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福聪

作品数:32 被引量:106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17篇牙本质
  • 16篇粘接
  • 10篇粘接剂
  • 9篇牙本质粘接
  • 9篇粘接强度
  • 7篇酸蚀
  • 6篇牙本质粘接剂
  • 6篇自酸蚀
  • 6篇自酸蚀粘接剂
  • 5篇复合树脂
  • 4篇树脂
  • 4篇微拉伸
  • 4篇微拉伸粘接强...
  • 3篇牙科
  • 3篇上颌
  • 3篇抛光
  • 3篇氯己定
  • 3篇纳米
  • 3篇矿化
  • 3篇复合树脂类

机构

  • 29篇北京大学口腔...
  • 3篇北京大学口腔...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秦皇岛市第一...

作者

  • 32篇田福聪
  • 27篇王晓燕
  • 18篇高学军
  • 5篇蔡雪
  • 5篇韩冰
  • 4篇李小曼
  • 4篇于玲
  • 2篇刘颖熠
  • 2篇傅昭然
  • 2篇袁重阳
  • 1篇姬爱平
  • 1篇董艳梅
  • 1篇岳林
  • 1篇陈晓播
  • 1篇王春莲
  • 1篇邹晓英
  • 1篇聂杰
  • 1篇王祖华
  • 1篇王祖华
  • 1篇张路

传媒

  • 6篇北京大学学报...
  • 6篇中华口腔医学...
  • 3篇实用口腔医学...
  • 2篇牙体牙髓牙周...
  • 2篇中国口腔医学...
  • 2篇2013年全...
  • 1篇全国第三次牙...
  • 1篇第九次全国牙...

年份

  • 1篇2018
  • 5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5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温度循环对自酸蚀粘接剂与牙本质粘接耐久性的影响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用温度循环的方法评价老化对一步法和两步法自酸蚀粘接剂与牙本质粘接耐久性的影响。方法:选择人离体磨牙42颗,制备浅层牙本质平面,随机分为6组,分别使用3种自酸蚀粘接剂:两步法粘接剂ClearfilSEbond(SE),一步法粘接剂AdperPrompt(AP)和G-bond(GB),用复合树脂形成树脂冠。沿长轴纵向切割成1.0mm×1.0mm的条状,在粘接后24h、温度循环(5℃~55℃)5000次后测试微拉伸粘接强度及进行硝酸铵银渗漏实验观察界面纳米渗漏情况。粘接强度值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界面渗漏情况在扫描电镜背散射模式下进行观察。结果:3种粘接剂微拉伸粘接强度分别为:SE粘接即刻(40.60±5.76)MPa,温度循环后(45.80±2.97)MPa;AP粘接即刻(19.06±1.50)MPa,温度循环后(12.62±2.10)MPa;GB粘接即刻(17.75±1.10)MPa,温度循环后(6.24±0.42)MPa。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粘接剂种类与温度循环对粘接强度均有显著影响(P〈0.05),二者之间存在交互作用。温度循环后,AP与GB强度显著下降(P〈0.05),SE略有升高。3种粘接剂相比,即刻及温度循环处理后SE粘接强度显著高于AP、GB组(P〈0.05)。纳米渗漏结果显示一步法自酸蚀粘接剂界面渗漏比两步法更为显著。结论:温度循环实验可导致自酸蚀粘接剂界面的变化,表现为界面形态与粘接强度的变化。一步法自酸蚀粘接剂耐久性弱于两步法自酸蚀粘接剂。
田福聪王晓燕高学军
关键词:牙本质粘接剂酸蚀温度
用聚合收缩仪Acuvol测定填料含量对复合树脂聚合收缩率的影响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研究改变填料含量对复合树脂聚合收缩率的影响,探讨Acuvol聚合收缩仪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共使用9种复合树脂,包括6种定制的填料含量分别为80%,78%,76%,70%,60%,50%的复合树脂,以及3种复合树脂商品:含80%填料的SynD6树脂、含74%填料的Syn Compact Nano树脂和含55%填料的SynFlow树脂(填料含量均以质量分数表示)。制备半球形树脂样本,用功率为650mW/cm2卤灯固化40s(n=10),分别使用Acuvol的SVVR模式和MVVR模式测定树脂样本的聚合收缩率。结果:3种商品树脂的聚合收缩率为:SynFlow>Syn Compact Nano>SynD6。6种定制树脂的聚合收缩率为填料含量50%>60%>70%>76%>78%>80%。商品树脂、配制树脂的填料含量和聚合收缩均呈负相关关系(r为-0.982、-0.968,P<0.001)。使用多帧成像(mul-tiple-view volumetric reconstruction,MVVR)模式、单帧成像(single-view volumetric reconstruction,SVVR)模式测定复合树脂的聚合收缩率,其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85,P>0.05)。结论:填料含量是影响复合树脂聚合收缩的重要因素,Acuvol聚合收缩仪可以快速、准确地测定复合树脂的聚合收缩率,MVVR模式和SVVR模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VVR模式更加快捷。
韩冰董艳梅王晓燕田福聪高学军
关键词:复合树脂
牙齿漂白治疗后患者满意度与牙齿色度变化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探讨牙齿漂白治疗后患者满意度与治疗前后牙齿色度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5名要求进行牙齿漂白治疗且符合入选标准的的患者,使用Opalescence Boots牙齿美白系统进行诊室美白,分别在术前和术后即刻使用Cry...
聂杰田福聪王晓燕王祖华
关键词:漂白明度色差患者满意度
牙科放大镜在直接粘接修复体修形抛光中的作用
目的:通过观察直接粘接修复体边缘适应性及边缘着色,评价牙科放大镜在直接粘接修复体修形抛光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颗完整前磨牙,在颊/舌面制备Ⅴ类洞,使用粘接剂Adper Prompt和树脂Tetric N Ceram进行...
王晓燕刘颖熠田福聪王春莲
文献传递
一种无定形磷酸钙纳米球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定形磷酸钙纳米球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1)将钙盐和磷酸盐溶于酸性溶液中,然后加入稳定剂得到混合溶液;2)利用空气压缩雾化器将混合溶液喷成微小液滴气雾,将气雾在一定流速的氮气气氛下经过螺旋管后吹...
蔡雪韩冰李小曼朱浚鑫田福聪王晓燕
放大系统对复合树脂修复体修形抛光效果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通过体外观察复合树脂修复体边缘着色,评价牙科放大系统在直接粘结修复体修形抛光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个完整上颌前磨牙,在颊(舌)面制洞,使用粘结剂Adper Prompt和树脂Tetric N Ceram直接粘结修复。修复体随机使用传统(C)或放大系统辅助(C+L)修形抛光技术。1周后将牙齿进行染色并对修复体边缘着色进行分区评价。结果:修复体边缘着色主要由于粘结剂/复合树脂存留于牙齿表面造成。C技术和C+L技术的修复体边缘着色评分分别为4.6±1.7和3.4±2.0(P<0.05)。结论:使用牙科放大系统能有效提高复合树脂直接粘结修复体修形抛光效果,减少边缘着色。
刘颖熠田福聪王晓燕王春莲高学军
通用型粘接剂对双固化树脂水门汀牙本质粘接强度的影响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研究一步法和两步法通用型粘接剂与不同双固化树脂水门汀匹配使用时,光固化模式对牙本质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选用一步法通用型粘接剂Single Bond Universal(SBU)和两步法通用型粘接剂Opti Bond Versa(VSA)作为研究对象,以一步法自酸蚀粘接剂Opti Bond All in One(AIO)和两步法自酸蚀粘接剂Clearfil SE Bond(SEB)作为对照,同时选择Rely X Ultimate(RLX)和Nexus 3 Universal(NX3)作为不同的双固化树脂水门汀。收集新鲜无龋磨牙80颗,切除冠部釉质,暴露牙本质平面。根据粘接剂种类、粘接剂是否进行光固化和水门汀种类的不同组合分为16组,每组随机5颗。按照说明使用各组粘接剂,光固化(10 s)或者不进行光固化后,在粘接剂上方放置树脂水门汀厚度为1 mm,光照20 s(650 m W/cm^2),然后在水门汀上方分层填压复合树脂并固化(厚度5 mm)。水中储存24 h后,使用慢速切片机制备横截面积1 mm×1 mm的条形树脂-水门汀-牙本质样本,测定微拉伸粘接强度。结果:SBU光固化后与RLX和NX3联合使用,粘接强度[(35.45±7.04)MPa和(26.84±10.39)MPa]显著高于未光固化组[(17.93±8.93)MPa和(10.07±5.89)MPa,P<0.001]。SBU在相同光固化模式下,与RLX匹配使用的粘接强度显著高于与NX3匹配使用的粘接强度(P<0.05)。与对照AIO相比,SBU光固化后与RLX匹配使用时的粘接强度高于AIO组[(35.45±7.04)MPa vs.(24.86±8.42)MPa,P<0.05],而未光固化下SBU的粘接强度低于AIO组[(17.93±8.93)MPa vs.(22.28±7.57)MPa,P<0.05]。两步法通用型粘接剂VSA与对照粘接剂SEB在不同的光照模式及联合使用不同的水门汀各组之间的粘接强度(25.98~32.24 MPa)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步法通用型粘接剂的固化模式以及双固化水门汀的种类对于水门汀与牙本质的粘接强度均有一定的程度的影响。对于两步法通用型粘接系统,固化模式以及水门汀的种类对于水门汀与牙本质的粘接强度无显
傅昭然田福聪张路韩冰王晓燕
关键词:牙本质黏结剂牙应力分析
凝固时间对生物活性盖髓材料表面粘接强度的影响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观察不同生物活性盖髓材料在初始凝固及完全凝固后,与自酸蚀或酸蚀冲洗粘接系统之间的粘接强度。方法:制备三氧化矿物凝聚体(mineral trioxide aggregate,MTA)、iRoot BP Plus(BP)及iRoot FS(FS)试件各60个,分成三组,分别在材料初始凝固时间(MTA 4 h,BP 2 h,FS 20 min)、24 h、7 d三个时间点对材料表面进行粘接处理,将各材料组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通用粘接剂(Single Bond Universal,SBU)自酸蚀模式或酸蚀冲洗模式进行粘接(n=10),限制粘接面积为直径3 mm圆形,上方制作复合树脂柱后测试其剪切强度并记录断裂模式,计算剪切粘接强度值后采用SPSS 19.0软件中的方差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凝固后材料表面形貌及经过不同酸蚀处理后的表面微观形态。结果:三种材料的自酸蚀和酸蚀冲洗粘接强度在初始凝固、7 d时的粘接强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凝固24 h后,MTA的自酸蚀和酸蚀冲洗粘接强度均显著高于FS与BP(P<0.05);同种材料完全凝固后粘接强度均显著高于初始凝固组;各组试样断裂均为盖髓材料内聚破坏。扫描电镜下可见三种材料表面特征性晶体结构,MTA表面晶体较另外两者大;经酸蚀处理后,三种材料表面晶体特征均有不同程度破坏。结论:本研究范围内,FS在较短初始凝固时间即可获得一定的粘接强度,与初始凝固时MTA和BP粘接强度无明显差异。临床条件下可以在盖髓材料初始凝固(20 min)后进行树脂直接修复,以提高临床效果与效率。
董颖韬田福聪贾斌祖斌王晓燕
关键词:盖髓术生物活性材料剪切强度凝固时间
试样形状及截面积对牙本质微拉伸粘接强度测试的影响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比较不同的试样形状与粘接面积对牙本质微拉伸粘接强度测试的影响。方法:将12颗人无龋第三磨牙制备牙本质平面,按照产品说明进行树脂粘接。分别制备2种形状和2种粘接面积的试样:条状1mm×1mm,2mm×1mm;沙漏状1mm×1mm,2mm×1mm,每组3颗牙齿15个试样,用微拉伸测力仪测试试样微拉伸粘接强度,用SPSS11.0软件对所得数据作统计学分析。并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试样断裂类型。结果:4组试样的微拉伸粘接强度分别为:条状1mm×1mm组(31.83±8.62)MPa;条状2mm×1mm组(28.41±4.54)MPa;沙漏状1mm×1mm组(30.94±6.12)MPa;沙漏状2mm×1mm组(30.91±4.52)MPa,4组数据在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3个沙漏状试样发生牙本质内聚破坏,其余试样的断裂类型均为界面断裂。结论:试样形状(条状或沙漏状)和粘接面积(1mm×1mm或2mm×1mm)对牙本质微拉伸粘接强度测试无显著影响。
田福聪王晓燕于玲高学军
关键词:牙本质粘接剂微拉伸粘接强度
可充压复合树脂修复Ⅱ类洞微渗漏的体外研究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评价龈壁位于不同位置时Ⅱ类洞树脂修复体的边缘微渗漏及不同树脂的聚合收缩性。 材料与方法在32颗离体磨牙上制备4种标准Ⅱ类洞洞型(3mm×5mm×2mm),龈壁边缘分别位于釉质牙骨质界(CEJ)上1mm或下1mm,然后将离体牙分组并分别用以下4种树脂与粘接剂的组合修复:(1组)Single Bond+P60;(2组)Prime&Bond NT+Surefil;(3组)Bond-1+Alert:(4组)Prime&Bond2.1+TPH。7天之后,将样本循环加热(5℃~55℃,500次。每次15秒),然后浸于0.5%亚甲蓝溶液中24小时,切开,由2位检查者采用0~3记分系统评估龈缘微渗漏的水平(双面)。树脂的聚合收缩(n=6)则采用偏转片法评估。微渗漏的数据采用非参数重复性测量的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聚合收缩的百分比采用方差分析与tukey检验评估。 结果只有第3组的釉质边缘与牙骨质边缘微渗漏存在显著差异:各组之间的釉质边缘微渗漏没有显著差异;仅第1组在牙骨质边缘提供了良好的边缘封闭。所有可充压复合树脂的聚合收缩都比混和填料树脂低。 结论所有组合在釉质边缘都能有效防止微渗漏,但只有第1组可以更好地减少牙骨质边缘的微渗漏:可充压复合树脂比混合填料树脂有较低的聚合收缩。
Alessandro Dourado LoguercioJose Roberto de Oliveira BauerAlessandra ReisRosa Helena Miranda Grande田福聪姬爱平
关键词:复合树脂修复边缘微渗漏体外研究方差分析收缩性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