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杰

作品数:31 被引量:120H指数:6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佛山市医学类科技攻关项目佛山市科技攻关项目广东省佛山市科技局医学类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肿瘤
  • 14篇病理
  • 11篇宫颈
  • 9篇细胞
  • 9篇临床病理
  • 7篇乳腺
  • 7篇病理分析
  • 6篇子宫
  • 6篇病变
  • 5篇子宫颈
  • 5篇临床病理分析
  • 5篇鳞状
  • 4篇乳腺肿
  • 4篇乳腺肿瘤
  • 4篇上皮
  • 4篇上皮内
  • 4篇皮内
  • 4篇细胞癌
  • 4篇鳞状细胞
  • 4篇鳞状细胞癌

机构

  • 21篇佛山市妇幼保...
  • 10篇南方医科大学
  • 5篇佛山市第一人...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31篇田杰
  • 25篇周东华
  • 23篇平静
  • 15篇范菊花
  • 13篇陈莹
  • 11篇刘小燕
  • 10篇秦艳
  • 6篇葛娟
  • 5篇孔耀中
  • 5篇谢超
  • 4篇叶佩仪
  • 3篇邓凯贤
  • 2篇梁敏
  • 2篇朱婧
  • 2篇王夷黎
  • 2篇陈莹
  • 1篇朱大江
  • 1篇郭钊轩
  • 1篇吴奎海
  • 1篇张汝坚

传媒

  • 7篇临床与实验病...
  • 5篇诊断病理学杂...
  • 2篇国际医药卫生...
  • 2篇中华肾脏病杂...
  • 2篇中国热带医学
  • 2篇中国妇产科临...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肿瘤学杂志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天津医药
  • 1篇临床肾脏病杂...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昆明医科大学...
  • 1篇临床与病理杂...

年份

  • 1篇2023
  • 4篇2022
  • 6篇2020
  • 3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5篇2013
  • 1篇2011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47例单中心乳腺叶状肿瘤的病理与临床分析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总结分析乳腺叶状肿瘤的病理与临床的特点,为乳腺叶状肿瘤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经手术切除诊断为叶状肿瘤的47例病例的病理及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分析。结果:47例患者均为女性,术后病理诊断良性叶状肿瘤40例,交界性叶状肿瘤4例,恶性叶状肿瘤3例。免疫组化发现在良性、交界性、恶性叶状肿瘤中S-100、Vimentin表达无差别,SMA、CD117、CD34、CD10、P53随着恶性度增加,阳性率增加,但是表达差异无显著性,Ki67增殖指数差异显著(P<0.05)。在随访过程中,3例行单纯肿物切除的良性病例复发。结论:乳腺叶状肿瘤以良性病变较多见,免疫组化可协助病理的鉴别诊断。单纯肿物切除的病例复发机率高。采用适当的手术方式,可能降低复发率。
田杰周东华平静葛娟刘小燕陈莹范菊花
关键词:乳腺叶状肿瘤
乳腺黏液癌的超声影像特征和相关免疫组化的关系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乳腺黏液癌病理超声影像特征和肿瘤细胞分子生物学特性。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8月—2015年8月佛山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56例乳腺粘液癌患者,依据病理类型将这些患者分为单纯型组(n=28)和混合型组(n=28)两组,采用Philips ATL5000、SIEMENS Sequeia 512、GE500作为超声仪器,运用免疫组化法对ER、PR、PS2、Cerb B2、Ki67肿瘤分子标记物进行检测,然后对两组患者的超声影像特征和肿瘤细胞分子生物学特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混合型组患者缺乏均匀的内部回声、包块后方声衰减、砂砾样钙化比例均显著高于单纯型组(P<0.05),ER、PR、Ki67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单纯型组(P<0.05)。结论乳腺黏液癌缺乏典型的超声影像特征,极易误诊或漏诊,混合型较单纯型乳腺粘液癌对激素治疗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值得临床充分重视。
刘小燕田杰邓翼业陈美珍周东华陈莹刘兰甜范菊花平静
关键词:乳腺粘液癌超声影像特征分子生物学特性
不同透析方式发生难治性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临床与病理关系分析
2020年
目的明确采用不同透析方式的维持性透析患者发生难治性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SHPT)的临床与病理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9年5月因难治性SHPT而行手术的维持性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理结果,分析维持性透析患者发生难治性SHPT的病理特点及其与临床的关系。结果共105例患者行甲状旁腺切除术,其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4例,腹膜透析患者51例。腹膜透析患者发生难治性SHPT的透析龄显著短于血液透析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病理结果提示甲状旁腺弥漫性增生83例,甲状旁腺结节/腺瘤样增生22例。分析两组的临床特点发现,两者在性别、透析龄及透析方式无显著差异,而伴有结节/腺瘤样增生的患者较弥漫增生患者年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是甲状旁腺结节/腺瘤样增生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OR=0.951,95%CI(0.906,0.997),P=0.038)。结论维持性透析患者的难治性SHPT主要病理改变以甲状旁腺弥漫增生为主,而结节/腺瘤样增生在相对年轻的患者中高发,年龄是难治性SHPT的唯一独立影响因素。相较血液透析患者,腹膜透析患者更早发生难治性SHPT。
田杰谢超叶佩仪周东华孔耀中
关键词: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病理
10000例宫颈液基细胞学结果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对2011年我院10000例宫颈液基细胞学(TCT)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并将TCT与组织病理结果进行对比,评价TCT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0000例TCT标本应用TBS分级系统进行分析,其中诊断意义不明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及以上病变定义为阳性,对其中行活检的患者,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将TCT结果与病理活检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0000例受检标本中,不合格标本8例(0.8%。),阳性结果为561例(5.61%),其中ASC—H18例,ASCUS333例,LSIL164例,HSIL44例,癌1例,AGC—N1例。宫颈细胞学异常高发人群集中在20—50岁,其中ASCUS和LSIL主要发生在20~40岁,ASC—H和HSIL主要集中在30—50岁。与病理活检结果对比,LSIL符合率为71.6%,HSIL符合率为77.8%。结论宫颈上皮病变有年轻化的趋势,TCT诊断和活检结果符合率较高,TCT是宫颈上皮内病变筛查的最为重要的手段之一。
田杰周东华平静秦艳魏晏平
关键词:宫颈液基细胞学符合率
子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冷刀锥切术后切缘阳性和全子宫切除术后病理结果比较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探讨子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cervical high-grade intraepithelial lesions,CHGIL)锥切术后切缘阳性患者进一步的临床治疗方案。方法对74例CHGIL行子宫颈冷刀锥切切缘阳性,并同时行全切子宫的患者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子宫颈锥切切缘阳性与子宫病变残留有相关性(P<0.01);患者年龄、是否绝经及腺体是否受累与子宫病变的残留无明显相关性(p>0.05)。子宫颈管是否受累、病变累及象限与子宫病变残留率有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子宫颈冷刀锥切术和全子宫切除术是治疗CHGIL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对于子宫颈冷刀锥切阳性患者,全子宫切除的选择必须慎重,部分可选择保守治疗或者再次锥切的方法 。
秦艳田杰刘小燕陈莹范菊花邓凯贤
关键词:子宫颈肿瘤全子宫切除术
21例未成熟性畸胎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讨未成熟性畸胎瘤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09—2022-01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佛山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21例未成熟性畸胎瘤临床病理资料,含有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6例。结果患者年龄0~33岁,中位年龄(14.4±11.63)岁。肿物平均直径(12.24±5.72)cm。触及包块就诊7例(33%)。19例(90%)预后较好,2例(9%)死亡。卵巢15例,腹膜后3例,骶尾部2例,睾丸1例。组织学分级1级5例,2级7例,3级9例。卵巢肿瘤FIGO分期Ⅰ期13例,Ⅱ期1例,Ⅲ期1例。快速石蜡5例(5/8,62%)误诊为良性畸胎瘤,4例(4/4,100%)漏诊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未成熟神经上皮组织SALL4阳性5例(5/9,56%),Ki-67>50%有6例(6/9,67%)。年龄、肿物大小、FIGO分期、发病部位、预后与组织学分级相关性较小(P>0.05)。结论未成熟性畸胎瘤易与良性畸胎瘤混淆,漏诊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充分取材辅助免疫组化检测,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葛娟周东华田杰平静刘小燕陈莹
关键词: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病理组织学分级
LSIL-H独立诊断宫颈病变的临床意义
2017年
目的探讨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不除外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lesion,cannot exclude 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H)作为宫颈液基细胞学独立诊断标准对临床宫颈病变诊疗及风险估计的指导意义。方法收集近6年来130 000例液基细胞学标本,采用双盲法进行回顾性诊断分析,并追踪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 risk-HPV,HR-HPV)的感染情况和组织病理学结果。结果选择LSIL 1 250例(0.96%),LSIL-H 382例(0.29%),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不除外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atypical squamous cells,cannot ruleout a high grade lesion,ASC-H)296例(0.23%),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497例(0.38%)列入本次研究的对象,结合组织病理学结果及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结果分析显示,在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CIN2/3的患病率中,LSIL-H(45%)高于LSIL(10%),而低于HSIL(6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与ASC-H(43%)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CIN1的患病率中,LSIL-H(36%)高于ASC-H(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LSIL-H的HR-HPV阳性率(79%)高于LSIL(47%)和ASC-H(60%),并低于HSIL(9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LSIL-H具有较高的患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CIN2/3)的风险率和HR-HPV感染率,LSIL-H的独立诊断对加强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筛查、管理,以及对临床宫颈病变的分流指导及风险的估计具有较高的价值。
葛娟周东华欧阳晨捷田杰平静秦艳范菊花
关键词: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IMP3表达与绒毛外滋养细胞(EVT)侵袭增殖活性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绒毛外滋养细胞(EVT)侵袭增殖活性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m RNA结合蛋白3(IMP3)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广东省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凶险型前置胎盘(PPP)伴侵入性胎盘30例产妇为实验组,含胎盘粘连(PA)、胎盘植入(PI)、穿透性胎盘植入(PP)各10例。10例PPP并子宫瘢痕修补术的产妇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及Imageproplus软件半定量测定IMP3表达,计数5个高倍视野EVT平均数量,测量EVT浸润肌层深度(mm)、EVT浸润肌层深度/肌壁厚度(%)、胎盘植入最深点绒毛滋养细胞至浆膜层距离(mm)。结果侵入性胎盘EVT数量、浸润肌层深度高于对照组(P<0.05),PI、PP中IMP3表达强于对照组(P<0.05)。IMP3表达与EVT数量、浸润肌层深度、浸润肌层深度/肌壁厚度呈正相关(P<0.05),与绒毛滋养细胞至浆膜层距离呈负相关(P<0.05)。结论IMP3可能促进EVT侵袭和增殖,参与侵入性胎盘的进展过程。
葛娟周东华田杰平静潘育欧阳晨捷秦艳刘小燕
关键词:绒毛外滋养细胞胎盘粘连胎盘植入穿透性胎盘植入
无血管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循环晚期氧化蛋白产物水平与Framingham风险评分的关系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研究无血管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循环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s)水平与Framingham风险评分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于2010年3月~2011年5月在南方医科大学三所附属医院招募无血管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健康人群为对照组,统计一般人口学指标,检测生化指标以及循环AOPPs水平,采用Framingham风险评分评估10年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结果入组112例2型糖尿病患者,49例健康人群。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MI)、血糖、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循环AOPPs、Framingham风险评分显著高于正常人群,而高密度脂蛋白较正常人群显著降低;通过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AOPPs与Framingham风险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44,P<0.001),进一步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AOPPs仍与Framingham风险评分呈显著正相关(β=0.305,P<0.001)。结论无血管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循环AOPPs较正常人显著升高,且其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评分显著高于正常人,而AOPPs与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评分呈独立的正相关关系,提示AOPPs的升高可能预示着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升高。
谢超田杰李伟梁敏孔耀中
关键词:2型糖尿病晚期氧化蛋白产物心血管疾病
同时性与异时性双侧原发性乳腺癌临床病理分析
2022年
目的探讨同时性与异时性双侧原发性乳腺癌(bilateral primary breast cancer,BPBC)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预后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20年6月佛山市妇幼保健院经病理确诊的57例BPB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同时性双侧乳腺癌(synchronous bilateral breast cancer,SBBC)20例,异时性双侧乳腺癌(metachronous bilateral breast cancer,MBBC)37例,并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截止于2020年12月。比较SBBC与MBBC第一和第二原发癌的组织学类型、T分期、脉管累及、TNM分期、腋窝淋巴结转移和免疫表型差异,并对二者的预后进行分析。结果SBBC与MBBC患者第一和第二原发癌的组织学类型均以非特殊型浸润性癌和导管原位癌最多见,T分期以T1和T2期为主,脉管以未受累及为主,TNM分期以Ⅰ和Ⅱ期为主。MBBC患者第二原发癌的腋窝淋巴结转移率高于SBBC患者(P<0.05)。SBBC患者第一原发癌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阳性率均高于MBBC患者第一原发癌,但SBBC患者第二原发癌HER2阳性率低于MBBC患者第二原发癌(均P<0.05)。SBBC患者第一和第二原发癌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receptor,PR)和HER2表达一致性均高于MBBC患者(均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SBBC与MBBC患者总生存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78,P=0.070)。结论SBBC与MBBC患者第一和第二原发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有一定差异,MBBC患者两侧肿瘤病灶异质性较大,但二者预后无明显差异。
平静朱婧周东华田杰
关键词:乳腺癌病理学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