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惠临

作品数:120 被引量:382H指数:10
供职机构:山东建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语言文字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79篇期刊文章
  • 28篇专利
  • 7篇会议论文
  • 5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4篇文化科学
  • 41篇自动化与计算...
  • 8篇语言文字
  • 5篇一般工业技术
  • 4篇理学
  • 3篇机械工程
  • 2篇医药卫生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24篇纳米
  • 21篇翻译
  • 18篇氧化铝模板
  • 18篇纳米材料
  • 17篇纳米孔
  • 17篇纳米孔洞
  • 15篇自然语言
  • 15篇机器翻译
  • 12篇信息检索
  • 12篇本体
  • 11篇语言处理
  • 11篇自然语言处理
  • 9篇语言
  • 9篇面形
  • 9篇跨语言信息检...
  • 6篇碳纳米纤维
  • 6篇纳米纤维
  • 5篇多语
  • 5篇语义
  • 5篇文本挖掘

机构

  • 81篇中国科学技术...
  • 33篇山东建筑大学
  • 14篇北京大学
  • 4篇南京理工大学
  • 2篇聊城大学
  • 2篇山东理工大学
  • 2篇武汉大学
  • 2篇全国组织机构...
  • 1篇北京信息科技...
  • 1篇国防科学技术...
  • 1篇淮阴师范学院
  • 1篇山东中医药大...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科技部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匹兹堡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文...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作者

  • 119篇王惠临
  • 28篇李鲁艳
  • 24篇庞岩涛
  • 18篇庄世栋
  • 15篇赵俊卿
  • 14篇张均胜
  • 12篇徐红姣
  • 11篇高影繁
  • 10篇张宝金
  • 10篇时术华
  • 10篇张美生
  • 10篇王婕
  • 9篇石崇德
  • 8篇何彦青
  • 7篇屈鹏
  • 6篇于薇
  • 5篇章成志
  • 5篇曾文
  • 4篇张东
  • 4篇吴丹

传媒

  • 19篇现代图书情报...
  • 16篇图书情报工作
  • 10篇情报理论与实...
  • 8篇情报学报
  • 5篇数字图书馆论...
  • 3篇情报科学
  • 2篇情报杂志
  • 2篇中文信息学报
  • 1篇科技术语研究
  • 1篇科学中国人
  • 1篇医学与社会
  • 1篇新闻知识
  • 1篇中国翻译
  • 1篇光学学报
  • 1篇发光学报
  • 1篇计算机工程与...
  • 1篇图书馆学研究
  • 1篇淮阴师范学院...
  • 1篇大学物理实验
  • 1篇山东建筑大学...

年份

  • 1篇2023
  • 5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7篇2018
  • 1篇2016
  • 9篇2015
  • 8篇2014
  • 10篇2013
  • 5篇2012
  • 17篇2011
  • 19篇2010
  • 9篇2009
  • 7篇2008
  • 3篇2007
  • 6篇2006
  • 1篇2004
  • 1篇1996
  • 1篇1900
1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日两国机器翻译研究进展及比较被引量:3
2011年
机器翻译研究用计算机实现不同自然语言之间的翻译。自第一台计算机诞生开始,人们一直在研究和探索高质量高效率的机器翻译技术。近年来,基于规则的机器翻译、基于实例的机器翻译和基于统计的机器翻译这几种主要的翻译模式共同存在且相互补充,并有不断融合之势。随着中国和日本在科技、经济和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机器翻译研究对于打破汉语和日语之间的语言壁垒进而推进中日两国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中国和日本两国机器翻译研究人员已经开展了大量的汉日/日汉机器翻译的理论研究与系统研制,已取得了有效的成果,但距离大规模实际应用和高标准的翻译质量的要求尚有差距。为此,中日两国机器翻译人员有必要在汉日/日汉机器翻译技术与系统研制方面展开合作,特别是在对齐平行文本、实例词典、专业术语词典以及句法分析等共同课题方面展开合作。文章介绍了中日两国机器翻译研究的进展并加以比较,对中日两国在机器翻译领域的合作做了分析与展望。
张均胜何彦青李颖王惠临
关键词:机器翻译
机器翻译系统融合方法及其应用探究
2011年
多机器翻译系统融合技术能够对不同机器翻译系统的输出结果有效地进行融合,产生更好的翻译性能,因此该技术成为机器翻译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文章介绍了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ISTIC)参加第七届全国机器翻译研讨会机器翻译评测的情况。本单位参加了英汉科技领域的机器翻译评测项目。文章阐述了本单位机器翻译系统的实现框架以及实施细节,并分析了它们在评测数据上的性能表现,最后对机器翻译系统融合方法目前的现状进行讨论,并对该系统融合方法进行总结和展望。
何彦青石崇德于薇张均胜王惠临
关键词:机器翻译自然语言处理
一种多衰荡干涉型全光纤气体传感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衰荡干涉型全光纤气体传感器,包括光源、环形器、耦合器A、偏振控制器A、偏振控制器B、耦合器B、气体吸收池、光纤延迟线、声光调制器、驱动器、电脑、自平衡探测器、数据采集卡。本发明提高了干涉信号可见度、确保...
赵燕杰李鲁艳王惠临陈婷李爽
文献传递
基于跨语言文本分类的多语资源组织方法研究
跨语言文本分类技术是指在不需人工干预的情况下将现有的自动文本分类系统由单语言扩展到两种或多种语言。当机构或组织的文档管理部门日益依赖自动文本分类时,跨语言文本分类技术能为其解决多语种文档的归类组织问题提供支持。本文以国家...
高影繁徐红姣张均胜王惠临
关键词:快速分类算法
制备纳米材料的球面形氧化铝模板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制备纳米材料的球面形氧化铝模板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氧化铝模板的内外两面均为球面,以球心为中心,圆锥形纳米孔洞沿球面径向辐射状有序排列,并且圆锥形纳米孔的孔径大小及孔径变化率可以通过改变阳极氧化时间和球面半径调节。其...
庞岩涛赵俊卿张美生张宝金李鲁艳庄世栋王婕王惠临
文献传递
被引量:1
2014年
自然语言处理是大规模文本数据自动分析的基础。目前,自然语言处理正处于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经验主义的统计自然语言处理与理性主义的语法语义分析技术正相互走向深度结合。以往文本信息分析往往停留在分析文本信息的外部属性特征,如标题、作者和机构等,至多深入到关键词、分类和主题词等,但是随着自然语占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基于自然语言分析的知识组织方法研究的持续探索和工具的不断更新,自然语言处理已逐步成为文本信息分析的重要基础,将会支撑文本内容的深度分析与理解,并广泛应用于各类文本内容处理相关的智能信息系统。
王惠临张均胜
关键词:自然语言处理文本数据知识组织方法语义分析理性主义
中文科技文献切分的领域适应技术研究
2014年
以生物医学文献为实例对象,研究科技文献切分中的领域适应技术,通过以词典特征、领域词汇特征、子串标注和使用词典切分的粗切分语料作为训练语料等方法,实现基于序列标注的中文切分方法由新闻领域到科技领域的适应,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研究表明,在科技文献切分中,充分利用领域知识获取领域相关特征,对于提高科技文献切分的准确率具有重要的作用。
石崇德乔晓东王惠临屈鹏
基于语义角色标注的专利主题提取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主题自动提取对于专利文献的信息挖掘具有重要的意义。引入语义角色标注信息来辅助自动提取专利文献主题,区别于已有的专利文本分析平台所采用的人工标注或模板方式。为了改善专利文献的语义角色标注,首先描述将专利文献长句自动拆分成简化句的方法;其次,对简化句进行语义角色标注;最后,综合利用简化句语义信息以及自建带语义框架的常用词表,对专利文献进行主题信息抽取,获得必要信息,从而证实本研究的实用价值。
孟令恩李颖何彦青屈鹏王惠临
关键词:语义角色标注主题抽取
基于平行语料的查询翻译词典改进方法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面对基于双语词典的跨语言检索查询翻译方法中固有的一对多等翻译模糊问题,已有研究成果存在对于非组合型复合词无法进行准确翻译、双语词典和其他翻译资源联合使用引入较大计算开销等弊端。为建立英汉双向跨语言检索实用性系统,在现有的一部包含若干科技词汇和短语的双语科技词典的基础上,着重研究如何引入平行语料来改进已有的双语词典问题。目标是生成一部基于句对齐平行语料的科技类双语概率词典,为跨语言检索查询翻译消歧提供实时性支持。
高影繁徐红姣王惠临
关键词:查询翻译
语法开发平台的关键技术实现
2006年
对语法开发平台中算法性很强的功能模块进行了算法剖析,包括句法结构线性表达的分析算法,规则与词典的提取算法,成分结构树图与功能结构集图的生成算法,成分结构与功能结构的转换算法。最后对系统作了简单的功能测试。
化柏林王惠临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