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急性
  • 3篇血管
  • 3篇脑梗
  • 2篇血性
  • 2篇头痛
  • 2篇缺血
  • 2篇卒中
  • 2篇小儿
  • 2篇小儿急性
  • 2篇疗效
  • 2篇脑梗死
  • 2篇脑血
  • 2篇脑血管
  • 2篇脑卒中
  • 2篇紧张型
  • 2篇紧张型头痛
  • 2篇护理
  • 2篇梗死
  • 1篇蛋白
  • 1篇蛋白水平

机构

  • 15篇吉林医药学院...
  • 2篇北华大学
  • 1篇吉林市中心医...

作者

  • 15篇王金成
  • 9篇蔡竹茵
  • 9篇王军民
  • 7篇驰欣杰
  • 6篇谢春香
  • 5篇董静
  • 5篇陈远芳
  • 3篇孙超
  • 2篇姜立刚
  • 2篇李海平
  • 2篇王春利
  • 1篇秦迎新
  • 1篇冯玉华
  • 1篇张红梅

传媒

  • 4篇中国卫生产业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中国医药指南
  • 2篇中外医疗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国农村卫生...
  • 1篇中国民康医学
  • 1篇中国新通信
  • 1篇吉林医药学院...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18
  • 4篇2015
  • 7篇2013
  • 1篇2012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评价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血管内介入治疗效果。方法:对116例脑静脉窦血栓患者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患者实施血管内介入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抗凝治疗方法。7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1%,与对照组的70.7%相比,P<0.05。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血管内介入方法治疗脑静脉窦血栓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抗凝治疗。
王金成蔡竹茵
关键词:脑静脉窦血栓血管内介入临床疗效
脑血管重建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效果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调查研究脑血管重建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8例脑缺血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给予治疗组颞浅动脉一大脑中动脉搭桥手术,给予对照组颞浅动脉贴敷术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改善的总有效率为88.2%,与对照组的67.7%相比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经过治疗以后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5.19±1.80),与对照组的(7.62±2.83)相比具有较大差异(P<0.01)。结论脑血管重建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显著,尤其是搭桥手术治疗,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运用。
王金成蔡竹茵驰欣杰陈远芳王军民谢春香董静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脑血管重建术
大鼠脑梗死范围与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的相关性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究脑梗死模型大鼠梗死范围与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00只清洁级SD雄性大鼠采用线栓法制作脑梗死模型,分别于术后6、12、24、48 h时统计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之后分别处死做病理染色及脑组织切片,观察病理形态改变,计算梗死范围大小,分析神经功能缺损与梗死范围的相关性。结果术后6、12、24、48 h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缺血时间延长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逐渐增加,在术后12 h时达到高峰,之后逐渐减轻;病理染色结果显示大鼠梗死部位多位于基底节区的尾状核、苍白球,皮质主要包括顶区、颞区及部分的枕区和额区;随缺血时间延长梗死范围逐渐增大,术后48 h时大鼠的梗死范围最大,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大鼠脑梗死范围大小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无相关(r=-0.196,P>0.05)。结论脑梗死模型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先上升后下降,但脑梗死范围随时间延长持续扩大,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脑梗死范围并无明显相关性。
王金成姜立刚李海平王军民
关键词: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梗死范围
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塞疗效分析被引量:26
2013年
目的探讨分析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210例脑梗塞患者临床资料,按其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依达拉奉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和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都显著下降,其中观察组下降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驰欣杰谢春香王金成蔡竹茵陈远芳王军民董静
关键词:丁苯酞胶囊依达拉奉脑梗塞治疗
阿司匹林联合缓释型双嘧达莫防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脑血管缺血的疗效观察
2013年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缓释型双嘧达莫防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脑血管缺血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该院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进行防治,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双嘧达莫进行防治,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阿司匹林联合缓释型双嘧达莫可以改善脑缺血患者神经认知功能,同时还具有预防再次缺血事件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孙超张红梅驰欣杰王金成陈远芳王军民谢春香董静
关键词:阿司匹林双嘧达莫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小儿急性非细菌感染性腹泻的护理观察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治疗小儿急性非细菌性腹泻时应采取的护理措施,观察其护理效果。方法以160例急性非细菌感染性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中药内服与基础治疗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按入院治疗时间将上述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性的护理,观察组则进行系统的护理干预,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经治疗和护理后的总有效率为96.25%(77例),对照组经治疗和护理后的总有效率为86.25%(69例)。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急性非细菌感染性腹泻患者系统护理干预效果良好,值得借鉴和推广。
蔡竹茵王金成
关键词:非细菌感染腹泻小儿护理
手法治疗联合黛力新治疗紧张型头痛的临床研究
2012年
目的:探索紧张型头痛的治疗方法。方法:研究入选82例发紧张型头痛患者,并随机分成手法联合黛力新的研究组和手法联合养血清脑颗粒对照组。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两周后比较两组间疗效、头痛强度和病程,同时对两组患者脑血流速度进行治疗前和治疗后比较。结果:在治疗两周后,研究组与对照组中患者的脑血流速度以增快或减慢最多见,其中以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流速度改变更为多见;研究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头痛持续的时间分别为(7.54±1.98)d和(7.65±1.67)d,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头痛持续的时间分别为(4.39±1.36)d和(5.44±1.73)d,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头痛强度分别为3.92±0.04和3.89±0.11,治疗后头痛强度分别为0.89±0.83和0.85±0.78,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12%,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48%,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手法治疗联合黛力新治疗紧张型头痛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起效快,疗程短,副作用小,同时减少了非类固醇性抗炎类药物(NSAID)和非麻醉性止痛剂的应用,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TCD检查可以为紧张型头痛的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王军民孙善钧谢春香王金成冯玉华
关键词:手法治疗黛力新TCD紧张型头痛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正五聚体蛋白3、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8
2018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正五聚体蛋白(PTX)3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颈动脉彩超检查结果分为稳定斑块组32例和不稳定斑块组28例,并选取同期的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三组受检者的血清PTX3及CRP水平,并分析PTX3、CRP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的PTX3、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不稳定斑块组PTX3、CRP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斑块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TX3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有明显相关性(r=-0.391,P<0.05),而CRP无明显相关(r=-0.182,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PTX3、CRP水平有明显上升趋势,且PTX3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密切相关。
王金成姜立刚李海平王军民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C反应蛋白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老年患者脑血管储备功能的血管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调查研究老年患者脑血管储备功能的血管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68例老年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是否存在血管危险因素均分成存在危险因素的观察组与正常因素的对照组。结果观察组屏气指数(BHI)为(0.56±0.17)与对照组的(1.33±0.32)相比具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结论老年患者存在血管危险因素时脑血管储备功能便会下降,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以及吸烟习惯对患者的血管储备功能产生较大影响,应对其产生高度重视。
驰欣杰王金成蔡竹茵陈远芳王军民谢春香董静
关键词:脑血管储备功能血管危险因素
虚拟仿真技术联合训练模拟人在心肺复苏临床实习中的应用
2023年
目的:探究虚拟仿真技术联合训练模拟人在心肺复苏临床实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挑选2017级和2018级临床学生为研究对象,各50名,其中17级临床学生为对照组,18级临床学生为观察组,分别给予传统教学培训、虚拟仿真技术联合训练模拟人培训,比对两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理论成绩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单人单项心肺复苏技能操作考核成绩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单人单项心肺复苏操作考核通过率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综合演练心肺复苏考核成绩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教学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在心肺复苏临床实习中应用虚拟仿真技术联合训练模拟人,教学效果好,应用价值高。
蔡竹茵王金成
关键词:心肺复苏虚拟仿真技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