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生文

作品数:27 被引量:136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震局地震监测、预测、科研三结合课题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5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19篇地震
  • 7篇断层
  • 6篇震源
  • 6篇跨断层
  • 5篇视应力
  • 4篇形变
  • 4篇震前
  • 4篇M
  • 3篇地震序列
  • 3篇地震预报
  • 3篇震后
  • 3篇震后趋势
  • 3篇震源机制
  • 3篇震源机制解
  • 3篇中小地震
  • 3篇小地震
  • 2篇地壳
  • 2篇地球
  • 2篇地球自转
  • 2篇地震发生

机构

  • 18篇中国地震局
  • 16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辽宁省地震局
  • 1篇中国地震台网...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信息技术有限...

作者

  • 27篇王生文
  • 8篇李艳娥
  • 8篇郭祥云
  • 8篇陈学忠
  • 6篇叶庆东
  • 6篇王宁
  • 4篇余大新
  • 4篇毛远凤
  • 3篇王恒信
  • 3篇陈丽娟
  • 2篇隗永刚
  • 2篇王世进
  • 2篇丁志峰
  • 2篇王林瑛
  • 2篇杜石磊
  • 2篇丁宁
  • 2篇尹海权
  • 1篇陈长云
  • 1篇赵仲和
  • 1篇何庆龙

传媒

  • 5篇地震工程学报
  • 4篇地震
  • 4篇国际地震动态
  • 2篇中国科技信息
  • 2篇地震学报
  • 2篇震灾防御技术
  • 1篇地质论评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华北地震科学
  • 1篇中国地震
  • 1篇大地测量与地...
  • 1篇地震预报论坛...

年份

  • 1篇2021
  • 6篇2018
  • 5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6篇2014
  • 2篇2013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川滇地区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及构造应力场的研究
地震是地壳岩层在区域应力场作用下,累积应变能达到一定程度,岩层发生破裂和错动而产生的.利用中小地震矩张量反演得到的地震矩、震源机制解、震源深度等参数可以解释断层在地震前后具体的运动情况,并为地震灾害评估、震后地震应急服务...
郭祥云陈学忠王生文
广西龙滩水库地壳Q_S二维成像被引量:3
2018年
本文收集了广西龙滩水库地震监测台网2006年9月至2016年12月精定位后的3 382次ML≥0地震的数字波形资料,采用二维衰减成像技术获得了龙滩水库库区的Q_S二维分布图像。结果显示:龙滩水库库区Q_S的横向不均匀变化明显,Q_S低值区围绕着库区近似呈环形分布;在Q_S低值分布区附近,大多为河流与断裂带的交汇处;Q_S低值分布主要对应于透水性较强的岩性地区。以上现象表明Q_S低值分布受水、断裂、岩性等3种因素的影响,由此初步推断库水可能沿着断裂上的岩石破碎带及节理、裂隙发育地区和具有较强透水性岩层区域向下渗透,使得岩石孔隙中充满流体,内摩擦增大,地震波剧烈衰减,从而使Q_S值大幅下降。结果还表明:大多数地震发生在Q_S高、低值过渡区域,这种"软"、"硬"介质的交界处,容易积累应变能,孕育地震。这是由于当Q_S高、低值过渡区域受到水的加载作用及其对裂隙边界的润滑作用,发震断层的抗剪强度降低,使滑动容易产生,从而诱发地震。
叶庆东阎春恒王生文毛远凤余大新闫琳琳
关键词:龙滩水库Q值震源谱
震源力学参数在震后趋势判定中的应用研究
震源区及其邻近区域应力水平的增强现象是中强地震及地震序列强余震发生前的一个重要特征,监视震源区及其邻近区域应力水平是中强震震后趋势判定的重点途径之一。由于震源力学参数,如视应力、应力降、拐角频率含有震源区应力水平变化的信...
王生文
关键词:震后趋势地震序列
文献传递
跨断层相关标准可行性研究
2015年
跨断层形变监测是一种物理意义明确,监测手段简单的观测手段,该手段主要用于监测断层形变,然而随着监测仪器设备的更新以及科研人员对断层活动性的认识,用于跨断层监测相关的场地勘选、建设以及测量标准难以满足地震预测的目的,这已成为阻碍该手段发展的重要原因,本文针对跨断层相关标准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其可行性,提出了新标准建立的必要性。
王宁王生文李敏
关键词:断层活动性形变监测地震预测形变场活动构造带
基于构造物理模拟实验的隐伏断层跨断层场地监测效果分析--以宁河场地为例被引量:2
2021年
以宁河跨断层场地为例,运用砂箱实验方法进行构造物理模拟实验,结合现有的浅层地震剖面结果和跨断层监测数据,分析跨断层场地监测对隐伏断层断裂活动监测是否有效。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当观测精度高于误差时,跨断层场地监测能有效监测隐伏断层活动。模拟的断裂剖面与浅层地震剖面结果中断层分布和发育情况基本一致,隐伏断层活动可引起地表形变。由于各次级断裂的倾向不同,跨断层监测数据可能产生逆断层假象。同时提出宁河跨断层场地水准点位分布情况模式图。
丁宁谢瑜陈长云王生文刘芳彤
关键词:隐伏断层物理模拟砂箱实验
天津某工业公司机械振动激发波的特征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对天津某重型工业公司机械产生振动的不同点的地面振动加速度进行测量。首先测定该机械振动的振级,为振动影响评价提供依据;其次采用频谱分析确定机械诱发振动的优势频率为5.1Hz、5.6Hz及12.5Hz;再利用相关分析计算各点与振源附近点(O点)的相关系数并讨论相关系数产生差异的原因;最后采用地震学的面波法测量该公司与受影响工厂间的面波群速度及对应波长:5.1Hz、5.6 Hz、12.5 Hz对应的群速度分别为86 m/s、97 m/s、105 m/s,对应的波长为16.8 m、17.4m、8.6m,为机械振动的减隔振设计提供基本参数。
叶庆东毛远凤王生文管见郭俊峰
关键词:频谱分析群速度
利用纵、横波的拐角频率比值和位移谱零频极限比值计算波速比——以芦山M_S7.0地震序列为例被引量:6
2015年
使用区域固定台网数字地震记录资料,计算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MS7.0地震余震序列的震源谱参数,通过纵、横波的拐角频率比值和纵、横波位移谱零频极限比值计算波速比。结果显示:1拐角频率比值得到的波速比平均值约为1.27,零频极限比值得到的波速比平均值约为1.67,零频极限比值得到的结果更接近泊松介质的波速比1.73;2两种方法得到的波速比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主震后均处于较低异常水平,最后一个MS5.4余震后,波速比回返升高;3零频极限比值得到的波速比异常形态较明显,在3个MS5.4余震前都呈现出"降低-回返"的过程,在回返之后发生最大余震;4在数据处理过程中,是否对介质做非弹性衰减校正对两种方法的结果影响不大;5单台波速比与多台波速比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陈丽娟陈学忠李艳娥王生文郭祥云
关键词:波速比
川滇地区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及构造应力场的研究被引量:26
2014年
利用目前国际上较为流行和普遍接受的基于P波初动符号和振幅比HASH方法,研究给出川滇地区2003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1 893次M3.0以上地震震源机制解。选择1 651个可靠的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采用基于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的Hardebeck和Michael的阻尼区域应力场反演方法,研究区域的水平最大主压应力方向。结果表明:川滇菱形块体南段红河断裂带尾部左右两侧应力方向相同,水平最大主压应力NW-SE向;川滇菱形块体内部以丽江—小金河为界呈现出不同的应力状态,位于分界线以南的滇中块体水平最大主压应力NW-SE向,而在分界线以北取向基本上沿NS方向;从青藏高原内部到川滇菱形块体东边界应力方向整体有一定的顺时针旋转趋势;块体东边界从北部的NNE-SWW向逐渐过度到南部的NW-SE向。滇西及滇西南水平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与构造方向基本平行,为近SWW-NEE向。
郭祥云陈学忠王生文王恒信
关键词:震源机制解应力场
地震预警台网密度优化:加利福尼亚州研究实例
2014年
引言 地震预警系统能快速检测地震的发生并对可能来临的地面震动发出警告。目前,日本和墨西哥已经存在公共预警系统,包括美国西海岸在内的许多其他地区也在发展地震预警系统。在地震预警系统的设计中,调研企业和公众主动利用预警信息的方式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H.SerdarKuyukRichardM.Allen王生文赵仲和
关键词:地震预警系统美国西海岸
山东地区地震视应力时空变化特征研究被引量:16
2015年
本文使用山东地区中小地震的地震数字波形资料,基于Brune圆盘模型得到了2001年1月至2011年7月206个ML≥2.0地震的辐射能量、地震矩、视应力等震源动力学参数。震源参数标度关系分析结果显示,视应力呈现随地震矩增加而增加的趋势,但在视应力较低的2008年9月至2011年3月ML≤2.8震级段,视应力和地震矩之间没有趋势性关系。视应力时空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山东地区2004年至2007年应力水平明显升高,视应力高值主要集中于安丘—昌邑、莒县—郯城、聊城—兰考断裂、胶东半岛等地区,2009年后处于应力较低水平,但2011年3月开始有升高现象,值得继续关注。
李艳娥陈丽娟王生文郭祥云陈学忠
关键词:视应力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