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超

作品数:53 被引量:191H指数:7
供职机构:重庆市万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医学科研计划项目卫生行业科研专项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地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2篇医药卫生
  • 7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3篇三峡库区
  • 13篇库区
  • 5篇疫情
  • 5篇流行性
  • 4篇盐碘
  • 4篇种群构成
  • 4篇流行病
  • 4篇流行病学
  • 4篇长江三峡库区
  • 3篇登革热
  • 3篇中毒
  • 3篇鼠形动物
  • 3篇尿碘
  • 3篇甲状腺
  • 3篇甲状腺肿
  • 3篇监测分析
  • 3篇暴发疫情
  • 3篇病毒
  • 2篇地方性氟中毒
  • 2篇碘营养

机构

  • 38篇重庆市万州区...
  • 14篇重庆市疾病预...
  • 9篇万州区疾病预...
  • 6篇中国疾病预防...
  • 3篇重庆医科大学
  • 3篇重庆市渝北区...
  • 3篇重庆市沙坪坝...
  • 3篇中国疾病预防...
  • 2篇宜昌市疾病预...
  • 2篇重庆三峡医药...
  • 2篇重庆市渝中区...
  • 2篇重庆市丰都县...
  • 2篇重庆大学附属...
  • 1篇山东大学
  • 1篇西南大学
  • 1篇重庆市妇幼保...
  • 1篇重庆师范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重庆市南岸区...

作者

  • 47篇罗超
  • 9篇颜朝阳
  • 8篇周新
  • 8篇冉贞卫
  • 7篇刘纯华
  • 6篇郑代坤
  • 5篇陈春蓉
  • 5篇毛德强
  • 5篇王军
  • 4篇何亚明
  • 4篇刘起勇
  • 4篇季恒青
  • 4篇涂涛田
  • 4篇张静
  • 4篇陈家荣
  • 3篇丁建武
  • 3篇孟言浦
  • 3篇郎中凯
  • 3篇罗华
  • 3篇李洪

传媒

  • 7篇中国媒介生物...
  • 7篇中华卫生杀虫...
  • 5篇国外医学(医...
  • 4篇热带医学杂志
  • 3篇预防医学情报...
  • 3篇中国热带医学
  • 2篇中国地方病防...
  • 2篇中国农村卫生...
  • 2篇海峡预防医学...
  • 1篇疾病监测
  • 1篇职业与健康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中国初级卫生...
  • 1篇中国地方病学...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环境影响评价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4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5篇2011
  • 4篇2010
  • 4篇2009
  • 4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3
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峡库区二期蓄水生态变化对人群健康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为掌握长江三峡库区二期蓄水运行后,自然生态发生变化及自然疫源性疾病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干预性措施。[方法]在库区设立监测点,对生态变化及人群传染病(特别是自然疫源性疾病)发病情况等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结果]2001~2005年的研究证实,库区平均鼠密度为0.99%,鼠带菌(钩端螺旋体)带毒(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率低,平均蚊密度为135.53只/人工小时,监测点法定传染病平均发病率502.16/10万,高于非监测点发病率,自然疫源性疾病处于非流行期,人群血清抗体较低,未发现鼠疫抗体。[结论]库区生态发生了变化,对人群健康不会有较大影响,但仍需继续对库区生态及疾病进行监测,落实各项干预性措施,确保库区人群健康。
孟言浦秦正积段渝波罗超颜朝阳
关键词:生态变化
重庆市万州区鼠害及鼠密度监测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掌握万州城区鼠害情况,为灭鼠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室内用粘鼠板法调查,外环境用直接观察鼠迹法调查。结果城区室内房间鼠害侵害率平均为8.25%,粘鼠板法测得粘捕率为8.25%。经对35只捕获鼠分类鉴定隶属1科1属2种,其中黄胸鼠23只、褐家鼠12只,黄胸鼠为城区优势鼠种,占捕获鼠种群构成的65.71%。用目测鼠迹法监测鼠迹阳性路径指数是2.81处/km。城区室内环境鼠侵害以农贸市场最严重,房间侵害率高达20%,其次为餐饮店,侵害情况为11.67%,再次为机关单位、宾馆酒店及商场超市。结论重庆万州区的灭鼠工作应进一步加强。
罗超刘纯华陈春蓉冉贞卫
关键词:鼠害鼠密度
重庆市部分地区白纹伊蚊幼虫对4种杀虫剂的敏感性调查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了解重庆市登革热传播媒介白纹伊蚊幼虫对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方法于2014-2015年,选择主城区的渝中区和位于三峡库区腹地的万州区作为监测点,采用浸渍法,测定白纹伊蚊幼虫野外种群的半数致死浓度。结果与敏感品系试虫相比较,渝中区白纹伊蚊对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氯菊酯和双硫磷的抗性倍数分别为7.59、4.50、9.88和3.18倍;万州区白纹伊蚊对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氯菊酯和双硫磷的抗性倍数分别为12.82、7.50、13.29和2.00倍。结论渝中区白纹伊蚊对高效氯氰菊酯、氯菊酯、溴氰菊酯和双硫磷均产生低度抗性,万州区白纹伊蚊对高效氯氰菊酯、氯菊酯产生中度抗性,对溴氰菊酯产生低度抗性。在实际防治中应注意交替使用、合理用药。
涂涛田季恒青冯绍全杨雪帆何亚明罗超冉贞卫刘纯华刘义萍
关键词:白纹伊蚊浸渍法敏感性杀虫剂
用捕获-再捕获法估计三峡库区居民出生和死亡水平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评价出生死亡监测质量,校正三峡库区报告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抽取的7061户居民逐户调查人口出生和死亡情况,再与同期监测系统所报告的出生、死亡资料进行核对,计算漏报率以及总体出生率和死亡率95%可信区间(CI)。结果三峡库区人群健康监测系统出生漏报率为13.91%,死亡漏报率为15.60%,婴儿死亡漏报率为33.33%。校正报告出生率为8.92‰,估计总体出生率95% CI:8.38‰~9.45‰,校正报告死亡率为6.88‰,估计总体死亡率95%CI:6.37‰~7.38‰。结论三峡库区人群健康监测系统出生和死亡报告质量符合国家疾病监测点质量要求。2002—2004年三峡库区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在10.00‰以下。
张静毛德强贺园园颜朝阳江斌宁桂军黄玉英汪新丽罗超石国生陈斌杨维中
关键词:漏报
2017-2021年重庆市万州区鼠形动物监测
目的:了解万州区鼠形动物种群构成、密度情况和消长规律,为鼠形动物及其相关疾病防治提供参考。方法2017-2021年,单月时采用夹夜法对城镇居民区、农村居民区及重点行业三类生境进行调查。结果2017-2021年,万州区平均...
左磊谭亚东熊学武王恒芹程绪婷龚月峡罗超
关键词:鼠形动物种群构成
2005-2007年重庆市万州区血吸虫病及相关因素监测结果分析
2010年
目的了解三峡库区万州段血吸虫病及其潜在流行因素,为制定库区血吸虫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全国血吸虫病疫情监测方案》要求,在2005-2007年间选择重庆市万州区全国血吸虫病监测点区域内,开展血吸虫病疫情监测及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因素钉螺与家畜感染输入情况的监测。结果本地居民无血吸虫病例报告,居民血吸虫病血清抗体阳性检出率为0.78%,外出疫区返乡人员血清抗体阳性检出率为2.10%,疫区来万州人员血清抗体阳性检出率为1.97%。在万州段港口码头、船坞、沟壑、洲滩以及水生动植物的饲养繁殖场所开展钉螺输入调查,调查结果发现库区存在钉螺输入因素,但暂未发现有钉螺输入。库区117份牛血清IHA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重庆三峡库区万州段存在着潜在血吸虫病输入传染源和血吸虫病流行的相关因素,三峡成库后的生态环境变化及居民生产生活习惯为血吸虫病的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提示应重点加强监测与防控。
周新肖邦忠罗超吴成果郑代坤陈家荣
关键词:血吸虫病
一起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防制成效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了解万州区一起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改水除氟防制成效及存在问题,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和进一步采取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病区第一次流行病学调查至改水除氟前、饮水除氟期间、2000年饮水工程被洪水破坏至第二次流行病学调查相关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结果:氟区居民从改水前每人每日水氟总摄入量的6.60m g降至改水后0.32m g,共下降20倍左右,改水前后水氟含量之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93.41,P〈0.001);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由改水前的100%降至9.09%,改水前后氟斑牙患病情况之间差异有非常明显统计学意义(χ^2=12.13,P〈0.005)。结论:改水后饮水工程为居民提供清洁自来水达15年之久,氟区居民氟毒危害人群身心健康的程度明显减轻,但2000年饮水工程被洪水破坏后,8~12岁儿童氟斑牙新增2例,饮水氟毒危害依然存在。建议政府增加资金投入,加大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宣传力度,进一步采取防制措施,重建饮水工程,防止饮水氟毒的继续危害,确保人民群众饮用水安全。
罗华万时学丁建武周新罗超陈家荣
关键词:地方性氟中毒
重庆市万州区2019年登革热暴发疫情流行特征及相关因素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讨分析登革热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发生因素,为登革热疫情防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重庆市万州区2019年登革热流行病学调查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用Excel 2007软件作数据统计处理。结果2019年万州区登革热疫情333例,其中输入性4例,本地感染329例,罹患率20.68/10万。登革热疫情波及万州城区11个街道和4个镇,其中城区328例,占98.49%,农村5例占1.51%。4例输入性登革热病例均为国内输入,其中云南输入2例、海南输入1例、台湾输入1例。本地感染病例中,除1例在重庆渝北区感染发病回万州区治疗外,其余328例均分布在万州城区的11个街道辖区。333例病例中,临床诊断病例250例,实验室检测确诊病例83例,均为登革病毒血清型1型。时间分布为8月2例,9月288例,10月42例,11月1例,病例高峰出现在9月。328例本地感染病例分布在万州主城区11个街道,农村5例。发病数由多到少的前5位镇乡街道依次为钟鼓楼街道155例,牌楼街道93例,高笋塘街道29例,太白街道16例,陈家坝街道11例。患者年龄最小者11个月,最大者82岁,患者平均年龄为37.49岁。结论近年登革热疫情呈上升态势,我地开通柬埔寨、泰国航班,加速人员流动,万州区白纹伊蚊密度较高,引起登革热暴发疫情,提示应加强登革热疫情和蚊媒监测,及时预警,为登革热防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罗超陈琼谭仕碧熊学武程绪婷颜朝阳
关键词:登革热
重庆市2020年登革热媒介伊蚊生态学监测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收集和分析重庆市2020年登革热媒介伊蚊监测资料,为重庆市防控媒介伊蚊传播的疾病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9年重庆市登革热出现本地疫情的万州区、渝北区和沙坪坝区以及未出现本地病例的黔江区、大足区和垫江县为调查点。采用布雷图指数法和诱蚊诱卵器法监测伊蚊幼虫,采用双层叠帐法监测伊蚊成蚊。利用Excel 2010软件对重庆市6个调查点媒介伊蚊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对登革热进行初步的风险评估。结果重庆市2020年4—12月平均布雷图指数(BI)为4.50,全市6—9月平均BI>5,存在登革热传播风险。其中沙坪坝区6月,渝北区6—7月,万州区7—8月平均BI>10,存在登革热暴发风险;平均诱蚊诱卵指数(MOI)为2.15,渝北区7月和8月平均MOI>10,存在登革热暴发风险;平均媒介伊蚊成蚊密度为0.86只/(顶·h)。沙坪坝区和垫江县伊蚊密度帐诱指数较高,分别为1.81只/(顶·h)和1.48只/(顶·h),其次为万州区1.04只/(顶·h),沙坪坝区6—9月,万州区6—7月,垫江县5—6月及8—9月媒介伊蚊成蚊密度均>2只/(顶·h)。结论2020年重庆市不同区县,不同月份登革热媒介伊蚊传播疾病风险不同,渝北区、沙坪坝区和万州区相对风险较高。建议各区县持续加强媒介伊蚊监测和风险评估,为重庆市蚊传疾病的科学防控提供依据。
涂涛田肖汉森罗超陶晓颖张秀华梁维马祥峰李刚何亚明刘小波刘起勇季恒青
关键词:登革热生态学布雷图指数
三峡库区潜在血吸虫病流行区模拟血防干预的效果观察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索三峡库区潜在血吸虫病流行危险因素下的防治模式,为制定综合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08-2010年选择重庆市万州区长江边的2个自然村为血防干预示范点,对学生和居民开展血防健康教育,选择部分居民户进行改水改厕,通过问卷调查和相关环境样品检测,观察其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居民、学生的血防知识总及格率分别为86.3%(392/454)和87.2%(232/266),与干预前居民3.9%(22/566)及学生9.4%(30/31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水后居民生活饮用水微生物及感官指标超标样品数下降,其中微生物超标率显著下降,改水前后样品中细菌总数超标率分别为86.5%(173/200)和20.0%(20/100);干预前后,示范点居民常见肠道线虫总感染率分别为31.5%(63/200)和14.5%(29/200)。结论健康教育和改水改厕等模拟血防干预手段,能提高居民血防知晓率,增强血防意识,亦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虫卵入水等环节降低血吸虫病在三峡库区传播的潜在风险。
周新陈家荣李珊珊罗超丁建文
关键词:血吸虫病干预效果三峡库区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