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聪
- 作品数:12 被引量:75H指数:6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二期前后路手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疗效分析被引量:6
- 2009年
- 目的探讨二期前后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的必要性及可行性。方法对手术治疗18例颈椎OPL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按照JOA评分标准判定其术后改善率,对患者术前术后X线、CT及MRI影像学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并统计手术并发症。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为3~72个月。一期前路术后JOA改善率51.7%,二期后路术后随访时JOA改善率50%。术后并发脑脊液漏1例,节段性神经根麻痹1例。结论采用二期前后路治疗颈椎OPLL具有病灶切除彻底、减压完全、安全有效的特点,是治疗该病的较好方法。
- 李忠海赵杰张海龙侯铁胜陈志明马辉王聪
- 关键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手术入路脊髓型颈椎病
- 胸腰段椎体骨折前路手术程序和操作技术的改进
- 目的:探讨胸腰段骨折前路手术中改进操作程序和操作技术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本院收治的34例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患者(新鲜骨折28例,陈旧性骨折6例)的临床资料,均予以前路手术治疗,其中男...
- 马辉王聪沈洪兴何大为傅强朱晓东栗景峰白玉树李明
- 关键词:胸椎腰椎前路手术脊柱骨折
- 腰椎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总结腰椎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总结2002年1月~2009年5月收治的78例采用腰椎单枚斜向融合器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腰椎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8例,女30例;年龄为41~78岁,平均为62.4岁。术后应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VAS评分及影像学检查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手术时间平均150min(120~210min)。随访0.5~5年,平均3.9年。术后椎间隙高度得到明显恢复,末次随访高度未见明显丢失。VAS评分由术前的7.3±1.4减至末次随访时的2.2±0.6,ODI由术前的59.6%±9.4%减至末次随访时的28.4%±3.2%。在随访期间VAS评分及ODI均得到明显恢复,与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腰椎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患者多伴有椎间隙狭窄和节段性失稳,其治疗需要兼顾减压和稳定两个方面,腰椎单枚斜向融合器椎体间融合术不失为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 李忠海马辉赵杰王聪陈志明张海龙侯铁胜
- 关键词:腰椎椎间盘移位脊柱融合术内固定器
- 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及钛板固定治疗Hangman骨折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探讨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及钛板固定治疗Hangma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6月至2008年12月共收治20例Hangman骨折患者,男14例,女6例;年龄35~62岁,平均49.2岁。根据Levine—Edwards分型标准:Ⅱ型10例,ⅡA型7例,Ⅲ型3例。所有患者术前均经颅骨牵引,14例行颈前路C2-3,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钢板固定术,6例行C,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钢板固定术。治疗前后根据国际脊髓损伤评分(ASIA)标准对患者进行感觉和运动评分,并对手术前后影像学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0例患者术后获7~51个月(平均25.6个月)随访,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良好,ASIA感觉评分术前、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平均分别为(145.2±25.6)、(166.2±31.5)、(212.2±33.2)分,三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SIA运动评分术前、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平均分别为(53.3±15.2)、(68.5±18.7)、(87.3±21.3)分,三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X线片示6个月内植骨均获骨性融合,稳定性良好,无钢板及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及钛板固定治疗不稳定Hangman骨折具有减压彻底、有效恢复生理前凸、植骨融合率高、能早期活动等优点,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 李忠海赵杰竺伟张海龙马辉王聪侯铁胜
- 关键词:枢椎骨折脊柱融合术内固定器
- Coflex治疗腰椎退行性疾患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8
- 2011年
- [目的]比较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与Coflex动态固定术后临床疗效的变化和对相邻节段活动度的影响。[方法]2007年6月~2009年6月期间收治腰椎退行性疾病(L4、5)患者42例,随机分为常规减压+Coflex固定组(21例)和传统后路椎间融合内固定组(21例)。所有患者术前、术后随访均应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VAS评分,并行过伸过屈动力位X线检查,测量并比较两组间L3、4、L4、5、L5S1及L2~S1的活动度(ROM)变化情况。[结果]所有患者获得12~40个月(平均24个月)的随访。术后随访VAS评分及ODI均得到明显改善,与术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但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融合组术后L4、5及L2~S1节段的ROM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而相邻节段L3、4、L5S1的ROM无显著变化(P〉0.05)。Coflex组术后L3、4及L2~S1节段的ROM明显提高(P〈0.05),L4、5及L5S1节段的ROM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Coflex固定系统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取得了满意的中短期临床疗效,但没有充分证据证明动态固定技术可以取代传统的融合技术,手术适应证的合理选择十分重要。
- 李忠海王诗媛付强王聪唐昊马辉
- 关键词:腰椎退行性疾病非融合棘突间固定
- 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前路与后路手术疗效对比观察被引量:11
- 2008年
- 目的对胸腰椎爆裂骨折行前路手术和后路手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客观评价不同手术入路治疗后的影像学结果,为胸腰椎爆裂骨折的外科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方法筛选2003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41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访24~48个月,平均38个月。按照手术入路分为前路手术和后路手术两组。根据随访X线侧位片测量Cobb角作为效果评价标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前路手术组共19例,入院时平均Cobb角为27.3°,术后为3.1°,随访结束时为4.6°;后路手术组共22例,入院时平均Cobb角为26.1°,术后为3.0°,随访结束时为12.5°。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即刻Cobb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访结束时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前路手术对于改善和维持胸腰椎爆裂骨折后凸角度优于后路手术。
- 马辉赵杰禹宝庆许硕贵陈志明王聪侯铁胜
- 关键词:脊柱骨折胸椎
- 腰椎后路单节段融合与非融合固定的对比分析被引量:22
- 2010年
- [目的]比较融合与非融合术治疗腰椎单节段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相邻节段的影响。[方法]分别使用Coflex固定(非融合组)及PLIF术(融合组)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L4/5)32例,随访2年余,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临床疗效,并通过X线片测量腰椎各间隙活动度(ROM)。[结果]非融合组最后随访时VAS从7.8±1.2降低至2.1±0.6;ODI从30.8±3.2降低至4.6±1.2;腰椎各节段活动度较术前有改善(P<0.01)。融合组最后随访时VAS从7.2±1.1降低至2.0±0.6;ODI从29.9±3.0降低至4.5±0.9;L3/4节段活动度最后随访时较术后3个月时明显增加(P<0.01)。两组疗效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融合与非融合固定治疗单间隙腰椎退变性疾病皆可取得满意疗效,非融合术对腰椎节段活动度影响小,可能会降低相邻节段退变的发生。
- 陈肇辉付强王聪侯铁胜
- 关键词:腰椎非融合邻近节段退变
- 分期前后路手术治疗严重胸腰段和腰椎骨折的疗效分析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分期前后路治疗严重胸腰段和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5年3月至2009年3月期间收治的23例严重胸腰段和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7例,女6例;年龄19~53岁,平均38.2岁。AO分型:C1型6例,c2型14例,c3型3例。手术均采用I期后路减压固定、Ⅱ期前路椎管减压、自体髂骨或钛网植入术。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评分标准评定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通过影像学比较伤椎椎体前后缘高度变化、Cobb角的矫正及丢失情况及椎管侵占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12—60个月(平均34个月)随访。脊髓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伤椎椎体前缘、后缘平均高度术后均显著恢复(P〈0.001),末次随访无明显丢失(P〉0.05)。脊柱后凸Cobb角由术前平均26.8°±4.5°恢复至术后5.6°±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末次随访时为平均6.7°±4.9°,无明显丢失(P=0.42)。椎管狭窄率由术前平均61.6%±9.8%明显降至术后的4.6%±3.9%(P〈0.001)。结论分期前后路手术治疗严重胸腰段及腰椎骨折有利于伤椎得到牢固的三柱稳定,且减压彻底,能有效地防止复位丢失,是治疗严重胸腰段和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
- 李忠海马辉陈家瑜陈肇辉侯铁胜王聪张海龙
- 关键词:腰椎骨折胸腰段骨折
- 单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行腰椎间融合术的临床效果分析
- 目的 通过比较单、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进行椎间融合术的融合率、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费用及住院时间,分析单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行椎间融合术的临床效果。
- 马辉王聪沈洪兴何大为傅强朱晓东栗景峰白玉树李明
- 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对大鼠急性脊髓半切损伤的早期神经保护作用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研究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methylprednisolone,MP)对大鼠急性脊髓半切损伤的早期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50只SD大鼠随机取10只仅行椎板切除,作为对照组。其余40只随机分为2组,脊髓半切损伤组及MP治疗组各20只。各组动物再随机平分为2个小组,分别在脊髓半切损伤后1d、7d进行BBB法神经功能评分、脊髓组织形态学观察、神经中丝(neurofilament NF)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免疫组化测定。结果脊髓半切损伤后立即使用大剂量MP明显提高了伤后7d时MP治疗组的BBB评分;对损伤脊髓的组织形态学有明显改善;明显提高了NF的表达,抑制了GFAP的表达。结论早期大剂量使用MP对大鼠急性脊髓半切损伤有神经保护作用。
- 刘爱刚赵杰王聪陈志明徐浩袁健东
- 关键词:甲泼尼龙脊髓损伤免疫组织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