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纪洪
- 作品数:36 被引量:410H指数:12
- 供职机构:成都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际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 西南亚高山人工云杉林的更新机制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
- 刘庆尹华军赵春章陈劲松程新颖林波杨燕姚晓芹尹春英秦纪洪赖挺万明利韩超胡蓉左园园徐振锋熊沛刘义
- 1、创新点(1)发现了亚高山人工云杉林的自然更新规律。定量化研究亚高山人工云杉林种群的种子雨、土壤种子库、萌发、幼苗定居的更新过程,发现从土壤种子库、种子萌发到幼苗定居过程补充到种群的个体极其有限。(2)发现了亚高山人工...
- 关键词:
- 关键词:森林生态系统全球气候变化云杉
- 冻融交替对土壤CO_2及N_2O释放效应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4
- 2010年
- 在秋冬交替和冬春交替时期高纬度地区和高海拔生态系统表层土壤常有冻融交替频繁发生。由于冻融交替作用通过改变土壤水热性质而对土壤物理、化学、生物学特性产生效应。冻结通常导致土壤团聚体破裂、微生物细胞及细根死亡,释放出活性较高的有机物,增强随后融解的土壤的反硝化和呼吸活性,从而影响土壤生物、生物化学过程以及生物地化循环。已有对苔原、泰加林等北极和亚北极生态系统的研究表明,土壤冻融交替次数、冻融极端温度、土壤水分、土壤团聚体结构变化等对CO2和N2O的释放通量影响较为显著,一般在冻融的最初几个循环温室气体排放会增加,随后会降至一个较为稳定的水平。目前,冻融循环变化背景下的温室气体排放研究主要是针对北方高纬度地区,而且对冻融交替影响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机理研究也不够。我国面积广大的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带在全球增温背景下,轻微增温会导致季节性冻土表层冻融交替次数增加,甚至冻土季节消失,加强全球增温背景下我国高山亚高山季节性冻土生态系统效应和过程研究,特别是土壤暖化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变化通量和变化机理的研究,对揭示全球变化的区域效应以及高海拔生态系统的管理都具有重要作用。
- 杨红露秦纪洪孙辉
- 关键词:冻融循环温室气体亚高山土壤
- 川西高寒土壤DOM荧光特征研究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研究高寒土壤溶解性有机质(DOM)含量和光谱学特征,为川西高原区域水陆碳循环以及高寒土壤资源管理等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研究了川西3种高寒生态系统(亚高山森林、高寒泥炭湿地和高寒草甸)中0~10 cm的表层土壤中的DOM,利用三维荧光分析仪测定了DOM荧光特征,采用平行因子法(EEM-PARAFAC)和荧光区域积分(FRI)等对DOM光谱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亚高山森林土壤中DOC、DON、TOC和TN含量明显高于高寒泥炭土和高寒草甸;亚高山森林土壤DOM芳香性与腐殖化程度最低,DOM稳定性最低,微生物可利用性最高;平行因子分析显示所有土壤DOM呈4个荧光组分,以蛋白类组分载荷最高,富里酸类组分载荷最低;亚高山森林土壤DOM中芳香蛋白类有机质占比最高,高寒泥炭湿地和高寒草甸土壤DOM中则是富里酸类有机质比例最高。【结论】3种高寒土壤的DOM及荧光组分差异显著,亚高山森林土壤DOM不稳定性更高。
- 王姝秦纪洪谢冰心孙辉刘琛
- 关键词:溶解性有机质光谱特性
- 川西亚高山-高山土壤表层有机碳及活性组分沿海拔梯度的变化
- 青藏高原东缘亚高山-高山地带土壤碳被认为是我国重要的土壤碳库,作为高海拔低温生态系统,土壤碳对土壤暖化的响应可能也更加敏感.该区域亚高山森林一般分布在海拔3200 m以上,上缘接高山树线和灌丛草地,土壤有机碳含量高.海拔...
- 秦纪洪王琴孙辉
- 关键词:土壤活性有机碳颗粒态有机碳海拔梯度
- 若尔盖湿地公路建设生态恢复中植物群落多样性与相似性研究被引量:8
- 2013年
- 采用β多样性指数测度了不同规格切割草皮样方的群落多样性及与原生群落的相似性,以衡量不同规格的回覆草块样方的群落恢复效果。揭示生境被分割的程度及不同样方的群落多样性。对实验区人工切割草皮群落的β多样性指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βW(Whittaker指数)和βc(Cody指数)指数因取样面积的大小而变化,βW指数随取样面积的增加而增加,而βc指数随取样面积的增加而减少。β多样性指标以物种的个体数作为测度指标将导致较大的误差,而以相对盖度、重要值作为测度指标时得到的结果较合理。相似性指数(Jacard指数和Sorenson指数)测定结果表明,取样面积越大、与背景越相似的群落,恢复效果越好。
- 陈蓓马睿秦纪洪孙辉
- 关键词:若尔盖湿地群落多样性群落相似性
- 凋落物和积雪覆盖对低温季节西南亚高山森林表层土壤脲酶动态的影响被引量:1
- 2013年
- 土壤脲酶(URE)活性易受到温度、地表覆盖(凋落物和积雪覆盖)、土壤水热动态等的影响,是常用的表征土壤中有机态氮转化与矿化状况的生物活性的指标之一。为探索凋落物和积雪覆盖对低温季节川西亚高山森林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以低温季节亚高山针叶林均质化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4种不同覆盖处理(裸露地表、凋落物覆盖、积雪覆盖、凋落物和积雪同时覆盖)进行原位培养,对各处理在低温季节(11月至翌年5月)表层(0—10cm)和下层(10—20cm)土壤进行采样并分析其脲酶活性动态。结果表明:(1)川西亚高山森林土壤脲酶活性在低温季节仍相对较高;整体呈现出先增高,随后急剧降低,到低温末期达到峰值的变化趋势。(2)整个低温季节凋落物和积雪对URE活性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凋落物和积雪两因素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凋落物和积雪覆盖动态格局深刻影响着亚高山森林的生态过程,亚高山森林高海拔土壤脲酶活性可以作为低温季节高海拔生态系统环境变化的一个短期响应特征。
- 马丽红黄雪菊秦纪洪孙辉李沙
- 关键词:亚高山森林土壤脲酶活性
- 羌活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被引量:15
- 2017年
- 羌活作为一种重要传统中药品种,目前为694个药厂生产的262种中成药原料,在整个中医药产业中具有显著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但其野生资源濒危且尚未完全实现人工产业化栽培。该文在系统总结羌活药材的用药历史与产业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羌活药材资源分布、羌活生态适宜性、羌活种子生产、种苗繁育、规模化栽培等产业化栽培的相关内容,并提出实施羌活产业化过程中需关注的关键问题及对策。
- 蒋舜媛孙辉王红兰马小军秦纪洪邢军孙洪兵杜玖珍尹莉
- 关键词:羌活中药材生产
- 羌活人工栽培下生物量及元素积累动态研究被引量:2
- 2017年
- 通过对原产地大田移栽定植后羌活实生苗开展连续3年的定期采样观测与分析,确定人工栽培条件下,羌活地上与地下部分生长动态与元素积累的季节动态与年际动态,揭示人工栽培条件下羌活的生物量和元素动态积累规律。结果表明:(1)移栽2年后羌活植株地下部分生物量干重增加32倍,而第1年和第3年仅分别增加6倍和2倍,由此说明人工栽培羌活的产量关键是在移栽后第1年和第2年,缩短移栽后的恢复生长时间有利于缩短生产周期和提高产量。(2)移栽第1年和第2年羌活地下部分元素累积量呈稳定增长状态,第3年生长季节前期急剧下降,而后到7—8月再超过第2年秋季的积累量。(3)不论是对于地下部分增重还是地上部分生长,钙(Ca)、铁(Fe)、硼(B)和锌(Zn)均是羌活栽培后期(第2年和第3年)需求量较大的重要营养元素。该结果将为实现羌活的人工栽培技术规范制定以及专用肥配制等提供理论依据。
- 蒋舜媛秦纪洪孙辉王红兰万凌云周毅王敏
- 关键词:羌活药用植物栽培生物量动态需肥规律
- 亚高山森林土壤酶活性的温度敏感性特征被引量:33
- 2013年
- 处于高海拔与低温环境的青藏高原东缘亚高山森林是我国西南林区主体,也是我国最主要土壤碳库之一。已有研究表明低温生态系统(高纬度与高海拔)可能对全球变化产生更为强烈反馈效应,土壤生态与生物化学过程也可能更为敏感,特别是在土壤酶与土壤微生物活性等为表征的土壤生物活性方面。
- 秦纪洪张文宣王琴孙辉
- 关键词:土壤酶活性
- 亚高山红桦根及根际土壤生化特性对升高温度和CO_2的响应被引量:2
- 2008年
- 通过川西亚高山野外大型控制实验,研究了红桦不同密度下的根系生物量、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和根际土壤酶活性对短期升高温度(ET,相对室外平均升温2.4±0.4℃)、升高大气CO2浓度(EC,平均增加15.5±1.0μmol.L-1)及交互作用(ETC,生长室相对室外平均升温2.2±0.5℃并CO2浓度平均增加15.8±1.2μmol.L-1)的响应.初步结果表明:升高大气温度或CO2浓度均能够显著促进红桦低密度和高密度下单株根系生物量;升高温度和CO2浓度及二者共同升高对微生物类群和数量影响不同,升高温度细菌、真菌数量以及低密度下放线菌数量显著增加,而高密度下放线菌数量显著下降;升高CO2浓度下高密度时细菌和真菌数量增加而低密度下均显著下降;升高温度(ET)显著抑制高、低密度下红桦根际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升高CO2(EC)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在2种密度条件下均不同程度升高,土壤脲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则降低;ETC条件下,根际土壤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在2种密度下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降低,但脲酶活性在高、低密度条件下对ETC表现出不同的响应结果.
- 蒋舜媛孙辉秦纪洪吴杨杨万勤杨志荣
- 关键词:土壤酶活性大气CO2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