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锴
- 作品数:5 被引量:8H指数:2
- 供职机构:教育部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密集丛式井防碰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被引量:2
- 2023年
- 密集丛式井钻井密度大、井口间距小,钻进时受邻井轨迹数据不准确、仪器测量精度及井眼轨迹控制等因素影响,井眼碰撞风险较高,已成为制约密集丛式井安全优快钻进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对国内外密集丛式井防碰技术研究现状进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现场防碰监测作业经验,分析总结了井眼相碰的原因;对现有井眼轨道优化设计方法、井眼轨迹精确控制技术、井眼轨迹误差模型、井眼轨迹实时三维可视化、防碰风险评价指标、防碰作业要求及防碰监测技术等进行了分析;基于大数据及人工智能在油气田开发中的应用,探讨了未来密集丛式井防碰技术发展趋势。本文对密集丛式井防碰技术研究现状的调研分析,可为保障密集丛式井安全钻进提供指导。
- 刘刚刘刚王刚王刚胡轶男王锴
- 深水大尺寸井眼钻进钻井液双循环携岩方法被引量:1
- 2022年
- 深水大尺寸井眼提高泵排量钻进时,易导致钻井液循环压耗增加、泵功率利用率低和井底压力增加等问题,提出一种通过在井筒变径处钻杆上安装分流短节,实现钻井液双循环的方法,基于钻井水力参数优化理论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分流短节对井筒变径处环空钻井液返速、钻井水力参数和钻杆结构安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安装分流短节后井筒变径段环空钻井液的返速有明显提升;当分流喷嘴直径为14 mm时携岩效果最好;增大泵排量后,与未安装分流短节的常规钻井方法相比,分流短节不仅能有效提升井筒变径段环空钻井液返速,还可以降低钻井泵大排量引起的循环压耗;合理的结构设计可确保钻杆钻进的安全性;所得结论可为深水大尺寸井眼高效、安全钻进提供参考。
- 王刚王刚刘刚刘刚胡轶男谢翠丽王锴
- 关键词:深水钻井大尺寸井眼水力参数
- 毛乌素沙地南缘降水入渗滞后补给与模型参数敏感性分析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研究陕北毛乌素沙地南缘降水入渗滞后补给与数值模型参数敏感性,为该地区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原位监测数据分析降水入渗滞后补给现象,采用输入输出变化率(ROV)分析数值模型参数敏感性。[结果]小雨型的降水包气带响应深度为3~10 cm,中雨型为30~60 cm,大雨型为60~90 cm,暴雨型均大于90 cm,地下水补给滞后时间约4~11 h。参数敏感性分析表明,底部通量对于饱和含水率最为敏感。[结论]入渗响应深度与降水量线性相关,降水补给滞后时间与饱和含水率显著正相关。
- 王锴王锴杨泽元陈志军
- 关键词:地下水浅埋区毛乌素沙地
- 毛乌素沙地风沙滩区降水入渗响应研究被引量:2
- 2019年
- 为研究毛乌素沙地地下水浅埋区降水入渗补给滞后响应时间,确定补给滞后的影响因素,为该地水文生态保护与地下水资源评价提供科学依据,以陕北毛乌素沙地风沙滩区为研究区,基于原位试验数据和相关分析法,分析土壤含水率和地下水位对降水入渗的响应机制,运用土壤水均衡分析探讨降水入渗响应与各影响因素的关系式。结果表明,小雨型降水土壤含水率响应深度为0~10cm,中雨型为10~90cm,大雨型与暴雨型均>90cm。最大响应深度z与降水量P显著线性相关。在地下水位一定的前提下,随着前期累计降水增大,当前降水入渗响应深度也增大,前期累计降水对当前降水入渗的影响时段在144 h以内。雨后土壤水分与地下水补给均存在滞后。入渗响应滞后时间与土壤深度呈正比,与降水强度和土壤初始导水率的差成反比。
- 王锴王锴杨泽元郝俊卿
- 关键词:降水入渗土壤水分分布地下水浅埋区毛乌素沙地
- 铬污染土壤动态浸出特征及对地下水影响的模拟
- 2024年
- 以原长沙铬盐厂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动态淋溶试验,研究不同淋溶模式下土壤六价铬[Cr(Ⅵ)]淋出特征及其对地下水的影响。结果显示,淋溶流速会影响土柱中Cr(Ⅵ)达到解吸稳定所需要的时间,即在连续淋溶模式的高、中、低3种流速条件下,达到平衡的时间分别为1、4、15 d,而间歇淋溶模式的Cr(Ⅵ)浸出效率略低于连续淋溶模式,这主要是受到土壤中孔隙水更新效率的控制。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5.6构建试验中Cr(Ⅵ)迁移的模型,计算连续、间歇2种淋溶模式下6种不同情景中Cr(Ⅵ)的质量浓度变化及累积浸出质量,结合模型计算与柱实验结果分析发现,当土壤中Cr(Ⅵ)质量分数达到二类用地筛选值(5.7 mg/kg)后,淋出液中Cr(Ⅵ)质量浓度仍为地下水Ⅴ类水标准(0.1 mg/L),此时淋出液中Cr(Ⅵ)质量浓度仍对地下水环境造成威胁;同一时间段内,间歇淋溶柱高流速情景下有最小淋出率(33.67%),连续淋溶柱高流速情景有最大浸出率(83.99%)。研究表明,在场地地下水污染治理过程中,需要考虑土壤修复标准对地下水的影响,即水土共治。研究成果可为重金属污染场地修复工程提供参考。
- 庄钧懿成一知侯一哲刘玉兰王锴王锴程莉蓉丁爱中徐巍王承刚
- 关键词:六价铬地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