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晓明

作品数:114 被引量:284H指数:8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00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4篇文学
  • 11篇文化科学
  • 11篇历史地理
  • 7篇哲学宗教
  • 5篇社会学
  • 4篇艺术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23篇文化
  • 22篇文学
  • 19篇诗学
  • 16篇国文
  • 11篇国诗
  • 10篇中国诗学
  • 10篇文论
  • 8篇中国文论
  • 7篇学术
  • 7篇人文
  • 7篇诗歌
  • 7篇古典
  • 7篇陈寅恪
  • 6篇四时
  • 6篇五四时代
  • 5篇柳如是
  • 4篇中国文学
  • 4篇人文精神
  • 4篇儒家
  • 4篇文学研究

机构

  • 106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华东理工大学
  • 1篇嘉兴学院
  • 1篇教育部
  • 1篇云南大学
  • 1篇中国美术学院
  • 1篇平顶山学院
  • 1篇湖北师范大学

作者

  • 106篇胡晓明
  • 2篇刘炜
  • 2篇陈蕾
  • 1篇芮宏明
  • 1篇赵厚均
  • 1篇孙老虎
  • 1篇李瑞明
  • 1篇王元化
  • 1篇周薇
  • 1篇刘晶晶
  • 1篇张玲

传媒

  • 18篇华东师范大学...
  • 16篇文艺理论研究
  • 4篇社会科学战线
  • 3篇江西社会科学
  • 2篇文学遗产
  • 2篇文艺争鸣
  • 2篇学术月刊
  • 2篇浙江大学学报...
  • 2篇安徽师范大学...
  • 2篇文化艺术研究
  • 2篇古代文学理论...
  • 1篇上海社会科学...
  • 1篇当代贵州
  • 1篇文献
  • 1篇文学评论
  • 1篇诗刊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浙江社会科学
  • 1篇南京社会科学
  • 1篇江海学刊

年份

  • 1篇2023
  • 7篇2022
  • 4篇2021
  • 6篇2020
  • 8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5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 8篇2004
1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江南文化的审美品格被引量:1
2022年
品味江南文化之美,就不得不从美学开始讲起。美学有两种:一种是概念的、推理的、系统的、理论的;还有一种是直观的、整体的、灵性的、生活的。江南美学最重要的亮点——水,恰恰体现东方备受推崇的第二种美学中的一种直观理解力与整体感。为什么要研究江南文化?我们谈其中一个概念就是“地方文化”。地方文化又称“地域文化”,是与特定区域相联系的文化。一般来说,其范围有限,并可能与整个社会的主流文化不同,或者扮演着主流文化分支的角色。
胡晓明
关键词:主流文化地域文化审美品格整体感美学
王元化先生及其学术生涯
1993年
王元化先生出生于我国早期接受西方文化的一个新式知识分子家庭。他从青年时代起就投身革命。是我党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少数造谐较深的学者。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连续出版了十一部著作。其中《文心雕龙创作论》、《文学沉思录》影响最大。王元化学术生命的境界,不仅在美学、文艺学、思想史领域显示出一种通识,而且他越来越关注文学、哲学背后的思想基础和文化传统。
胡晓明
关键词:传略学术
略论后五四时代建设性的中国文论被引量:7
2014年
近年来,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界的研究活动,在释古方面收获较多,在理论方面活力不足。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这门学科的特殊性,即是它不仅是一项"遗产",同时也是一项"资源",可充分发挥理论的效用。近十年来学术界自觉的反思热潮,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一套客观上区别于五四时代的新的论述框架,即重新唤醒民族文化主体的自觉意识,以西学为参照,而不以西学为标准;充分尊重中国历史、文化的多样性。然而,只破不立,不是后五四时代的正路。因而,我们提倡"化解五四的利害心",强调"文体的再解放:大文学观的再认",更鼓励"重建文论的共同价值"。后五四时代建设性的中国文论,批判与建设并举,理论与释古共生,是发展中国文论知识生产的两个轮子。
胡晓明
关键词:中国文论文体大文学观
读《文化苦旅》偶记被引量:2
1996年
余秋雨先生无疑是善读书,又善游山水的人.他能从书中见到活的山水楼台、活的历史人物;又能从山水楼台历史人物之中,见到一整幅的活的书.秋雨先生无疑又是“能感之”兼“能写之”的人.无数的人文胜地,我们一般都去过,许多文史典故,我们大都也知道,可是我们却还未能如秋雨先生那样胸藏丘壑;兴寄烟霞,横七纵八,拈来皆成妙文.尤为难能而可贵的是,他这样的将自家真实生命敞开来,去贴近文化的大生命。
胡晓明
关键词:《文化苦旅》学术性知识结构文化人格文化内涵民族精神
我对于现代思想的一些批评以及古今对话的建言
2016年
人文学术与当代社会之间,有着密切的互动关系。这种关系,从晚清以来,就一直没有间断过。只不过新世纪以来,由于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文学术又面临新的社会因素的影响。从积极的方面讲,人文学术与社会变迁之间的关系,在今天有了重新总结、重新提炼的机缘,中国经验的理论提炼成为一种迫切需求。从消极意义上来考虑,人文学术面临的压力空前巨大,不仅来自社会意识形态,而且来自学术体制内部。
胡晓明
关键词:人文学术当代社会互动关系学术体制
微信时代的图文诗学——九论后五四时代建设性的中国文论
2022年
后五四时代建设性的中国文论,要回应时代,发展出一套新论述。现今恰逢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机缘,正是有了现代新技术、新媒体这样的手段,使得今天这个时代成为文化传统在普通中国人当代生活中重新复苏、回转其生命的时代。在信息获取方便、快捷、灵活等值得珍惜的技术赋予的优点之外,要尽量避免浅、碎、滑、外重内轻等的弊端,要用文学给它一个深度,以古典给它一个细腻、风雅、温柔与敦厚。从古典诗创作来说,直到现在仍看不到机器人写出的好诗,因为诗人是集想象力、判断力、同情心、人道主义、人文精神、格局、见识于一体的,永远是中文人的骄傲。
胡晓明
关键词:中国文论
历史-社会-个人:“文化亲缘”视角下的金庸小说
2022年
作为文化符号的金庸小说,是怎样与社会产生一种亲和力,进而发挥出纽带、脐带的功能和“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的作用?要回答这一问题,须从一种超越并包含命缘、地缘、血缘、时代因缘在内的更重要的缘,即文化亲缘入手。从中国文化亲缘的角度来读金庸小说,可以有五个维度:“国史”通“侠史”,近代复仇的时代主题,当代中华文明复兴的时代寓言,与传统价值系统的关联,作为生活世界的百科全书。具体体现在江南侠情与江南文化,文明复活与豪杰精神,以及中华文化的性向善及传统伦理的友道精神等层面。对金庸小说的评价应放在“历史—社会—个人”这一连续有机的模式之中,金庸的成功正在于其武侠世界充分满足了当时社会的精神渴求。
胡晓明
关键词:金庸小说文化符号
高阳说诗:是以诗证史还是借诗造史──以“董小宛入宫”为中心的讨论
1999年
胡晓明
关键词:董小宛以诗证史陈寅恪《柳如是别传》说诗文艺理论
中国文论理论性的三个维度--八论后五四时代建设性的中国文论被引量:1
2021年
理论与知识,是文论学科的两个轮子,日渐偏于一端,不免是学术内在的不平衡。理论性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批判性;第二,建设性;第三,前瞻性。我们这个时代,不仅不应该排斥中国文论的义理部分,而且还要充分生发、创造性地转化文论中的义理,营构中国文论价值体系,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理论的建设性最根本的宗旨是以中国文化为主体,消化吸收西方文明的滋养,可谓"活中化西",这也是包括中国文论在内的理论工作很重要的建设性任务。理论的前瞻性,是深深海底行,高高山上立。对古典中国的精神内涵越是有深入的了解,越能产生真正的文化自觉与自信。
胡晓明
关键词:中国文论批判性
读经的新意义
<正> 最近一个时期,有关儿童读经问题的各种争论不断,已经形成了一个所谓“读经运动”,即一场有语文工作者、媒体工作者、文化批评家、教师、出版商、学术基金会以及学生和家长们较广泛参与,有思潮,有纲领,也有争论和批评,自下而...
胡晓明
文献传递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