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龙昌

作品数:195 被引量:1,549H指数:22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8篇期刊文章
  • 19篇会议论文
  • 12篇专利
  • 3篇学位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41篇农业科学
  • 23篇经济管理
  • 19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文化科学
  • 5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电气工程
  • 1篇水利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47篇土壤
  • 27篇农业
  • 21篇干旱
  • 20篇秸秆
  • 19篇旱区
  • 18篇旱地
  • 17篇作物
  • 17篇秸秆覆盖
  • 17篇保护性耕作
  • 16篇农田
  • 15篇玉米
  • 15篇水分
  • 14篇油菜
  • 14篇土壤呼吸
  • 14篇耕作
  • 12篇苜蓿
  • 11篇紫花
  • 11篇紫花苜蓿
  • 11篇利用效率
  • 9篇有机碳

机构

  • 130篇西南大学
  • 48篇西北农林科技...
  • 2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3篇达州市农业科...
  • 8篇塔里木农垦大...
  • 6篇西北农业大学
  • 6篇江西农业大学
  • 5篇教育部
  • 5篇贵州省烟草科...
  • 4篇河南科技大学
  • 4篇杨凌职业技术...
  • 4篇重庆市农业科...
  • 3篇广西财经学院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长江师范学院
  • 2篇贵州民族大学
  • 2篇西安理工大学
  • 2篇信州大学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重庆师范大学

作者

  • 195篇王龙昌
  • 26篇张赛
  • 22篇邹聪明
  • 17篇胡小东
  • 17篇谢小玉
  • 17篇张云兰
  • 15篇薛兰兰
  • 13篇黄承建
  • 13篇周泉
  • 12篇赵思毅
  • 12篇贾志宽
  • 12篇万素梅
  • 12篇王立祥
  • 11篇马淑敏
  • 10篇周岩民
  • 10篇周航飞
  • 10篇邢毅
  • 9篇胡建宏
  • 9篇胡守林
  • 9篇张臻

传媒

  • 33篇干旱地区农业...
  • 12篇农机化研究
  • 7篇西南大学学报...
  • 6篇西南师范大学...
  • 6篇三峡生态环境...
  • 5篇水土保持学报
  • 5篇中国生态农业...
  • 5篇草业学报
  • 5篇中国麻业科学
  • 4篇环境科学
  • 4篇西北农业学报
  • 4篇作物学报
  • 4篇应用生态学报
  • 4篇中国农学通报
  • 4篇西南农业大学...
  • 3篇农业系统科学...
  • 3篇中国蔬菜
  • 2篇生态学报
  • 2篇环境科学学报
  • 2篇土壤通报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8篇2021
  • 3篇2020
  • 7篇2019
  • 7篇2018
  • 10篇2017
  • 10篇2016
  • 5篇2015
  • 8篇2014
  • 27篇2013
  • 13篇2012
  • 7篇2011
  • 16篇2010
  • 3篇2009
  • 7篇2008
  • 7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13篇2004
19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二氧化碳浓度与栽培方式对番茄生长的影响被引量:17
2014年
以"莎丽"番茄为试材,通过温室内增施CO2,比较了负水头营养液灌溉、基质栽培和土培3种栽培方式对番茄生长发育、产量及对营养液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较高浓度CO2可以增加番茄的株高、茎粗和叶片数,提高叶片的相对叶绿素含量,促使开花期和成熟期提前,增加干物质积累,提高营养液利用效率并使果实增产,降低根冠比;在栽培方式上,土培番茄生长发育前期势头良好,随后基质栽培和负水头供营养液栽培要好于土培,后二者之间的差异很小。
李宁王龙昌郭文忠毛金柱张敏薛绪掌陈菲
关键词:番茄CO2浓度基质栽培土培
宁夏南部山区抗旱应灾农业技术体系的探讨被引量:2
2003年
通过分析宁夏南部山区干旱气候规律及其对农业的胁迫效应,指出干旱灾害是宁南农业生产力水平低而不稳的重要原因;加强与气候条件相适应的农业技术的研究和改进,是宁南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结合多年来的旱地农业科技攻关研究工作,在对单项农业技术进行组装集成的基础上,建立了包括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艺措施、化学措施等四大措施紧密结合的宁南山区抗旱应灾农业技术体系,探讨了宁南山区抗旱应灾的主要技术策略。对于广大旱农地区提高农业系统防旱抗旱能力,实现农业高产稳产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王龙昌马林韩媛芬贾志宽
关键词:干旱气候生物措施农艺措施化学措施
保护性耕作下蚕豆田土壤呼吸及碳平衡特性被引量:7
2017年
土壤呼吸是碳循环的重要环节,为探讨垄作和覆盖对旱三熟蚕豆田土壤呼吸的影响,测定了平作(T)、垄作(R)、平作+半量覆盖(TS1)、垄作+半量覆盖(RS1)、平作+全量覆盖(TS2)、垄作+全量覆盖(RS2)6种处理下的西南紫色土丘陵区蚕豆/玉米/甘薯旱三熟体系中蚕豆生长季节的土壤呼吸变化,分析了蚕豆田碳平衡特性。结果表明,蚕豆生长季节农田土壤呼吸随作物生长一致,呈先增加后减弱的变化趋势,变化范围为0.885~10.213μmol/(m^2·s)。全生育期平均土壤呼吸速率差异显著,表现为TS2>RS2>RS1>TS1>T>R;分别为4.096,3.780,3.441,3.104,2.850,2.439μmol/(m^2·s),较平作不覆盖处理增加了43.7%,32.6%,20.7%,8.9%,-14.4%。垄作显著降低了蚕豆农田土壤呼吸速率,而秸秆覆盖显著提高土壤呼吸速率,且随着覆盖量的增加而增加。不同生育阶段土壤呼吸总量存在差异,表现为成熟期<苗期<鼓粒期<分枝现蕾期<开花结荚期,其中开花结荚期约占50%;利用根排除法测得蚕豆田根系呼吸占土壤呼吸比例变幅为19.49%~54.23%,利用回归分析法测得结果为37.02%~60.64%,二者均值分别为38.62%和49.12%。不同耕作和覆盖处理下蚕豆田整个生长季均表现为碳汇,净碳汇为857.26~2236.25kg/hm^2。与平作不覆盖相比,RS2、TS2、RS1、TS1、R分别较平作不覆盖处理T高出160.86%,101.44%,30.78%,47.63%,110.41%,差异达显著水平。试验结果表明垄作和秸秆覆盖有利于蚕豆田生态系统的碳汇,以垄作+全量覆盖的效果最好。
熊瑛王龙昌赵琳璐杜娟张赛周泉
关键词:土壤呼吸根系呼吸碳平衡蚕豆保护性耕作
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呼吸和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被引量:13
2013年
采用室内盆栽实验,通过对比秸秆覆盖于地表和掩埋到地下20 cm处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作物生长发育和土壤呼吸的影响,结果表明前者有助于增加作物的根粗和根体积,增强叶片光合作用,提高作物产量;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促进土壤营养元素的循环和转化;虽然在短期内会增加土壤呼吸作用,出现暂时的高土壤排碳,但是综合考虑土壤排碳和作物固碳的相互作用以及秸秆还田配套的人力物力财力,秸秆覆盖于地表最终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固碳减排.
张赛王龙昌
关键词:秸秆还田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呼吸作物生长
紫色土丘陵区保护性耕作下旱地土壤呼吸及影响因素被引量:10
2014年
为了探讨保护性耕作对旱作农田土壤呼吸的影响,采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作用测量系统自带的土壤呼吸室(6400-09)在重庆北碚西南大学试验农场对传统耕作(T,traditional farming)、垄作(R,ridge planting)、传统耕作+秸秆覆盖(TS,traditional farming+straw mulching)、垄作+秸秆覆盖(RS,ridge planting+straw mulching)、传统耕作+秸秆覆盖+秸秆速腐剂(TSD,traditional farming+straw mulching+decomposing agent)、垄作+秸秆覆盖+秸秆速腐剂(RSD,ridge planting+straw mulching+decomposing agent)6种处理下的西南紫色土丘陵区小麦/玉米/大豆套作体系中作物生长季节的土壤呼吸及其水热因子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6种处理中土壤呼吸速率的季节变化明显,各处理日均土壤呼吸速率差异显著。其中在小麦-大豆条带,小麦土壤呼吸速率均值为1.53μmol m-2s-1,大豆土壤呼吸速率日均值为4.10μmol m-2s-1,各处理日平均土壤呼吸速率大小排序为T
张赛王龙昌张晓雨周航飞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土壤呼吸土壤温度土壤含水率
高温伏旱区旱地农作系统水分供需平衡特征与生态适应性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天然降水是高温伏旱区旱地农作系统的主要水资源。根据调查资料和田间实验结果,以高温伏旱代表区域奉节、万州、沙坪坝为研究区,计算出重庆几种主要种植模式(小麦-玉米-甘薯、胡豆-玉米-甘薯、小麦-玉米-大豆、马铃薯-玉米-甘薯、胡豆-玉米-大豆、油菜-玉米-甘薯)的需水量,系统地分析在坡度0°、5°、10°、15°、20°、25°耕地上,不同降雨年型中,主要种植模式水分供需平衡与错位特征,并利用水分生态适应性数学模型进行评价。研究表明:奉节3种降雨年型主要是由各年5-9月的实际降雨量决定的,万州3种降雨年型各月降雨量的差异主要体现在7-9月,沙坪坝3种降雨年型的年降雨量差异的最明显月份为7月。3个研究区和北碚实验区的平均年参考作物蒸散量的大小顺序是奉节>北碚>万州>沙坪坝。就相同的复作模式而言,不同研究区作物需水量的大小顺序为:奉节>万州>沙坪坝;同一研究区不同复作模式需水量大小顺序为:油菜-玉米-甘薯>胡豆-玉米-大豆>马铃薯-玉米-甘薯>小麦-玉米-大豆>胡豆-玉米-甘薯>小麦-玉米-甘薯。在平整的耕地上,奉节只有丰水年适宜在坡度较小的耕地上种植小麦-玉米-甘薯、胡豆-玉米-甘薯和小麦-玉米-大豆。万州丰水年可以在平整的土地上种植各种复作模式,平水年适宜种植小麦-玉米-甘薯。沙坪坝平水年适宜种植小麦-玉米-甘薯、胡豆-玉米-甘薯和小麦-玉米-大豆。通过积极调整种植结构,调节播种时间,采用保护性耕作,抗旱品种培育与生物抗旱技术,大力修建蓄水工程,发展设施农业等措施改善水资源利用状况,提高旱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张云兰王龙昌邹聪明胡小东薛兰兰
关键词:作物需水量农作系统
不同紫花苜蓿品种产草量及营养成分研究被引量:37
2004年
用常规方法测定研究国内外12个紫花苜蓿品种的产草量及营养成分。结果表明,干草产量以西香最高(17345.87kg/hm2),其次为阿尔冈金、苜蓿王、WL-323、WL-323ML、巨人,分别为16685.85~15208.76kg/hm2。粗蛋白含量最高的为会宁品种,其次为巨人、农宝、WL-323HQ、WL-323ML、阿尔冈金、金黄后、苜蓿王、分别为18.2%~17.01%。头茬及二茬的产草量、粗蛋白含量明显高于三茬。从产草量和营养价值综合考虑,苜蓿王、巨人、WL-323ML、阿尔冈金、WL-323HQ、西香产量高、品质好,综合性状突出,应成为渭北旱塬大面积推广种植的豆科牧草品种。高品质的豆科牧草的适宜利用时期为初花期。
万素梅胡守林张波黄庆辉王龙昌
关键词:紫花苜蓿产草量营养成份
宁南旱区生态农业建设与农业产业化研究被引量:8
2002年
宁南旱区目前面临植被退缩、水土流失加剧、荒漠化扩大、自然灾害频繁等生态环境问题 ,发展生态农业是实现此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生态农业建设的关键技术包括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优化种植制度 ,强化基本农田建设 ,推行节水农业技术 ,加强水土综合治理等。在生态农业建设工程中 ,应注重发挥地域资源优势 ,培育苜蓿草产业、草食畜牧业、杂粮杂豆产业、优质淀粉产业、优质油料产业、特色林果产业、绿色农业等新型农业产业 。
王龙昌谢小玉王立祥
关键词: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旱区
河北省故城县土地规模化经营研究——以棉花种植为例被引量:5
2012年
土地规模化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实现规模效益,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关键性问题.对于土地制度还不健全的中国来说,应建立中国特色的适度规模经营模式.该文以河北省故城县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当地棉花种植农户在耕地面积、地块数和年劳动投入、物质投入(包括化肥投入、机械投入、农药投入、灌溉投入)及年产量等方面的抽样调查数据,计算得出样本均值,利用由非线性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转化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建立数据之间的联系,并借助于Eviews软件对其进行回归分析.根据所得结果分析土地规模、细碎度与投资收益(用棉花产量衡量)的关系,从而对规模化经营作出评价,确立适宜的土地规模化经营模式,并根据当地情况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郭臻王龙昌李宁陈漫
关键词:土地规模化土地流转土地细碎化
绿肥间作和秸秆覆盖对冬季油菜根际土壤有机碳及土壤呼吸的影响被引量:17
2016年
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农田土壤呼吸成为农业碳排放的主要途径,而绿肥对抑制温室气体排放、实现节能减排有巨大潜力.在我国西南紫色土地区,有关绿肥间作条件下的农田土壤呼吸特征尚不明确.通过绿肥紫云英与油菜间作,重点研究了秸秆覆盖条件下紫云英与油菜间作对冬季油菜根际土壤有机碳及土壤呼吸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秸秆覆盖相比,隔根方式成为影响油菜根际土壤有机碳含量的主要因素,绿肥间作使油菜根际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降低;秸秆覆盖可促进油菜田间土壤呼吸,而绿肥间作抑制了油菜田间土壤呼吸,土壤呼吸受油菜生育阶段影响较大,呈现出先下降后升高再下降的总体特征,且与土壤温度之间表现出回归式抛物线关系,根际呼吸在油菜生长后期成为土壤呼吸的主要成分.
周泉王龙昌熊瑛张赛杜娟赵琳璐
关键词:紫云英油菜碳通量
共2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