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淑芹

作品数:45 被引量:382H指数:12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1篇腹腔
  • 19篇腹腔镜
  • 18篇小儿
  • 13篇先天
  • 13篇先天性
  • 12篇手术
  • 11篇外科
  • 10篇切除
  • 9篇胆总管
  • 9篇胆总管囊肿
  • 9篇囊肿
  • 8篇切除术
  • 8篇闭锁
  • 6篇先天性胆总管...
  • 6篇肝移植
  • 5篇外科手术
  • 5篇畸形
  • 5篇儿童
  • 5篇肛门
  • 4篇胆道

机构

  • 45篇北京大学第一...
  • 14篇首都儿科研究...
  • 1篇北京军区总医...
  • 1篇苏州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山西省儿童医...
  • 1篇首都儿科研究...

作者

  • 45篇王淑芹
  • 40篇李龙
  • 37篇黄柳明
  • 31篇刘宝富
  • 29篇雷宇
  • 26篇余奇志
  • 21篇贾钧
  • 21篇王平
  • 21篇刘刚
  • 17篇付京波
  • 13篇张军
  • 11篇刘钢
  • 11篇侯文英
  • 10篇刘树立
  • 8篇贾军
  • 5篇刘雪来
  • 5篇王莹
  • 3篇王锋
  • 3篇马丽霜
  • 2篇叶辉

传媒

  • 12篇中华小儿外科...
  • 11篇中国微创外科...
  • 7篇临床小儿外科...
  • 4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新生儿科杂志
  • 1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中华围产医学...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中华泌尿外科...
  • 1篇北京医学
  • 1篇腹腔镜外科杂...
  • 1篇中华妇幼临床...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5篇2008
  • 6篇2007
  • 5篇2006
  • 5篇2005
  • 10篇2004
  • 8篇2003
  • 3篇2002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儿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被引量:3
2006年
王锋刘雪来李龙付京波余奇志刘刚黄柳明刘宝富雷宇王淑芹贾钧
关键词:术后胆道并发症肝移植小儿回顾性分析
腹腔镜行巨大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切除术的探讨被引量:7
2003年
目的对腹腔镜下行巨大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oux-Y吻合术进行探讨。方法对7例巨大胆总管囊肿(直径11~21cm)行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oux-Y吻合术。术中行囊肿穿刺减压,切除胆囊,然后从扩张囊肿的中部横断囊肿前壁吸出胆汁,将囊肿壁全层分7~8块逐渐彻底切除。结果7例患儿均顺利完成巨大胆总管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oux-Y吻合术,无中转开腹手术者。手术时间5.5h~7.6h,平均6.3h;出血量5ml~15ml;6例患儿切除远端囊肿时未找到与胰管相通的管道,仅1例见到明确的远端狭窄的肝管予以结扎。术后无切口感染、胆漏、胰漏和肠梗阻发生,均3d拔除腹腔引流管。术后住院时间4d~6d。随访3个月~19个月,无胆管炎和结石发生,肝功能检查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腹腔镜下巨大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oux-Y吻合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
李龙付京波余奇志刘刚黄柳明刘宝富雷宇王淑芹贾钧王平
关键词:腹腔镜巨大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切除术手术治疗
直肠粘膜及内括约肌切除对预防巨结肠根治术后肠炎的影响被引量:16
2004年
目的探讨经肛门直肠粘膜及内括约肌切除对预防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后继发巨结肠性肠炎发生的作用。方法对89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在根治术同时行经肛门直肠粘膜及内括约肌大部切除。结果本组89例术后获随访77例,随访时间3~26个月,仅2例患儿分别于术后4个月和6个月有一次肠炎病史,术后肠炎发生率为2.6%,比术前明显减少(P<0.01)。随手术后时间的延长,污便的发生率由27.3%下降至2.6%。肛门直肠测压结果显示:对照组肛管静息压力为27.9±9.6mmHg;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手术前的肛管静息压力为37.9±12.5mmHg,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手术后1个月,2个月,2个月和6个月肛管静息压力分别为20.2±6.4mmHg,21.4±8.8mmHg,22.8±10.4mmHg和24.8±9.9mmHg,手术后肛管静息压力比手术前明显减低(P<0.01),术后6个月内患儿的肛管静息压力有上升的趋势,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经肛门直肠粘膜及内括约肌切除安全易行,可有效地预防术后肠炎的发生。
李龙付京波余奇志刘刚黄柳明刘宝富雷宇王淑芹贾钧王平
关键词:巨结肠外科学直肠外科学外科学
腹腔镜在6月龄以内新生儿和婴儿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附297例报告)被引量:16
2007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在新生儿和小婴儿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2001年1月~2007年5月,我们对297例新生儿及小婴儿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年龄生后2小时~6个月,其中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80例,梗阻性黄疸67例,腹股沟斜疝35例,胆道闭锁31例,中高位肛门闭锁21例,胆汁黏稠21例,先天性膈疝7例,空肠闭锁7例,胆总管囊肿6例,先天性巨结肠5例,十二指肠膜式狭窄5例,肾积水3例,食管裂孔疝2例,食管闭锁2例,肠旋转不良2例,小肠梗阻1例,肠套叠1例,先天性肌性斜颈1例。结果诊断性手术胆道造影术67例;操作简单的中小手术如幽门环肌切开术80例,疝囊高位结扎术35例,胆道冲洗术21例,十二指肠膜式狭窄手术5例,肠旋转不良Ladd手术2例,肠套叠复位术1例,肠粘连松解术1例,胸锁乳突肌松解术1例;复杂性大手术如肝门空肠吻合术31例,肛门成形术21例,膈疝修补术7例,肠闭锁肠切除吻合术7例,肝管空肠吻合术6例,长段型巨结肠根治术5例,肾盂成形术3例,食管闭锁2例,食管裂孔疝胃底折叠术2例。无术中大出血、无术中及术后需要输血者、意外损伤及围手术期死亡病例。腹腔镜下完成手术294例,3例胆道闭锁因术中肝门渗血中转开腹手术。术后随访2个月~6年,无明显远近期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技术是诊断、治疗新生儿和小婴儿疾病的安全、可靠的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美容效果满意等优势。
马丽霜李龙黄柳明刘钢王淑芹马继东张军王莹
关键词:腹腔镜新生儿婴幼儿消化道畸形
腹腔镜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治疗52例3岁以内婴幼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被引量:14
2008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治疗3岁以内婴幼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疗效。方法2001年4月~2007年3月,采用腹腔镜技术治疗3岁以内婴幼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52例,其中囊状扩张44例,梭形扩张8例。12例(23%)患儿合并肝门部肝管狭窄,行肝管扩大成形术;采用四孔技术和3~5 mm手术器械完成胆道造影、胆囊和胆总管囊肿壁全层彻底切除;延长脐部切口提出空肠,直视下行Roux—en—Y空肠吻合,然后还纳肠管;经结肠后上提空肠的肝支,镜下将肝管与空肠连续吻合。结果52例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平均手术时间226 min(160~455 min),手术中出血量5~10 ml,无手术中需要输血者。1例肝门胆管狭窄的患儿术后胆漏,持续腹腔引流26 d,自然愈合。术后1~2 d进食,无并发症患儿住院3~6 d。52例术后随访3~72个月,平均32.6月,肝功能正常,无并发胆管狭窄和胆管炎,无结石和胰腺炎发生。结论腹腔镜胆总管囊肿彻底切除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手术治疗3岁以内婴幼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安全、可靠,镜下放大的手术视野有利于精确的手术操作。
侯文英李龙刘树立黄柳明张军王莹刘钢王淑芹余奇志
关键词:胆总管囊肿腹腔镜手术肝管空肠吻合术婴幼儿
先天性膈疝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经验被引量:7
2002年
为提高新生儿先天性膈疝(CDH)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水平,对28例先天性膈疝病例进行临床特征、手术过程回顾性分析。全部进行正位及侧位胸部X-线检查,5例做上消化道造影,13例做血气分析。X-线证实胸腔内有含水的肠管,腹腔没有气体,部分患儿有胃食管返流(GER)、存在吸入性肺炎或脑发育不全;血气分析显示部分婴儿严重的缺氧、呼吸性酸中毒;消化道造影显示结肠或小肠在胸腔内。结果:2例新生儿放弃治疗,26例患儿手术治疗,3例死亡,23例病人恢复良好。结论:对患有先天性膈疝的新生儿必须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
王淑芹王平刘宝富
关键词:先天性膈疝外科手术预后
Duckett联合Duplay术修复重度尿道下裂
2005年
目的评价Duckett联合Duplay术式修复重度尿道下裂的疗效.方法重度尿道下裂患儿70例,一次成型尿道,远端用Duckett岛状皮瓣缝合皮管,近端采用尿道口附近阴囊皮肤做Duplay成型尿道,与Duckett管相吻合.对其中28例术后随访0.5~3年.结果 70例手术中,一次手术成功65例,并发症尿瘘3例,尿道狭窄伴憩室2例.所有患儿术后阴茎外观正常,排尿成线,与既往采用阴囊带蒂岛状皮瓣治疗重度尿道下裂54例中治愈40例(74%)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Duckett联合Duplay术式对修复重度尿道下裂效果良好,外形满意,并发症发生率低,除发生合并症外,不需Ⅱ期手术.
王淑芹雷宇刘宝富李龙
关键词:尿道下裂尿道成形术
小儿肝移植的探讨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 本研究探讨肝移植治疗小儿终末期肝病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我院分别于2 0 0 1年 11月至 2 0 0 2年 12月对 7例患儿 (先天性胆道闭锁 5例 ,先天性肝纤维化 1例和肝脏血管内皮肉瘤 1例 )进行肝移植术 ,患儿年龄 6个月至 12岁。其中亲体部分肝移植术两例 ,供体分别为患儿的母亲和父亲。手术分别切取供体的右半肝和左外侧叶。受体行保留下腔静脉的全肝切除术 ,然后将供肝进行原位移植。减体积肝移植 3例 ,取左半肝和左外侧叶为移植物。割离式肝移植 2例 ,分别取左外后叶和右后叶为移植物。结果  7例患儿分别移植肝重 2 6 0~ 5 6 5 g ,亲体肝移植的两例供体随访 14~ 15个月 ,均无并发症健康生活。接受移植的 7例患儿中 6例术后已经分别健康存活 15~ 1个月 ,1例于术后第 5天死于心功能衰竭。结论 肝移植是治疗小儿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方法 ,术前准确的血管影像学检查 。
李龙余奇志黄柳明贾军刘宝富王淑芹雷宇刘钢王平
关键词:小儿肝移植先天性胆道闭锁先天性肝纤维化
经肛门直肠黏膜及内括约肌切除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技术要点和疗效被引量:11
2008年
目的探讨肛门内括约肌大部切除对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技术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从2001年7月至2006年12月,对127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根治术中进行内括约肌大部切除,手术时患儿年龄8d~16岁,平均年龄0.96岁,小于3个月的33例,其中新生儿12例。术前43例(33.8%)有肠炎病史,手术方法:在齿线水平的直肠黏膜与肛管皮肤的交界处环周切开黏膜及肛门内括约肌;沿内、外括约肌之间隙向盆腔侧分离1cm后;在前壁切开直肠的肌层至黏膜下层,沿着黏膜下层向上分离直达腹膜返折水平切开肌鞘,入腹腔;在后壁沿着直肠纵肌,一直向上分离至相应的腹膜返折水平。将正常结肠拖出至肛缘水平与肛管黏膜皮肤相吻合。结果本组127例患儿均经肛门行内括约肌和直肠后壁肌鞘切除术,目前106例患儿术后已随访1至7年,术后仅2例患儿有肠炎病史,术后肠炎发生率为1.8%,比术前明显减少(P〈0.01)。3例(2.7%)患儿手术后便秘,1例在外院确诊为结肠神经元发育不良症,行结肠切除手术后治愈。手术后1个月时污便的发生率37.6%,随手术后时间的延长,手术后6个月时污便下降至1.8%。肛门直肠测压结果显示:对照组肛管静息压力为(27.9±9.6)mmHg;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手术前的肛管静息压力为(37.9±12.5)mmHg,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0.(15);手术后1、2、3、6个月肛管静息压力分别为(20.2±6.4)、(21.4±8.8)、(22.8±10.4)、(24.8±9.9)mmHg,手术后肛管静息压力比手术前明显减低(P〈10.01),术后6个月内患儿的肛管静息压力有上升的趋势,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经肛门内括约肌大部切除安全易行,可有效地预防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术后肠炎和便秘的发生。
李龙刘树立付京波张军侯文英刘刚黄柳明王淑芹贾钧
关键词:HIRSCHSPRUNG病肠炎肛门括约肌
远端脾肾静脉分流手术治疗肝外型门脉高压的探讨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探讨保留脾脏、远端脾静脉肾静脉分流手术治疗肝外型门脉高压的效果。方法本组手术患儿15例,术前经多普勒超声检查门静脉主干呈海绵窦样改变。术中首先经小肠系膜Ⅲ级静脉和脾静脉分支行静脉压力测定及造影。然后将胰腺上下缘及背侧游离;将胰腺内走行的脾静脉游离,结扎切断与胰腺之间的细小分支,远端至脾静脉与肠系膜上静脉或肠系膜下静脉汇合处,近端至脾门;最后将脾静脉距肠系膜上或下静脉0.5cm处切断,闭合肠系膜上静脉侧断端,将脾静脉与左肾静脉端一侧吻合;同时结扎胃冠状静脉、胃左静脉和胃网膜左静脉而保留胃短血管。结果15例患儿实施远端脾-肾分流手术,手术时间平均3.5h,手术失血10~30ml;无需输血者。分流前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压力平均值分别为28.4cmH2O和28.1cmH2O,分流后平均值分别为24.7cmH2O和12.6cmH2O,脾静脉压力明显降低(P<0.01)。分流后脾脏缩小,被膜皱缩。2例手术后患儿出现乳糜腹,保守治疗1个月后自然消失。患儿随诊6个月~2年无再发消化道出血者,脾脏大小均回缩。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均在正常水平。超声多普勒检查,脾肾静脉吻合口通畅。结论远端脾静脉-肾静脉分流术是治疗小儿肝外型门静脉高压的有效途径之一,具有保留脾脏。
李龙付京波余奇志刘刚黄柳明刘宝富雷宇王淑芹贾钧王平
关键词:门静脉外科学脾肾分流术外科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