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梅
- 作品数:10 被引量:48H指数:4
- 供职机构: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肠道病毒特异性抗体和RNA检测对心肌炎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4
- 1995年
- 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抗体捕捉ELISA(MacELISA)分别检测64例急性心肌炎、20例疑似心肌炎、20例非心肌炎和52例正常儿血柯萨奇病毒B(CVB)特异IgG和IgM。其中49例心肌炎及23例先天性心脏病同时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其血清中肠道病毒RNA。结果:心肌炎组IgG阳性38例(59.4%),IsM阳性33例(51.6%),PCR检测阳性26例(53.1%),均明显高于非心肌炎组及正常小儿组。病程早期(2周内)PCR检测IgM阳性率较高,二者下降较快,约6周后降至接近正常水平;IgG则出现较晚,约2~6周达高峰,持续10~22周后降至接近正常水平。本研究表明:CVB是引起心肌炎的主要病原;三种方法检测均敏感、特异;MacELISA检测特异IgM比间接ELISA检测IgG更有早期诊断价值。
- 王雪梅叶鸿瑁何小玲尹智民朱晖韩玲刘晓晔
- 关键词:柯萨奇病毒B免疫酶技术
- 新生儿酸碱平衡紊乱分析被引量:3
- 2000年
- 目的 研究新生儿酸碱平衡紊乱的特点及其危害。方法 通过测血气分析和血清电解质,计算AG值及按酸碱平衡代偿公式推算代偿预计值等方法对新生儿酸碱平衡紊乱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109例新生儿酸碱紊乱病例中病死率为30.3%。多为失代偿型,以酸中毒为多,占78.9%,PH<7.2的严重酸中毒新生儿病死率显著高于pH>7.2者(分别为55.3%和14.3%),AG值增高组新生儿病死率显著高于AG值正常组(分别为41.3%和15.6%)。新生儿易发生多重(双重或三重)酸碱紊乱,多重紊乱的新生儿病死率显著高于单纯紊乱者(分别为37.3%和15%);结论 新生儿酸碱紊乱以酸中毒为主(AG值增高型),多为失代偿,多重紊乱及严重酸中毒者病死率较高。
- 王雪梅童笑梅柳春霞罗凤珍
- 关键词:酸碱平衡紊乱新生儿阴离子间隙
- 用PCR检测心肌疾病患儿心肌组织EV-RNA被引量:1
- 1996年
- 目的:研究肠道病毒感染与心肌炎和心肌病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及核酸杂交技术检测心肌疾病病人心肌组织中及血清肠道病毒RNA,同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血清柯萨奇B病毒特异IgM、IgG抗体,取非心肌炎者心肌、血清作为对照。结果:有心肌损伤病人可用PCR技术证明其心肌或血清中存在病毒RNA,而无心肌损伤病人及对照组均阴性。结论:应用PCR技术配合免疫学检测对于研究病毒感染与心肌炎和心肌病病因的关系很有帮助。
- 王雪梅叶鸿瑁秦宝贵韩玲刘晓晔
- 关键词:心肌炎病毒性心肌病
- 一次新生儿医院内获得性葡萄球菌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10
- 1997年
- 为确定致病菌和传染源,采用随机扩增多态DNA指纹图技术对医院内感染的14例新生儿进行病原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患儿与医务人员鼻腔的华纳葡萄球菌菌株的DNA指纹图谱完全一致。结论:从分子生物学角度证明此次感染病原菌为华纳葡萄球菌,传染源与医务人员有关。
- 童笑梅鲁凤民范凤立王雪梅罗凤珍叶鸿瑁
- 关键词:葡萄球菌感染分子流行病学医院内感染新生儿
- 小儿肠道病毒心肌炎的病原学诊断进展被引量:2
- 1994年
- 肠道病毒是心肌炎的主要病原,对其病原学检测经历了病毒分离、中和试验、免疫技术等阶段。近年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子杂交及聚合酶链反应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检测的灵敏性和特异性,为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原学诊断提供了有效手段。
- 王雪梅
- 关键词:肠病毒心肌炎免疫酶技术聚合酶链反应儿童
- 新生儿一般代谢紊乱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1
- 1999年
- 目的:探讨新生儿多种代谢紊乱的相互关系及变化规律。方法:将329例新生儿代谢紊乱病例的各种临床资料和代谢检查结果输入IBM微机,计算均数和标准差(^-X±S),,Odds ratio(OR),做单因素方差分析和趋势X^2检验。结果:危重新生儿常伴有多种代谢紊乱,血糖、电解质及酸碱代谢紊乱发生率均在40 ̄50%以上,与患儿胎龄,出生体重、日龄密切相关。结论:临床须早期监测、早期治疗各种代谢紊乱。
- 童笑梅王雪梅安文锋罗凤珍
- 关键词:新生儿低糖血症代谢紊乱
- 新生儿心肌炎柯萨奇B病毒感染的研究被引量:1
- 1996年
- 用间接ELISA、MacELISA检测26例新生儿心肌炎血清CoxB病毒特异性IgG和IgM,其中14例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清肠道病毒(EV)-RNA。结果CoxB病毒IgG的阳性检出率为38%,IgM的阳性检出率为54%,EV-RNA的阳性率为50%,三者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检测了10例母婴血清的CoxB病毒的IgM,提示CoxB病毒可能通过胎盘传播,14例做了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检测,IgG有4倍滴度改变者6例。
- 王雪梅叶鸿瑁尹智明何小玲宫恩聪柯碧波鄂文刘淑平
- 关键词:心肌炎病毒学聚合酶链反应CVBELISA
- 新生儿柯萨奇B_3病毒性心肌炎及其病原学检测被引量:5
- 1995年
- 1992年北京市某医院发生一次新生儿柯萨奇B3病毒感染流行,发病35例,合并病毒性心肌炎8例,2例死亡,尸解病理诊断为急性弥漫性非化脓性心肌炎。为明确病原学诊断,用ELISA测患儿血中柯萨奇B病毒抗体IgM;用PCR测患儿血及心肌组织中的肠道病毒(包括柯萨奇病毒)RNA;用大便及咽拭子分泌物进行病毒分离,证实此次流行的病原为柯萨奇病毒B3。认为ELISA、PCR方法快速、敏感、特异强,可推广应用。
- 叶鸿瑁王雪梅何小玲尹智明彭大成宫恩聪柯碧波肖俊
- 关键词:新生儿病毒性心肌炎病原学
- 间接ELISA和MacELISA在心肌炎病原诊断中的比较被引量:1
- 1997年
- 本文用间接ELISA、MAcELISA分别检测64例急性病毒性心叽炎、20例疑似心肌炎、20例非心肌炎、52例正常儿血CVB特异IgG和IgM,其中49例做了2次以上的血清检测,结果心肌炎组IgG阳性38例(59.4%),IgM阳性33例(51.6%)。MacELISA测特异IgM比间接ELISA测IgG更有型特异性,且更有早期诊断价值。
- 王雪梅李金彩叶鸿瑁
- 关键词:心肌炎儿童ELISA
- 小儿肠道病毒心肌炎病原学诊断的临床研究
- 1996年
- 自1992~1994年我们进行了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肠道病毒病原学诊断的临床研究,主要做了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1.小儿肠道病毒心肌炎病原学检测及其变化规律的研究病毒性心肌炎是小儿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近年来发病有上升的趋势。肠道病毒是引起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最常见病因。
- 叶鸿瑁罗风珍王雪梅鲍惠玲彭大成宫恩丛柯碧波萧俊
- 关键词:病原学诊断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病原学检测核酸杂交病毒分离柯萨奇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