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正权

作品数:15 被引量:72H指数:5
供职机构:徐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4篇镇痛
  • 4篇术后
  • 4篇骨癌
  • 4篇氟比洛芬
  • 4篇氟比洛芬酯
  • 4篇腹腔
  • 3篇术后镇痛
  • 3篇注射
  • 3篇骨癌痛
  • 3篇癌痛
  • 2篇诱发电位
  • 2篇神经阻滞
  • 2篇手术
  • 2篇输尿管
  • 2篇尿管
  • 2篇腔注射
  • 2篇取石
  • 2篇取石术
  • 2篇羟考酮
  • 2篇腹横肌

机构

  • 11篇徐州市中心医...
  • 4篇南京大学医学...
  • 3篇徐州医科大学
  • 2篇徐州医学院

作者

  • 14篇胡正权
  • 6篇李娜
  • 6篇郑伟
  • 4篇周海
  • 4篇顾小萍
  • 4篇马正良
  • 2篇吴刘萍
  • 2篇刘大闯
  • 2篇周瑜
  • 2篇徐海军
  • 2篇王凯
  • 1篇孙晓凤
  • 1篇崔昕龙
  • 1篇王立伟
  • 1篇倪坤
  • 1篇杨许丽
  • 1篇刘松涛
  • 1篇王梅
  • 1篇庞昆
  • 1篇刘磊

传媒

  • 2篇中华麻醉学杂...
  • 2篇国际麻醉学与...
  • 1篇中国疼痛医学...
  • 1篇听力学及言语...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临床麻醉学杂...
  • 1篇江苏医药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局解手术学杂...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国药业
  • 1篇徐州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胸壁联合肋间神经阻滞对单侧乳腺癌术后的镇痛作用研究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研究胸壁联合肋间神经阻滞对单侧乳腺癌术后的镇痛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拟行单侧乳腺癌保乳根治术联合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128例,按照随机信封法将患者分为4组。4组患者均实施全身麻醉,A组患者予以静脉自控镇痛(PCIA),B组患者予以胸壁神经阻滞,C组患者予以肋间神经阻滞,D组患者予以胸壁联合肋间神经阻滞。比较4组患者一般资料;评估术后4 h、12 h、24 h、48 h和72 h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比较4组患者麻醉前和术后72 h疼痛介质水平[血清神经肽Y(NPY)、P物质(SP)和β-内啡肽(β-EP)]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4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术后12 h、24 h的VAS评分均高于术后4 h,术后72 h的VAS评分均低于术后4 h,术后48 h、72 h的VAS评分均低于术后12 h、24 h,术后72 h的VAS评分均低于术后48 h,且D组术后4 h、12 h、24 h、48 h、72 h的VAS评分均低于其他组,A组术后48 h、72 h的VAS评分均低于B组、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术后72 h血清NPY、SP和β-EP水平均高于麻醉前(P<0.05),且组间比较,4组患者麻醉前疼痛介质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72 h D组NPY、SP和β-EP水平均低于其余3组(P<0.05);A组术后72 h疼痛介质水平均低于B组、C组(P<0.05),B组和C组术后72 h疼痛介质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均无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壁联合肋间神经阻滞对单侧乳腺癌术后的镇痛效果较PCIA、单纯胸壁神经阻滞或肋间神经阻滞更好,可更有效地控制疼痛介质水平升高,且安全性良好。
郑伟戚钰胡正权李娜刘杰王凯
关键词:静脉自控镇痛肋间神经阻滞乳腺癌术后镇痛
右美托咪定复合盐酸羟考酮用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后镇痛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盐酸羟考酮用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医院泌尿外科病区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择期行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手术的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依次静脉注射咪达唑仑注射液、依托咪酯注射液、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和注射用苯磺顺阿曲库铵行麻醉诱导,诱导完毕后行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术中静脉泵注丙泊酚注射液、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和间断给予注射用苯磺顺阿曲库铵维持麻醉。术毕前15min时连接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泵,其中对照组患者予盐酸羟考酮注射液1mg/kg+盐酸托烷司琼注射液5mg,观察组患者予盐酸羟考酮注射液0.6mg/kg+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3.8μg/kg+盐酸托烷司琼注射液5mg,均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稀释后使用。背景输注速率2mL/h,剂量0.5mL,锁定时间15min。视觉模拟(VAS)评分>4分时静脉注射地佐辛注射液5mg补救镇痛。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拔管时间、术中补液量、术中出血量,术后6,12,24,48h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及皮肤瘙痒发生率均相当(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6,12,24,48h的血氧饱和度显著升高,VAS评分显著降低,Ramsay镇静评分显著升高,且术后12,24,48h的血清尿素氮、肌酐、皮质醇、内皮素-1水平均显著降低,尿量显著增多(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及术后48 h内补救镇痛次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羟考酮与右美托咪定复合使用可有效缓解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后疼痛,改善患者肾功能,且效果优于其单用。
胡正权刘大闯王梅周海江钦玉
关键词:盐酸羟考酮术后镇痛腹腔镜手术输尿管切开取石术
腹腔注射氟比洛芬酯对大鼠骨癌痛的影响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腹腔注射氟比洛芬酯对大鼠骨癌痛的影响。方法:30只雌性SD大鼠,完全随机分为5组(n=6):肿瘤+生理盐水组(C组)、肿瘤+氟比洛芬酯10 mg kg-1 d-1组(CK10组)、肿瘤+氟比洛芬酯25 mg kg-1 d-1组(CK25组)、肿瘤+氟比洛芬酯50 mg kg-1 d-1组(CK50组)和假手术组+生理盐水(sham组)。大鼠胫骨接种肿瘤14 d后,腹腔分别注射相应剂量氟比洛芬酯及生理盐水,每天两次,连续7 d。于造模前、后3、5、7、10 d及14、17、21 d给药前、后半小时测量左后足底机械性缩足阈值(paw 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PMWT)和行走痛行为评分。结果:在14、17、21 d给药后,与C组(2.67±1.03,2.13±0.96,1.73±0.43)相比,CK25组(5.00±1.10,6.00±1.26,6.33±0.82)、CK50组(6.67±1.03,7.00±1.10,7.67±1.51)大鼠PMWT明显增加(P<0.05);与C组(2.17±0.41,2.50±0.55,3.33±0.52)相比,CK25组(1.50±0.55,1.33±0.52,1.50±0.55)、CK50(1.10±0.63,1.17±0.41,1.00±0.63)大鼠行走痛评分显著减少(P<0.05);CK10组PMWT(3.60±0.89)和行走痛评分(2.50±0.55)与C组比较在d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7、21 d给药前,与C组比较,CK25组(5.33±1.03,6.33±0.82)和CK50组(5.67±0.82,7.00±1.10)PWMT值明显延长(P<0.05),CK50组(1.67±0.52,2.00±0.63)行走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CK25组(2.17±0.41)行走痛评分在d 21显著减少(P<0.05)。结论:在大鼠骨癌痛模型中,腹腔注射氟比洛芬酯可以剂量依存性缓解骨癌痛,镇痛效果持久。
胡正权杨许丽马正良顾小萍
关键词:骨癌痛氟比洛芬酯触诱发痛痛觉过敏
无肌松药条件下气管插管后即刻监测运动诱发电位基线在腰椎手术中的应用
2024年
目的探讨腰椎手术在无肌松药气管插管后即刻监测运动诱发电位(TceMEP)基线的可行性。方法将2023年5-12月在徐州市中心医院拟行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的患者156例随机分为两组,最终对照组72例,男33例,女39例,观察组75例,男37例,女38例,对照组在术中脊柱暴露完成后监测TceMEP基线,观察组在无肌松药气管插管后即刻监测TceMEP基线。对比两组患者气管插管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插管满意度和操作时间,并比较两组TceMEP基线引出成功率、刺激阈值、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两组患者气管插管时血流动力学变化与插管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时间对照组为(6.52±1.22)min,观察组为(9.44±0.84)min,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ceMEP基线引出成功率为100%,平均刺激阈值(225.00±22.13)V,对照组TceMEP基线引出成功率为84.72%,平均刺激阈值(342.01±31.07)V,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上钉后监测TceMEP成功率为93.06%,观察组为1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ceMEP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肌松气管插管后即刻监测TceMEP基线成功率高,刺激阈值小,敏感性与特异性与术中脊柱暴露完成后监测TceMEP基线无差别。
郑伟李娜刘磊刘松涛周海刘杰胡正权王立伟
关键词:腰椎手术
羟考酮复合丙泊酚用于输尿管镜检查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观察羟考酮复合丙泊酚用于输尿管镜检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输尿管镜检查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静脉注射芬太尼1μg/kg和丙泊酚(F组)以及静脉注射羟考酮100μg/kg和丙泊酚(Q组)。评估麻醉和术后镇痛效果,计算丙泊酚总用药量,记录麻醉诱导前(T1)、意识消失时(T2)、输尿管镜置入输尿管时(T3)和术后清醒时(T4)的MAP、HR和SpO2。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T2时两组患者MAP均较T1时下降(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3时F组的MAP较Q组增高(P<0.05),SpO2较Q组降低(P<0.05)。Q组丙泊酚用量少于F组(P<0.05),术中体动、呼吸抑制及恶心发生率均低于F组(P<0.05)。结论与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比较,羟考酮复合丙泊酚麻醉用于输尿管镜检查的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少。
胡正权刘杰杨辉徐海军周海
关键词:羟考酮丙泊酚输尿管镜检查
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在腹膜透析置管术中的效果被引量:22
2020年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行腹横肌平面(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TAP)阻滞在腹膜透析置管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在TAP阻滞下行腹膜透析置管手术患者60例,男45例,女15例,年龄35~60岁,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罗哌卡因(R组)和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组(DR组)。R组以0.375%罗哌卡因45 ml,DR组以右美托咪定1μg/kg+0.375%罗哌卡因复合液45 ml行腹横肌平面阻滞。记录入室后10 min(T1)、手术开始即刻(T2)、术中分离腹横肌(T3)、术毕(T4)时的MAP、HR、SpO2、Ramsay镇静评分。T1-T4时抽取静脉血样,测定血浆皮质醇(Cor)、血浆肾上腺素(E)和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记录阻滞起效时间、持续时间、镇痛时间、患者满意度、术中舒芬太尼补救用量及围术期心动过缓、低血压、恶心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R组比较,T2-T4时DR组MAP明显降低,HR明显减慢,Ramsay评分明显升高,血浆Cor、E、NE浓度明显降低(P<0.05),阻滞持续时间、镇痛时间明显延长(P<0.05),术中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P<0.05),患者满意度明显升高(P<0.05)。两组阻滞起效时间、SpO2及心动过缓、低血压、恶心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右美托咪定1μg/kg复合0.375%罗哌卡因行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腹膜透析置管术,可有效减轻应激反应,延长阻滞持续时间和镇痛时间,改善麻醉效果。
胡正权李娜刘杰郑伟刘大闯张可璇
关键词: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腹膜透析
酒石酸布托啡诺联合右美托咪定超前镇痛对老年膀胱癌根治术病人苏醒期躁动及术后短期内认知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1
2023年
目的探讨酒石酸布托啡诺联合右美托咪定超前镇痛对行膀胱癌根治术老年病人苏醒期躁动及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行膀胱癌根治术的老年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右美托咪定,观察组采用酒石酸布托啡诺联合右美托咪定超前镇痛。比较2组病人血流动力学指标、苏醒期躁动评分、POCD发生率以及不同时间点MMSE评分、VAS评分、血清炎性因子表达水平。结果对照组拔管时平均动脉压、心率均高于入室时及观察组(P<0.05)。观察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为8.89%,对照组为2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术后1、3 d 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共发生POCD 4例(8.89%),对照组共发生POCD 15例(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4 h、12 h、1 d 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12 h、1 d、3 d,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酒石酸布托啡诺联合右美托咪定超前镇痛能使行膀胱癌根治术的老年病人拔管期血流动力学更平稳,有效减轻病人术后疼痛,减少炎性因子的表达以及苏醒期躁动、POCD的发生。
郑伟李娜庞昆胡正权刘杰
关键词:酒石酸布托啡诺膀胱癌苏醒期躁动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氟比洛芬酯对骨癌大鼠肾功能、凝血功能及其血小板聚集的影响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连续7d腹腔注射氟比洛芬酯注射液,研究其对骨癌痛大鼠肾脏、凝血功能、血小板聚集影响。方法36只成熟雌性sD大鼠完全随机分为6组:肿瘤+生理盐水组(c组)、肿瘤+氟比洛芬酯10mg·kg-1.d-1组(CK10组)、肿瘤+氟比洛芬酯25mg·kga·d。组(CK25组)、肿瘤+氟比洛芬酯50mg·kg-1.d“组(CK50组)、氟比洛芬酯50mg·kg“d。单纯组(K50组)和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sham组),每组6只。制作骨癌痛模型14d后,每天分别腹腔注射相应剂量氟比洛芬酯或生理盐水2次,连续7d后处死大鼠。腹主动脉采血,检测血尿素氮(bloodureanitrogen,BUN)、肌酐(ereatinine,Cr)、Na+、K+、凝血酶原时间(protrombin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partialthromboplastintime,APlT)、纤维蛋白原(fibfinogen,Fib)、血小板聚集功(plateletaggregation,PA)及其观察肾病理学变化。结果腹腔给予氟比洛芬酯7d后,分别与sham组和C组比较,CK50组(9.9±1.5)mmol,L、K50组(9.7±1.4)mmol/L血BUN水平明显增高(P〈0.05),CK50组(137±8)mmol/L、K50组(138±8)mm01/LNa+和CK50组(3.9±0.3)mmoI/L、K50组(3.9±0.4)mmol/LK+显著降低(P〈0.05),cr、胛、APIrr、Fib和PA值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CKl0、CK25组血BUN、Cr、PT、APlTI、Fib、Na+、K+和PA值分别与sham组、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K50、K50组病理学变化为肾小球缩小,肾小球毛细血管充盈不足;C组、sham组、CKl0、CK25组肾组织结构清晰,未见异常变化。结论腹腔重复注射不同剂量氟比洛芬酯对骨肿瘤大鼠凝血功能及其血小板聚集功能无明显影响,然而大剂量氟比洛芬酯(50mg·kga·d-1)影响尿素氮、钠钾离子的代谢及肾小球毛细血管充盈。
胡正权吴刘萍马正良顾小萍
关键词:氟比洛芬酯肾功能凝血功能血小板聚集
重复注射氟比洛芬酯对骨癌痛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观察重复注射氟比洛芬酯在骨癌痛大鼠模型中镇痛效果及对大鼠肝肾、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SD雌性大鼠24只,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对照组(S组):左侧后肢胫骨髓腔内注射10μl Hanks液。肿瘤组(T组):左侧后肢胫骨骨髓腔内注射10μl共4×105个Walker256大鼠乳腺癌细胞。氟比洛芬酯组(Fa组):肿瘤模型2周后从第15天开始连续腹腔注射氟比洛芬酯7d。术前1d,术后1、3、5、7、10、14、15、17、19、21、24d检测大鼠足底机械缩足阈值(paw withdrawal mechanical threshold,PWMT),于接种肿瘤细胞后第24天经腹主动脉取血测定肝肾功能、血小板及出凝血时间,取肝脏、肾脏及肿瘤侧后肢胫骨,HE染色观察肝肾组织的形态结构及胫骨内肿瘤的生长。结果①接种肿瘤细胞后第5天,T组大鼠PWMT(9.01±1.49)g比S组(10.92±1.04)g显著降低(P〈0.05;肿瘤大鼠的痛行为随时间逐渐加重,到第14天达高峰。接种后第17天开始,Fa组大鼠PWMT(6.64±1.70)g与T组(4.06±1.69)g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a组持续升高,至第21天时PWMT(8.04±0.81)g,但未能恢复到假手术组水平(10.31±1.35)g(P〈0.05)。②S组、T组及Fa组3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aial prothrombin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血小板(platelet,PLT)及肝肾功能检测指标,谷丙转氨酶(glutamic-pyruvic transamin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aminase,AST)、总蛋白质(total protein,TP)、尿素(urea,UREA)、肌氨酸酐(creatinine,CREA)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肝脏、肾脏组织切片发现Fa组与T组病理改变无差异。T组和Fa组胫骨骨髓腔内可见肿瘤细胞的生长。结论腹
吴刘萍孙晓凤胡正权周瑜倪坤崔昕龙马正良顾小萍
关键词:氟比洛芬酯骨癌痛机械痛敏副作用
听神经瘤切除术中SEP联合ABR监测对面、听神经的保护作用
2022年
目的探讨听神经瘤切除术中采用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联合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监测对面、听神经的保护作用。方法以128例听神经瘤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64例)和研究组(64例),对照组术中行肌电图(EMG)联合ABR监测,研究组术中采用SEP、EMG、ABR联合监测;比较两组面、听神经保护情况。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手术结束时ABR引出率(分别为78.13%、7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4,P=0.676),其中研究组波形分化良好率(78.00%)高于对照组(58.33%,χ^(2)=4.380,P=0.036);两组术中ABR波Ⅰ、Ⅲ、Ⅳ潜伏期及各波间期均较手术开始时延长,波Ⅴ幅值降低(均为P<0.05),手术结束后向手术开始水平恢复;研究组肿瘤全切率、面神经解剖保留率、耳蜗神经解剖保留率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χ^(2)=4.571,P=0.033;χ^(2)=4.873,P=0.027;χ^(2)=4.758,P=0.029);术后研究组面神经功能良好率(87.50%,56/64)高于对照组(70.31%,45/64)(χ^(2)=5.680,P=0.017);研究组New Hannover听力分级为1~2级者占术前该级患者的比例(86.0%,43/50)高于对照组(65.31%,32/49)(χ^(2)=5.770,P=0.016)。结论听神经瘤切除术中采用SEP联合ABR监测对面、听神经可起到有效的监护作用,能够减少面、听神经功能损伤,且安全可靠。
戚钰郑伟胡正权李娜刘杰
关键词:体感诱发电位听性脑干反应听神经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