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晔

作品数:6 被引量:33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中国中医科学院自主选题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镇痛
  • 4篇镇痛效应
  • 4篇微透析
  • 3篇三叉神经
  • 3篇三叉神经痛
  • 3篇神经痛
  • 3篇经痛
  • 2篇疼痛
  • 2篇体细胞
  • 2篇青藤碱
  • 2篇纹状体
  • 2篇纹状体细胞外...
  • 2篇细胞
  • 2篇细胞外
  • 2篇细胞外液
  • 2篇模型大鼠
  • 2篇脑内
  • 2篇脑内微透析
  • 2篇光化学法
  • 1篇单胺

机构

  • 6篇中国中医科学...
  • 3篇卡罗林斯卡医...
  • 2篇吉林大学
  • 2篇首都师范大学

作者

  • 6篇王晔
  • 5篇王丹巧
  • 4篇张莹
  • 3篇孙丹丹
  • 3篇赵小亮
  • 3篇徐晓军
  • 3篇张美玉
  • 3篇刘洋
  • 2篇徐奭
  • 2篇崔悦
  • 2篇牛晓红
  • 1篇赵佳
  • 1篇焦玥
  • 1篇王志国
  • 1篇李鹏
  • 1篇高天乐
  • 1篇崔月

传媒

  • 2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标记免疫分析...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年份

  • 1篇2014
  • 5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CQM对三叉神经痛模型大鼠的镇痛效应及其对脑内兴奋性氨基酸递质的影响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观察自拟处方CQM对光化学诱导的三叉神经痛模型大鼠镇痛效应及其对脑内兴奋性递质谷氨酸(Glu)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和光化学诱导三叉神经痛手术组,后者再分为模型组、加巴喷丁组(100mg·kg-1),CQM低、高剂量组(35,70 mg·kg-1)。采用机械痛敏测试的方法评价大鼠的疼痛行为,以机械痛阈反映药效。脑内微透析方法采集大鼠纹状体细胞外液,高效液相-荧光法检测其中Glu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光化学诱导的三叉神经痛模型大鼠的机械痛敏感行为明显增强(P<0.01),脑内Glu浓度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各用药组机械痛阈均有上升,其中CQM高剂量组在3个时间点显著升高(P<0.05),最高达到(23±7.3)g,加巴喷丁组在2个时间点显著升高(P<0.05),最高达到(20.5±9.2)g。而反映大鼠脑内Glu浓度的指标各用药组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CQM能减轻光化学诱导的三叉神经痛模型大鼠的机械疼痛敏感行为,其镇痛效应可能与降低纹状体细胞外液中Glu水平有关。
王晔王丹巧崔悦张莹孙丹丹赵小亮刘洋张美玉焦玥徐晓军徐奭
关键词:光化学法脑内微透析
一种光化学损伤诱导的三叉神经痛大鼠模型的建立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观察光化学损伤诱导的三叉神经痛(PITN)大鼠模型的行为学、周围和中枢神经系统疼痛相关递质/调质的变化及对药物的反应,为TN的基础研究提供可用的动物模型。方法将适应性刺激筛选合格的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TN模型组、TN加巴喷丁组(100 mg·kg-1),模型以赤藓红B静脉注射加激光照射方法诱发。采用Von Frey hairs测量大鼠机械痛阈值,评价其行为学变化;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三叉神经节内Tac1 mRNA表达量,脑内微透析方法采集脑纹状体细胞外液,高效液相-荧光法检测其中谷氨酸(Glu)的水平。结果大鼠三叉神经支配的颜面部位机械痛阈平均值于造模d 7后稳定在4 g以下,模型成功率为63%;造模前后自身对照,痛阈值由26 g降低为(1.60±1.74)g(P<0.01);术后d 10模型组(1.63±1.27 g)与假手术对照组(24.17±4.49 g)比较明显下降(P<0.01);造模后d 7-60内动态观察显示其均值稳定在(0.71±1.24)g。模型组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三叉神经节内Tac1 mRNA表达量明显上调,纹状体细胞外液Glu水平明显升高(均P<0.05)。加巴喷丁使其疼痛行为学指标明显改善、Tac1 mRNA表达量下调、Glu水平降低(均P<0.05)。结论光化学诱导的TN大鼠模型可以模拟TN的临床症状及部分病理生理机制,模型的稳定性良好,可用于TN的实验研究及治疗药物的筛选。
崔悦赵佳王晔孙丹丹张莹刘洋赵小亮牛晓红张美玉王丹巧高天乐徐晓军
关键词:光化学诱导三叉神经痛纹状体细胞外液谷氨酸微透析
青藤碱对SSNI模型大鼠镇痛效应和纹状体细胞外液单胺类递质的影响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观察青藤碱对部分坐骨神经损伤(SSNI)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模型镇痛效应,并探讨其对纹状体细胞外液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代谢产物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SNI模型组、加巴喷丁组(100 mg.kg-1)、青藤碱高、低剂量组(40,20 mg.kg-1),采用Von Frey hairs和Cold Spray法评价机械痛敏和冷痛敏的程度。纹状体微透析采样,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检测细胞外液中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5-羟色胺(5-HT)等神经递质及其代谢产物二羟苯乙酸(DOPAC)和5-羟吲哚乙酸(5-HIAA)的含量。结果:SSNI模型大鼠的机械痛阈、冷痛敏显著改变,脑内NE显著降低,DA,5-HT及其代谢产物明显升高。与模型组相比,青藤碱高剂量组在腹腔给药30~120 min时机械痛阈显著提高(P<0.01),在30~240 min冷痛敏分值明显降低(P<0.05);在45~135 min内明显上调纹状体细胞外液NE含量(P<0.05),45,75,135 min明显降低DA的含量(P<0.05),45~135 min显著减少5-HT的含量(P<0.01),并在45~135 min显著降低DOPAC(P<0.01),45~75 min明显降低5-HIAA的含量(P<0.05)。结论:青藤碱对SSNI模型大鼠神经源性疼痛有干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纹状体细胞外液单胺类神经递质紊乱相关。
张美玉李鹏王丹巧牛晓红王晔王志国张莹徐奭徐晓军
关键词:青藤碱镇痛脑微透析单胺类递质坐骨神经损伤
CQM对三叉神经痛模型大鼠镇痛效应及其对脑内兴奋性氨基酸递质的影响
研究目的及依据:   疼痛是脑的高级部位(尤其是大脑皮层)对躯体某一部位现有或潜在的组织损伤产生的一种厌恶和不愿忍受的感觉[1]。国际疼痛研究会(IASP)将神经病理性疼痛定义为,由于神经系统受到损伤或产生病变而导致的...
王晔
关键词:神经病理性疼痛光化学法脑内微透析镇痛效应
青藤碱对切口痛模型大鼠的镇痛效应及其中枢神经系统中P物质含量的影响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观察青藤碱对切口痛模型大鼠疼痛敏感行为及其脑脊液、脊髓中P物质含量的影响。方法 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Model)、氯诺昔康组(Lornoxicam,8mg·Kg-1)、青藤碱高剂量组(Sin-H,20mg·Kg-1)和青藤碱低剂量组(Sin-L,10mg·Kg-1)。采用机械痛敏和热痛敏测试,评价大鼠的疼痛行为。放免法检测大鼠脑脊液及脊髓L6-L8中P物质含量。结果切口痛模型大鼠的机械撤足阈值、热刺激痛感缩足时间明显改变。青藤碱高、低剂量和阳性药投与后均显示了明显的镇痛效果,其中青藤碱高剂量组镇痛效应指标优于阳性对照药氯诺昔康;给药各组大鼠脑脊液、脊髓中的P物质含量与模型组相比都下降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以青藤碱高剂量组的脑脊液P物质浓度抑制最为明显。结论青藤碱能够减轻切口痛模型大鼠疼痛敏感行为,减少P物质在中枢神经系统的释放,后者可能是青藤碱产生镇痛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赵小亮刘洋王晔崔月张莹孙丹丹王丹巧
关键词:切口痛青藤碱P物质
疼痛的中药药理研究概况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整理与总结有关疼痛的中药药理研究概况与进展。方法查阅中医古典医籍及近二十年来有关疼痛的中药药理研究文献,进行整理和总结。结果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查阅与总结,认识中药药理研究在疼痛领域所取得的进展及其中存在的问题。结论对疼痛的认识与治疗水平随着中药药理研究的深入不断提高,但受科学发展水平和研究者认知水平的局限,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王晔王丹巧
关键词:中药药理疼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