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申雪丽

作品数:6 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石河子大学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沙棘
  • 2篇异鼠李素
  • 2篇散片
  • 2篇鼠李
  • 2篇皮素
  • 2篇槲皮素
  • 2篇黄酮
  • 2篇分散片
  • 1篇心脑
  • 1篇心脑血管
  • 1篇星点设计
  • 1篇星点设计-效...
  • 1篇血管
  • 1篇液相
  • 1篇液相色谱
  • 1篇液相色谱法
  • 1篇正交
  • 1篇正交实验
  • 1篇色谱
  • 1篇色谱法

机构

  • 5篇石河子大学
  • 4篇石河子大学医...
  • 3篇石河子开发区...

作者

  • 6篇申雪丽
  • 4篇王新春
  • 3篇袁勇
  • 3篇尹俊涛
  • 2篇陈卫军
  • 2篇黄川生
  • 1篇韩博
  • 1篇邢建国
  • 1篇闫丽丽
  • 1篇尹俊涛
  • 1篇樊鑫梅

传媒

  • 2篇中国实验方剂...
  • 2篇农垦医学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年份

  • 4篇2013
  • 2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沙棘黄酮提取物分散片处方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优化沙棘黄酮提取物分散片的处方。方法:以崩解时间、混悬系数和抗张强度为指标,交联聚维酮(PVPP)、羟丙基纤维素(HPC)、聚维酮(PVP-K30)用量为自变量,采用星点设计试验优化处方,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和二项式非线性方程拟合,通过效应面法确定最佳处方。结果:最佳成型工艺为PVPP 50.0 mg/片,HPC 9.2 mg/片,PVP-K30 7.0 mg/片。预测值和测定值非常接近,偏差0.32%。结论: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可用于优选沙棘黄酮提取物分散片的处方工艺,优选的成型工艺稳定可行。
申雪丽袁勇黄川生王新春尹俊涛
关键词:分散片
一种沙棘黄酮分散片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沙棘黄酮分散片,所述的沙棘黄酮分散片通过沙棘黄酮10~25份、崩解剂8~16份、填充剂30~60份、溶胀性辅料2~8份、粘合剂1~5份、润滑剂0.5~1份、矫味剂1~3份经配料、制粒、压片制备而成。与现有...
王新春邢建国袁勇申雪丽韩博尹俊涛
文献传递
β-环糊精包合细辛、薄荷挥发油的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优选制备细辛、薄荷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最佳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筛选及正交实验相结合,以包合率和收得率为指标,优选最佳包合工艺。结果:最佳包合方法为饱和水溶液法。包合条件为细辛、薄荷挥发油与β-环糊精的比例为1∶8,包合温度为恒温30℃,包合时间为1h。结论:优选的包合工艺操作简便、工艺稳定、挥发油包合率较高。
陈卫军申雪丽马铁叶
关键词: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沙棘果中槲皮素、山柰酚和异鼠李素的含量被引量:17
2012年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沙棘果中槲皮素、山柰酚和异鼠李素的含量。方法:Kromasil-C18(250 mm×4.6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A)-0.6%磷酸(B)水溶液,线性梯度洗脱(0~15 min,33%→32%A;15~30 min,32%→31%A),流速1.0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370 nm。结果:槲皮素,山柰酚和异鼠李素的质量浓度分别在1.68~26.88,1.52~24.32和1.76~28.16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55%,97.63%和97.98%,RSD分别为1.48%,1.66%和1.54%。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单易行,准确可靠,可用于沙棘果中槲皮素、山柰酚和异鼠李素的含量测定。
樊鑫梅申雪丽闫丽丽王新春尹俊涛
关键词:沙棘果槲皮素山柰酚异鼠李素高效液相色谱法
复方鼻炎颗粒的醇提工艺优选
2013年
目的:优选复方鼻炎颗粒醇提工艺。方法:以黄芪甲苷及欧前胡素含量和浸膏得率为指标进行综合评价,通过正交实验考查乙醇浓度、提取次数、提取时间和加醇倍量对提取工艺的影响。结果:最佳醇提工艺为乙醇浓度75%,加醇10倍量,提取3次,每次1.0h。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
马铁叶申雪丽陈卫军
关键词:正交实验黄芪甲苷欧前胡素
沙棘总黄酮的大鼠肠吸收特性考察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考察沙棘总黄酮在大鼠小肠的吸收特性。方法:运用大鼠在体单向灌流和离体外翻肠囊模型,采用HPLC测定槲皮素、山奈酚、异鼠李素含量,计算沙棘总黄酮在大鼠小肠的吸收参数。结果:沙棘总黄酮中槲皮素、山奈酚、异鼠李素的最佳吸收部位分别为回肠、回肠、十二指肠,吸收速率常数(Ka)分别为3.405×10-2,3.649×10-2,5.671×10-2,沙棘总黄酮质量浓度在50~200 mg·L-1时,Ka和表观吸收系数无显著性差异。累积吸收量随药物质量浓度升高呈线性增加。结论:沙棘提取物中3种黄酮类成分均呈现一级动力学特征,吸收机制均为被动扩散,且在小肠有特定吸收部位。
申雪丽袁勇黄川生王新春尹俊涛
关键词:沙棘总黄酮槲皮素山奈酚异鼠李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