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昕

作品数:48 被引量:75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2篇文学
  • 5篇历史地理
  • 3篇文化科学
  • 2篇哲学宗教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矿业工程
  • 1篇艺术

主题

  • 19篇小说
  • 11篇志怪
  • 8篇聊斋
  • 8篇聊斋志异
  • 7篇叙事
  • 7篇文学
  • 7篇《聊斋志异》
  • 6篇清代
  • 6篇文化史
  • 5篇洞窟
  • 5篇文化史研究
  • 4篇文人
  • 4篇文言
  • 4篇侠女
  • 4篇汉唐
  • 3篇艺术
  • 3篇生发
  • 3篇水浒
  • 3篇水浒传
  • 3篇题材

机构

  • 47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济南大学

作者

  • 47篇王昕
  • 1篇王妍
  • 1篇吴卉

传媒

  • 4篇中国人民大学...
  • 3篇文学遗产
  • 3篇河北学刊
  • 3篇语文建设
  • 3篇文艺研究
  • 3篇文学评论
  • 3篇社会科学辑刊
  • 3篇中国文化研究
  • 2篇人民论坛
  • 2篇求是学刊
  • 2篇社会科学文摘
  • 1篇浙江学刊
  • 1篇文史知识
  • 1篇中学语文教学
  • 1篇齐鲁学刊
  • 1篇南京大学学报...
  • 1篇社会科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学术研究
  • 1篇西北大学学报...

年份

  • 4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5篇2020
  • 5篇2019
  • 6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1
  • 7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4
  • 1篇2002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汉唐洞窟志怪的文化史研究——以文学性的生发为线索
2019年
洞窟小说是汉唐志怪的独特题材,始于《列仙传》'邗子',终于晚唐裴鉶《传奇》中的'许栖岩'。其后的洞穴故事多是对这一时期作品的祖述与改写。在汉唐时期的地理书、道教典籍、诗文以及志怪书中都可以看到有关洞窟的故事传说。
王昕
关键词:文化史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月意象
2022年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月光始终生生不息地滋养着国人的心灵。人们遥望月亮思念亲人、故乡,抒发思古之幽情、个体之孤独,祈愿天长地久、团圆美好。源于“秋祭月”的中秋节,又称“祭月节”,逐渐在民间形成了独特的中秋风俗。质朴的先人将许多美好的祝愿倾注于月亮,把月亮当作抒发情感的重要载体。对月亮的崇拜、欣赏与吟咏,展现了中国人的月情怀,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独有的月意象。
王昕
关键词:传统文化
汉唐洞窟志怪的文化史研究
2019年
汉唐志怪是史书、宗教文献、地理书与小说的通用文本。从文化史多元视角还原志怪在汉唐社会广泛流传的历史语境,能更清晰地观察志怪中文学性虚构叙事的生发,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洞窟小说是汉唐志怪的独特题材,始于《列仙传》“祁子”,终于晚唐裴钏《传奇》中的“许栖岩”。其后的洞穴故事多是对这一时期作品的祖述与改写。在汉唐时期的地理书、道教典籍、诗文以及志怪书中都可以看到有关洞窟的故事传说。
王昕
关键词:汉唐时期文化史研究志怪洞窟《列仙传》宗教文献
著书者之笔与清代志怪的衍化——以志怪中西洋元素为分析线索
2018年
早在"反迷信"一类的近现代话语出现之前,志怪就开始了自身的解体过程。清代"著书者之笔"是以诠释为特点的志怪,立言性和知识性导致传统知识谱系中志怪话语方式的解体。"西洋"作为新的"殊方异物",为梳理志怪的衍化提供了知识性线索。自《山海经》始,志怪就成为中国古人阐释和接受异域风物的方式与框架。清代小说对西洋的"志怪"包括因袭与阐释两条路径:用传统的志怪话语叙述新见闻,使之成为"熟悉"的怪异模式;"著书者之笔"的"释怪"与"寄所欲言",使怪异成为考据、议论的对象,志怪成为"释怪"。两种衍化殊途同归,隐含着志怪解体的必然性。清代西洋元素渗入志怪题材,虽没有形成系统连贯的类型与主题,但其体现的志怪"无怪化"倾向,却是观察这一文体性质及其走向必然解体的重要线索。
王昕
关键词:志怪
论苏轼神异出身故事的渊源及其文学性影响被引量:2
2019年
"前世为僧"故事源自魏晋志怪,在宋人笔记中成为苏轼神异故事的一种。梳理有关这个故事的各种文献,可以看到唐宋文人的自我精神书写与民间文学的改造兴味。两宋笔记中的苏轼"前世为僧"故事,根源于苏轼的性情和他的宗教态度。他以自称"我本修行人"的方式表示对佛教的接受。苏轼的名人效应,使他成为早期话本,如小说、"说参请"等的主人公。苏轼"前世为僧"故事和他的很多轶事,促成话本的"两世因缘"主题和结撰方式,这些都对明清小说戏曲产生深远影响。
王昕
关键词:笔记话本
论经传神学对六朝志怪的影响被引量:1
2020年
神秘主义是儒家建立政治秩序的重要手段。汉代经传中的天人感应、祥瑞灾异、阴阳五行等理论,为六朝志怪提供了知识来源与价值支撑。通过梳理政治神学这条线索,可以看到汉代经传赋予古代“志怪”的叙事逻辑和政治价值。经学对六朝志怪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志怪袭用经传神学的故事和阐释灾异的路径;经传神学赋予“灾”“异”重要的认识价值;经传神学塑造了古代小说道德劝善与“怪力乱神”的叙事模式。儒家的政治神学赋予各类怪异以政治和学术的价值,形成了志怪小说“称述异事”“殊怪必举”的特点。后世学者如洪迈、纪昀等热衷于志怪小说,应在经史之学的知识传统中予以理解和阐释。
王昕
关键词:志怪史传
论志怪与古代博物之学——以“土中之怪”为线索被引量:10
2018年
博物与方术是志怪小说的根基与内核。志怪的学术性主要表现为博物与方术的知识性内容。考察志怪中的作怪之"物",可以梳理出古代博物之学的方术性、人文性和实用性几个特点对志怪的影响。"土中之怪曰坟羊","土中之怪"因《国语》而闻名。自先秦史书到汉唐乃至宋元志怪中,土中出现过许多作怪之"物"。从博物之学的视角,对志怪中较典型的某些"土中之怪"进行探查与审视,探寻荒怪相杂之中的实相,可以窥见志怪与古代博物之学的共生关系。这些"土中之怪"的故事,同时隐含着"子部小说家类"的形成与流传的部分特点。
王昕
关键词:志怪
论《水浒传》的“忠义”冲突及其近代意义被引量:6
2019年
《水浒传》的"忠义"主题是阐释宋明以来文化历史的一条线索。在《水浒传》这样的俗文学中,"忠"与"义"本质上是两个相背离的道德维度,代表了宋明以来社会所特有的两种伦理道德的冲突。民间社会的"义",不同于史传中的国家伦理,也不只是"侠义",而是重视个人价值的新的平民社会伦理。在英雄的个人传奇以及好汉"聚义"过程中,这种新的价值观与伦理道德,主宰了作品最有生机与活力的部分,呼应了宋明以来平民社会的兴起与道德的要求,因而得到明清进步文人和民间社会的普遍喜爱。《水浒传》"忠义"悲剧的本质是平民伦理的"义"与国家伦理的"忠"之间冲突与对抗,因而具有超越文本主题的深广的价值和意义。
王昕
关键词:《水浒传》
论国学小说的个人视角与札记体叙事
2017年
国学小说包括历代史志中的"子部小说家类"的全体与"史部杂家"的部分著作。这类数量庞大的小说是传统学术中固有的一类著述,同文学性的小说概念与外延都是不同的。国学小说的子部特质表现在两个层面上,首先是作者以个人见闻、亲身经历来强调内容的真实性;其次是以议论为宗,叙事是铺垫,作者对事件的观察、意见和评价更具价值。以著述者的个人视角与札记体特征为线索,可以看到国学小说之文体与文化视野上的特点:在记述事实上更具个人闻见色彩,以讲述事实的方式自我辩护;题材选择上,有意识地"识其小者",择取个人化、生活化的片断;国学小说通常以短札的方式书写,札记体让创作过程变得轻松随意,形式的自由推动了文人的著述热情;札记体是较为初级的著书立说,可精可粗,使小说具备了传统著述的学术基因,这一体例促发了国学小说的创作与繁荣。国学小说可补官修史书类书的欠缺,有益于以多样性史料重新认识历史,对国学小说的整体性研究,是一个亟待展开的研究领域。其既非发育不完全的文学性小说,也非只是史料笔记,而是古代学术史上不断壮大的一个文类。国学视野下的小说研究,对今人认识传统学术的内在理路和认知模式有较大的帮助。
王昕
《聊斋志异》“花妖狐魅”中的史实与话语建构被引量:5
2014年
对《聊斋志异》女性狐鬼形象的解读视角,历来集中在性别话语或文学赏析上。本文拟从社会文化史的角度入手,探讨蒲松龄塑造花妖狐魅的具体语境与文化价值。《聊斋志异》的非现实女性形象,是由明清病态审美观发展而来的,蕴含着此前文学作品难以处理的现实题材与人类经验的内容。主要观点有三:一、虚幻女性可以达到"妍质"的极致,身体极端轻小以迎合病态的文化审美,可以具备现实女性缺乏的文化修养。二、狐鬼的风流放诞隐喻了民间的性越轨风俗,虚幻的人物体现了民间原始欲望和粗朴的底层生活。虚幻使不合乎礼法道德的人事,取得了合法的表达与传播方式,这是《诗经》以来萎缩的文学表现力的再扩展。三、从文化史的综合角度研究《聊斋志异》,有助于更具建设性地理解和阐释其中人物。
王昕王妍
关键词:文化史虚幻叙事策略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