卷测试学生理论及实验成绩。结果:调查发现,实验教学组掌握和熟悉骨髓细胞形态的学生人数高于传统教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教学组和传统教学组理论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教学组实验成绩高于传统教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教学组与传统教学组学生细胞完全认错率为(4%、12%),细胞阶段认错率为(11%、19%),不及格率为(1.3%、4.2%),实验教学组均有所降低,完全认错率、不及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加医学职业院校《临床血液学检验》实验课学时不会影响学生理论学习,并可提高学生辨认骨髓细胞形态的能力。
苏艳丽刘兴林高德云
关键词:血液学细胞
达沙替尼联合干扰素对Raji细胞增殖的作用及机制
2021年
目的探讨达沙替尼联合干扰素对Raji细胞增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取人伯基特淋巴瘤(BL)细胞Raji培养至对数生长期,采用0.1、0.5、1.0、5.0、10.0及15.0μmol/L达沙替尼分别作用12、24及48 h,采用细胞增殖检测(CCK8)法计算各浓度组不同时间的细胞抑制率和半抑制浓度(IC 50)选择后续实验合适的达沙替尼浓度及作用时间;将对数生长期的Raji细胞孵育24 h分为空白对照组(不加达沙替尼和干扰素)、单用组(5.0、10.0及15.0μmol/L达沙替尼)及联用组(5.0、10.0及15.0μmol/L达沙替尼分别联合5×106 U/L干扰素),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性,采用流式细胞仪、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Raji细胞的细胞周期、EB病毒(EBV)限制性内切酶I Z左片段1(BZLF 1)和EBV限制性内切酶I R左片段1(BRLF 1)mRNA表达、Z反式激活因子(ZTA)和R反式激活因子(RTA)蛋白的表达。结果单用组和联用组Raji细胞的增殖均受抑制并呈浓度依赖性(P<0.05),且联用组被抑制程度较单用组强(P<0.05);随着达沙替尼浓度增大,单用组和联用组Raji细胞的S期细胞比例减少(P<0.05)、G2/M期细胞比例增多(P<0.05),且联用组S期细胞减少、G2/M期细胞增多的程度均较单用组强(P<0.05);随着达沙替尼浓度增大,单用组和联用组均能上调Raji细胞的BZLF 1、BRLF 1 mRNA表达(P<0.05),且联用组上调作用强于单用组(P<0.05);空白对照组Raji细胞中ZTA和RTA蛋白无表达,单用组和联用组Raji细胞中ZTA和RTA蛋白表达随着达沙替尼浓度的增加而增加(P<0.05),且联用组蛋白表达的增加程度强于单用组(P<0.05)。结论达沙替尼能抑制Raji细胞增殖,且与干扰素联用后效果明显增强,其机制可能与达沙替尼联合干扰素上调Raji细胞中BZLF 1、BRLF 1 mRNA和ZTA、RTA蛋白的表达从而使EB病毒进入裂解期有关。
谭大为苏艳丽郑丹郑方童晓丽
关键词:伯基特淋巴瘤细胞增殖EB病毒达沙替尼干扰素RAJI细胞
产教融合背景下医学技术专业群实训教学体系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的深刻变化,“产教结合、校企一体”的办学模式,是当前职业学校开辟的一条新的发展之路。产教融合的基础是“产”,在医学技术职业教育中,即必须以真实的诊疗活动为前提,在这样的基础和氛围中进行专业实训教学,学生才能真正掌握岗位技能。“产”必须与教学紧密结合,其目的是为了“教”,使培养的学生适应医学技术行业产业的需要。在医学技术专业群的实训教学体系中“产”与“教”如何结合。本研究作了一些探索和实践,为产教融合背景下医学技术专业群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创新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李若淳郑丹苏艳丽
关键词:实训教学
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突触素、发动蛋白Ⅰ的mRNA及蛋白表达变化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 探讨血管性痴呆(VaD)大鼠海马突触素、发动蛋白Ⅰ的mRNA及蛋白表达变化.方法 利用改良四血管法制备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通过Morris水迷宫观察大鼠空间探索及学习记忆情况,采用Real-time及Western-blot法分别检测大鼠海马突触素、发动蛋白Ⅰ的mRNA与蛋白水平,并与假手术组进行比较.结果 VaD组大鼠各时间点平均逃避潜伏期及第1次穿越平台所用时间均显著长于假手术组(均P<0.01),平台穿越次数明显减少(P<0.05).VaD组海马突触素及发动蛋白Ⅰ蛋白表达及mRNA表达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 <0.05~0.01).结论 脑缺血引起大鼠海马组织突触素、发动蛋白Ⅰ表达降低,可能与VaD发病中学习记忆能力减退有关.
肖雁苏艳丽井沆吴昌学李毅官志忠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突触素
贵州省彝族、瑶族及汉族乙肝病毒易感性与白介素-10基因的相关性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研究贵州省彝族、瑶族以及汉族人群白介素-10(IL-10)基因多态性与乙型肝炎病毒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对研究人群中肝病毒感染者和非感染者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分析IL-10基因启动子区-592位点多态性,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式反应(PCR-SSP)方法分析IL-10基因启动子区-819位点多态性,短串联重复序列或微卫星DNA-聚合酶链式反应(STRs-PCR)方法分析IL-10基因启动子区IL-10.G和IL-10.R两个STR位点。结果:IL-10基因位点单倍型与HBV感染的相关分析表明,贵州省彝族乙肝病毒感染组(HBsAg、抗-HBs或抗-HBc中任一项阳性者)IL-10.G.461bp(20CA)-592A-819T单倍型频率显著高于乙肝病毒非感染组(P<0.05),非感染组IL-10.G.459bp(19CA)-592 C-819 C单倍型频率显著高于感染组(P<0.05);贵州省汉族乙肝病毒非感染组IL-10.G.459bp(19CA)-592 A-819 T单倍型频率显著高于感染组(P<0.05),贵州省瑶族乙肝病毒感染组与非感染组之间各单倍型频率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0-592、IL-10-819以及IL-10.G、IL-10.R位点多态性在贵州世居彝族、瑶族以及汉族中有不同的分布,并且可能与该人群对乙肝病毒的易感性相关。
王婵娟苏艳丽单可人吴昌学李毅官志忠任锡麟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0限制性片段长度肝炎病毒乙型易感性
研究生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方法改革效果
2014年
目的:探索教学方法改革后硕士研究生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效果。方法:选取2012级选修研究生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学生126名(基础型研究生102名,临床型24名)作为传统教学组(传统组),2013级学生133名(基础型研究生103名,临床型30名)作为教学改革组(教改组),分别采用传统和教改后实验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比较两组学生成绩。结果:教改组成绩为(85.7±3.1)分,传统组为(84.8±4.1)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础型、临床型学生成绩分别比较,教改组(85.9±2.9)分、(85.2±3.6)分较传统组(85.1±4.1)分、(83±4.2)分也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生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教改后的实验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值得进一步推广。
吴昌学苏艳丽何燕单可人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教学法改革
MP-IgM抗体检测与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0
2020年
目的探讨MP-IgM抗体检测与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对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260例MP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入院后均进行MP-IgM抗体检测、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以及PCR法+测序法检测MP,并比较检测结果与诊断效能。结果260例患儿中采用PCR法+测序法检测出155例阳性,105例阴性;MP-IgM抗体检测出真阳性144例,真阴性87例;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出真阳性116例,真阴性77例。MP-IgM抗体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结论MP-IgM抗体检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价值优于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李若淳曾明燕苏艳丽吴昌学
关键词: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
血浆脑钠肽、肌钙蛋白Ⅰ及血D-二聚体联合检测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价值及相关性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及肌钙蛋白Ⅰ(cTNI)、血D-二聚体水平联合检测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的应用价值及相关性。方法:选取98例老年CHF患者作为病例组,40例同期老年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受试者于入院或体检时抽取空腹静脉血,分别检测血浆BNP、cTNI、肌酸激酶(CK)、CK-MB(CK-MB)及血D-二聚体水平,比较不同纽约心功能(NYHA)分级老年CHF患者血浆BNP、cTNI、CK、CK-MB及血D-二聚体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老年CHF患者BNP、cTNI、D-二聚体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血浆BNP、cTNI、CK、CK-MB及血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不同NYHA分级老年CHF患者血浆BNP、cTNI及血D-二聚体水平比较,心功能Ⅳ级组BNP水平>心功能Ⅲ级组>心功能Ⅱ级组>心功能Ⅰ级组,各组间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老年CHF患者血浆BNP与cTNI,血浆BNP与血D-二聚体、血浆cTNI与血D-二聚体呈正相关关系(r=0.67、0.75、0.78)。结论:血浆BNP、cTNI及血D-二聚体水平升高与老年CHF患者心功能恶化有关,三者联合检测可作为老年CHF诊断及其严重程度评估依据。
苏艳丽马文李若淳张文艳吴昌学
关键词:脑钠肽D-二聚体老年慢性心力衰竭
对比用末梢血与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验的准确性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末梢血与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验的准确性。方法:收治体检者420例,分为两组,每组各210例。对照组给予末梢血检验,观察组给予静脉血检验,比较两组血常规检验结果。结果:观察组RBC、WBC、Hb、PLT和MCV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常规检验中,静脉血检验的准确率更高,可作为临床上血常规检验的最佳采血方式。
李若淳曾明燕苏艳丽吴昌学
关键词:末梢血静脉血血常规检验
慢性氟中毒大鼠学习记忆损害与AKT激酶表达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观察实验性慢性氟中毒大鼠脑组织中AKT激酶(AKT)表达及其学习记忆能力损害,探讨氟中毒大鼠脑组织中AKT蛋白表达水平与其学习记忆能力降低的关系。方法: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染氟组、高剂量染氟组,每组24只,雌雄各半,实验期6个月;观察氟中毒表现,Morris水迷宫检测实验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分别用蛋白印迹(Western-blot)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大鼠脑组织中AKT蛋白与AKT mRNA的表达。结果:经6个月饲养,低剂量及高剂量染氟组大鼠出现不同程度慢性氟中毒表现;Morris水迷宫实验中定向航行实验结果显示,高剂量染氟大鼠找台时间较对照组延长,空间探索实验显示氟中毒大鼠平台区停留时间较对照组减少(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剂量及低剂量染氟组大鼠脑组织中AKT蛋白表达量增加(P<0.05),但脑组织中AKT mRN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氟中毒可导致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降低,其机制可能与大鼠脑组织中AKT蛋白表达量增加有关。
苏艳丽刘明海吴昌学官志忠刘艳洁
关键词:氟化物中毒记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