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锐铧
- 作品数:14 被引量:158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天文地球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 斜坡地震响应的物理模拟试验研究被引量:52
- 2009年
- "5.12"汶川大地震不仅诱发了数以万计的崩滑灾害,这些灾害还表现出非常独特的动力学特征。为了研究和探索强震诱发地质灾害的成因机理,利用振动台物理模拟试验手段,系统地研究了强震作用下地震力作用方向、坡体结构、坡体形态特征等因素对斜坡变形破坏的影响规律,探讨了强震诱发斜坡失稳破坏的主要模式和过程。研究发现:地震过程中所产生的强大惯性力是导致斜坡变形破坏的主要原因。强大的水平地震惯性力,首先在斜坡坡顶产生走向垂直于地震力作用方向的竖向拉裂缝,同时带动裂缝外侧变形体沿水平方向运动,产生近水平或外倾的拉剪结构面(滑动面),最后沿此面整体失稳破坏。强震作用下,坡体中岩性及岩性组合特征、岩体中控制性结构面组合特征是影响斜坡变形破坏模式的重要因素。
- 许强陈建君冯文凯肖锐铧左雅娅
- 关键词:汶川地震地质灾害斜坡动力响应物理模拟
- 非均质边坡多级稳定性分析方法被引量:17
- 2013年
- 为了实现对非均质边坡稳定性的全面表征与系统评价,提出了一种针对非均质边坡的"多级次"评价方法。这种方法以强度折减理论为基础,首先对岩土体进行多次局部强度折减,得到边坡不同深度、不同岩层控制的多级潜在滑动面;然后运用极限平衡法进行各个潜在滑动面的稳定性计算,即可得到边坡不同深度、不同级次的稳定性系数。这种方法在确定多级滑动面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了强度折减法客观性的优点,避开了极限平衡方法主观性的缺点,折减所得滑动面更能反映边坡在重力作用下的变形破坏过程,优于滑弧法搜索结果。通过规则模型的验证及实际边坡的应用,证明这种方法对于综合评价非均质边坡的稳定状态是有效的,并可为边坡的治理、监测设计及施工提供指导。
- 肖锐铧王思敬贺小黑张晓平饶枭宇罗斌
- 震裂斜坡形成机理及变形破坏模式研究被引量:21
- 2009年
- 震裂斜坡是强震作用下形成的一类分布范围广、震裂变形严重、潜在危害大的次生地质灾害,为了深入系统地分析其震裂机理及变形破坏机制模式,本文结合"5.12"汶川大地震造成的震裂斜坡及其破坏现象的详细调查,在对强震中的地震波效应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以双面斜坡为例,首先对震裂变形的力学机理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强震中的体波效应将导致斜坡体处于量值和方向不断变化的拉-剪应力和反压应力的交替作用之下,其形成的拉-剪破裂效应和潜在的楔劈效应是斜坡震裂变形的重要力学因素之一。同时,面波效应将导致坡体表面处于鼓胀拉力和扭力的作用之下,是坡体表部整体震裂破碎甚至破坏的另一重要力学因素。二者共同作用均使坡体应力场处于不断的动态变化过程中,坡体(面)震裂变形甚至破坏更为严重。在此基础上,对强震中斜坡变形破坏的机制模式进行了归纳,认为主要有四种表现形式,即旋转-拉裂型、旋转-剪滑型、鼓胀-拉裂型和滑移-拉裂型。研究成果为震裂斜坡稳定性分析以及灾后重建和防灾减灾提供了有力参考。
- 冯文凯黄润秋许强肖锐铧
- 基于局部强度折减法的大型边坡安全度分区被引量:10
- 2013年
- 针对大型边坡可能具有多个滑动方向和多级滑动面的特点,提出安全度分区的方法。这种方法以强度折减理论为基础,首先选取典型边坡地质剖面建立二维数值模型,通过局部折减搜索不同深度的潜在滑动面,确定边坡的多种破坏模式,运用极限平衡法进行各个潜在滑动面的稳定性计算,即可得到边坡不同深度处的稳定性系数。然后,建立三维数值模型,并对三维模型进行各种破坏形式的局部强度折减,分析各种破坏形式下的影响范围。最后,综合分析各种破坏形式的稳定性系数及其变形破坏影响范围,对边坡进行安全度分区。以龙江特大桥基础边坡的安全度分区为例,证明这种方法对于全面刻画大型边坡的稳定状态是有效的,并可为边坡的监测设计、治理设计及施工提供指导。
- 肖锐铧王思敬贺小黑张晓平饶枭宇罗斌
- 关键词:边坡工程安全度
- 探地雷达在斜坡震裂变形探测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5.12汶川大地震造成了大量山体震裂变形,形成了众多次生潜在灾害。这类震裂变形的深部特征是控制斜坡稳定性和发展演化规律的关键。本文以探地雷达为主要手段,结合探槽开挖验证对比,选择实例震裂边坡,对震裂变形的深部特征及探地雷达图像显示特点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认为,斜坡震裂变形破坏深度一般不超过2m,裂缝近垂直向下发育,少数微倾坡外,探地雷达反射图像显示为双曲线特征,总体构成封口状"八"字形。研究成果为快速、有效探测震裂裂缝,尤其是垂向裂缝的深部扩展特征提供了有效参考方法,同时也为防灾减灾提供了技术支撑。
- 冯文凯许强黄润秋赵宇肖锐铧
- 关键词:探地雷达
- 强震条件下双面坡变形破坏机理的振动台物理模拟试验研究被引量:7
- 2010年
- 5.12汶川地震引发了数以万计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为了研究双面坡在强震条件下的动力响应规律,本文在大量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采用振动台物理模拟试验手段,设计完成了四类11个模型试验,从改变模型的坡度和坡顶宽度、软岩硬岩结合、阶梯状坡形等角度,较系统地研究了双面坡在强震作用下的响应规律。试验结果显示:强震条件下地震水平惯性力是导致边坡破坏的主要原因;在地震情况下边坡变形破坏表现出明显的初动破坏效应;振动过程中双坡具有明显的共剪效应,坡面为阶梯状时其共剪效应更明显;坡体结构为上软下硬时下部硬岩对振动具有一定的放大效应,上硬下软时坡体易整体偏移产生变形破坏。试验结论与实际情况基本符合。
- 肖锐铧许强冯文凯陈建君左雅娅
- 关键词:强震区振动台物理模拟
- Verhulst滑坡预测预报模型的改进及其应用被引量:22
- 2013年
- Verhulst生物生长模型是一种统计型的滑坡预测预报模型,针对原始Verhulst模型中把第一个数据点作为已知条件的理论依据不存在,可能导致预报精度较低问题,将前人改进Verhulst模型的方法应用到滑坡预测预报中,推导出用改进模型和速度最大值判据预报滑坡发生时间的计算公式。通过分析表明,原始Verhulst模型中以速度最大值作为预报滑坡发生时间的判据缺乏合理性,以加速度和加加速度最大值作为预报判据应更合理,并推导出用加速度和加加速度最大值判据预报的计算公式。基于推导的公式,编写Matlab程序进行计算,将原始和改进的Verhulst模型以及3种判据应用于一些滑坡实例的预报中。结果表明,(1)与原始Verhulst模型相比,改进模型的预报效果较好,其预报滑坡发生的时间更早,且更准确;(2)与速度最大值判据相比,加速度和加加速度最大值判据的预报效果较好,其预报时间较早,且较准确;(3)可把原始模型中单一的时间预报值拓展为一段预报的时间范围,该预报时间范围的上限是加速度最大值时刻,下限是加加速度最大值时刻;(4)用改进模型和该时间段范围判据进行预报能起到提前预报的作用,且预报结果较准确。此外,经讨论认为临近破坏时,裂缝的增多以及动摩擦系数小于静摩擦系数导致抗滑力降低,剩余下滑力增大,是使滑体产生加速度逐渐增大运动的原因。
- 贺小黑王思敬肖锐铧饶枭宇罗斌
- 关键词:VERHULST模型滑坡预测预报判据加速度
- 奉节新城区大三马山地质异常体成因机制研究
- 重庆市奉节新城于1984年开始选址,1991年选择老城下游5km的草堂一带进行了规划。后来认为地质问题复杂,风险大,第一次改址为老县城以东的宝塔坪一带,后因提出宝塔坪斜坡为“坠覆体”,1996年第二次改址,选定了以三马山...
- 肖锐铧
- 关键词:地质异常体岩体结构滑坡
- 文献传递
- 震后灾区地质灾害防治的思考和建议被引量:2
- 2009年
- 5.12汶川地震造成8万余人死亡和失踪,3万余人受伤,给灾区人民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和精神创伤,而由地震引起的次生地质灾害造成的直接人员伤亡就将近2万。震后为了防治地质灾害进一步威胁灾区群众,国家分期启动了震后灾区应急勘查治理项目,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但是地震引起的地质灾害有其自己的变形破坏特征,如果我们仍旧按照原来的勘查设计理论来简单处理震区地质灾害,可能会造成对灾害体判断不准和经济上的浪费。所以本文认为,应对地震造成的地质灾害类型和特征有一定的认识,进而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这些灾害点,做到地质灾害治理的有的放矢。对地震后的地质灾害要分变形山体和破坏山体分别治理,同时对于变形山体我们认为又可以分为震裂山体、震松山体,只有有针对性的防治才能做到更安全、更经济、更有效。
- 肖锐铧陈成名李梦周建伟张帅
- 关键词:灾区地质灾害
- 基于GIS的建设场地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价研究被引量:2
- 2009年
- 在通过现场实际调查的基础上,充分考虑该场地地质灾害发育的特征,建立与之相应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专家打分权重法,以Ilwis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为平台,利用该软件的强大空间分析功能得出了该场镇的地质灾害危险性等级分区图,该综合分区结果与现场实际调查所得的定性结论比较吻合。
- 周建伟张帅陈成名肖锐铧
-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