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晨
- 作品数:162 被引量:2,590H指数:34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历史地理医药卫生更多>>
- 库车坳陷脆性构造序列及其对构造古应力的指示被引量:17
- 2006年
- 在对野外脆性构造(主要是节理和断层)大量观测的基础上,根据它们与应力的关系,讨论了库车坳陷白垩纪末期以来的古构造应力时空变化.结果表明,在库车坳陷脆性构造中,早期隆升作用形成的主要发育在中生界的NEESWW向系统节理被晚期同构造期的在中生界与上第三系均发育的NNWSSE向和NWSE向节理切割并改造,这是对区域上构造应力场在进入新近纪时从弱伸展变化到强烈挤压这一过程的响应.基于断层滑动分析的古应力反演结果显示,此时盆山边界处以近NS向伸展应力状态占主导,而坳陷内部则表现为近NS向和NWSE向挤压应力状态.说明在进入新近纪后,最大主应力(σ1)方向从垂向变成水平,应力场发生了转变.此后的天山快速垂向隆升是库车坳陷北缘和内部应力状态存在差异的原因.
- 张仲培王清晨王毅李铁军
- 关键词:节理断层古应力
- 华南板块早中生代陆内造山过程--以雪峰山-九岭为例被引量:25
- 2015年
- 雪峰山-九岭造山带位于华南板块的中心区域,是一条典型的陆内造山带。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观察,雪峰山在早中生代经历了3期构造变形:D1为上部指向NW的韧性剪切,D2代表了一期反向褶皱-逆冲构造事件,以及D3期的水平挤压形成的直立的褶皱、劈理和线理。而在九岭,早中生代大规模脆-韧性域构造变形叠加在早古生代韧性变形之上,形成了一系列极性NW逆冲断层和不对称褶皱。雪峰山-九岭陆内造山带形成于早中生代,造山作用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245~225Ma的挤压变形阶段和225~215Ma的垮塌-岩浆侵位阶段。雪峰山-九岭造山带的构造特点表明,华南板块东南缘古太平洋板块向北西方向的俯冲可能引发了早中生代的陆内造山过程。
- 褚杨林伟FAURE Michel王清晨
- 关键词:早中生代陆内造山
- 广西来宾蓬莱滩剖面中上二叠统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背景被引量:22
- 2011年
- 广西来宾地区中上二叠统广泛发育硅质岩,蓬莱滩剖面和铁桥剖面是本地区中上二叠统出露最好的剖面。本文对蓬莱滩剖面28件硅质岩(分别为中二叠统茅口组3件与上二叠统合山组25件)的主量和稀土元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并结合岩石学特征,认为:蓬莱滩剖面合山组硅质岩沉积于受到陆源物质影响的边缘海盆环境,它们的硅质主要来源于硅质生物,为生物成因;而其茅口组硅质岩则沉积于远离陆源物质影响的边缘海盆环境,它们的硅质主要来源于热液,为热液成因。通过与铁桥剖面的热液成因硅质岩的沉积背景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中晚二叠世时期,来宾地区为富硅的边缘海盆环境,而陆源物质输入程度的差异是造成本地区形成不同成因硅质岩的主要因素。
- 邱振王清晨严德天
- 关键词:硅质岩地球化学
- 地质观测、地震剖面和重力测量的综合方法在前陆褶皱冲断带的应用:以天山北麓呼图壁河剖面为例被引量:5
- 2014年
- 褶皱逆冲带的几何学研究是造山带研究的热点,但是无论是传统构造地质学方法还是地球物理学方法都在研究褶皱逆冲带几何特征时存在多解性.为了制约这种多解性,本文以天山北麓的呼图壁河剖面为列,介绍一种地质与地球物理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该方法首先沿呼图壁河剖面进行详细的地表观测,获取地表的构造地质数据形成初步的地质模型,其次结合地表构造和钻井分层数据,对收集到的石油地震剖面进行重新解释.然而,地震反射数据只分布在盆地内部,在盆山结合带缺失或者不清晰,因此对该剖面进行了重力测量并计算出布格重力异常.结合盆地各沉积地层和基底密度值,用重力正演方法模拟呼图壁河剖面的密度结构.研究结果显示沿呼图壁河剖面并不存在天山北缘断裂,盆地的沉积盖层可以从准噶尔盆地连续过度到天山内部并不整合覆盖在天山古生代基底之上.这一结果与西段金钩河剖面的天山基底逆冲到准噶尔盆地显然不同,说明了天山北缘盆山结合带构造的多样性.利用平衡剖面技术,恢复的呼图壁河平衡剖面缩短量约为4.8km,对比前人研究,说明了天山北缘的缩短量沿东西方向存在显著的不均一性.本研究也说明这种构造地质与地震及非震地球物理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广泛地被应用于褶皱逆冲带.
- 陈科GUMIAUX CharlesAUGIER Romain陈岩梅岩辉林伟王清晨
- 关键词:地震剖面
- 大别造山带超高压变质岩折返隆升的地层学证据——毛坦厂组榴辉岩砾石的启示被引量:50
- 2002年
- 大别山北缘地区发育厚达近万米的中新生代碎屑岩,它们记录着大别造山带自侏罗纪以来的演化历史。在安徽省六安地区毛坦厂组中,发现多块榴辉岩砾石。砾石新鲜,质地坚硬,表明属于第一旋回砾石。榴辉岩由石榴子石、多硅白云母、绿帘石、石英、金红石等组成。具有明显的退变质作用,发育以钠长石和闪石类组成的后成合晶、以及石榴子石周边的次变边。石榴子石以铁铝榴石和钙铝榴石为主,属于C类榴辉岩。根据其特征应该属于大别山南部和北部超高压榴辉岩。毛坦厂组层位确切,古生物化石和同位素年龄都表明以晚侏罗世为主。这一发现表明,在晚侏罗世,以榴辉岩为代表的造山带根部物质,即:超高压变质岩已经出露地表,并作为毛坦厂组的物源。因此,大别造山带超高压变质岩折返到地表,最迟在晚侏罗世。
- 李双应岳书仓王道轩刘因王清晨李任伟孟庆任金福全
- 关键词:大别山造山带超高压变质带退变质作用地层学
- 大陆深俯冲作用:来自超高压变质岩的证据被引量:8
- 1999年
- 自80年代末在大别山-苏鲁地区发现含柯石英榴辉岩之后,该区即成为研究超高压变质作用和碰撞造山作用及其地球动力学的热点地区。本文总结了大陆深俯冲的证据及超高压变质作用的近期研究进展,并展望该领域的研究趋向。
- 从柏林王清晨叶凯
- 关键词:超高压变质岩变质岩
- 辽东半岛晚中生代伸展构造--华北克拉通破坏的地壳响应被引量:44
- 2011年
- 位于华北克拉通东部的辽东半岛记录了大量的晚中生代的伸展构造,其中包括:(1)具有氧化条件下沉积的陆相碎屑岩和溢流喷出的火山岩作为充填物质的半地堑盆地;(2)低角度拆离断层;(3)同构造花岗岩;(4)变质核杂岩.上述伸展构造在区域尺度上均具有NW-SE向的伸展方向.拆离断层具有NW-SE向的矿物拉伸线理和上部指向NW的剪切变形;同构造花岗岩的矿物拉伸线理也为NW-SE向,但表现为上部指向NW或SE的剪切变形.同位素年代学的测量结果指示了变形的时间在130~120Ma.这些伸展活动导致了同构造花岗岩和核部杂岩的快速隆升和折返.根据岩浆岩发育特征和辽东半岛伸展构造、岩浆作用的时空关系判断,华北克拉通破坏可分为侏罗纪地壳弱伸展和白垩纪强地壳伸展两个阶段.
- 林伟王清晨王军王非褚杨陈科
- 关键词:辽东半岛华北克拉通破坏
- 大别山南部高压-超高压变质地体的峰期变质条件被引量:4
- 2004年
- 长期以来 ,人们普遍认同南大别高压 超高压变质地体是由“冷”、“热”榴辉岩带组成的观点 ,但关于两者的接触关系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认识。本次研究重点解剖大别山太湖地区花凉亭水库附近地区 ,力图通过对各类榴辉岩峰期变质P T条件的研究 ,揭示南大别变质地体的地质结构。全区由南向北出露 4种岩石 :云母片岩、黑云母片麻岩、花岗片麻岩和绿帘黑云斜长片麻岩。榴辉岩多呈大小不等的透镜体、岩块或层状分布于后 3类岩石中。根据内洽地质温压计的计算结果 ,并结合各类榴辉岩的地理位置 ,可以看出榴辉岩的峰期变质P T条件自朱家冲经水口、大坝至金河桥是渐次增高的 ,并没有明显的压力差存在 ,其中水口、大坝附近的榴辉岩相当于高压 /超高压过渡环境中形成的榴辉岩。因此 ,我们认为南大别变质地体是一个连续的整体 ,“冷”、“热”榴辉岩带并不是以断层形式相接触的 ;
- 石永红王清晨
- 关键词:榴辉岩
- 库车坳陷北部白垩系磁性地层划分被引量:7
- 2005年
- 塔里木盆地北缘库车坳陷白垩系年代地层归属以往争议颇大. 通过对库车坳陷北部库车河剖面和克孜勒努尔沟辅助剖面共约927.4 m的地层265个采点446个样品进行的详细的磁性地层学研究, 建立了该区白垩系的磁极性变化序列. 钙质超微化石研究揭示巴什基奇克组顶部有晚白垩世沉积, 文中进一步确认其大致与晚白垩世坎潘(Campanian)中晚期~马斯特里赫特期(Maastrichtian)相当, 跨越时限约为79.1~65.6 Ma, 这与钙质超微化石所反映的时代特征有可比性; 而亚格列木组-巴西盖组地层连续, 可对比M18负向带~M3极性时, 相当于贝里阿斯期(Berriasian)至巴列姆(Barremian)早期, 年龄约为141.9~124.1 Ma, 属于早白垩世早中期. 巴什基奇克组与下伏地层很可能为不整合接触, 其间缺失了巴列姆(Barremian)晚期~坎潘(Campanian)早期地层.
- 彭守涛李忠黄宝春刘涛王清晨
- 关键词:白垩系磁性地层磁性地层学北部钙质超微化石塔里木盆地北缘
- 广西来宾中上二叠统硅质岩海底热液成因的地球化学证据被引量:43
- 2011年
- 广西来宾中上二叠统(茅口组和吴家坪组)硅质岩可按岩性分为两类,第一类为钙质硅岩,主要发育在茅口组,第二类为硅岩,主要发育在吴家坪组.地球化学分析表明,这两类硅质岩具有极低的Al2O3与TiO2含量(分别为0~0.23%和0.001%~0.024%)和ΣREE(0.55~9.94ppm),较高Fe2O3/TiO2比值(17~443,平均为111),低Al2O3/(Al2O3+Fe2O3)比值(0~0.26,平均为0.09)且Ce负异常(0.24~0.46,平均为0.35)显著,接近大洋中脊附近硅质岩的平均值0.29,而小于远洋盆地的平均值0.60,表明它们形成于远离陆源物质干扰而受热液作用影响的海盆环境,其硅质主要来源于海底热液.通过讨论本区的地层中硅质含量高低与海底热液活动强弱相应的对应关系,并结合Eu异常和ΣREE/Fe比值变化,认为本地区中晚二叠世可能一直存在着热液活动,且吴家坪期比茅口期更为强烈,并推测与峨眉山玄武岩喷发事件有成因联系.
- 邱振王清晨
- 关键词:硅质岩地球化学海底热液峨眉山玄武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