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逸兰

作品数:13 被引量:40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委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北京市科委重大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1篇细胞
  • 7篇造血
  • 5篇骨髓
  • 4篇造血干
  • 4篇骨髓移植
  • 3篇造血干细胞
  • 3篇体外
  • 3篇脐血
  • 3篇基因
  • 3篇干细胞
  • 2篇单核
  • 2篇单核细胞
  • 2篇血细胞
  • 2篇异基因
  • 2篇造血细胞
  • 2篇输注
  • 2篇细胞培养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细胞
  • 2篇集落

机构

  • 5篇北京大学
  • 4篇北京医科大学
  • 4篇北京医科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13篇王逸兰
  • 13篇陆道培
  • 3篇黄宁伟
  • 3篇刘开彦
  • 3篇郑缓
  • 3篇董文川
  • 2篇黄晓军
  • 2篇孙恺
  • 2篇高志勇
  • 2篇郭乃榄
  • 2篇卢锡京
  • 2篇姜永军
  • 2篇张林生
  • 2篇夏长青
  • 1篇邓星明
  • 1篇姜永军
  • 1篇范韫明
  • 1篇李家增
  • 1篇张耀臣
  • 1篇李丹

传媒

  • 4篇中国实验血液...
  • 3篇中华血液学杂...
  • 2篇北京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上海免疫学杂...

年份

  • 1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1
  • 1篇2000
  • 2篇1999
  • 2篇1997
  • 3篇1996
  • 1篇1992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鼠异基因骨髓移植归巢阶段供鼠造血细胞的体内追踪被引量:9
2001年
经静脉途径输注的造血细胞能通过血液循环归巢于骨髓造血组织并重建造血 ,但关于输注的造血干 /祖细胞在造血器官内的寄居比例或种植效率 ,尚不完全清楚。为探讨输注的造血细胞的组织器官分布特性 ,本研究使用PKH 2 6荧光染料一种标记于细胞膜上的红色荧光染料 ,标记于近交系小鼠的造血细胞表面 ,成功地建立了一种稳定可靠的造血细胞体内追踪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和荧光显微镜分别定量、定性检测标记小鼠的造血细胞。应用该方法对小鼠异基因骨髓移植模型归巢阶段的供鼠早期骨髓细胞Sca 1+ 亚群细胞的去向及其在造血器官 (骨髓、脾 )和非造血器官 (肺、肝 )的分布 ,分别进行了体内追踪观察 ,结果显示 :①静脉输注的Sca 1+ 亚群在肺内短暂滞留。②静脉输入小鼠骨髓细胞后 60小时内 ,在受鼠的造血器官和非造血器官均有Sca 1+ 亚群骨髓细胞的寄居 ,其中骨髓的造血细胞寄居数量显著高于非造血器官的造血细胞寄居数量 (P <0 .0 5 )。本研究结果证明 :在骨髓移植归巢阶段 ,受鼠的非造血器官 (肺 ,肝等 )中 。
孙恺王逸兰陆道培
关键词:异基因骨髓移植造血细胞造血重建
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的采集、浓缩与低温冷冻保存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探讨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建立中的脐带血采集、分离、低温冻存的方法。方法 :自 1997年 7月至2 0 0 0年 7月已冻存经过HLA配型的脐带血 (cordblood ,CB) 3 74 4份。CB采自经检查符合要求的足月顺产或剖宫产新生儿 ,经 (citratephosphateadeninedextnse ,CPD A)抗凝 ,用密闭式血袋采集法采集。采集后置于室温保存 ,18h内处理。用羟乙基淀粉 (hydroxythylstarch ,HES)沉降后一次分离方法去除绝大多数红细胞及大部分血浆。采用以二甲亚砜 (dimethylsulfoxide ,DMSO)为主的冷冻保剂 ,冷冻保存CB。DMSO的终质量分数为 10 %。经序控降温后 ,置于 - 196℃液氮中保存。结果 :分析了 3 74 4份冻存CB ,平均采集量为 (93± 2 2 )ml(45~ 198ml)。浓缩后平均体积为 (3 8± 8)ml(3 0~ 60ml) ;浓缩前后有核细胞数 .浓缩前平均有核细胞数为 11.2× 10 8± 5 .3× 10 8(4.5× 10 8~ 4 5 .1× 10 8) ;采用HES沉降一次离心浓缩去除红细胞后的平均有核细胞数为 9.7× 10 8± 4 .6× 10 8(3 .1× 10 8~ 3 0 .5× 10 8) ;平均有核细胞回收率为 79%。质控检测 4 0份标本细胞活率为 88.2 % ,CFU GM回收率和CD3 4 +细胞计数分别为 97.6%和 86.4 %。结论 :本研究采用的CB采集、冻存及造血干细胞和病原生物检测的方法是安?
刘开彦高志勇姜永军董文川李丹王逸兰黄宁伟陆道培
关键词:胎血造血干细胞
人类白细胞抗原/昆合淋巴细胞培养不合的骨髓移植新途径被引量:5
1992年
本文报告了13例HLA/MLC配型不合的骨髓移植。所有病例至少有HLA一个位点不同,或MLC的相对反应值反复地明显地高于正常,或二者皆有。13例中有4例采用常规预防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方法,结果皆发生重度GVHD。有9例同时输注了配型不同的,胎龄4~5个月的胎肝与胸腺,其平均细胞数为9.3×10~4/kg。此9例中有8例无或仅有轻微急性GVHD(0~1度),有1例发生中度(Ⅱ度)急性GVHD。统计学方法说明所采用的新途径对预防GVHD有明显优越性。
陆道培郭乃榄郑缓卢锡京吴彤王逸兰黄晓军邓星明范蕴明
关键词:骨髓移植异基因排斥GVHD
P物质体外对骨髓CFU-GM和CFU-C21的影响被引量:2
1999年
目的:探讨P物质与造血的关系。方法:采用甲基纤维素半固体造血祖细胞培养法检测正常血浓度的SP以及不同浓度的SP对骨髓CFU-GM和CFU-C21的作用。结果:10^-10mol.L^-1和10^-11mol.L^-SP组CFU-GM的产率分别为193±19和206±40,与对照相比具有显著差异;10_16-mol.L^-1和10^-11mol.L^-1SP对CFU-C21也有明显刺激作用。
夏长青王逸兰陆道培
关键词:P物质骨髓CFU-GM
胎盘/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的采集、浓缩与低温冷冻保存
1992年美国Rubinstein在纽约中心血站建立一个实用性非血缘关系胎盘/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Cord Blood Bank,CBB),并于1993年与美国杜克大学合作成功进行非血缘关系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Cord...
刘开彦董文川王逸兰黄宁伟姜永军陆道培
脐血造血干/祖细胞集落产率的研究被引量:4
1996年
对31例脐血及31例正常成人骨髓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分别检测其CFU-GM,BFU-E,巨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Meg),粒、红、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EM),粒、红、巨噬、巨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EMM)及初始造血祖细胞——粘附于基质的原始细胞集落形成单位(sCFU-Bl),对比分析其造血细胞的层次结构。发现脐血晚期祖细胞含量接近骨髓,早期祖细胞含量则高于骨髓。经推算21天时sCFU-Bl含量可达骨髓的10倍左右。提示脐血长期重建造血的能力优于骨髓,一份脐血重建成人造血理论上是可能的。
张林生王逸兰陆道培
关键词:脐血造血干细胞细胞培养脐血移植
脐血血浆支持造血祖细胞体外集落培养的研究被引量:10
1996年
10份去血小板的脐血血浆混合后用于研究其对造血细胞培养的支持作用。发现按10%的终浓度加入粒-巨噬细胞集落(CFU-GM)琼脂培养体系时,集落产率稍高于用GM-CSF作刺激因子组。当按30%终浓度加入含EPO的甲基纤维素培养体系时,可支持CFU-GM、爆式红系集落(BFU-E)、巨核细胞集落(CFU-Meg),粗-巨噬细胞与红系细胞混合的集落(CFU-GEM),粒-巨噬细胞与红细胞、巨核细胞混合的集落(CFU-GEMM)生长,而混合成人血浆则无此作用。植物血凝素刺激的单个核细胞条件液(PHA-MNCCM)对大部分集落有促进作用,但均无统计学意义。国产IL-3可提高CFU-GEM产率,但似乎不利于含巨核细胞的集落生长。研究结果提示,脐血血浆含有丰富的造血刺激活性,利用脐血血浆进行造血祖细胞体外集落培养可能为简化并推广体外造血细胞培养提供新的途径。
张林生王逸兰陆道培
关键词:脐血血浆造血刺激因子造血祖细胞
高增殖潜能集落形成细胞培养方法的建立
1997年
董文川王逸兰黄宁伟陆道培
关键词:集落形成细胞体外培养
应用胎肝与胎胸腺输注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被引量:3
1996年
报告47例人类白细胞抗原/混合淋巴细胞培养(HLA/MLC)不合的骨髓移植(BMT)。所选病例HLA至少有一个位点与供者不一致,或MLC相对反应值大于10%,或二者皆有。将患者分为胎肝与胎胸腺试用组与非试用组。非试用组患者采用常规预处理方案,试用组患者同时输注了配型不同的,胎龄为3~4个月的胎肝与胎胸腺。结果试用组患者严重的急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率均显著低于非试用组。说明对于HLA/MLC不合的BMT。
陈欢郭乃榄郑缓卢锡京王逸兰史琪吴彤范韫明黄晓军张耀臣许兰萍陆道培
关键词:骨髓移植移植物抗宿主病胎肝胸腺
单核细胞的凝血因子活性观察
1997年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的凝血与纤溶活性。方法:将体外培养的28×106单核细胞进行-20℃冷冻,离心(3000r/min,10分钟)后,测定上清液及下层液凝血因子活性,并以2.8×106白细胞上清液作对照。结果:单核细胞上清液有凝血因子Ⅱ、Ⅶ、Ⅸ、Ⅹ、Ⅴ及组织因子活性的表达,并具有特异性。因子(F)XIIIA:Ag为2.1%、FXIIIS:Ag为2.8%。t-PA:A及PAI:A未测出。下层液中凝血因子无特异性表达。结论:单核细胞上清液(含胞膜及胞浆)有凝血因子活性。
贾晓梅郑缓王晶王逸兰李家增陆道培
关键词:单核细胞血液凝固纤维蛋白溶解凝血因子活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