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军

作品数:3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动物
  • 2篇动物模型
  • 1篇移植瘤
  • 1篇移植瘤模型
  • 1篇舌癌
  • 1篇舌鳞癌
  • 1篇舌肿瘤
  • 1篇生物学特性
  • 1篇生物学特性观...
  • 1篇肿瘤
  • 1篇细胞
  • 1篇细胞免疫
  • 1篇细胞免疫功能
  • 1篇鳞癌
  • 1篇免疫
  • 1篇免疫功能
  • 1篇颗粒溶素
  • 1篇VX2
  • 1篇穿孔
  • 1篇穿孔素

机构

  • 3篇中山大学

作者

  • 3篇廖贵清
  • 3篇田军
  • 2篇李清
  • 2篇李传真
  • 2篇王敬旭
  • 2篇刘海潮
  • 1篇张同韩
  • 1篇李国永

传媒

  • 1篇华西口腔医学...
  • 1篇国外医学(口...
  • 1篇中国口腔颌面...

年份

  • 2篇2009
  • 1篇200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一种新型的肿瘤杀伤蛋白——颗粒溶素
2004年
颗粒溶素(granulysin)是一种近几年才发现的免疫效应蛋白,是由细胞毒T淋巴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通过颗粒介导的胞吐作用释放的溶细胞分子。在机体免疫应答过程中,颗粒溶素与穿孔素和颗粒酶等颗粒分子一起排出胞外,参与抗菌、抗病毒、抗寄生虫及杀伤肿瘤细胞等免疫过程。作为存在于细胞毒颗粒中独立的免疫效应蛋白,有其独特的结构及作用机制,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颗粒溶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田军廖贵清
关键词:颗粒溶素穿孔素细胞免疫功能
兔VX2舌鳞癌移植瘤模型3种建立方法的比较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采用3种不同移植瘤方法建立稳定的兔VX2舌鳞癌移植瘤模型,并对这3种方法建立的模型的生物学特性进行比较。方法将72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3组,每组24只,分别用瘤组织块植入法、改良瘤细胞悬液注入法及瘤细胞悬液注入法植于兔舌侧缘中1/3黏膜下,建立兔舌鳞癌的移植瘤模型。观察和比较3种方法所建立的模型的肿瘤生长状况、成瘤率和自发转移发生率。结果瘤组织块植入组、改良瘤细胞悬液注入组、瘤细胞悬液注入组的成瘤率分别为83.3%、91.7%、33.3%,局部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71.4%、100.0%、37.5%,肺转移率分别为35.7%、81.3%、0;3种方法建立的兔VX2舌鳞癌移植瘤模型的组织学形态均符合中分化鳞状细胞癌特征。结论3种方法建立的移植瘤模型均较接近人舌鳞癌自然生长过程。其中,改良瘤细胞悬液注入法建立的动物模型,因成瘤率高、转移率高、同期瘤体大小差异较小,更适合于舌鳞癌研究。
田军廖贵清刘海潮李传真李清王敬旭杜日昌张同韩
关键词:舌癌动物模型
兔VX_2舌鳞癌移植瘤模型的建立及生物学特性观察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建立可供实验研究的稳定的兔VX2舌鳞癌移植瘤模型,观察其主要生物学特性。方法:制备VX2肿瘤荷瘤种兔后,将荷瘤种兔新鲜鳞癌组织块移植于24只新西兰大白兔的舌侧缘中1/3黏膜下,制成兔VX2舌鳞癌移植瘤模型。荷瘤动物随机分为2组,第1组(n=6)不同时期分批处死,进行大体观察、组织病理及电镜检查;第2组(n=14)作为对照组,观察荷瘤动物的自然生存期。结果:成瘤率为83.3%(20/24);移植瘤的组织学特征与移植于兔其他部位的VX2肿瘤基本一致,在舌体内浸润性生长并向周围侵袭、扩散,符合中分化鳞状细胞癌的特征。结论:成功建立了兔VX2舌鳞癌移植瘤模型。该模型成瘤率高,潜伏期短,生长迅速,生物学特性稳定,易于复制,接近人舌鳞癌的临床特征,较客观地反映了舌癌的生物学行为,为舌鳞癌的研究提供了较理想的大型动物模型。
廖贵清田军刘海潮杜日昌李传真李清王敬旭李国永
关键词:舌肿瘤动物模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