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栋梁

作品数:18 被引量:290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生物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天文地球
  • 3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11篇冻土
  • 6篇黄河源区
  • 5篇多年冻土
  • 5篇活动层
  • 3篇植被
  • 3篇气候
  • 2篇冻融
  • 2篇冻土退化
  • 2篇气候变化
  • 2篇青藏
  • 2篇青藏高原
  • 2篇温度
  • 2篇北部
  • 1篇大兴安岭北部
  • 1篇大兴安岭林区
  • 1篇岛状冻土
  • 1篇地表
  • 1篇地表温度
  • 1篇地温
  • 1篇东北部

机构

  • 17篇中国科学院
  • 3篇哈尔滨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南京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油
  • 1篇西北民族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西...

作者

  • 18篇罗栋梁
  • 18篇金会军
  • 11篇何瑞霞
  • 9篇常晓丽
  • 7篇吕兰芝
  • 6篇杨思忠
  • 4篇林琳
  • 3篇于少鹏
  • 2篇王永平
  • 2篇王绍令
  • 2篇李晓英
  • 2篇金晓颖
  • 1篇吴青柏
  • 1篇郝加前
  • 1篇文茜
  • 1篇游艳辉
  • 1篇李国玉
  • 1篇孙广友
  • 1篇王庆峰
  • 1篇黄亚冬

传媒

  • 10篇冰川冻土
  • 2篇地理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油气储运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地球科学(中...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河源区高寒植被主要特征初探被引量:18
2014年
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多年冻土与季节冻土交错带的黄河源区高寒生态环境及其变化一直备受关注.气候变暖、冻土退化条件下,为了解黄河源区不同冻土区植被状况,在源区布设了4个场地:查拉坪(CLP,源区南部连续低温多年冻土区);扎陵湖南岸(ZLH,源区中南部岛状多年冻土区);麻多乡(MDX,源区西部的不连续多年冻土区);鄂陵湖北岸(ELH,源区中北部季节冻土区).结合植被调查和场地监测,分析了源区各冻土区植被的差异.结果显示:总体上低温多年冻土区植被盖度、多样性指数高,表现为连续多年冻土区(查拉坪)>不连续多年冻土区(麻多乡)>季节冻土区(鄂陵湖北岸),其中岛状多年冻土区(扎陵湖南岸)例外,该场地平均盖度最低,多样性指数介于查拉坪和麻多乡之间,局部植被退化较严重.均匀度指数均表现为扎陵湖南岸最高,查拉坪次之.地上生物量调查结果显示:查拉坪>麻多乡>扎陵湖南岸>鄂陵湖北岸,且鄂陵湖北岸出现指示植被退化的植物.尽管黄河源区高寒植被研究为理解冻土退化条件下的生态环境变化提供了一些基础数据,评估气候变化和冻土退化的生态和水文效应需要更系统的调查和监测研究.
林琳金会军罗栋梁吕兰芝何瑞霞
关键词:黄河源区冻土活动层植被
黄河源区玛多县1953-2012年气温和降水特征及突变分析被引量:21
2014年
基于黄河源区玛多县1953-2012年的日平均气温和降水资料,利用一元线性趋势分析、累积距平、Mann-Kendall趋势检验及Morlet复小波分析法,对黄河源区气温和降水特征与突变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60年来黄河源区玛多县暖湿化特征明显。年均气温倾向率为0.28℃·10a-1,各季气温倾向率分别为:春(0.148℃·10a^-1),夏(0.212℃·10a^-1),秋(0.279℃·10a^-1),冬(0.501℃·10a^-1),均通过了α=0.01的显著性检验。年降水量倾向率为10.2mm·10a^-1,以春(3.883mm·10a^-1)、夏(4.506mm·10a^-1)降水量增加最大,年、春季降水量变化通过了α=0.05的显著性检验。1989年开始黄河源区气候转暖,1998年发生气候变暖的突变,2001年开始气温显著升高。年降水量从1988年增多,2004年发生降水量增多突变,2010年开始降水量显著增多。小波分析表明,年均气温存在25a、14a、11a的年代际变化和6a的年际变化,以12a为其变化第一主周期;年降水量存在45a、30a、12a的年代际变化和5a的年际变化,以30a为其变化第一主周期。
罗栋梁金会军
关键词:黄河源区气候变化小波分析
黄河源区冻土特征及退化趋势被引量:76
2010年
黄河源区位于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东北部边缘地带,是季节冻土、岛状多年冻土和在大片连续多年冻土并存地带.多年冻土层在垂向分布上有衔接状和不衔接状两大类.不衔接状又可分为浅埋藏(<8m)、深埋藏(>8m)和双层多年冻土等形式.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源区气温以0.02℃.a-1增温率持续上升,人类经济活动日益增强,导致冻土呈区域性退化.多年冻土下界普遍升高50~80m,最大季节冻深平均减少了0.12m,浅层地下水温度上升0.5~0.7℃.冻土退化总体趋势是由大片状分布逐渐变为岛状、斑状分布,多年冻土层变薄,冻土面积缩小,融区范围扩大.部分多年冻土岛完全消失变为季节冻土.
金会军王绍令吕兰芝何瑞霞常晓丽罗栋梁
关键词:黄河源区冻土分布
中俄原油管道沿线多年冻土环境评价方法探讨被引量:11
2011年
中俄原油管道中国段北起漠河(连崟),向南沿大兴安岭东坡和松嫩平原北部最终到大庆林源,管道全长953 km,其中漠河-乌尔其段为多年冻土区,长度441 km.沿线多年冻土,森林,沼泽湿地等环境要素相互依存,彼此影响.由于管道是长距离线性构筑物,在施工过程中对冻土环境影响较大.考虑了管道工程的特殊性和沿线的冻土环境要素资料,提出利用地表稳定性指标来评价沿线的冻土环境.根据地表扰动程度,位移量,景观改变状况,及沿线的冻土类别,年平均地温等参数,将地表稳定性分成4个等级:地表稳定型、地表较稳定型、地表不稳定型和地表极不稳定型,分别对应冻土环境良好、一般、不良和较差地段.评估结果表明,此环境评价方法简明易懂,应用方便,评价结果客观,全面,精度较高.
何瑞霞金会军王绍令郝加前常晓丽罗栋梁
关键词:中俄原油管道
大兴安岭北部多年冻土监测进展被引量:38
2013年
大兴安岭北部是我国多年冻土最为发育的地区之一,多年冻土的存在和分布受植被、积雪等局地因素的影响十分显著,形成了独特的兴安-贝加尔型多年冻土.随着该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多年冻土对寒区环境以及工程生产活动的影响越来越大.近几年来逐步在大兴安岭北部建立了以多年冻土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监测网络,包括多年冻土地温监测网络、自动气象站、雪特性观测系统、活动层温度-水分观测系统以及地面融沉监测断面,获得了一系列有意义的数据和成果.做好大兴安岭北部多年冻土及其周围植被、气候及冻土灾害的监测具有重要的基础性和前瞻性科学价值.
常晓丽金会军何瑞霞荆宏远李国玉王永平罗栋梁于少鹏孙海滨
关键词:大兴安岭北部多年冻土监测网络
巴颜喀拉山青康公路沿线多年冻土和活动层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被引量:7
2013年
巴颜喀拉山是较典型的高海拔多年冻土区。南、北坡迥异的气候、土壤及地表景观控制和影响其多年冻土空间分布。2008~2012年冻土调查及测温资料表明,该山以高温冻土(〉-1℃)为主。海拔是冻土主要影响因素。年均地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的高程递减率在北坡6℃/km,南坡4℃/km。北坡查拉坪及巴颜喀拉山口一带,活动层厚度约1m,活动层随海拔降低而增厚;南坡活动层厚度受局地因素影响较大,与海拔无明显相关。
罗栋梁金会军林琳游艳辉杨思忠王永平
关键词:活动层
伊图里河冰楔温度变化与微生物数量的相关性初探被引量:2
2009年
冰楔是反映多年冻土区古气候(温度)变化的标志物,冰楔不同叶理的稳定氧同位素(δ18O)浓度可反映冰楔发育过程中的古温度变化过程.20世纪80年代末,在伊图里河地区发现了不活动冰楔,这是迄今北半球发现纬度最南的冰楔,它具有重要的气候和环境意义.采用稳定同位素分析、荧光显微计数和流式细胞术,对伊图里河冰楔δ18O浓度与微生物数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伊图里河冰楔发育过程中有3次小周期的气温波动,不同叶理的微生物数量也出现了3次波动.温度变化与微生物数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冰楔叶理的成冰温度降低,冰楔中存活的微生物数量也随之降低,且温度越低,微生物数量越少.
杨思忠金会军文茜罗栋梁于少鹏
关键词:冰楔古温度Δ18O微生物
黄河源区多年冻土温度及厚度研究新进展被引量:32
2012年
利用新布设的冻土孔及原有冻土资料,分析黄河源区冻土温度和厚度的空间分布。源区实测多年冻土年均地温最低为-1.81℃,冻土最厚74 m,均位于巴颜喀拉山北坡的查拉坪。214国道(K445-K604段)沿线多为高温多年冻土(年均地温〉-1℃),但巴山北坡海拔4 520 m、布青山海拔4 300 m以上,年均地温低于-0.5℃。巴山北坡海拔4 610 m、布青山海拔4 420 m以上,年均地温低于-1℃。巴山北坡海拔每升高100 m,年均地温减少0.47-0.75℃,冻土厚度增加16-25 m;纬度向北增加1°,年均地温减少0.85℃,冻土厚度增加20-30 m。
罗栋梁金会军林琳何瑞霞杨思忠常晓丽
关键词:多年冻土黄河源区
大兴安岭林区不同植被对冻土地温的影响被引量:15
2011年
植被常常通过反射太阳辐射、遮阳、蒸腾散热、阻风挡雪、保水吸水等来影响下伏多年冻土。但是不同的植被类型,对下伏冻土热状况的影响也不尽相同。为了探讨大兴安岭林区不同植被对冻土的影响,选取大兴安岭森林生态站实验区杜香-真藓-落叶松林、真藓-落叶松林、塔头-落叶松林、柴桦落叶松林和伊图里河镇原冻土观测场塔头湿地5种典型林型,分析不同林型对冻土的温度和冻融作用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林型的不同组分,由于反射率、覆盖度和根系吸水能力的差别,使得各种林型下的地面温度也不相同。在夏季,月平均地面温度从高到低依次为真藓-落叶松林、杜香-真藓-落叶松林、伊图里河塔头湿地、柴桦落叶松林和塔头落叶松林。由于塔头落叶松林存在乔木层和灌木层,与伊图里河塔头湿地相比,8月份平均地面温度差值低10℃以上。柴桦落叶松林两个钻孔的对比实验表明,铲除地表植被会使活动层0.8 m以上部分的地温升高,并且主要发生在8、9、10月份。对冻土而言,林区植被暖季降温的贡献大于冷季增温的贡献。另外,塔头-落叶松林根系吸水能力最强,这种林型下的土壤开始融化和冻结的日期最晚,冻结初期地面降温速率为0.1℃/d,而0.2 m以下降温速率几乎为零。同样柴桦落叶松林的塔头根系吸水能力使得其0.5 m和0.8 m的降温速率低于除塔头落叶松林外的其他林型,但是地面上植物的凋零和枯萎会加快地面的冻结速率。真藓-落叶松林的乔灌木层发育不好,地面降温速率大于杜香-真藓-落叶松林和伊图里河塔头湿地,而伊图里河塔头湿地由于没有乔灌木层的庇护,地面以下的降温速率高于其他林型。
常晓丽金会军于少鹏孙海滨何瑞霞罗栋梁孙广友吕兰芝
关键词:大兴安岭林区不同林型冻结速率
青海高原中、东部多年冻土及寒区环境退化被引量:67
2012年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增强,处于季节冻土向片状连续多年冻土过渡区的青海高原中、东部多年冻土退化显著.巴颜喀拉山南坡清水河地区岛状冻土分布南界向北萎缩5km;清水河、黄河沿、星星海南岸、黑河沿岸、花石峡等岛状冻土和不连续多年冻土出现融化夹层和不衔接多年冻土,有些地区冻土岛和深埋藏多年冻土消失,多年冻土上限下降、季节冻结深度变浅;片状连续多年冻土地温升高、冻土厚度减薄.1991—2010年巴颜喀拉山南北坡不连续多年冻土分布下界分别上升90m和100m,1995—2010年布青山南北坡不连续多年冻土分布下界分别上升80m和50m.造成冻土退化的主要原因为气候变暖,使得地表年均温度由负变正,冻结期缩短,融化期延长,冻/融指数比缩小.伴随着冻土退化,高寒环境也显著退化,地下水位下降,植被覆盖度降低,高寒沼泽湿地和河湖萎缩,土地荒漠化和沙漠化造成了地表覆被条件改变.
罗栋梁金会军林琳何瑞霞杨思忠常晓丽
关键词:气候变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