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泽伟

作品数:4 被引量:31H指数:4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佛山市医学类科技攻关项目佛山市科技局立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内镜
  • 1篇早期胃癌
  • 1篇造瘘
  • 1篇造瘘术
  • 1篇去泡剂
  • 1篇黏膜
  • 1篇黏膜下
  • 1篇黏膜下剥离术
  • 1篇瘘术
  • 1篇胃癌
  • 1篇胃镜
  • 1篇胃镜检查
  • 1篇胃造瘘
  • 1篇胃造瘘术
  • 1篇细胞
  • 1篇链霉蛋白酶
  • 1篇淋巴
  • 1篇淋巴细胞
  • 1篇膜下
  • 1篇内镜黏膜

机构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王泽伟
  • 4篇黄鹤
  • 4篇伦伟健
  • 3篇梁晓燕
  • 3篇贾柳萍
  • 3篇刘浏
  • 1篇梁志忠
  • 1篇邓绿

传媒

  • 2篇现代消化及介...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年份

  • 2篇2015
  • 2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海博刀行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通过海博刀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早期胃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内镜发现的30例早期胃癌。进行超声内镜检查后,有5例因考虑侵犯固有肌层,未纳入分组,送外科手术治疗,其余25例均具有ESD指征并随机平均分为两组(海博刀组12例及常规组13例),分别应用海博刀或常规器械进行ESD治疗。结果成功完成ESD治疗,完整切除率均达100%,两组病变直径大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操作时间海博刀组(72.5±2.23)min明显少于常规组(80.5±1.25)min(P<0.05)。常规组2例出现术中内镜下可控制的大出血及术后迟发性出血;两组无1例出现皮下气肿、消化道瘘和胸腔腹腔继发感染。所有ESD剥离病变包膜完整,基底和切缘未见病变累及。术后随访海博刀组10例和常规ESD12例,共3例失访,两组均无1例病变残留和复发。结论通过海博刀行ESD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安全、有效,可以一次性完整切除病变,提供完整的病理学诊断资料,与常规器械行ESD相比具有较少的出血率及操作时间缩短优势。
黄鹤伦伟健梁晓燕王泽伟
关键词: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早期胃癌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在长期昏迷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在长期昏迷鼻饲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住院治疗的32例长期昏迷患者行PEG并密切随访,对患者造瘘前后的上消化道出血率、误吸率和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造瘘后上消化道出血率、误吸率和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造瘘前(P<0.05)。结论对于长期昏迷的患者,PEG能够减少因为长期置鼻胃管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误吸和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黄鹤梁晓燕伦伟健刘浏王泽伟孔结慧贾柳萍
关键词:内镜胃造瘘术昏迷患者
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对鉴别克罗恩病和肠结核的临床价值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在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和肠结核(intestinal tuberculosis,ITB)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T-SPOT.TB检测26例CD、22例ITB患者静脉血标本,统计分析T-SPOT.TB在CD和ITB中的阳性率及诊断ITB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比较T-SPOT.TB与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试验(purified protein derivative of tuberculin,PPD)诊断ITB的准确度。结果 T-SPOT.TB诊断CD、ITB的阳性率分别为7.7%、7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SPOT.TB诊断ITB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7.3%、92.3%、89.5%和82.8%,准确度(85.4%)高于PPD(63.3%)(P<0.05);与PPD联合诊断ITB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4%、65.4%、67.9%和85.0%,其准确度为75.0%。结论 T-SPOT.TB有助于鉴别CD和ITB,与PPD检测联合诊断ITB的敏感度较高。
刘浏梁志忠贾柳萍黄鹤邓绿王泽伟伦伟健
关键词:克罗恩病肠结核T淋巴细胞
链霉蛋白酶联合去泡剂在胃镜检查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6
2015年
目的探讨链霉蛋白酶联合去泡剂在胃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海人民医院门诊或住院部需行胃镜检查的患者94例,随机分为3组,去泡剂组(A组)30例,链霉蛋白酶组(B组)31例,联合组(C组)33例。A组患者胃镜检查前15min仅给予去泡剂,B组患者胃镜检查前15min仅给予链霉蛋白酶,C组患者胃镜检查前15min予以链霉蛋白酶联合去泡剂。观察3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胃不同部位可见度评分,内镜操作时间。结果 A组患者胃窦部、胃体下部、胃体上部、胃底的可见度评分高于B组,A组患者胃体上部与胃底的可见度评分高于C组,B组患者胃窦部、胃体下部、胃体上部、胃底的可见度评分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内镜操作时间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患者内镜操作时间长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镜检查时3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结论链霉蛋白酶联合去泡剂在胃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获得良好胃内可见度,缩短胃镜操作时间,且安全性好。
黄鹤梁晓燕伦伟健刘浏王泽伟孔结慧贾柳萍
关键词:胃镜检查链霉蛋白酶去泡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