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花可可

作品数:51 被引量:209H指数:8
供职机构: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专利
  • 21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3篇农业科学
  • 9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3篇土壤
  • 13篇紫色土
  • 10篇秸秆
  • 9篇作物
  • 9篇还田
  • 8篇肥料
  • 7篇砂姜
  • 7篇砂姜黑土
  • 7篇黑土
  • 6篇肥料试验
  • 6篇DOC
  • 5篇有机碳
  • 5篇土壤标本
  • 5篇坡耕地
  • 5篇壤中流
  • 5篇紫色土坡耕地
  • 5篇径流
  • 5篇耕地
  • 5篇耕作
  • 4篇地表径流

机构

  • 37篇安徽省农业科...
  • 13篇中国科学院
  • 6篇河南理工大学
  • 6篇中国科学院大...
  • 5篇安徽农业大学
  • 4篇西南大学
  • 2篇河南省农业科...
  • 1篇长江科学院
  • 1篇重庆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黄河水利委员...

作者

  • 51篇花可可
  • 30篇王道中
  • 29篇郭志彬
  • 24篇何传龙
  • 16篇产焰坤
  • 10篇李帆
  • 9篇朱波
  • 9篇叶寅
  • 8篇朱宏斌
  • 8篇王小国
  • 6篇杨小林
  • 4篇蒋光月
  • 3篇郭肖颖
  • 3篇魏朝富
  • 3篇张其安
  • 3篇李义玲
  • 2篇刘枫
  • 2篇万水霞
  • 2篇曹承富
  • 2篇王家嘉

传媒

  • 2篇农业工程学报
  • 2篇水利学报
  • 2篇农业机械学报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安徽农业大学...
  • 2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土壤学报
  • 1篇环境科学
  • 1篇长江科学院院...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山地学报
  • 1篇农机化研究
  • 1篇第一届中国大...
  • 1篇中国土壤学会...

年份

  • 5篇2023
  • 5篇2022
  • 3篇2021
  • 6篇2020
  • 3篇2019
  • 5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6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无人机高光谱遥感的冬小麦全氮含量反演被引量:3
2022年
氮素是作物生长发育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作物的全氮含量是表征其氮素状况的主要指标。田块尺度的冬小麦全氮含量空间分布监测可以辅助其精准定量追肥,减少环境污染。无人机高光谱遥感具有分辨率高、时效性高、成本低等优势,可为作物长势信息反演提供重要数据源。XGBoost(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作为一种新兴集成学习算法,运行效率高,泛化能力强,可以有效的应用于构建冬小麦全氮含量遥感反演模型,预测田块尺度冬小麦全氮含量空间分布。以农业部蒙城砂姜黑土生态环境站内拔节期冬小麦为研究对象,开展以下工作:(1)以低空无人机搭载高光谱成像仪获取冬小麦拔节期冠层成像光谱影像,结合地面采样数据,获取126个样点全氮含量数据;(2)分析拔节期冬小麦冠层光谱特征,并根据Person相关系数分析176个波段的光谱反射率与全氮含量之间的相关性;(3)构建基于XGBoost算法的不同土壤肥力条件下拔节期冬小麦全氮含量无人机高光谱反演模型。结果表明:(1)176个波段(400~1000 nm)的光谱反射率与冬小麦全氮含量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除了735.5 nm外其他波段光谱反射率与全氮含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5;(2)基于XGBoost算法构建的拔节期冬小麦全氮含量无人机高光谱遥感反演模型具有较高的反演精度(R^(2)=0.76,RMSE=2.68);(3)基于XGBoost算法的冬小麦全氮含量反演模型可以获取不同土壤肥力条件下田块尺度的全氮含量空间分布图,总体上呈现较为显著的空间差异。该研究可为冬小麦精准定量追肥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也为发展无人机高光谱遥感的精准农业应用提供了参考。
杨欣袁自然叶寅王道中王道中郭志彬
关键词:遥感反演
一种机械灭茬秸秆还田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械灭茬秸秆还田方法,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收获季节用灭茬机对整体地块上收割作物后留下的秸秆进行灭茬;(2)将整体地块划分成5‑10等份地块,将整体地块上秸秆总量收集后集中堆放在1等份地块上,该地块休闲一...
何传龙朱宏斌王道中何华彬王明秀李帆花可可郭志彬产焰坤
文献传递
紫色土坡耕地可溶性有机碳迁移过程及分配特征
坡耕地水土流失造成土壤有机碳流失严重,导致土壤肥力降低,土壤质量退化等问题突出,微量可溶性有机碳(DOC)损失可能引发碳氮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连锁反应,这一问题已引起广泛关注但有待深入研究.土壤可溶性有机碳的径流损失主要是...
花可可王小国朱波
关键词:紫色土坡耕地地表径流壤中流泥沙
一种产烟量少的田间秸秆燃烧方法
本发明涉及农业废弃物处理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产烟量少的田间秸秆燃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作物收获季节用收割机收割小麦、水稻等农作物,茬留低,农作物籽粒收获后留下的秸秆在田间自然晒干;将步骤(1)中的晒干秸秆收集在一起...
何传龙张其安朱宏斌王道中王允青产焰坤花可可郭志彬蒋光月李帆
文献传递
一种利用熟石灰提高作物产量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熟石灰提高作物产量的方法。具体操作如下:在农作物灌浆中后期,用浓度0.1‑0.3%的熟石灰水溶液浇灌在农作物根部,熟石灰的用量为2‑8公斤/亩,用水量相当于4‑6mm降雨量;所述熟石灰水溶液是将熟石灰溶...
何传龙张其安苏少红朱宏斌王道中花可可郭志彬产焰坤李帆李虹颖
文献传递
紫色土丘陵区小流域非点源氮迁移特征研究被引量:16
2013年
对紫色土丘陵区典型集镇小流域和农林复合小流域非点源氮迁移过程进行同步监测,比较2种不同类型小流域的径流过程及径流中各形态氮素浓度、负荷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集镇小流域径流过程与降雨过程迅速响应,径流过程呈现"暴涨暴落"的特点,而农林复合小流域径流过程显著滞后于降雨过程,呈现显著的"滞后效应"。(2)集镇小流域总氮(TN)、颗粒态氮(PN)及铵态氮(AN)浓度在径流初期迅速升高,达到"峰"值后迅速下降;而农林复合小流域在小雨事件中氮浓度变化较小,中雨和暴雨事件过程中,初期径流氮浓度较低,中后期逐渐升高,呈现"前低后高"的特点。(3)集镇小流域TN、PN、AN迁移过程呈现显著"初始冲刷效应",初期25%的径流量平均携带了50%的TN负荷、71%的PN负荷、64%的AN负荷,而农林复合小流域TN、可溶性氮(DN)、硝态氮(NN)迁移体现了一定的"末期冲刷效应",即初期径流中负荷较小,中后期径流负荷较高。
杨小林朱波董玉龙花可可
关键词:负荷分布
控释掺混肥对沿江单季稻产量及磷流失风险的影响
2023年
控释掺混肥作为一种高效的新型肥料被广泛用于大田生产。为阐明不同用量控释掺混肥对单季稻产量、磷素利用效率和田面水磷流失风险的影响,以水环境敏感的沿江地区单季稻-休闲的种植模式为对象,研究不施肥(CK)、常规施肥(NPK,总磷量108 kg·hm-2)、控释掺混肥减磷30%(CMF1)、控释掺混肥减磷40%(CMF2)和控释掺混肥减磷50%(CMF3)对沿江单季稻产量、磷素吸收利用和田面水磷形态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CMF1、CMF2和CMF3处理均不会对水稻产量造成减产,并能减少单季稻田生态系统磷素盈余量,其中以CMF3处理效果最佳。与NPK处理相比,CMF1、CMF2和CMF3显著减少田面水中总磷、可溶性总磷和颗粒态磷的浓度,田面水总磷降低的比例分别为38.6%、47.9%和50.4%,可溶性总磷降低的比例为42.6%、45.9%和50.8%,颗粒态磷降低的比例为32.4%、58.6%和43.8%,且CMF1和CMF3处理减少了可溶性总磷和磷酸盐的占比,增加了颗粒态磷和可溶性有机磷的占比,改变了田面水磷素分布形态。整体而言,一次性施用控释掺混肥能在保障水稻产量的情况下,节本增收,减少稻田磷盈余量,从而降低田面水磷素浓度,对减少农田磷素流失和农业非点源磷污染防控具有显著效果,其中以CMF2综合经济效益最好,适宜在沿江单季稻区推广应用。
王童语钟成虎吴晓鹏张睿王道中王道中花可可王静
关键词:控释掺混肥单季稻沿江地区
一种田间管栽肥料的试验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田间管栽肥料的试验方法。操作步骤如下:1.按试验重复数d在田间挖d条沟,将沟内挖出的土风干,碾碎,混匀得到风干土;2.在沟中灌满水,等水自然渗入地下,充分湿润沟底的土层;在沟内直立设置两根以上的PVC管;3...
何传龙花可可李道林李帆
文献传递
秸秆生物炭对砂姜黑土有机磷组分含量的影响
2022年
研究秸秆生物炭对砂姜黑土有机磷组分及分配的影响,对剖析土壤磷循环机制和农田磷管理有重要意义。依托砂姜黑土定位试验,分析不施肥(CK)、常规施肥(NPK)、化肥与6.0、12、36和48 t·hm^(-2)小麦秸秆生物炭一次性增施(BC_(6)、BC_(12)、BC_(36)和BC_(48))6个处理对作物产量、土壤理化性质及有机磷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NPK处理相比,增施秸秆生物炭均可保障小麦和玉米产量,并显著增加(P<0.05)土壤有机碳、全氮和pH,提升土壤肥力和缓解土壤酸化;砂姜黑土有机磷以中等活性有机磷为主(37.4%~45.4%),其分配比例因秸秆生物炭施用量的不同而呈现差异。BC_(6)、BC_(12)、BC_(36)和BC_(48)处理土壤活性有机磷含量分别为11.4、10.7、9.2和9.3 mg·kg^(-1),分别较NPK处理下降8.8%、14.4%、26.4%和25.6%,差异显著(P<0.05),且土壤活性有机磷含量与生物炭施用量呈显著线性负相关(R^(2)=0.8816,P<0.05)。增施秸秆生物炭处理(BC_(6)、BC_(12)、BC_(36)和BC_(48))土壤活性有机磷所占比例较NPK处理均显著降低(P<0.05),这说明增施秸秆生物炭除了可有效提升土壤肥力水平、缓解土壤酸化之外,还可有效降低土壤有机磷活性,增强有机磷稳定性,保障作物产量,其中以一次性增施36 t·hm^(-2)效果最好,宜在砂姜黑土区广泛应用。
张睿王童语王道中郭志彬郭志彬花可可
重庆丘陵山区农村道路格局及设计研究
针对重庆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程度低,农村道路配套技术不完善,道路整体结构性差,道路标准低,不能满足农业机械化生产的要求等一系列问题,如何建立起一套与当地农业生产相适应的农村道路格局及设计优化技术已成为土壤工程与技术的研究重...
花可可
关键词:丘陵山区优化设计土地利用
文献传递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