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胜利

作品数:89 被引量:960H指数:18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天文地球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7篇期刊文章
  • 19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0篇农业科学
  • 4篇天文地球
  • 3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42篇土壤
  • 38篇重金
  • 38篇重金属
  • 38篇污染
  • 30篇绿洲
  • 27篇干旱区
  • 22篇绿洲土壤
  • 21篇干旱区绿洲
  • 16篇干旱区绿洲土...
  • 13篇重金属污染
  • 13篇金属污染
  • 12篇复合污染
  • 11篇污染土
  • 11篇污染土壤
  • 10篇生物有效
  • 10篇生物有效性
  • 9篇NI
  • 9篇ZN
  • 7篇旱区
  • 7篇CD

机构

  • 89篇兰州大学
  • 3篇中国环境科学...
  • 3篇西北师范大学
  • 2篇中国辐射防护...
  • 2篇中华人民共和...
  • 2篇西北民族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南开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浙江省水利河...
  • 1篇白银市环境保...

作者

  • 89篇王胜利
  • 71篇南忠仁
  • 21篇武文飞
  • 16篇赵转军
  • 15篇廖琴
  • 14篇周婷
  • 11篇王厚成
  • 10篇李萍
  • 9篇晋王强
  • 9篇薛粟尹
  • 8篇赵翠翠
  • 7篇胡亚虎
  • 7篇刘晓文
  • 6篇李媛
  • 6篇王兆炜
  • 6篇王德鹏
  • 6篇牛亚萍
  • 6篇刘姣
  • 5篇丁海霞
  • 5篇黄璜

传媒

  • 13篇兰州大学学报...
  • 12篇干旱区资源与...
  • 6篇环境科学
  • 5篇环境化学
  • 5篇农业环境科学...
  • 3篇土壤
  • 3篇西北农业学报
  • 2篇环境与健康杂...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环境污染与防...
  • 2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土壤通报
  • 1篇城市环境与城...
  • 1篇长江科学院院...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干旱区地理

年份

  • 5篇2023
  • 7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6
  • 4篇2015
  • 6篇2014
  • 11篇2013
  • 10篇2012
  • 11篇2011
  • 11篇2010
  • 5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5篇2004
8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干旱区绿洲土壤镉、铅、锌、镍的形态转化被引量:3
2013年
以我国西北干旱区绿洲土壤为供试土壤,采用Tessier形态连续浸提方法,研究了土壤中Cd、Pb、Zn、Ni单一胁迫下的形态分布及再分配趋势.试验结果表明,原状土壤中Cd的主要赋存形态为铁锰氧化态,Pb、Zn、Ni则以残渣态为主;外源可溶性重金属进入土壤后,Cd、Pb、Zn、Ni的主要赋存形态和形态分布特征均发生显著改变,各形态的响应程度因元素而异;重金属的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Cd的活性最大;重金属的形态分布是不稳定的,尤以Zn、Pb为甚,尽管会随着时间和作物的影响继续向着稳定的方向转化,但过程是缓慢的.因此,重金属污染对土壤环境的影响是持久的.
武文飞南忠仁王胜利周婷廖琴
关键词:绿洲土壤
黑河流域中部土壤微量元素有效态含量的空间变异及丰缺评价被引量:14
2012年
基于G IS技术,通过地统计学方法对张掖临泽、山丹、民乐县和甘州区农田表层土壤有效Fe、Cu、Zn、Mn、N i和Co含量的空间变异、丰缺状况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有效Fe含量的最适模型为球状模型,Cu、Zn和N i为指数模型,Mn和Co为高斯模型;有效N i和Mn具有强烈空间相关性,有效Fe、Cu、Zn和Co具有中等空间相关性;各微量元素有效态含量均具有各向异性。研究区域有效Fe、Cu、Zn和N i含量在甘州区最高,有效Mn和Co含量由东南到西北逐渐减小;有效Cu和N i含量大部分面积处于中等及丰富水平,而有效Fe、Zn和Mn含量为中等及偏低水平。土壤有机质与六种微量元素有效态含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pH与有效Fe、Cu、Zn和N i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
廖琴南忠仁王胜利黄璜丁海霞
关键词:有效微量元素影响因素黑河流域
变黄假单胞菌、其培养方法及其培养物、处理剂以及修复方法
本发明涉及环境污染处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变黄假单胞菌、其培养方法及其培养物、处理剂以及修复方法。变黄假单胞菌的保藏号为CGMCC 22624。该变黄假单胞菌能够促进水土环境中硝酸盐的转化,同时,可以通过对铁的氧化生...
王胜利宁翔南忠仁王厚成
文献传递
Cd/Pb胁迫下油菜中重金属的分布、富集及迁移特征被引量:17
2012年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干旱区绿洲土壤Cd/Pb复合胁迫下重金属在油菜中的分布、富集及迁移规律.结果表明:较低水平的Cd/Pb复合胁追水平(ω(Cd)<1.40×10^(-6),ω(Pb)<300×10^(-6))对油菜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超过此临界值后具有逐渐增大的抑制作用;油菜各部位的重金属质量分数均与土壤中相应元素的胁迫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均随着复合胁迫水平的增加而增加,吸收和迁移模式均为二次项;油菜不同部位对Cd,Pb的富集能力和迁移能力存在差异,对于Cd,茎叶富集能力较大,而对于Pb,根系富集能力较大;转运能力为Cd大于Pb,油菜能将根系吸收的Cd更多地转运到茎叶,而同时也将更多的Pb滞留在了根中.
王宁南忠仁王胜利武文飞周婷李程程李萍金诚雒焕章薛粟尹
关键词:迁移
单一与复合胁迫下油菜对镉、铅的吸收效应被引量:27
2012年
以干旱区绿洲灰漠土为供试土壤,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 L.)为供试植物,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Cd/Pb单一和复合胁迫下其在油菜体内的吸收和富集特征,并解析了油菜条件下Cd、Pb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Cd/Pb单一和复合胁迫下油菜体内Cd、Pb的含量均随着其胁迫浓度的增大而增大,但复合胁迫下油菜对Cd、Pb的吸收互为拮抗作用(Cd最大胁迫浓度<7mg.kg-1,Pb最大胁迫浓度<1 500 mg.kg-1);Cd单一胁迫下油菜对其富集能力和其在油菜体内的迁移能力均随着其胁迫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Pb单一胁迫下油菜对其富集能力和其在油菜体内的迁移能力则均随着其胁迫浓度的增加而持续减小;复合胁迫降低了油菜对Cd、Pb的富集能力和Pb在油菜体内的迁移能力,但提高了Cd在油菜体内的迁移能力;油菜对Cd的吸收能力和其在油菜体内的迁移能力均远远大于Pb;油菜对重金属Cd、Pb的吸收和迁移模式均符合二次方程.
武文飞南忠仁王胜利赵转军周婷
关键词:拮抗迁移
白银市城区表层土壤重金属Cu、Zn、Pb污染评价
采用Nemerow综合污染指数对白银市城区表层土壤重金属Cu、Zn、Pb的污染状况作出初步评价.结果表明,白银市城区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较为严重;污染综合指数以工业区为最高,其它功能区综合污染指数值较为接近;白银市城区表层...
曾静静杨苏才王胜利
关键词:重金属污染表层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文献传递
天水小陇山锐齿栎群落土壤全N分布特征及与生物多样性关系研究被引量:4
2004年
对天水小陇山锐齿栎群落不同演替阶段土壤全N含量进行了分析 ,探讨了土壤全N与群落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 :随发育阶段土壤全N含量呈稳定的变化趋势。发育中期 ,随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优势度指数的增加 ,全N含量呈“V”型变化趋势 ,随丰富度指数增加 ,全N含量呈逐渐减小趋势 ;发育后期 ,随着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优势度指数的增加 ,全N呈逐渐增加趋势 ,随着均匀度的增加 ,全N变化不明显 ;发育末期 ,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优势度指数趋于稳定 ,土壤全N含量不稳定 ,随丰富度指数的升高 ,全N有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张俊华王胜利巨天珍南忠仁
关键词:小陇山生物多样性
天水小陇山锐齿栎群落土壤动态特征分析被引量:7
2004年
文章以小陇山锐齿栎群落为例 ,分析了不同发育阶段土壤的特征。结果显示 :( 1 )随着群落的发育 ,土壤质地由群落发育中期的粉土逐渐过渡到发育后期、末期的粘壤土 ,土壤质地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 2 )不同发育阶段土壤因子与群落生境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 :随着群落的发育 ,生境因子对土壤性质的影响增强 ,即在发育中期 ,土壤性质与群落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在发育后期、末期 ,生境因子的作用增强。 ( 3)土壤作为锐齿栎群落的生境因子 ,与群落的关系表现为 :随着群落的发育 ,土壤与物种多样性的相关性增强。
张俊华王胜利巨天珍南忠仁
关键词:土壤动态特征
干旱区绿洲土壤Cd-Zn复合污染下重金属形态及其生物有效性的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通过模拟基于Cd-Zn复合污染下干旱区绿洲土壤的胡萝卜盆栽试验,用Tessier连续提取法对胡萝卜土壤中Cd、Zn的形态分布进行分析,同时就生物利用性形态的变化研究了Cd、Zn的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1)原状土壤中Cd和Zn主要以残渣态存在,随着复合胁迫浓度的增加,Cd的主要赋存形态逐步转变为碳酸盐结合态和可交换态,Zn主要赋存形态逐步转变为以铁锰氧化态和残渣态,但有效态和潜在有效态的比例大大增加。2)胡萝卜对Cd、Zn的富集作用均为地上部分大于地下部分,对Cd的富集能力远远大于Zn。3)胡萝卜吸收的Cd和Zn不仅包括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还包括了在一定条件下释放出来的铁锰氧化态和有机结合态。
武文飞南忠仁王胜利周婷廖琴
关键词:生物有效性CDZN绿洲土壤
日生公司水族箱业务竞争战略研究
随着中国经济40年的中高速增长,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城镇居民住房条件的改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多元化,水族产品已渐入寻常百姓家。水族业属于新兴产业,水族产品属于健康休闲的精神消费品,近年来,水族业以10%以上的年增长率...
王胜利
关键词:企业集团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